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阳曲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曲县1955~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曲县1955~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28 689例,均为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07.27/10万。发病率1957年最高(2 138.31/10万),1969年最低(22.4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回升。1955~1979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居首位,1980~1999年肠道传染病居首位,2000~2010年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淋病、梅毒。[结论]肺结核、血源和性传播疾病是阳曲县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71 2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5.87/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计死亡680例,年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29/10万、0.40%。年均报告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70.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2.8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46.67/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5.90/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减少和肺结核、乙肝、梅毒等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1990~2010年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宝山区2001—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宝山区近6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近6年来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全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14 270例,年发病率在163.33/10万~213.67/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8.76/10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稳中有降;与上海市比较,传染病发病顺位有所不同;外来人员发病(年均发病率276.4/10万)显著高于本区居民(年均发病率155.12/10万)(2χ=1063.09,P<0.01);肠道传染病发病显著下降;肺结核疫情居高不下;性传播疾病成为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构成部分。[结论]传染病虽然得到了明显控制,但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需加强外来流动人口防治力度,加大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荆州市1951~2008年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荆州市1951~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8年来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5种,共12013849例,死亡37119例,年均发病率为2472.25/10万,年均死亡率为7.64/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疟疾、痢疾、麻疹、百日咳、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分别为:1426.62/10万、476.56/10万、268.88/10万、106.84/10万、79.26/10万。[结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04年后又有所回升,肺结核、乙肝、性传播疾病成为现阶段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清远市近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清远市1999-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 年间清远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70546例,年发病率介于132.15/10~293.69/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88.90/10万,死亡率为1.36/10万,病死率为0.72%,发病高峰为春夏季;传染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1.34%,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位居第2位,占36.40%;肠道传染病占10.84%,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97%,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主要传染病为肺结核、乙肝、梅毒、麻疹和狂犬病.[结论]清远市传染病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加大对呼吸道传染病和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的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加强计划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宜州市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宜州市2006~2010 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 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 种11 137例,年均发病率为369.49/10 万,呈下降趋势;死亡100 例,年均死亡率3.33/10 万.年均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45.09/10 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78.03/10 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144.77/10 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1.26/10 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阳曲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曲县1955~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曲县19554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28689例,均为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07.27/10万。发病率1957年最高(2138.31/10万),1969年最低(22.4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回升。1955~1979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居首位,1980~1999年肠道传染病居首位,2000-2010年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淋病、梅毒。[结论]肺结核、血源和性传播疾病是阳曲县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蕉城区2004—2013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甲乙类传染病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64.7/10万,死亡率0.33/10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报告病例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居前5位的分别是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淋病及伤寒和副伤寒;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区和沿海乡镇,城区发病率较高。结论 2004—2013年蕉城区甲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病种由上世纪90年代肠道传染病为主转变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且呈上升趋势,应调整防控策略,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4年传染病发病流行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有效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调整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淀区2005—2014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海淀区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176 444例,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近年发病率维持在460/10万的水平。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显著逐步下降趋势,发病率由2005年的255.04/10万下降至2014年的55.22/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其2014年构成比上升为第1位;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逐步下降趋势,2014年发病率降至27/10万的低水平。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主要病种是痢疾、肺结核、梅毒、乙型肝炎、猩红热、麻疹。发病地区集中在人口基数大及流动人口多的街道。结论 10年间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痢疾、肺结核、梅毒为乙类传染病的前3位,近年应加强重点传染病、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学校疫情、暴发疫情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郴州市近16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收集1990~2005年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1990~2005年郴州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122 4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12/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125.00/10万~328.70/10万之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居前6位的依次是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肠道传染病由1990年的213.61/10万下降到2005年的42.03/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 [结论]近16年来,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疾病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该市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是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同时要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狂犬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绵阳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和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地区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各类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4种,17 066例,总发病率321.24/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76.42/10万)、乙肝(63.42/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49.20/10万)、手足口病(43.82/10万)、梅毒(29.50/10万)。结论 2010年绵阳市网络报告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是今后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梁平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辉 《预防医学论坛》2011,(10):948-950
[目的]了解法定传染病发生情况、构成及流行特征,给今后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梁平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合计报告法定传染病3 307例,报告发病率为413.60/10万;死亡9例,死亡率为1.13/10万,病死率为0.27%。年发病率(/10万),乙类传染病为200.61,丙类传染病为212.99;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100.30,呼吸道传染病为75.16,肠道传染病为238.31,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为2.50;城镇为592.96,农村为365.47;男性为531.54,女性为286.90;0~4岁、5~14岁、15~34岁、35~54岁、55~64岁、≥65岁分别为1 854.95、515.68、271.99、295.36、370.76、381.47。发病率最高的前5位传染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分别为95.93/10万、94.80/10万、74.91/10万、63.28/10万、25.39/10万。[结论]2010年梁平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与2009年持平,肺结核和乙型肝炎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扬州市邗江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邗江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区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8652例,年均发病率为358.44/10万,死亡6例,平均病死率为0.07%。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5061例,丙类传染病7种、3591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272.39、295.65、342.53、472.03、425.30。年均发病率(/10万),肺结核为76.89,梅毒为53.03,病毒性肝炎为41.97,痢疾为13.34,淋病为9.65,甲型HINI流感为6.26,麻疹为5.43,手足口病为109.91;城镇为604.94,农村为320.15;0~14岁为947.19,15~34岁为194.77,35~54岁为235.46,≥55岁为365.86;男性为428.01,女性为278.08。[结论]2006~2010年邗江区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手足口病是预防控制的重点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三亚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亚市2006 - 2010年报告的中小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06 - 2010年三亚市中小学生累计报告传染病19种共1 390例,发病率为234.41/10万,4例死亡病例,死亡率为0.67/10万.发病数前5位病种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肺结核;病例发病高峰分别在5月和10月,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0∶1;5~11岁小学生是发病的主要群体.结论 当前三亚市中小学生主要传染病是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刘光明  王静 《职业与健康》2012,28(5):527-530
目的分析十堰市网络直报以来法定传染病流行现状,为今后预防控制法定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十堰市2004—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84 559例,死亡16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6.37/10万,死亡率为0.71/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39 013例,死亡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69.03/10万。与十堰市1997—2003年比,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72.24%。十堰城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县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以农民、学生和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较多。实施网络直报以后,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提高。结论针对乙型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重点病种,以及农民、学生等重点人群和十堰城区等重点地区,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持续控制十堰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08—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通过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8—2010年茂南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茂南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3种3 264例,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282.05/10万;2009年发病率最低为226.14/10万;发病率居前7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麻疹、淋病、痢疾、甲型H1N1流感。结论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时高时低,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威胁茂南区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麻疹等。  相似文献   

17.
王芳  赵球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7):856-857
目的了解仙桃市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的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仙桃市2004—2010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11 210例(死亡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1.20/10万,以其中2010年为351.15/10万,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多见。多数病种之间存在着年龄、职业、时间和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结论仙桃市2004—2010年丙类传染病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应大力加强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控制丙类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余庆县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供防控工作参考。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余庆县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6种(无甲类报告)12 293例,年均发病率413.78/10万,死亡28例,年均死亡率0.94/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387.49,P<0.05),其中,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 043.84,P<0.05),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从2007年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χ2=723.52,P<0.05);丙类传染病呈4月~6月(占35.25%)和10月~11月(占29.61%)双峰分布;高发乡镇为白泥镇(501.24/10万)、龙溪镇(465.50/10万)、松烟镇(443.05/10万)和小腮镇(441.87/10万);男女发病之比为1.58∶1,年龄以30~40岁组最多占20.37%,其次是55~65岁组占16.72%,职业以农民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2.84%,其次是散居儿童占18.05%和学生占12.07%。肺结核、手足口病、乙肝、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重点防控病种。结论 需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病种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霍云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78-1879,1881
目的了解延安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延安市2005—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延安市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发病数40 619例,死亡34例,年均发病率为315.45/10万,死亡率0.26/10万,病死率为0.08%。2005—2007年发病率呈下降势态,此后又呈上升趋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病毒性肝炎、梅毒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3—8月份报告发病数相对较高,男女性别比1.55∶1,15~54岁发病数较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为多。结论延安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起伏不定,防治工作不容乐观,仍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以及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防制是延安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