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心率变异性与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钢 《中国医刊》2001,36(7):38-39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入选病例均为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共50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3 6~ 75岁 ,平均4 0 0 5± 7 82 ,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史 ,病程 1~ 3 0年。分两组 ,糖一组 (未并发高血压 ) 2 0例 ,糖二组 (并发高血压 ,其白天血压 >1 3 5/85mmHg ,夜间血压 >1 2 5/80mmHg,全天收缩压及 /或舒张压负荷≥ 2 5%者 ) 3 0例。同期对照检查健康体检者 2 0例 ,其中男 9例 ,女1 1例 ,年龄 1 7~ 68岁 ,平均 54 6± 7 6岁。1 2 方法  测量前停止各种对血压、心率有影响的药物 7天以上。①心率变异性 (HRV)采用美国…  相似文献   

2.
3.
动态血压(AB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关。为探讨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以及心率与血压的关系,我们对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的同步监测。为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入选人群均为老年男性,共100例,其中对照组(A组)40例,2型糖尿病组(B组)6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其HRV时域指标、BP及BPV长时变异性指标,之后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HRV时域指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BPV增大(dSBPSD、dSBPCV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组HRV时域指标减少及BPV增大,提示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这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预后进行判断、指导和评估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各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方法: 对40例血压正常者和121例高血压患者均同时检测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心率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心率变异性趋向减小;各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血压变异性趋向增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8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HRV分析,并与68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I、SDNN—index(ms)rMSSD(ms)P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失调,HRV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易于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无创动态血压监测 (ABPM)应用于临床以来 ,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ABPM仪作为研究动态血压 (ABP)的工具。Mancia.G在ABP的基础上提出血压变异性的研究 ,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并对血压变异性的分类、产生机理、定量分析、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 (TOD)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以及降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作了一些研究。本文就近年来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1 血压变异性的定义及分类血压变异性 (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又称血…  相似文献   

8.
张迎娜  高敏 《吉林医学》2021,(7):1591-159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 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HP)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T2 DM+HP)患者39例为T2 DM+HP组,单纯2型糖尿病(HP)患者39例为HP组,选取健康体检者39例为对照组,三组...  相似文献   

9.
王琦君  吴天凤  袁放  江缨  黄虹  郑和昕  阮园  王绍冠 《浙江医学》2015,37(17):1453-1455,145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下降的关系。方法 按性别分层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脉动脉造影提示单支或多支血管狭窄≥75%)(A组)、2型糖尿病合并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50%狭窄)(B组)和2型糖尿病无或合并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TA提示冠状动脉无或轻度狭窄,运动平板阴性,C组)患者共90例,每组30例。回顾3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扫描前6个月内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分析3组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及频域指标(VLF、LF、HF及LF/HF)。结果A组、B组和C组的SDNN值、SDANN值分别为(105.57±28.20)、(126.24±26.11)、(144.91±25.52)ms,(89.77±25.81)、(102.09±30.32)、(126.13±27.48)ms,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趋势字2检验显示SDNN和SDANN值下降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线性相关(P<0.01)。此外,rMSSD和pNN50在B组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HF在A组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HRV指标的SDNN、SDANN值越小,在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rMSSD、pNN50同时降低,反映HRV时域指标将来可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情况。方法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2型DM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HRV可以作为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1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黄江明  徐琳  邱健  马骏 《广东医学》2016,(24):3673-3677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与血压变异性( BPV)的相关性。方法以144例中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HbA1C和BPV,分析HbA1C与BPV的相关性;然后根据测得的HbA1C值将患者分成正常组(HbA1C <6.0%,n=97)、正常高值组(6.0%≤HbA1C <7.0%,n=31)和升高组(HbA1C >7.0%,n=16);最后在调整年龄、性别、血脂、肌酐因素的情况下分析与HbA1C有相关性的BPV指标在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中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平均真实变异性、24 h收缩压连续变异性、白天收缩压连续变异性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升高组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平均真实变异性、24 h收缩压连续变异性、白天收缩压连续变异性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白天收缩压平均真实变异性、白天收缩压连续变异性均显著高于正常高值组。结论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BPV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将更有益于BPV的控制,从而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否对动态血压的影响及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螺旋CT(V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及舒张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勺型比例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晨峰出现频率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客观准确的测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未合并者的血压波动性更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在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4年1-9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43例,其中男性250例,女性193例,年龄(60.36±12.11)岁,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结果分为:正常血压组(n =158)、杓型血压组(n=59)和非杓型血压组(n =226),比较3组间血压、血压变异性(采用血压标准差表示)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以有无颈动脉硬化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非杓型血压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60.6%)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42.4%)(P<0.01);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均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或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与颈动脉硬化独立相关[OR=0.952(95% CI:0.929~0.975);P<0.01].结论 非杓型血压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新诊断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组)行ABPM检查,分析其可能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另设106例单纯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平均为162±18 mmHg)高于B组(平均为148±12 mmHg)(P<0.05);A组白天和夜间SBP分别(42±26)%和(74±38)%,白天和夜间DBP负荷分别为(10±12)%和(12±14)%,B组白天和夜间SBP分别(28±25)%和(40±34)%,白天和夜间DBP负荷分别为(6±9)%和(9±10)%,A组白天和夜间SBP及DBP负荷明显高于B组(P<0.01);A组SBP及DBP负荷昼夜差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异常血压形态(非杓形)及节律消失者为62%和89%,而B组为36%和57%,A组血压形态非杓形及节律消失者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收缩压较高,血压负荷值增高,而ABPM昼夜节律消失和异常血压形态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曲线变化与自主神经昼夜活动的关系. 方法 将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分为杓型组(n=42)和非杓型组(n=48),以频域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为参数,对两组的昼夜HRV指标(包括总频带,高频带,低频带,低频带倩频带,标准化高频带及标准化低频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杓型组白天舒张压及平均压水平均高于非杓型组(分别P<0.05或<0.01);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及平均压水平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白天杓型组低频带(LF),高频带(HF)较非杓型组升高(P<0.05);夜间杓型组标准化高频带(Hfnu)较非杓型组升高;杓型组夜间LF/HF显著低于日间(P<0.01). 结论 高血压曲线非杓型组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杓型组患者严重,而夜间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其血压昼夜趋于平衡,杓型曲线消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动态血压持续监测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昆山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肾性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18例,分为肾性高血压组42例、原发性高血压组4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对三组受检者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动态血压变量、心律失常发生率及HRV时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3.8%(31/42)、23.9%(11/46)、10.0%(3/30);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9.0%(29/42)、43.4%(20/46)、10.0%(3/30),肾性高血压组非勺型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原发性高血压增高(P=0.01、0.0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肾性高血压24 h内全部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与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低于原发性高血压[分别为(59.2±19.5) ms vs (95.4±25.2) ms、(17.5±6.3) ms vs (40.4±12.5) ms,P<0.05],但24 h平均心率,相邻R-R间期的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监测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与原发性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非勺型高血压较正常及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多,心率变异性降低,夜间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初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初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Tei指数分为Tei≥0.40组43例和Tei<0.40组57例;对2组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以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结果:Tei≥0.40组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SBP),24 h、日间平均舒张压(DBP),24 h、日间、夜间SBP负荷,24 h、日间、夜间DBP负荷均高于Tei<0.40组(P < 0.05~P < 0.01),而2组平均诊室SBP和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水平可能与心脏整体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特点与其再入院率的关系。方法 :70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按24h平均动脉压(24h MBP)、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收缩期血压负荷比值、舒张期血压负荷比值、收缩期血压昼夜节律、舒张期血压昼夜节律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比较各两组间再入院率。结果:与未达标组相比,血压均值24h MBP、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达标组再入院率降低,其中24h SBP、24h DBP、DSBP、NSBP再入院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收缩期血压负荷比值、舒张期血压负荷比值达标组较未达标组再入院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收缩期、舒张期血压昼夜节律失常组较未失常组具有更高的再入院率。结论 :血压均值达标组及血压昼夜节律未失常组再入院率较未达标组相比明显降低,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可帮助了解其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与血压昼夜模式之间的关系 ,以及EH非杓型现象的机制。方法 对 39例EH患者及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 39例做Holter心电图检查以获取HRV频域指标 ,对EH患者还在Holter心电图检查的同时做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评价其血压昼夜模式。结果 非杓型组病程长于杓型组 ;EH患者甚低频 (VLF)、低频 (LF)及高频 (HF)成分均较对照组降低 ;与EH杓型组比较 ,非杓型组上述参数的昼夜节律性变化明显减弱 ,夜间HF降低 ,而VLF、LF及LF/HF比值显著增加。EH患者日夜VLF比值与日夜平均动脉压 (MAP)比值呈正相关 (r=0 .33,P <0 .0 5 ) ,而日夜HF比值与日夜MAP比值无显著相关 (r=- 0 .2 2 ,P>0 .0 5 )。结论 非杓型现象可能是EH患者较晚期的动态血压临床类型 ;EH患者夜间交感活性相对增高 ,由此导致的交感活性昼夜波动减弱 ,可能与非杓型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