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53例中年干部血脂、血液流变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53例中年干部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结果:两组高切,中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无差异(P〉0.05),全血低切粘度、甘油三脂、胆固醇有差异(P〈0.05)”结论:50岁以上组血脂、全血粘度(低切)明显高于50岁以下组,高血脂特别是胆固醇增高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高血脂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年期也是发生心及血管病的重要时期。为此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庄河地区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值,对我地区900名20~75岁的正常人,分五个年龄组,分别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表明,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商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中切、低切、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反映出庄河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七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界限。  相似文献   

3.
心脑血管病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流变指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20例冠心病、30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ox-LDL;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OX-LDL与血流变指标进行两者的相关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LDL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浆ox-LDL与血液流变学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发病有关;血浆ox-LDL与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助于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50例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相比较、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液屈服应力、卡森粘度等均显著增大(P〈0.01);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中切还原粘度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分析肥胖症患儿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为临床诊断、预防儿童肥胖症及并发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117例肥胖症儿童和120例正常儿童作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同步空腹静脉采血检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肥胖组儿童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肥胖症儿童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并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种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血液流变学测试仪测定60例恶性血液病及50例正常人血液粘滞度,并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AL)全血低切粘度(r/b)降低,血浆粘度(r/p)正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ηb正常,ηp升高;多发性骨髓瘤(MM)全血低切粘度(ηL)、ηp均升高。(2)组间比较:高白细胞组ηL、化疗后组ηL和ηp均升高,FⅦ降低组ηL和ηp、FⅦ降低组曲、缓解组Ⅶp、1周内死亡组ηb和ηP均降低。结论 3种恶性血液病存在不同特征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后者与临床多种因素相关,分析其变化有利于对病情的判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分析肥胖症患儿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为临床诊断、预防儿童肥胖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110例肥胖症儿童和80例正常儿童作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同步空腹静脉采血检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儿童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症儿童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并存在血液高黏滞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的糖尿病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所有病例空腹血液检查。主要指标为糖化血清蛋白和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比较糖化血清蛋白正常组及增高组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人口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糖化血清蛋白、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经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控制状况不佳与血液粘滞度恶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长期大量饮酒对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34名长期大量饮酒男性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以观察长期大量饮酒对血流学指标的影响,并与38名适度饮酒者对照。结果表明,长期大量饮酒组34名男性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适度饮酒组(P<0.01),血全中、高切粘度两组无显著差异。从血液流变学角度分析,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这些指标的高,都系血栓形成危险因子。因此血栓形成的机率、心脑血管发病危险显著也会增高。  相似文献   

10.
作者观察了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及血栓素(TXB2),前列腺环素(6-酮-PGF1α)。当现DCM较正常人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T/6比值等指标升高(p<0.05或p<0.01);结果显示,DCM存在着血液高粘滞,其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性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克栓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对照组,克栓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对照组.均采用灌胃给药,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给药第七天,采用力竭游泳加注射肾上腺素的方式制备动物血瘀模型.而后心脏采血,进行血流变学分析.结果 血瘀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等指标升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克栓胶囊各剂量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等指标显著改善,与血瘀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克栓胶囊具有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全血中切、全血高切的作用,能够改善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流变性,增加血液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客观评价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 (采血器 )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同日抽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血糖患者 6 0例 ,随机分配同一位患者的两次抽血 ,一次使用注射器 ,一次使用采血器。比较两组疼痛均数、一次采血成功率和拔针后穿刺点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 采血器组较注射器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P <0 .0 1) ,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 .0 1) ;穿刺点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采血器采血快捷 ,准确安全 ,减轻患者痛苦 ,可作为采血时注射器的替代品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检测全血粘度(200s-1、30s-1、3s-1)、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沉、球蛋白,对7例球蛋白>35g/L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球蛋白显著增高,血浆置换能降低球蛋白、血粘度.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球蛋白血症是导致高粘滞血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对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于EPO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分别检查新进入维持性血透的27名患者的Hb、HC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观察血压、肝素用量及内瘘等.结果患者EPO治疗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EPO治疗后,Hb及HCT逐渐升高,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升高,在治疗4周及24周时相差均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高于正常组,但相差不显著,且随EPO治疗无显著改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EPO治疗有升高趋势,但相差也不显著(均P>0.05).EPO治疗后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及肝素用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PO治疗可致全血粘度升高,主要与贫血改善有关,而血浆粘度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血糖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性和血糖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血糖和血流变学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缺血性卒中病人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其中全血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正相关(P<0.05).调整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后计算血糖和全血黏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发现全血中切、低切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正相关(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与血糖增高有关,高血糖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血浆黏度,使全血黏度升高,长期高血糖和反应性高血糖均可影响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流变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术中自体回收血液的流变学指标,评价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20例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行非停跳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拟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术野血液进行回收的患者。采用椎板法对患者静脉血、术中自体回收血液和同期10份使用枸橼酸-磷酸-葡萄糖-腺苷保护液贮存10~15 d的悬浮红细胞进行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全血黏度检测。结果自体回收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分别为4. 37±0. 83和0. 84±0. 22,静脉血红细胞分别为4. 55±0. 83和1. 01±0. 25,两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413,0. 051);自体回收红细胞的切变率20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和切变率1/s时的全血黏度分别为3. 40±0. 54 m Pa·s、4. 36±0. 84 m Pa·s、7. 12±1. 85 m Pa·s和15. 10±5. 15m Pa·s,静脉血红细胞分别为3. 15±0. 90 m Pa·s、4. 05±1. 18 m Pa·s、6. 67±2. 06 m Pa·s和14. 25±4. 80 m Pa·s,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34,0. 310,0. 428,0. 543)。贮存10~15 d的悬浮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分别为4. 55±1. 41和0. 91±0. 30,与静脉血红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92,0. 863);悬浮红细胞在切变率5/s和切变率1/s时全血黏度分别为6. 45±1. 29 m Pa·s和13. 79±3. 35 m Pa·s,与静脉血红细胞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103,0. 203);悬浮红细胞在切变率200/s、切变率30/s时的全血黏度分别为3. 08±0. 58 mPa·s和3. 91±1. 05 mPa·s,较静脉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20,0. 041)。结论术中自体回收红细胞保持了良好的抗聚集能力和变形能力,能为气体交换提供足够的交换面积并变形通过毛细血管为组织供氧。综合考虑回收红细胞同时具有良好的携氧、释氧能力以及流变学性质,在术中需要输注红细胞时应首选自体回收红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对50例患者于氯丙嗪治疗前后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及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P患者治疗前全血表观高、中、及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1min,5min和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沉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丙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采血针给糖尿病患者采集动脉血兼做静脉血标本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4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直接行动脉穿刺,采血成功后把采血针的刺塞端依次刺入需要采集静脉血液标本的各个真空采血管中,直至最后剩下血气分析时,拧下刺塞端的同时反折头皮针,迅速与经肝素润滑后的2mL注射器的乳头衔接,用注射器抽吸所需血量,采集完毕后立即送检。对照组先用一次性采血针配合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标本,再用经肝素润滑后的一次性5mL注射器采集动脉血,二者采集完毕后立即送检。分别比较两组的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疼痛程度、皮下血肿及皮肤淤斑例数、标本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疼痛程度及皮下血肿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淤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标本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动脉血兼做静脉血标本的方法,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采血的并发症,是一种理想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D-二聚体(DD)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除实施相同的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外,丹红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丹参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清DD、PCT、TNF、BNP含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学各指标和血清DD、TNFα、BNP、PCT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以丹红组下降为著。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中DD含量,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微循环状态,从而可防治烧伤进行性创面加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纳豆激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低剂量NK组、高剂量NK组.高脂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药物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4周.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辛伐他汀组按4 mg/kg体重,纳豆激酶低、高组(56 FU、280 FU/kg体重),每天灌胃给药1次,自由进食与进水,连续4周.5组动物分别测定: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全血低切、中切及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电泳时间(RCET);测血沉(ESR).结果 纳豆激酶可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都显著降低.结论 纳豆激酶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