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它主要是因软脑膜血管破裂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原发性SAH。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另外还包括脑实质出血穿破软脑膜流入SA的继发性SAH及外伤性SAH, 为了提高本病的护理水平,我们收集了1998年7月-2002年 7月28例SAH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1]。SAH为临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梁锐  罗林 《九江医学》2010,(1):87-87,9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颅内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096左右。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200例SAH患者。现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发病率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我院自1999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了32例(SAH)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SAH是指脑底部或表面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继发性SAH是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年发病率为(5~20)/10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属中医学“中风”、“头痛”等范畴。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通常为脑底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又称原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一般所谓的SAH仅指原发性SAH.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HA)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软脑膜非外伤性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实质出血后,血液穿破脑组织,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继发SAH有所区别,本病也称原发性SAH。本病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死亡率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自2002年至2005年,本人共收集35例SAH患者,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伊丽瑾 《北京医学》2005,27(5):292-29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为了观察脑脊液(CSF)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我科对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58例SAH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陆云燕 《微创医学》2003,22(5):783-78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1%~15%,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2].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1994年6月~2002年10月,我科共收治SAH患者28例,其中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10.7%.现将预防SAH再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所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15%.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指多种原因致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在临床上常见,  相似文献   

13.
潘秀珍 《黑龙江医学》2004,28(6):446-44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以突发性颅内压增高,持续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原发性SAH和继发性SAH。凡脑底部或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使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SAH ;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idiopath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ISAH)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多见于动脉瘤破裂.脑实质出血及破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SAH;由于血液病等原因引起者称症状性SAH,其中外伤引起者称外伤性SAH,本文仅就特发性SAH治疗进展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刘宏发  黄樱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2):132-135,16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神经急症.SAH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瘤破裂,大约80%的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尽管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管理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发病率仍然...  相似文献   

16.
王璐  陶东霞 《中外医疗》2012,31(15):167-16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凡由脑实质内出血或脑室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或经脑室系统进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凡由脑的表面和脑的基底部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的28例SA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颅CT是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但对出血量少,头颅CT正常,高度怀疑SAH者,应行腰部穿刺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论:不典型SAH表现多样,询问病史及查体最为重要,头颅CT和脑脊液检查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1998年9月间诊治的60岁以上的SAH患者46例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6例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指颅内脑外非外伤性动脉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病理状态。它与脑实质内出血,而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者不同。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原发性SAH。如脑实质内出血后,血液破入脑组织而进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者为继发性SAH。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随着CT技术的普及应用,CT在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收集了2002年10月-2007年12月间48例CT检查与临床资料证实的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其CT征象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