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 观察E838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对小鼠采用连续5天腹腔注射E838药物,从第3天同时给予环磷酰胺(CTX),阳性对照为茜草双酯,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内源性脾结节形成(CFU-S)、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的变化。 结果 E838可明显减轻化疗所致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并可使化疗后小鼠的体重恢复增长, 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CFU-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白细胞与茜草双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提示E838具有对抗化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照射),低剂量照射组(每次2 Gy)和高剂量照射组(每次5 Gy),每组各8只。比较不同剂量X射线对小鼠进行单次全身照射后,胸腺、脾脏变化及对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量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照射组胸腺指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照射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X线照射剂量的增大,脾脏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免疫器官对X射线敏感度不同,X射线对免疫功能的损伤随着射线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应该加强对放射治疗患者免疫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源重组修复基因RAD51对PTEN缺失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和中性单细胞电泳技术观察PTEN缺失后自发性和辐射诱导DNA双链断裂情况;并构建PTEN缺失细胞稳定转染RAD51的细胞系,γ射线照射后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PTEN缺失导致细胞自发性和辐射诱导DNA双链断裂增多;转染RAD51后细胞存活率增高,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断裂减少。结论:同源重组修复基因RAD51可以提高PTEN缺失细胞基因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E838对小鼠移植性淋巴瘤的体内抑瘤效果及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探讨合用137Cs γ射线是否具有抑瘤增效作用。方法 取2~3mm3淋巴瘤瘤块接种于IRM 2小鼠腋部皮下,24h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放组、E838低、中、高药物组及药物合用照射组、环磷酰胺组。药物组与药物合用照射组对应性腹腔注射相同剂量E838,每日1次,连续7天,环磷酰胺隔日1次×4。合用照射组于给药的第4天进行全身1Gy照射,每日1次,连续5天。观察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和肿瘤抑制率。结果 E838 3个剂量对小鼠移植性淋巴细胞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4.14±15.96)%、(70.74±11.17)%和(50.00±18.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髓有核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提高。E838合用137Csγ射线能提高抑瘤效果,抑瘤率分别为(65.43±2.13)%、(77.13±6.38)%和(67.55±11.17)%,(P<0.001),对肿瘤的杀伤作用高于单放组和单药治疗组。结论 E838对小鼠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E838合用γ射线具有协同抑瘤作用,在适当剂量范围内可以促进荷瘤小鼠放疗后骨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高温致V79细胞DNA双链断裂的影响。方法培养V7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39℃、40℃、41℃、42℃热休克预处理组,预处理后,恢复6 h,再以43℃与45℃进行高温损伤处理,4%多聚甲醛固定,抗γ-H2AX抗体标记,然后羊抗鼠FITC二抗孵育1 h,细胞核内DNA双链断裂斑点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经统计:对照组细胞核内的DNA双链断裂数量与热休克预处理组细胞核内的DNA双链断裂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可以减少高温所致V79细胞DNA双链断裂的数量,说明V79细胞可以产生对温度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照射剂量对BRCA基因突变及BRCA基因非突变的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6及BRCA基因非突变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分别按0 Gy、2 Gy、4 Gy、6 Gy、8 Gy、10 Gy照射剂量进行X射线照射。以流式细胞术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在各照射剂量中,取γH2AX免疫荧光焦点最明显的时间点(30 min)检测细胞DNA双链损伤情况。结果 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凋亡率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8 Gy照射剂量时两个细胞株的DNA损伤及细胞凋亡率均达到最高,MDA-MB-436细胞分别为(47±1.802)个和(21.245±1.325)%,MDA-MB-231细胞分别为(45±1.779)个和(19.220±1.220)%。不同照射剂量下,MDA-MB-436细胞较MDA-MB-231细胞的DNA损伤严重及细胞凋亡率增加,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个细胞株8 Gy照射剂量的细胞焦点增长数及细胞凋亡增长率与10 Gy照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随着X射线照射剂量由0 Gy至10 Gy不断增强,乳腺癌细胞损伤不断增加,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凋亡率均较BRCA基因非突变的乳腺癌细胞明显增加,具有更高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小鼠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细胞的γ射线剂量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γ射线照射后小鼠DNA双链断理解修复缺陷细胞(SCID)的剂量率效应和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方法:采用低剂量率和高剂量率以及间隔24h的2次γ射线照射正常细胞(CB.17+/+)和SCID细胞,通过成克隆分析法观察被照射细胞的存活分数。结果:应用间隔24h的2次γ射线照射CB.17+/+细胞时,其存活分数明显高于相同剂量的单次照射,而SCID细胞二者无明显差异。在高剂量率单次和2次γ射线照射时,SCID细胞均比CB.17+/+细胞更敏感。在低剂量率γ射线照射时,SCID细胞亦显示比CB.17+/+细胞更敏感。低剂量率γ射线照射 CB.17+/+细胞和SCID细胞后,二者的存活分数均明显高于剂量率照射。结论:SCID细胞不具有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能力。SCID细胞和CB.17+/+细胞均具有剂量率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小鼠后,胸腺淋巴细胞中Arp2、Arp3和cofilin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成4个照射组和1个非照射组,每组8只。照射组行全身γ射线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2、0.1、1和6 Gy。于照后3 h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出胸腺,用PBS冲出胸腺淋巴细胞。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Arp2、Arp3、cofil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未照射组比较,各照射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Arp2 mRNA表达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1 Gy照射组Arp2蛋白表达上调(H=2.33,P〈0.05);1 Gy照射组Arp3 mRNA表达下调(t=-12.77,P〈0.01),6Gy照射组Arp3 mRNA表达上调(t=3.39,P〈0.05),各照射组Arp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0.02、0.1和1 Gy照射组cofilin mRNA的表达上调(t=6.38~9.41,P〈0.01),各照射组cofilin蛋白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γ射线可诱导BALB/c小鼠胸腺淋巴细胞Arp2、Arp3和cofilin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变化特点与照射剂量大小有关,该结果为研究辐射致胸腺淋巴细胞微丝骨架改变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电离辐射所致免疫和造血系统损伤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终浓度(0、60、120、600、1 200 μg/mL)的四君子汤作用48 h对淋巴母细胞AHH-1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终浓度(0、0.04、0.2、1、25、120 μg/mL)的四君子汤预处理2 h对4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AHH-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6~8周的BALB/c小鼠1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四君子汤0.75、2.25、6.75 g/kg剂量组。3.5 Gy γ射线全身单次照射造成小鼠电离辐射损伤模型。照射后第3和第7天,观察四君子汤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及百分率、胸腺系数的影响。各组小鼠经5.5 Gy γ射线全身单次照射后,观察30 d并记录死亡小鼠数和死亡时间。结果:与照射对照组细胞(0 μg/mL)相比,四君子汤在0~120 μg/mL范围内对AHH-1细胞未见明显毒性(P > 0.05),经120 μg/mL四君子汤处理的AHH-1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照后3 d,四君子汤2.25 g/kg剂量组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及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均 < 0.05);四君子汤6.75 g/kg剂量组的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 < 0.05);照后第3和第7天,四君子汤6.75 g/kg剂量组的胸腺系数均显著升高(P均 < 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四君子汤6.75 g/kg剂量组小鼠的30 d内平均存活时间及30 d生存率均显著增加(P均 < 0.05)。结论:四君子汤通过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胸腺损伤,可缓解电离辐射所致损伤,促进小鼠免疫和造血功能恢复,并可促进γ射线照射小鼠的存活,可考虑作为电离辐射损伤防治药物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患者造成的遗传学损伤。方法:取15例宫颈鳞癌放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累积剂量为0Gy、10Gy、20Gy、30Gy、40Gy、50Gy、60Gy时的外周静脉血,以彗星实验检测淋巴细胞的DNA损伤,采用多核细胞法测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结果:各累积剂量组淋巴细胞DNA拖尾率比照射前显著升高(P〈0.01),并且在0-60Gy之间,拖尾率与累积照射剂量之间成线性关系。各累积剂量组尾长比照射前均增加(P〈0.01),在照射剂量累积30Gy时,尾长均值达最大。尾长与累积剂量间不成线性关系。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在照射后升高,与照射前相比,在照射累积剂量为30Gy、40Gy和50Gy时,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别(P〈0.05)。hprt基因突变率与累积剂量间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后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hprt基因突变,hprt基因突变和彗星实验用于评价放疗造成的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移植瘤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36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A)、单纯放疗组(B)、吉西他滨25mg/kg组(C)、吉西他滨50mg/kg组(D)、吉西他滨25mg/kg+放疗组(E)、吉西他滨50mg/kg+放疗组(F)。对照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单纯放疗组荷瘤鼠背部肿瘤局部以6MeV电子线照射。C、D组分别以25mg/kg、50mg/kg吉西他滨腹腔注射,E、F组分别以25mg/kg、50mg/kg吉西他滨腹腔注射加背部肿瘤6MeV电子线照射。然后每两天测量肿瘤的长短径、比较各组的瘤体积、肿瘤生长延缓天数、抑瘤率,利用增敏系数(EF)评价吉西他滨的增敏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mg/kg、50mg/kg单剂量吉西他滨对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两组剂量吉西他滨联合放疗组局部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瘤率分别为88.22%、91.23%,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44.11%,P〈0.05)和吉西他滨两个剂量单药组(72.88%、77.53%,P〈0.05)。联合组(E、F组)肿瘤生长延缓天数(瘤体积增长2倍)分别为9、15天,高于单纯放疗组(4天,P〈0.05)和吉西他滨两个剂量单药组(4、4天,P〈0.05)。结论:吉西他滨可显著增强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放射治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将食管鳞癌80例随机分为普通放化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期化疗组(后加放化组)。普通放化组常规设野照射,40Gy左右改野,总剂量DT 64-70Gy,32-35分次,全疗程35-45d。两组均于放疗前和第3-4周化疗2周期:DDP 30mg/m2,d1-d3,5-FU 500mg/m2d1-d5,CF 0.2,d1-d5。后加放化组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照射DT 30-36Gy后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照射:1.5Gy/次,2次/d,共34-36Gy左右,总剂量为DT 66-70Gy,全疗程35-42d。结果:整个研究随访时间1-56个月。后加放化组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69.5%、55.8%、43.7%和38.9%,高于普通放化组的55.0%、39.7%、28.4%和22.1%(P〈0.05);后加放化组1、2、3、4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0%、62.6%、59.1%、55.2%,稍高于普通放化组的64.6%、50.5%、47.1%、3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食管狭窄和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强度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后加放化组的Ⅲ、Ⅳ级严重的急性食管炎明显增多(P〈0.001)。普通放化组死于未控和局部复发的比例为53.3%(16/30),高于后加放化组的42.1%(8/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食管癌同期化疗提高了1、2、3、4年生存率,但Ⅲ、Ⅳ级严重的急性食管炎明显增多,最后结论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及防护。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微波辐照组、物理防护组、安多霖(低剂量)组、安多霖(高剂量)组、参力胶囊(低剂量)组和参力胶囊(高剂量)组,每组10只。辐照后1d,左心室穿刺取血,检测血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 P〈0.05),各防护组无显著变化;安多霖(低剂量)、安多霖(高剂量)以及参力胶囊(低剂量)组的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P〈0.05),而辐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能够对机体的血液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计数、红细胞数计数和血红蛋白定量下降,安多霖胶囊、参力胶囊以及防电磁波辐射面料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护效果。此外,安多霖胶囊和参力胶囊还表现出一定的升高血小板计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得佳凝胶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确诊乳腺癌且行术后辅助胸壁放疗病例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第1次放疗后即给予清得佳凝胶涂抹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及相应剂量进行比较。结果:症状轻的I级放射性皮肤反应在治疗组发生率(68%)高于对照组(12%);症状较重的III级皮肤反应治疗组(8%)低于对照组(28%)。皮肤反应发生剂量:对照组21例(84%)出现于照射40Gy以前,治疗组仅有11例(44%),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及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P〈0.01)。结论:清得佳凝胶能有效地预防乳腺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剂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单药对肺癌的作用。方法 建立肺癌裸鼠转移瘤模型,检测腹腔给药和皮下注射两种途径恩度(50mg/kg)在实验SD大鼠中的血药浓度,同时分别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恩度10、20、50、100、200mg/(kg·d)组,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计算生存期以及肺部转移灶数量。结果 恩度腹腔给药和皮下注射两种途径药代动力学相似,半衰期约为24h。100mg/(kg·d)恩度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期达61天,较对照组延长10天。小鼠肺部转移病灶数量与恩度剂量有一定相关性,100mg/(kg·d)恩度组转移灶数量最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上显著差异(<0.05)。结论 在肺癌转移瘤模型中,大剂量恩度能够有效地抑制肺癌的生长,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192Ir腔内后装时不同施源器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膀胱、肠道晚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27例宫颈癌患者予全盆外照DT45~50Gy配合腔内后装治疗,依照后装治疗时不同施源器分为固定Ⅲ管组62例,单宫腔管组65例。固定Ⅲ管组开始于全盆外照DT33Gy/18次,A点DT5~7Gy/次,1次/周,总量24~25Gy,6—8周内完成治疗。单官腔管组开始于外照全盆DT38Gy/20次,A点DT6~7Gy/次,1次/周,总量21—25Gy,7~8周内完成治疗。结果:放疗结束后固定Ⅲ管组与单宫腔管组完全缓解病例分别为57例(91.94%)和58例(89.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3%(41/62)和61.50%(40/65),固定Ⅲ管组膀胱、肠道晚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3%(3/62)和9.67%(6/62),明显低于单宫腔管组的10.76%(7/65)和21.53%(14/65)。结论:使用剂量曲线分布合理的固定Ⅲ管施源器行腔内放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癌,并可明显减少膀胱、肠道晚反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和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动态变化,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干预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理。方法:96只Wistar种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照射加氨溴索组(B组)30只、单纯照射组(C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6只。用直线加速器对前3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Gy/次,1次/w,累积剂量为30Gy),于照射开始后第4、6、8、12、26w5个时间点分别处死3组大鼠各6只,取肺组织切片行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TGF-β1的表达和胶原纤维含量的改变。结果: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于照射第4w增高,第12w达到高峰;胶原纤维合成在第4w开始,第12w明显增快,至26w达到高峰。中药干预组各时相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各时相值与照射加氨溴索组近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剂量重复照射过程中,组织TGF-β1表达与组织胶原纤维合成有明显的同步性,而早期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可抑制TGF-β1的表达,并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程度,因而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EL-4细胞适应性反应中ATM基因的作用。方法:EL-4细胞应用渥曼青霉素处理后接受低剂量0.075 Gy预先照射,再分别进行较高攻击剂量照射(1.0,1.5和2.0 Gy),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TM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进程变化。结果:渥曼青霉素能够阻断ATM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应用渥曼青霉素后直接接受攻击剂量照射和应用渥曼青霉素后先接受低剂量0.075Gy预先照射后再接受攻击剂量照射,均能诱导EL-4细胞发生适应性反应。结论:ATM基因可能不影响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EL-4细胞发生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