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带状疱疹伴神经痛两种疗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以及发生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急性带状疱疹(AHZ)伴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接受抗病毒药等传统疗法,Ⅱ组采用抗病毒药及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后记录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以及PHN情况。结果:I组疱疹消退时间为(16.1&;#177;3.7)d,Ⅱ组为(12.9&;#177;6.9)d,相差显著(P<0.05);I组止痛优良率27%,Ⅱ组为97%,相差非常显著(P<0.01);I组PHN3例,Ⅱ组为1例(仅上1/2病区),相差不显著。结论:Ⅱ组的治疗方法缩短了带状疱疹消退期,更为重要的是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神经痛,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预防PHN显示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带状疱疹是由于患者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侵犯神经根从而导致周围皮肤形成疱疹~[1],通常会伴有严重的神经痛症状~[2],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疱疹较常见的后遗症~[3],指患者疱疹消退后,疼痛感仍持续超出3个月的情况~[4],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患者年龄、用药情况等均会影响PHN的发作~[5]。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带状疱疹急性期与后遗神经痛期(PHN)患者SF-MPQ评分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08例,其中以确定为PHN患者33例作为PHN组,首诊为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75例作为急性期组。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两组SF-MPQ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SF-MPQ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感觉类、情感类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急性期组75例患者疱疹消退明显,其中仍有29例疱疹消失后3个月VAS5分,29例治疗前后SF-MPQ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感觉类、情感类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和PHN患者SF-MPQ评分存在差异,急性期患者是由于周围神经受损导致,而PHN患者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对PHN患者给于心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或者对急性期患者采取心理干预,以减少PHN的发生,对带状疱疹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最佳方法。方法电针加穴位注射法为治疗组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0例和口服西药法,传统针刺法对照组各治疗30例,观察各组疗效及痊 愈所需次数和不同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7.76%,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 0 .01)。痊愈所需治疗次数(5.09±2.02)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 0.01),治疗组对不同发病部 位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对头面部疗效更佳(P< 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法注射治疗带 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迅速持久。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一种群集疱疹性皮肤病,损害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是本病主要特征之一,老年患者疼痛程度更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就现阶段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各种方法做一综述,旨在为减轻老年PHN患者痛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护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不同病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胸腹部PHN患者70例,皮损位于T3-T11脊神经支配区。按照入院时疼痛持续的时间分为5组:Ⅰ组(n=13),疼痛持续1—2个月;Ⅱ组(n=15),疼痛持续2—3个月;Ⅲ组(n=16),疼痛持续3—6个月;Ⅳ组(n=12),疼痛持续6—12个月;Ⅴ组(n=14),疼痛持续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在CT引导下置入硬膜外导管,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连续输注18—20d,如果患者自控镇痛次数超过10次/d,则加用曲马多进行治疗。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定疼痛强度。结果:硬膜外阻滞期间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镇痛,但Ⅲ组、Ⅳ组、Ⅴ组的镇痛泵使用数量和曲马多用量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出院后7d,总有效率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组和Ⅱ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Ⅴ组(P<0.05)。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Ⅰ组和Ⅱ组的有效率仍明显高于Ⅲ组、Ⅳ组和Ⅴ组(P<0.05);出院后3个月,Ⅲ组、Ⅳ组和Ⅴ组患者的NRS亦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出院后6个月,Ⅰ组患者的NRS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除Ⅰ组外,其余各组均有高于20%的患者治疗无效。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R2=0.945)。结论:连续硬膜外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病程<3个月的PHN患者的疗效优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理气镇痛经验方合闪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依据不同的医治方法,随机将符合标准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病患分成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理气镇痛经验方口服联合局部闪罐,对照组则内服普瑞巴林胶囊及甲钴胺片,治疗4周后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频率及睡眠影响程度等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治疗组)、70.0%(对照组);对照组的疼痛频率及睡眠影响程度的缓解情况明显次于治疗组(P均0.05);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的组内、组间疗效及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用理气镇痛经验方合闪罐疗法能显著缓解PHN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02/2003-04山东省立医院保健神经科和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科患者62例,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和高血压组32例,其中高血压Ⅰ期组9例,Ⅱ期组8例,Ⅲ期组15例。两组患者均抽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口服葡萄糖1,2h后,分别再次抽血检测以上指标,将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将高血压组各期之间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62例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犤(5.84±0.82)mmol/L,(18.94±4.24)mIU/L,(5.78±9.47)mmol/L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5.02±0.51)mmol/L,(7.63±5.22)mIU/L,(5.02±0.64)mmol/L犦(P<0.05),血清三酰甘油浓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饮糖水后1,2h高血压Ⅰ,Ⅱ,Ⅲ期组血糖均增高,Ⅱ期组饮糖水后1h血糖犤(9.87±2.84)mmol/L犦高于Ⅰ期组犤(6.88±1.75)mmol/L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组饮糖水后1,2h胰岛素显著增高犤(74.67±13.44,35.72±9.45)mIU/L,(P<0.05)犦,Ⅱ,Ⅲ期组空腹和饮糖水后1,2h胰岛素也显著增高(P<0.05),Ⅲ期组饮糖水后1,2h胰岛素犤(98.66±14.84),(88.67±24.65)mIU/L犦高于Ⅱ期组犤(85.41±16.02),(68.30±36.63)mIU/L,(P<0.05)犦;Ⅰ,Ⅱ,Ⅲ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肽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治疗高血压要考虑纠正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敏点隔药灸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点隔药灸疗法,对照组肌内注射曲马多注射针剂治疗,两组均给予精心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30、60 min疼痛评分,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0、30、60 min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点隔药灸治疗带状疱疹可即时镇痛,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期躯干或四肢带状疱疹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HZ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59例和联合组30例,2组均给予HZ的常规治疗,联合组还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2组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病率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结果:出院3月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PHN发生率分别为28.8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联合组的N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急性期躯干或四肢HZ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可降低PHN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60例躯干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2%利多卡因3 ml+复方倍他米松1ml+甲钴铵1 mg+0.9%NS 10 ml,在此基础上,B组加用舒芬太尼0.5μg/m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并随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舒芬太尼镇痛组治疗后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单纯硬膜外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随访3个月,A组1例出现后遗神经痛,B组无后遗神经痛发生。结论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可提高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可塞风加芬太尼对脊柱术后PCIA血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可塞风加芬太尼、芬太尼加氟哌啶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术后24h、48h血中皮质醇浓度,同时观察其镇痛效果、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等。方法:90例脊柱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芬太尼1mg加氟哌啶10mg,Ⅱ组可塞风16mg加芬太尼0.5mg,Ⅲ组可塞风24mg加芬太尼0.5mg,3组药液均配制为100ml,镇痛持续48-72h。结果:①血中皮质醇浓度(nmol/L):术后24h,Ⅰ组113.92±85.04;Ⅱ组56.06±28.77;Ⅲ组51.23±30.01,Ⅱ、Ⅲ组与Ⅰ组比较P<0.01,48小时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1。②镇痛优良率(VAS<3分):Ⅱ组(90%)、Ⅲ组(93.3%)与Ⅰ组(60%)比较P<0.01。③芬太尼用量(ug/h):Ⅱ组7.75±1.52、Ⅲ组6.92±1.73、Ⅰ组18.24±7.44,Ⅱ、Ⅲ组与Ⅰ组比较P<0.01。④不良反应:恶心呕吐:Ⅰ、Ⅱ组无病例,Ⅲ组1例;头晕:Ⅰ组5例,Ⅱ、Ⅲ组无病例;腹涨:Ⅰ组1例,Ⅱ、Ⅲ组无病例。结论:可塞风在治疗剂量范围内(<16mg/24h)复合芬太尼用于PCIA可显著减少芬太尼用量,减轻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同时降低阿片类镇痛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广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804-880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者疱疹消退后疼痛持续1个月者[1]。PHN的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自发性的灼痛或刀割样疼痛,特别是老年患者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2]。PHN是难治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2009-08我院社区门诊康复科收治1例PHN合并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患者的神经痛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12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抽签分为4组,每组32例,Ⅰ组只应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及营养神经的药物。Ⅱ组除Ⅰ组药物外及早加用适量激素。Ⅲ组除Ⅰ、Ⅱ组药物加用针灸疗法。Ⅳ组采用综合治疗,除Ⅲ组治疗外再加用中药口服。各组治疗疗程相同。使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使用情绪评分及遗留症工作或家务能力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测试。结果:治疗后VAS评分Ⅳ组与前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情绪评分治疗前后各组自身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第Ⅳ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达到满意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引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01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信息,定义PHN为出疹90天后仍有疼痛。将年龄、性别、早期治疗、疼痛程度、疱疹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疾病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研究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中年龄(P<0.0001,OR=1.125,95%CL1.062~1.191)、疼痛程度(P=0.0003,OR=5.598,95%CL)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危险因素;疱疹位置(P=0.0069,OR=0.131,95%CL 0.030~0.573)、早期抗病毒治疗(P=0.0059,OR=0.019,95%CL 0.001~0.321)、抗病理神经痛治疗(P=0.0190,OR=0.136,95%CL 0.026~0.720)为有利因素。结论:重视高年龄、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病理神经痛治疗能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其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24例给予泛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等综合治疗;治疗Ⅰ组42例、治疗Ⅱ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治疗Ⅰ组第1天早、晚各75 mg,第2天早、晚各150mg,治疗Ⅱ组从第1天开始即早、晚各服用150mg,3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价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Ⅰ组、Ⅱ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AS、A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Ⅰ组、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治疗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Ⅱ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安全可靠等优点,能改善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和睡眠质量,避免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并发症;且不同加量方法不影响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皮质类固醇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芳  张玉亭 《临床荟萃》2005,20(5):280-280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由于其致病原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脊髓后根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原因,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s neuralgia,PHN),尤其在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都较高。为了评价皮质类固醇(泼尼松)预防老年人PHN的效果,我们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和加用泼尼松治疗预防PHN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氦-氖亚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症状为明显的皮疹和剧痛,其后不少患者转为长期顽固的持续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针对PHN,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氦-氖亚激光照射治疗25例,取得较好疗效。1对象与方法观察对象为1999年1月~2000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有明确带状疱疹病史,皮肤疱疹已愈,但疼痛仍明显存在或加重,年龄20~71(61.2±5.14)岁,其中急性神经痛患者22例,慢性神经痛患者3例,来诊时病程3周~1年。发病部位:三叉神经区4…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伴有重度神经疼痛的疾病,多由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部分患者疱疹愈合后仍遗留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na,PHN).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神经阻滞或皮内注射治疗老年亚急性期(疱疹1~3月)带状疱疹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初次感染人体引起水痘,再次感染后将体内的病毒再次激活引起带状疱疹(HZ),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的疱疹病变,同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目前对带状病毒的治疗主要采取足量、足疗程的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但部分患者即使皮损消退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痛(PHN),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带状疱疹神经痛主要是由于病毒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