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征、救治方法、治疗及护理效果,提高DKA的治愈率。方法:选择本院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依据实验室检查,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DK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涌诊误诊,应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治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早期及合理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治疗措施之间的协调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诱因及抢救方法,提高对DKA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对我院近5a收治的40例DK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0例DKA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25/40),以意识障碍(12/40)、急性腹痛(14/40)等为首发表现,且有16例未曾诊断过糖尿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及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抢救成功38例(95%)。结论及时诊断、治疗是成功抢救DKA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及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16例的临床资料;16例HbAl1≥8%,11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且尿酮体强阳性,CO2CP≤18mmol/L;16例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16例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升高。6例有胆石症;5例临床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16例全部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并使用奥曲肽治疗胰腺炎。14例内科保守治疗均治愈。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肥胖症,胆石症,胆道感染,高脂血症,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同时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DKA与AP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病情重,预后差。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及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高血糖,减少胰液分泌及纠正DKA,对预后有重要意义。HbAl1对诊断原发性糖尿病抑或AP所致高血糖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1年3月救治的一氧化碳中毒病人5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度,实施撤离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高压氧治疗、激素、抗凝剂和维生素C等治疗措施。结果:临床治愈45例(80.35%);好转8例(14.28%);无效4例(7.14%),其中2例死亡,1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的关键是,一经确诊无论病情轻重均应及早采用高压氧治疗且疗程要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40例DKA患者实施合理补液,准确使用胰岛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40例DKA患者血糖控制平稳,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DKA患者的救治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救治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KA临床表现不一,积极治疗预后好。结论:应用小计量胰岛素及补液是治疗DK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西药联合方法联合佐治重症肺炎,探讨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6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联合佐治重症肺炎病人15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15例,经中西药联合佐治后,显效8例(53%),好转5例(33%),无效2例(14%),其中死亡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重症肺炎的救治策略是,在西医常规治疗上,联合中医中药治疗,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将45例诊断为DKA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20例)与微泵组(25例),分别采用传统静脉滴注及微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微泵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应用微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疗效可靠、安全。而且极大的方便了护理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临床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2008年12期间14610份出院病历进行筛查,共查出61人感染了肺结核,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1例中3例为Ⅱ型肺结核(4.92%),46例为Ⅲ型肺结核(75.4%),9例为Ⅳ型肺结核(14.75%),3例为Ⅴ型肺结核(4.92%)。住院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发病率明显高于常人肺结核发病率,肺部X线表现较常人同类病人严重治疗后不同时期X线变化较常人同类病人恢复慢,且合并症多。结论: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以Ⅲ型肺结核为最多,且病情严重,对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应尽早检查、早诊断、早规范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及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9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的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者仅有33例(41.25%),且大多数为肠坏死;其余47例(58.75%)则分别按单纯性肠梗阻或其他急腹症行剖腹探查而确诊。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治愈61例,死亡19例,死亡率为23.75%。其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中毒性休克、酸碱失衡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较困难,应根据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严密观察其动态变化,综合分析判断,把握手术时机,预防肠坏死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对脑出血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方法:分析7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8.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救治是提高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急诊救治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脑梗塞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进行救治,B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B组的84.0% (P<0.05).结论:临床使用丹红注射液在急诊用于救治脑梗塞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对神经功能发挥恢复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另外,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可清除自由基,提高血流速度;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缓解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院2006年-2010年期间收治的256例儿童喘息性疾病行纤维支气管镜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56例患儿行纤维镜术273次,结合临床诊断:气道软化78例(30.4%),支气管异物21例(8.2%),气道狭窄16例(6_3%)。讨论:3.纤支镜术可以作为先天性气道异常、气道狭窄诊断的金标准,结合病理检查可以作为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的金标准;对临床上病因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的喘息病人,早期进行纤支镜术并进行必要的灌洗治疗,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结合丹参液灌注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糖尿病足的患者行患侧肢体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并对狭窄处实施PTA+复方丹参液灌注,术后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抗凝治疗,其中4例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对比观察。结果:在动脉造影中,4例病人显示有狭窄,血管直径〈50%,在28例狭窄〉50%的病人中,23(82.1%)进行了PTA。在2例病人中(8.7%)仅在近端主干施行了PTA。11(47.8%)病人仅在胭下主干施行了PTA,10(43.5%)在股胭及胭下主干施行了PTA。PTA+复方丹参液灌注之后,患肢动脉血液灌注获得明显的改善。仅在3例病人中出现临床复发。其中2例成功进行了第二次PTA。进行过PTA的23例病人中,1(4.3%)进行了踝上截肢术。结论:作为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微创治疗方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复方丹参液灌注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糖病病人的局部缺血性足溃疡。对于足部血管再生,改善糖尿病足病人下肢动脉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41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和脑电图及CT检查阳性率高。416例中,治愈403例(96.87%),好转11例(2.64%),无效2例(其中死亡1例)(0.48%)。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准确诊断后及时对症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如抢救不及时易导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本文就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抢救的lO例DK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0例DKA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并及时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措施进行治疗.结果:20例DKA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后均得到纠正,痊愈出院.结论: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如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41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和脑电图及cT检查阳性率高。416例中,治愈403例(96.87%),好转11例(2.64%),无效2例(其中死亡1例)(0.48%)。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准确诊断后及时对症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及急诊救治特点,以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48例胸腹联合伤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就诊后30分钟内死亡未手术的4例,2例死于急诊室手术过程中,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死亡率为16.7%。结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急诊救治水平,缩短院前时间和术前院内时间,是治疗胸腹联合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