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本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型,多发病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年人。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的出血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缺铁性贫血。一、急性型ITP 急性ITP可发病于各种年龄,但临床上以儿童为多见,特别是2~5岁的儿童,男女发病率相近。约有80%的病例在发病前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TP合并AMI的患者11例(ITP&AMI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0例(AMI组);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30例(ITP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上述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小板的5项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对比研究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ITP&AMI组与AMI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与ITP组比较,PDW、IPF、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无统计学差异;AMI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不明显;ITP&AMI组及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CR、PLT、IPF差异明显;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AMI组治疗后PDW、P-LCR、PLT、IP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治疗前后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组及AMI组治疗前后MPV、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ITP合并AMI患者的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者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与MPV呈负相关(P<0.05),MPV与PDW、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几年有关ITP文献的整理,探讨中西医两法治疗情况,指出中医药防治ITP有较好前景,主要从ITP病因病要治法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ITP有两种含义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 ,目前是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病因有 :①持续抗原暴露 ;②抗体产生中某些重链基因的选择 ;③自身免疫原因不明 :SLE、伊文综合征 ;④异常抗原表达 :淋巴增生性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⑤持续感染 :HIV、丙型肝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本文就其治疗及进展作一综述。1 抗感染治疗1 1 幽门螺杆菌 ITP发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3 0例ITP中有 13例 ( 4 3 3 %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使… 相似文献
7.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92例初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因素。结果:男性患儿占大多数为66例(71.7%),婴幼儿为主59例(64.1%),秋冬季易发病为64例(70.5%),发病前有感染病史达65例(70.7%),49例(53.3%)有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相关病毒阳性40例(43.5%),血小板抗体阳性62例(67.4%)。提示病毒感染和贫血可能是ITP发病的诱因,男性、婴幼儿、秋冬季节易发病。 相似文献
8.
9.
利福平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志煌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16(2):99-99
临床上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颇为常见 ,但利福平所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报道不多。现将我院 1998 0 3~2 0 0 1 10收治的 3例总结如下。【例 1】女性 ,34岁。 4年前于我院确诊为肺结核 ,经利福平、雷米封、链霉素治疗 3个月后症状好转停药。 6个月前因咳嗽明显再次用上述药物抗痨治疗 ,服药 3个月后出现牙龈出血及皮肤紫癜 ,即停药 ,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 1998 0 3 2 0因牙龈出血及皮肤紫癜入院。入院前 3天有再服用利福平、雷米封、链霉素史。查体 :生命体征稳定 ,神清 ,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 ,四肢见散在出血点及瘀斑。全身各… 相似文献
1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免疫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关于ITP的发病机制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核细胞方面也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的表达及其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抗体,并探讨其对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ITP患者、非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健康人血小板抗体,并在健康人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ITP患者血清,观察其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 MAIPA法对ITP患者主要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65.4%,ITP患者中抗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抗体阴性者,且血小板数量与抗体水平呈负相关,其中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GPⅡb/Ⅲa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724);GPⅠb/Ⅸ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GPⅠb/Ⅸ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571),26例患者中10例血清抑制了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中9例为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仅1例为抗体阴性患者.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抗体不仅影响血小板数量,还对血小板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小板计数偏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经确诊的内科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ITP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对照组行开放性脾切除术。观察和统计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手术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92.47±21.18)min、住院时间(8.32±2.29)d显著较短(P0.01),术中出血量(43.95±19.74)ml、后48 h总引流量(65.64±45.22)ml明显较少(P0.01)。观察组手术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P0.05)。结论与开放性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4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血小板数值正常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结果 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亚群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23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包括CD 3+、CD 3+CD 4+、CD 3+CD 8+、CD 19+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3+CD4+/CD 3+CD 8+比值。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CD 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 3+CD 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3+CD4+/CD 3+CD 8+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ITP治疗后组减低(P〈0.05),CD 3+CD 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19+B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及ITP治疗后组升高(P〈0.05),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后ITP组四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B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参与了ITP的发病,对其检测可能对ITP的诊断及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对11例AATP和65例ITP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相似、AATP对肾上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比ITP患者差,发现1例AATP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TP髓象显示巨核细胞减少或缺(?)。文中对AATP可能病因和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侯著法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22(4):19-21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治后血小板恢复情况。方法3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测血常规及幽门螺旋杆菌(HP),后者用13-C尿素呼吸实验测定。用质子泵抑制剂及两种抗生素根治HP。结果30例(ITP)患者中有21例HP阳性,阳性率为70%,HP根治率为85.7%(18/21)。1例患者因4d时出现皮疹停止治疗。10例患者(55.6%)患者血小板得到恢复。2例复治,HP根除后,血小板恢复。3例无HP感染者,给予同样治疗,血小板无显著增加。此外,根治治疗不影响胃溃疡患者血小板计数。结论ITP合并HP感染患者,HP根治可作为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7.
脾切除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成人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2000年内科治疗无效的51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全组患者术后随访0.5~9年,平均46月。结果:术后血小板1周内恢复正常(≥100×10~9/L)者45例,占88.2%;术后2个月随访,总有效率90.2%。对41例患者进行中远期(0.5~9年)随访,总有效率为80.5%,4例复发,复发率9.75%。结论:术后血小板回升较早和回升幅度较高者预后较好。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不影响脾切除疗效。术前PAIgG检测值对预测脾切除疗效无相关性。选择性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ITP患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对30例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ITp患者腹腔镜手术成功率达93.3%,2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0min,术中失血平均100ml。全组均于术后24h内恢复胃肠蠕动,术后6h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5d。术后1周内血小板很快上升。治疗有效率达93.3%。发生并发症3例:2例皮下气肿,1例隔下积液。平均随访24个月,3例复发,总有效率为90%。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安全可行,且疗效显著,给ITP患者提供了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及疗效。方法56例难治性ITP分为4组,达那唑(DNZ)组9例,长春新碱(VCR)组13例,环孢霉素A(CsA)组9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 IVIG)组25例,观察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DNZ组有效率为55.6%,VCR组有效率为53.9%,CsA组有效率为55.6%,HD IVIG组有效率为72%。HD IVIG组起效快,DNZ组、VCR组及CsA组起效较慢。结论难治性ITP治疗可选用DNZ、VCR、CsA和HD IVIG,急诊治疗选用HD IVIG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ITP、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5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百分比,同时计算RP绝对值。结果:ITP组RP百分比((32.4±10.5)%)明显高于对照组((9.6±4.6)%)(P〈0.01),RP绝对值((9.1±5.9)×10^9/L)则低于对照组((20.9±13.1)×10^9/L),在治疗明显好转后RP百分比明显降低((11.9±5.7)%),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A组RP百分比((5.8±1.8)%)和RP绝对值((2.2±1.4)×109/L)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P在IT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在观察其治疗效果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