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频谱技术研究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电生理信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便秘模型中大鼠的结肠慢波变化 ,阐明体现肌电图与胃肠平滑肌电活动的相关性并为临床合理应用肌电图鉴别慢性便秘提供实验依据。通过传统生理记录仪记录及观测肌电和运动信号 ,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不易对信号进行深入分析。本试验旨在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及频谱方法分析探讨大鼠的肌电活动和机械运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4 0 (雌雄不限 ,每组 4 0只 )。以临床上常用的接触性泻剂大黄建立大鼠的“泻剂结肠”模型。利用体表电极、体内胃肠电极和压力传器 ,通过计算机分别同时记录正常对照组和便秘组大鼠体表胃电体内平滑肌慢波和胃平滑肌运动信号 ,并运用频谱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便秘组大鼠的结肠慢波的主功率 ,中心频率 ,平均频率和正常慢波的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 <0 .0 5 ;不稳定系数明显增加。体内慢波、结肠平滑肌的平均振幅相关性良好。结论 :结肠平滑肌的慢波振幅 ,频率降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之一。体内慢波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肠道活动 ,提示其生理和病理规律 ,有可能应用于临床 ,作为胃肠动力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标准。计算机和频谱是电信号分析中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腑通丸对胃肠平滑肌电活动与胃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整体同步记录的电生理方法,观察腑通丸对胃肠平滑肌电活动及运动效应的影响。大鼠以腑通丸1.5g/kg灌胃可显著增加胃肠电慢波平均振幅及胃运动总振幅,而对肠运动总振幅无明显影响;以3.5g/kg灌胃可显著增加胃肠电慢波平均振幅及胃肠运动总振幅,但两个剂量对胃肠电慢波频率及胃肠运动频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文旨在观察针灸介导的体外胃电起搏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三类手术病人:肝胆手术32例;胃手术48例;结肠手术29例。分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单纯体外胃电起搏组、针灸介导体外胃电起搏组。于术后第1天起,进行体外胃电起搏,每日3次,每次20min;于术后24、48和72h查胃电图。结果三类腹部外科手术病例,术后应用体外胃肠起搏辅助治疗48h后,胃电图显示胃正常慢波百分比、排气人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多。针灸介导体外胃肠起搏组比单纯体外胃肠起搏组增多更为显著。该治疗对胃手术后影响最为显著,结肠手术次之,胆道手术最小。结论针灸介导的体外胃肠起搏疗效显著。针剌上脘穴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效,针灸介导体外胃肠起搏将新兴胃肠起搏技术与祖国医学针灸治疗相结合,更有效地促进胃肠动力。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Ghrelin对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器官、组织的不同水平测定大鼠Ghrelin作用下胃肠动力的变化。方法:运用BD2000作为胃肠标记物,同时测定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多导生理仪记录大鼠胃窦肌电活动;多导生理仪记录离体大鼠胃体上1/3起搏区[带有ICC(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的胃肌]和胃窦环行肌肌条收缩波改变。结果:给药组大鼠胃残留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给药组胃电慢波振幅及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快波频率也增多。在组织水平,在Ghrelin作用下给药组离体的动物胃体起搏区及胃窦环行平滑肌肌条收缩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给药组胃体起搏区肌条的收缩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给药组胃窦环行平滑肌条的收缩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其在体实验中胃排空明显增强,动力升高相吻合。结论:Ghrelin能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通腑汤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以甘草煎剂灌胃造成胃肠气滞证动物模型,观察通腑汤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大鼠胃肠电快波数的影响。结果通腑汤能增强胃肠气滞证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其作用与西沙必利相似;通腑汤能增加模型大鼠胃肠电的快波数。结论通腑汤对胃、十二指肠乃至回肠均有较好的促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腑汤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通腑汤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对甘草煎剂灌胃造成胃肠气滞证动物模型,观察通腑汤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大鼠胃肠电快波数的影响。结果:通腑汤能增强胃肠气滞证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其作用与西沙必利相似;通腑汤能增加模型大鼠胃肠电的快波数。结论:通腑汤对胃、十二指肠乃至回肠均有较好的促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肠起搏是近年提出的一个较新的概念,其基本内容如心脏起搏一样,胃肠道的不同部位存在各自的起搏点,它们决定了胃肠运动的基本方式.研究表明,胃、小肠、结肠起搏点的位置、数量各不相同.这些起搏点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起搏及与平滑肌的运动关系如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近几年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的研究已证明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胃肠运动的起搏细胞,在胃肠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水通道蛋白在慢性应激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逍遥丸组,采用慢性应激加过度疲劳及饮食失节法复制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肠黏膜组织中AQP3、AQP8的表达。结果:1胃肠黏膜AQP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3表达均上调(P0.05,P0.01)。2胃肠黏膜AQP8: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8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8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抑郁症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肠黏膜组织中AQPs的表达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作体表结肠电检查及频谱分析,发现:①单纯便烂不成形患者降结肠、乙状结肠无论空腹或餐后,其低频段及高频段ECA结肠电活动都倾向减弱;②腹泻兼有肠激惹征患者升、降、乙状结肠空腹结肠电过度活跃,餐后结肠电亦有较高反应水平;③便秘患者结肠电普遍减弱,且单纯便秘者较便秘有肠激惹征者的餐后结肠电减弱更为显著,而便秘有相关腹痛者降结肠的餐后结肠电則较活跃,可作鉴别。本工作发现的体表结肠电异常能解释不同类型大便改变的某些病理机制;结肠电检查及频谱分析可望成为大便改变临床分型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应用通腑合剂治疗 ,重点观察通腑合剂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现将观察结果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0 6例 ,其中男 72例 ,女 34例 ;年龄 1 6~ 72岁 ;阑尾炎切除术 42例 ,胆囊切除术 1 5例 ,胃大部切除术 1 8例 ,肠梗阻行肠切除术 8例 ,脾切除术 6例 ,结肠部分切除术 8例 ,其它腹部手术 9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术后使用通腑合剂灌肠 5 6例(用药组 ) ,未使用通腑合剂灌肠 5 0例 (对照组 )。两组患者年龄、病种和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麻醉方法 ,以及根据病情使用补液、抗生素、胃肠减压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5例胃手术后的胃肠动力功能作了 X 线和临床观察,证明胃手术后早进食、早活动是符合生理要求的。胃手术后早期胃肠道的运动,不同部位各有差异。小肠最早活跃,结肠其次,胃较前均差。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革除“两管一禁”。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观察了中药制剂胃肠康,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胃内注射胃肠康后,胃、十二指肠、降结肠的运动幅度增加,预先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或皮下注射阿托品,可使胃肠康增强胃肠运动的作用明显减弱;另外,该制剂可明显减低由消炎痛所致的胃粘膜损伤,预先注射阿托品、酚妥拉明、心得安等,对这一保护作用均无影响。结果提示:胃肠康可能是通过兴奋胃肠道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运动,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胃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观测76名普通成年人体表升、降、乙状结肠肠电,作频谱分析并分别低、高频段计算频谱累加值,以代表结肠电活动量。各段结肠低、高频段活动量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意义。统计结果显示,受检者空腹结肠电有活跃期和安静期两种活动状态,前者动量为后者5~7倍,发生时间1:9。约75%受检者餐后10~20分钟结肠电活动量较空腹安静期明显增大至3.4~6.1倍,属健康人的快速反应;10%左右受检者餐后反应迟缓并减弱;其余15%的反应介于以上两类之间。另外还发现10.1~26.2%受检者餐后30~40分钟时活动量再次升高,呈双相反应。本文的资料定量地反映了健康人大便正常者空腹和餐后结肠的运动电活动状态,并可推导有关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过程。报告的数据除具有生理意义外,尚可在结肠病理生理研究、临床结肠电检查以及中医肝脾大肠虚实辨证中作为正常对照值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大鼠胃电和胃运动信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体表电极、体内胃肠电极和压力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分别同时记录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应激组 Wistar 大鼠体表胃电、体内平滑肌慢波和胃平滑肌运动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应激组的体表胃电、体内平滑肌慢波和胃平滑肌运动存在差别。这种差别提示:①体表胃电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胃的活动,揭示胃的生理和病理规律,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作为胃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标准;②体表胃电不仅反映体内胃平滑肌慢波的电活动,还与胃平滑肌运动有关,反映了有关胃平滑肌运动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15.
小儿周期性呕吐的胃肠动力改变及体表胃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周期性呕吐患儿的临床特点、胃肠动力功能的改变及体表胃电。方法对确诊为周期性呕吐的7例患儿,进行胃肠动力检查即胃排空及体表胃电图检测。总结分析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结果上消化道钡餐示2例“胃轻瘫、胃蠕动差”。胃排空测定3例胃排空延迟。体表胃电检查6例胃电图不正常,占86%。结论本组患儿的胃排空延迟及胃电图显示胃电节律紊乱,证实周期性呕吐发作时胃肠动力功能异常。本研究提示,再发性呕吐的治疗可应用改善中枢调控水平药物及促胃肠动力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市场上关于胃肠方面的药物越来越多,无论是非处方药物,还是处方药物,都突显出人们对于肠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而胃肠肌电是胃消化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综合近年来对胃肠肌电方面的研究,本综述归纳整理出关于单方、方剂、中成药制剂这三类药物对于治疗胃电节律紊乱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应用无创胃肠电图仪观察食管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患者胸腔胃电活动的变化。方法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8岁-69岁,平均63.2岁。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食管癌术后胃电图节律紊乱,波幅下降,频率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胃电活动逐渐恢复,术后1年基本恢复到正常。结论食管癌术后胃电活动的改变可以判断食管癌术后胸胃运动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胃动素对消化道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胃动素属于兴奋胃肠运动的脑肠肽,主要在胃肠道表达。具有强烈刺激上消化道的机械活动和电活动的作用。它作用于消化期综合基电Ⅲ相,促进消化间期Ⅲ相收缩,是启动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重要激素,对消化期运动影响不大。无论外源性或内源性胃动素均引起下食管括约肌的紧张性收缩,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引起胆囊及Oddi括约肌的收缩及十二指肠的运动;加强回肠和结肠的运动,使结肠的压力和电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岭土摄入量在大鼠化疗性异食癖模型中对呕吐反应筛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昂丹司琼组,以6 mg/kg腹腔注射顺铂制造化疗性大鼠异食癖恶心呕吐模型,采用Biopac专用胃肠电记录分析系统同步检测胃体和胃窦部平滑肌电活动,依据胃电节律变化特征,运用ROC曲线评价高岭...  相似文献   

20.
33例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春娣  高正仪 《上海医学》1998,21(6):333-334
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学改变。材料和方法:采用超声显象仪、胃肠电分析仪、血浆胃动素,测定了3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的胃动力学。结果:26例半排空时间显著延长,25例胃电节律异常。用普瑞博恩治疗后胃窦收缩频率由1.94±0.94增加到3.68±0.68次/分,收缩幅度由37.97±8.96增加到58.56±10.75mm,胃半排空时间由49.36±11.53缩短到26.36±8.01min。胃电节律紊乱均趋正常,参数离散好转。结论:胃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