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氪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25只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氪激光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疔。光凝术后3、6、12个月分别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新生血管如未完全消退则追加光凝。随访3~20个月(平均9.5个月)。结果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者12只眼(48.0%),视力不变者12只眼(48.0%),视力下降者1只眼(2.0%);19只眼(76.0%)新生血管消退或部分消退,6只眼(24.0%)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16只眼(61.5%)需要补充光凝。平均激光量为2600点。结论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常规治疗需要更大的激光量,光凝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补充光凝。  相似文献   

2.
新生血管生长于视盘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生长于视网膜其他部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更具危险性,它常常引起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严重丧失。对于此型糖网。目前国内外已广泛采用激光治疗。对于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可采用激光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治疗的一组病人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倍频532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倍频532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对67例(109只眼)视盘新生血管型DR患者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激光治疗后1、3、6、12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访24~36个月(平均32.8个月)。结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者19只眼(17.43%),视力不变者63只眼(57.80%),视力下降者27只眼(24.77%)。经一次或多次追加光凝,最终71只眼(65.14%)新生血管消退,14只眼(12.84%)新生血管变细变少,24只眼(22.02%)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激光治疗量为2650(1600~5450)点。结论倍频532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D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杨乐  薛雨顺  石蕊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9):1710-1712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neovascularization on the disc,DNVD)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临床确诊的DNVD患者32例36眼进行IVR联合E-PRP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等情况。

结果:治疗前BCVA经LogMAR转换后为0.89±0.35,治疗后6mo为0.42±0.1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眼(53%)BCVA提高2行及以上,14眼(39%)无变化,3眼(8%)视力下降>1行。IVR+E-PRP治疗后6mo时RNFL厚度为110.64±12.06μm,与治疗前及 IVR治疗后7d时RNFL厚度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2、3.304,P<0.05)。IVR+E-PRP治疗后6mo时FFA检查32眼(89%)视盘新生血管消退,4眼(11%)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其中25眼(69%)经过一次E-PRP有效,7眼(19%)需追加1次激光,4眼(11%)最终未能控制病情行玻璃体手术。

结论:IVR联合E-PRP治疗可促使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减轻血管渗漏和出血,提高了DNV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视盘新生血管膜的分类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手术中,不同类型新生血管膜的处理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1月至2006年2月手术的有随访记录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139例(148只眼),术前均行眼部超声检查,行标准的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钝性剥膜配合电凝止血处理新生血管膜.结果 视盘新生血管膜的发病率75%(111/148只眼)大部分患者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改善率86.5%.视盘新生血管膜有二种来源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膜在B超图像上有不同的表现.膜基本都能够被完整剥离,但不同类型的膜因其与视盘及周围视网膜粘连程度不同,其剥离难易不同,且有不同的出血倾向.结论 PDR视盘新生血管膜存在二种来源三种类型,在手术中视盘部的新生血管膜大多能被剥离,术前超声了解其分类可估计手术难度及预后.复杂的易反复出血的患者宜采用硅油作为眼内填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脉冲染料激光对80年136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除黄斑区外)全视网膜光凝。结果 视网膜光凝术后新生血管消退,未再出现玻璃体出血者94眼,总有效率68.9%。其中视网膜新生血管占71.5%,视盘新生血管有效率为46.6%,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视网膜新生血管合并视盘新生血管有效率占50%,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志成  朱灵  赵春阳 《眼科学报》2002,18(2):99-101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结果。对87例143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79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64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前及完成最后一次光凝后3个月对患者的视力,眼底,FFA进行检查并追踪观察6个月-2年。结果:本组143眼经视网膜光凝治疗后122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5.31%,其中PPDR79眼有效73眼,有效率为92.41%;PDR64眼有效49眼,有效率为76.56%,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有32眼,占23.38%;87眼视力稳定不变,占60.84%;视力下降24眼,占16.78%。本组病例治疗过程及治疗后无发生并发症。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2003/2005年在我院行氩离子激光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185眼),其中重度非增生期77眼,增生期108眼。术后随访1-1.5年,行视力、眼底、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新生血管未消退、荧光素渗漏以及仍存在无灌注区者,补充光凝。对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重度非增生期组有效率80.5%,视力提高和不变的比例达86%。增生期组有效率68.5%,视力提高和不变的比例达85%。结论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9.
氩激光光凝结合活血化淤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萍  王竞 《眼科研究》2001,19(5):459-461
目的比较氩激光光凝结合活血化淤中药与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观察了68例(12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40例(73眼)光凝结合中药;28例(51眼)单纯光凝.观察2组治疗后的视力、眼底变化及血液流变特性.结果光凝结合中药组达到最佳视力的时间,眼底出血、水肿吸收的时间较单纯光凝组明显缩短(P<0.05),其血液的高黏、凝、聚状态明显改善.结论氩激光光凝结合活血化淤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纯氩激光光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盘新生血管(DNV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内科确诊为糖尿病,眼科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DR患者526例105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散瞳后双目间接检眼镜和FFA检查,对其中间接检眼镜及FFA检查发现视盘有新生血管者纳入研究。分析患者不同DR分期,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与DNVD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 1052只眼中,DNVD167只眼,占15.87%。BCVA<0.1者91只眼,占54.49%,0.1≤BCVA<0.4者58只眼,占34.73%,BCVA≥0.4者18只眼,占19.78%。眼底检查见视网膜新生血管位于视盘表面或距离视盘1个视盘直径范围以内;FFA检查显示视盘早期新生血管显影,荧光充盈迅速,中、晚期新生血管处大量荧光渗漏,形成局部强荧光。167只眼均为增生期DR(PDR),其中Ⅳ期43只眼,占25.75%;Ⅴ期52只眼,占31.14%;Ⅵ期72只眼,占43.11%。糖尿病病程<3年者5只眼,占2.99%;3年≤病程<5年者12只眼,占7.19%;5年≤病程<10年者21只眼,占12.57%;10年≤病程<15年者56只眼,占33.53%;病程≥15年者73只眼,占43.71%;空腹血糖(FBG)<7.0 mmol/L者15只眼,占8.98%;7.0≤FBG<9.0 mmol/L者26只眼,占15.57%;9.0≤FBG<12.0 mmol/L者50只眼, 占29.94%。FBG≥12.0 mmol/L者76只眼,占45.51%。餐后2 h血糖(2 h PBG)<10.0 mmol/L者28只眼,占16.77%;10.0≤2 h PBG<12.0 mmol/L者35只眼, 占20.96%;12.0≤2 h PBG<16.0 mmol/L者42只眼, 占25.15%;2 h PBG≥16.0 mmol/L者62只眼,占50.30%,经Person相关分析,DNVD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FBG和餐后2 h PBG均成正相关(r=0.991、0.984、0.960,P=0.001、0.016、0.040)。重度非增生期(NPDR)曾行PRP治疗的257只眼,发生DNVD15只眼,占行RPR治疗眼的5.84%;未行PRP治疗的795只眼,发生DNVD152只眼,占未行RPR治疗眼的19.12%,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59,P<0.01)。结论 DNVD不少见, 其发生与DR分期、糖尿病病程、FBG和餐后血糖控制水平均密集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2006年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例,选择其中随访1月以上的病例入选,对术前伴有虹膜新生血管(INV)的患者记录其临床病程、糖尿病分型、年龄、性别、术前与术后视力、晶体状况、手术方式、PRP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眼压和INV变化情况等并进行总结.结果 其中随访1月以上的病例242例288只眼,最长随访时间60个月.患者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3.5±10.4)岁.在入选的242例患者288只眼中,有8例8只眼术前发现INV,其中4只眼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在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术后,INV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大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其中7例INV消失,1例随访期内未见INV消失.在随访期间,4例NVG患者眼压均药物控制(<21 mmHg).随访期间,5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2例视力不变,1例视力下降,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在0.02以上.结论 及时的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有可能促进糖尿病性INV的消退,并使NVG的眼压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对 87例 12 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用氩激光进行全视网膜光凝 ,治疗后 3个月作第一次FAA检查 ,并检查视力、眼底情况 ,随诊 6个月~ 2年。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 5 0眼 (4 0 98% ) ,不变者 5 5眼 (4 5 0 8% ) ,下降 17眼 (13 94% ) ,黄斑水肿消退及部分消退者 46眼(82 14 % ) ,本组治疗后无发生并发症。结论 :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患有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143例260眼光凝前和光凝后3~6个月进行眼底、视力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造影的特征指标静脉渗漏荧光、出血遮蔽荧光、视网膜微动脉瘤、无灌注区以及视力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光凝后视力较光凝前提高及荧光血管造影特征指标好转均非常明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1)。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对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病变的程度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光凝治疗变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有效226只眼,总有效率 86.5%,其中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4只眼,有效60只眼,有效率93.7%;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97只眼,有效眼166,有效率84.2%%。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讨论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有光凝指征,应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HIF-2α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初步探讨HIF-2α在PDR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PDR患者57例60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手术前是否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将患眼分为PDR未注药组和PDR注药组,分别为30例32只眼、27例28只眼。PDR注药组患眼手术前2~7 d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选取同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18例18只眼作为对照组。于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获得PDR纤维血管膜、黄斑前膜病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病理标本中HIF-2α、Delta样配体4(Dll4)、VEGF的表达。多组间相关因子表达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变量间关系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DR未注药组、PDR注药组纤维血管膜中HIF-2α、Dll4、VEGF蛋白表达均呈阳性。PDR未注药组HIF-2α、Dll4、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PDR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6、6.01、4.82,P=0.000、0.008、0.016)。RT-PCR检测结果显示,PDR未注药组、PDR注药组、对照组纤维血管膜、黄斑前膜中HIF-2α、Dll4、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8.81、19.60、20.50,P=0.000、0.000、0.000)。其中,PDR未注药组、PDR注药组HIF-2α、Dll4、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PDR未注药组比较,PDR注药组HIF-2α、Dll4、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IF-2α与Dll4、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5、0.87,P<0.05)。结论PDR患眼纤维血管膜中HIF-2α表达高于对照组,且与DLL4、VEGF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倍频532nm激光对30例(54只眼)增生前期和增生期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伴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先行黄斑部光凝治疗。术前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术后定期复查,并记录视力变化及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光凝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治疗后18只眼(33.3%)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32只眼(59.3%),视力下降4只眼(7.4%),有效45只眼(83.3%),随病变程度加重疗效降低。经FFA检查,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16只眼,经光凝后水肿完全消退者10只眼(62.5%),部分消退者5只眼(31.3%),不变者1只眼(6.3%)。结论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