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2例同时有X线检查.腰椎小关节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小关节间隙变窄49例,32例关节面凹凸不平并伴有骨性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18例腰椎小关节内出现真空征象,12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椎小关节囊钙化,表现为小关节间隙内或外侧缘出现新月形钙化.同时合并椎问盘膨出25例,椎间盘突出37例.在52例X线片中,23例椎小关节模糊,间隙狭窄,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29例未发现确切的异常征象.结论:X线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的评价,而多排螺旋CT是诊断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首选方法,它能清楚地鉴别椎小关节病和椎间盘病变.  相似文献   

2.
椎小关节病是一种因肩背痛和腰腿痛而就诊的常见病.早在1911年Goldthwait就指出椎小关节病可以引起腰背痛,随后Chormley(1933)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自从CT应用于脊柱外科临床以来,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作者回顾分析了本院1993~1997年因肩背和腰腿痛而就诊的患者CT资料872例,其中有椎小关节病者213例(24.4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小关节变性与腰椎滑脱-CT表现和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与腰椎滑脱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5例腰椎滑脱而未见椎弓峡部断裂患者的腰椎CT,主要观察滑脱椎体小关节的情况。结果: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表现有关节突增生硬化、肥大及碎裂。椎小关节面毛糙、间隙狭窄消失,小关节半脱位等。结论:部分腰椎滑脱仅与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有关,CT可以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病在CT上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临床和X线及cT检查证实的颈椎小关节病患者。结果X线和CT均以骨质增生为主要改变,并有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等改变。结论CT可清晰显示颈椎小关节的细微结构,对早期和轻度的退变检出率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伴邻近节段结构变化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244例腰椎滑脱及邻近节段结构变化的CT表现。结果:腰椎滑脱282个,最多见于第4腰椎;邻近椎间隙狭窄174个;椎体骨质增生328个;邻近椎间盘变化472个;邻近椎管狭窄46个、黄韧带肥厚26个、侧隐窝狭窄68个;邻近椎小关节退变619对。结论:越靠近滑椎的邻近节段变化越明显;滑椎以下节段的变化较以上节段的多。变化突出的首先是椎小关节和椎间盘,其次是椎间隙和骨质增生。全面认识腰椎滑脱及邻近节段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成像技术在诊断腰椎小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拟诊腰椎小关节病患者行腰2-骶1多层螺旋CT平扫,并对腰椎小关节进行多角度曲面重建成像。结果:诊断腰椎小关节病20例,其中关节突增生、硬化、变形12例;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变窄或增宽19例;关节面毛糙、硬化10例;关节间隙内真空征5例。腰椎小关节CT表现正常8例。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成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腰椎小关节,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小关节病的发生率,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小关节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定量CT对本地132例腰腿痛患者进行L2~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测定,并根据测得的骨密度和T值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骨密度正常组进行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的比较分析。结果:132例中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为45例,符合骨质密度正常诊断标准的为87例。45例骨质疏松症组中有32例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为71.1%,87例骨密度正常组中有42例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为48.3%。骨质疏松组中腰椎小关节发病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腰椎小关节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22例腰椎小关节征的CT表现及其常见伴随征象。结果:CT直接一次性显示小关节面骨质改变,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本征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9.
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综合征关系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对84例临床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病例的临床、CT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CT能够清晰地显示椎小关节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对合不良、关节面改变、关节面倾角异常等椎小关节病变,特别能发现小关节的不对称现象及其并存症;探讨了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与小关节不对称的相关机理,提出小关节不对称是引起本征的重要原因之一。CT对小关节不对称发现及本征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椎管狭窄MRI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8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颈椎管狭窄病历,其均行了MRI检查,其中9例辅以CT扫描检查。结果:分析造成颈椎管狭窄诸多因素MRI表现。(连续多节间盘后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增厚骨化、椎弓变短和椎板增厚、椎小关节增生肥大内收、钩椎关节增生外翘)。结论:MRI是诊断颈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成像在诊断腰椎小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拟诊腰椎关节病患者行L2-S1多层螺旋CT平扫.并对腰椎小关节进行多角度曲面重建成像。结果本组共诊断腰椎小关节病35例.其中关节突增生.硬化、变形19例: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变窄或增宽32例;关节面毛糙17例:关节间隙内真空征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成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腰椎小关节,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比较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及MRI对神经性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例神经性关节病的综合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及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可见临近关节的骨端密度增高,且密度不均,关节面不规则、硬化。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关节腔内可见多发游离体,关节畸形。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其内可见钙斑。可见轻度骨膜反应。CT对于关节腔内多发游离体、关节腔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显示优于X线。CT可区分高密度影是关节腔游离体还是软组织内钙化或关节囊钙化。MRIT1WI可见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关节软骨破坏消失,关节腔内有境界清楚信号均匀的低信号影。临近关节的骨髓信号减低且信号不均,其内有小囊状高信号。T2WI显示关节腔积液呈均匀高信号,于高信号的关节腔积液内可见不规则极低信号影。结论:X线是诊断神经性关节病的首选和基本方法。CT可清楚显示病变关节的内部改变,有助于确定诊断,CT与X线结合对于诊断神经性关节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MRI是对X线和CT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365例非外伤性腰腿痛病人的CT所见。指出腰椎侧隐窝狭窄、椎小关节病变和腰椎间盘病变是最常见的征象。本组出现率分别为78.6%、72.6%和53.6%。作者强调腰椎侧隐窝狭窄主要是因椎小关节和(或)椎间盘一系列病理性变化所产生的一个重要征象。侧隐窝狭窄使通过的脊神经受阻是引起腰腿痛的直接原因之一,它与椎小关节和(或)椎间盘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合并三维后处理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0例经临床或相关提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MSCT进行回顾性分析,三维后处理采用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TR)和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行重建,分析椎间小关节病变情况。结果180例病人中发现椎间关节病变161例,发现椎间关节病变左侧共353个,右侧391个,双侧255个,其中椎间关节增生、硬化、肥大104例,椎间关节狭窄87例,椎间关节变性31例,椎间关节半脱位33例,合并其他病变如椎间盘病变91例,黄韧带肥厚45例,椎体侧弯36例,椎管狭窄19例,椎体滑移21例。结论 MSCT合并三维后处理可充分显示椎间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对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腰椎小关节面综合征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51例腰椎小关节面综合征CT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同样扫描方法 获得11例青壮年正常腰椎小关节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腰椎小关节面综合征CT表现为:①关节突增生肥大;②椎小关节间隙变窄;③关节内真空征象;④关节面毛糙硬化;⑤小关节半脱位;⑥小关节周围钙化⑦其他伴随征象.结论 腰椎小关节面综合征CT表现多种多样,应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腰腿痛病人的CT和X线平片,CT发现腰椎小关节异常53例,平片发现24例。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囊变,关节内真空现象,关节囊钙化,侧隐窝狭窄等,后4方面普通X线平片检查难以显示。结论:CT可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腰腿痛病人的合理施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161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神经根型、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和食管压迫型,分别为84例、40例、22例、13例和2例。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技术观察颈椎骨质增生情况、椎间孔大小、椎动脉和颈椎骨质增生的关系、骨性椎管狭窄的改变。结果84例神经根型中,发现椎间孔狭窄438处,其中C5-6和C6-7椎间孔狭窄占79.6%,椎间孔狭窄的成因有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错位等;40例椎动脉型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52.5%),导致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和椎动脉迂曲。22例脊髓型表现为颈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能全面评价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颈椎病诊断较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腰椎小关节退变是腰椎退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起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视,相关文献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本组收集了130例有腰椎小关节退变CT表现的病例,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harcot关节病的X线、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Charcot关节病患者9例,分析各个受累关节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及CT表现:软组织肿胀9例,骨质吸收5例,骨质增生硬化7例,骨膜反应7例,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化或钙化9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4例;MRI表现:软组织肿胀、关节囊内水肿2例,骨髓水肿1例,近端骨质损伤1例;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扫描,肥厚关节囊及肿胀的软组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骨显像呈团块状放射性浓聚。结论X线是诊断Charcot关节病的首选方法,CT、MRI及核素检查是X线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三维CT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结果:21.3%的患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云集(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变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