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对北美刺人参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检出45个色谱峰,共鉴定了44个成分,所鉴定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46%。结论:北美刺人参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2-甲基-6-对甲苯基-2-庚烯(34.4%)和叶绿素醇(8.13%)。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育魏实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及抗炎活性.方法:制备阿育魏实的水提组分(TaS),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急性毒性实验;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法建立炎症模型,考察其抗炎活性.结果:阿育魏实急性毒性试验测得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352g生药/kg,相当于人日用量的3 520多倍;抗炎试验表明阿育魏实高、低剂组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结论:阿育魏实水提物安全无毒,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月艾挥发油,并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得率为0.40%,从挥发油中鉴定了62个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92.71%,其中主要成分为:[1R-(1R*,4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碳烯(11.05%)、大根香叶烯D(10.52%)、石竹烯氧化物(7.15%)、龙脑(5.34%)、石竹烯(4.02%):斯巴醇(3.84%)、桉油精(3.80%)、松油醇(2.29%)等。结论:此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合理使用广西产五月艾药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显脉旋覆花药材中麝香草酚和异丁酸百里香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95%乙醇回流提取。色谱柱C18(Column200x4.6mm,5斗),流动相: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20nm。结果:麝香草酚在0.224~1.344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异丁酸百里香酯在0.132~0.792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麝香草酚97.94%,RSD为1.28%;异丁酸百里香酯99.09%,RSD为1.34%。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麝香草酚1.0%、异丁酸百里香酯1.0%。结论:该方法可靠、便捷,可以作为控制显脉旋覆花药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法对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0.32%。结论:红冠紫菀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8.17%)、1-甲基-4-【甲基乙基】环己烯(6.56%)、吉玛烯B(6.12%)、吉玛烯D(5.99%)、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4-十一碳烯(5.07%)、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83%)、石竹烯氧化物(3.14%)、喇叭茶萜醇(2.72%)、α-石竹烯(2.48%)、α-杜松醇(2.36%)。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金银花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鲜花匀浆法提取新鲜金银花挥发油,用乙醚萃取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鲜花匀浆法提出的挥发油中主要含丙苯(12.40%),乙苯(8.58%),苯甲醛(8.04%),反式芳樟醇(4.72%),异植物醇(2.94%);水蒸气蒸馏法提出的挥发油中主要含环己醇(8.06%),环己基异丁基草酸酯(3.45%),环戊甲基环己烷(12.35%),n-棕榈酸(12.56%),环己基甲基苯(9.77%)。结论:鲜花经过加热处理前后,其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差别较大,为金银花鲜药的使用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新鲜金银花挥发油提取方法GC—MS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育魏实露剂辅助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高脂血症,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和治疗组(n=59)。对照组常规服用氟伐他汀钠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育魏实露剂,分别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和HDL—C平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该4项平均值问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辅助应用阿育魏实露剂治疗高脂血症,可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证维吾尔药阿育魏实中一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的结构。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UV、IR、NMR、CD及MS技术确定该化合物结构。结果:对该化合物结构的谱学特征进行全归属。结论:该化合物鉴定为6-羟基麝香草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蒸馏时间对香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含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比较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抑菌作用。结果: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不断升高。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蒸馏时间1 h的香薷挥发油中香荆芥酚的含量低于其他蒸馏时间(P <0.05)。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抑菌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气相色谱法可用于测定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蒸馏时间对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成分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显脉旋覆花药材中麝香草酚、异丁酸百里香酯的薄层色谱鉴别和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TLC法对显脉旋覆花药材进行鉴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结果:薄层斑点清晰,各批药材中能检出麝香草酚和异丁酸百里香酯,挥发油含量为1.1%。结论:所建立方法适用于显脉旋覆花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甘肃产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04%,0.01%.两部位共鉴定出95个化合物,其中从根和茎中分别鉴定出52,72个.共有化合物29个,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61.29%,53.54%.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正己醛(17.00%)、2-戊基呋喃(8.10%)、棕榈酸(6.71%)、5-异丙基-2-甲苯酚(6.65%)、百里香酚(5.23%)、正庚醛(4.64%)等;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10.79%)、3-甲基-4-异丙基苯酚(8.31%)、香芹酚(6.19%)、正己醛(6.09%)、2-戊基呋喃(4.42%)等.结论: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为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红车轴草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红车轴草挥发油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组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成分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红车轴草茎、叶和花共鉴定出155种化合物,包括烃类55种、醇类29种、酮类23种、酯类13种、醛类21种、酸类2种、酚类3种、杂环及其他类化合物9种。茎鉴定出95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4.15%,主要含有35种烃类(39.14%),18种醇类(10.86%),16种酮类(19.61%),6种酯类(4.06%),11种醛类(7.48%);叶鉴定出89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5.17%,主要含有37种烃类(41.58%),16种醇类(14.88%),12种酮类(18.18%),3种酯类(9.27%),14种醛类(4.69%);花鉴定出78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1.66%,主要含有28种烃类(45.24%),12种醇类(4.81%),10种酮类(11.57%),8种酯类(6.65%),11种醛类(9.24%)。茎、叶和花3个样品获得的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分别为0.56×109,1.14×109,0.55×109,叶中挥发油具有最大的峰面积。3个部位样品中共有成分为41种,但茎、叶和花含有特有成分分别为29,41,14种。2个主成分可代表3个样品的155种挥发油成分,样品之间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叶样品的综合评分最高。结论:红车轴草茎、叶和花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浙产石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26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麝香草酚(39.99%)和香荆芥酚(36.88%),此外还含有对聚伞花素(6.05%)和一定量的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结论:浙产石香薷挥发油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挥发油含量、苯酞类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指标,对川芎3种部位,3种不同加工法的川芎饮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川芎3种部位的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含量高低依次为根茎(1. 12%)须根(0. 75%)地上部分(0. 41%),经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须根(83. 29%)根茎(44. 5%)地上部分(39. 95%); 3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中,挥发油质量分数依次为C(0. 87%) A(0. 75%) B(0. 7%),经GC-MS分析,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C(79. 14%) A(73. 09%) B(67. 29%)。结论:川芎须根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含量较根茎高,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资源利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川芎鲜切饮片中挥发油及苯酞类化合物含量更高,可作为一种川芎饮片的新型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泽兰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从泽兰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峰,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4.31%;从泽兰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个峰,鉴定出9个化学成分,占其挥发油油总量的89.33%。二者均含有反式石竹烯、石竹素、葎草烯环氧化物Ⅱ、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法尼基丙酮、β-瑟林烯。结论:泽兰茎叶同用入药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柱五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从细柱五加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1个峰,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83%,主要有2-蒎烯(9.93%)、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15.05%)、(-)-4-萜品醇(14.82%)、反式石竹烯(9.63%)。结论:细柱五加叶的挥发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剑叶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制备两种挥发油;通过气质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76%;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82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1.62%.结论:剑叶耳草挥发油主要包括脂肪族含氧衍生物、芳香族含氧衍生物和萜含氧衍生物,但两种提取方法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藏药郎庆阿塔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郎庆阿塔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的芳樟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分离鉴定了郎庆阿塔挥发油中的3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芳樟醇在10.62~169.92 μg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9.2%(n=6).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藏药郎庆阿塔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感特灵胶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丰富该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附录XD方法对感特灵胶囊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27个化学成分,经与质谱标准图谱比较、检索鉴定出24个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棕榈酸(31.82%)、镰叶芹醇(16.89%)、α,5,5,8α-四甲基-2-亚甲基-[1S,[1α(R*),4aβ,8aα]]-α-乙烯基十氢-1-萘丙醇(8.07%)、棕榈油酸(6.67%).结论:感特灵胶囊中挥发油成分主要有棕榈酸、镰叶芹醇、棕榈油酸.  相似文献   

20.
巫山淫羊藿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巫山淫羊藿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巫山淫羊藿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3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36%。结论巫山淫羊藿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羧酸类(33.36%)、酮类(21.79%)、烷类(19.03%)、醇类(12.92%)、炔类(1.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