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步测定了45例急性脑血栓形成、2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和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Ⅳ因子(PF_4)含量。结果4项指标在急性脑血栓形成组和脑动脉硬化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脑血栓形成组又显著高于脑动脉硬化组(P<0.01)。作者认为血小板可能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上起作用的因素。因此,在ICVD的治疗中,抑制血小板活性异常亢进,对改善脑血循环,减轻脑缺血等应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481例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菊林 《临床荟萃》1997,12(5):23-24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后遗症重,因此做好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是医药卫生工作之一.今就我科住院治疗的481例ACVD的危险因素临床回顾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材料来源 1994年1月~1995年12月我科住院481例ACVD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和全部头颅CT检查证实.1.2 一般材料 481例中男284例,女197例,男女之比为1.14:1,30~40岁16例,40~50岁45例,50~60岁83例,60~70岁165例,70~80岁133例,80岁以上39例,50岁以上420例,占总数87.3%,以60~80岁组多见.职业:农民375例占78%,工人77例占16%,干部29例占6%.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低钠血症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钠血症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情重,预后差,对7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环节进行分析,以探讨低钠血症的发生与临床护理的关系,发现低钠血症与使用甘露醇,静脉补液速度,饮食有密切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用脱水剂后要密切观察水电解质的动态变化,静脉输液速度的控制,饮食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和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 parameter,CVHP)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东北、华北等地区基线调查时收集的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45岁及以下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及CVH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积分,对照组为根据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以1:2的比例随机选自同一人群中的非脑卒中个体。分析两组人群CVHP及其积分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脑血管功能平均积分为(69.15&;#177;31.42)分,对照组为(87.67&;#177;19.16)分,病例组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病例组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临界压与舒张之差(DP)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而外周阻力(Rv)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CVHP指标变化幅度较大的分别为DP,Vmin,Qmean,Vmean,Vmax和Rv。结论:病例组患者的CVHP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外周阻力升高和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体积、及其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结果:脑梗死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动态变化;梗死面积与PLT呈负相关,与MPV成正相关。结论: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的计数及体积,对临床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梗死面积和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0.7%,36.1%的误吸患者为无症状性误吸。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和卒中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严重卒中(OR=5.778,95%CI 1.123—29.737)和既往有脑卒中史(OR=3.302,95%CI 1.174—9.293)是卒中后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误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严重卒中(NIHSS>10分)和脑卒中史是卒中后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误吸;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242(2010)-02-0131-04  相似文献   

7.
路文静  刘绪宏  张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1971-1972
[目的]研究脑率中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患者,检测其PLT与MPV,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出血组和梗死组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MPV均极显著增大(P<0.001),PLT均显著减少(P<0.05);而脑出血与脑梗死组急性期PLT、MP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脑卒中急性期PLT减少和其大量消耗有关,MPV增大则反映了脑血管病变程度已很严重,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必须立即进行干预,这对预防,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尿失禁患者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尿失禁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以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两周内有尿失禁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特征、脑卒中危险因素、最初脑卒中严重性(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吞咽困难、意识状况),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及简易精神状态测定(MMSE);3个月后随访,调查尿失禁恢复情况及功能康复情况(OHS),根据尿失禁的预后把患者分为两组:恢复自主排尿组和持续尿失禁组,并对两组患者以上各方面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小于或等于9分的患者比评分10~15分的患者3个月后持续尿失禁的可能性大[OR=20.93;95%C1(4.32,101.36)];有认知功能缺损的患者3个月后恢复自主排尿的可能性小[OR=14.19;95%C1(3.81,52.80)]。3个月后生活不能自理者,在恢复自主排尿组18例(21%,18/86),持续尿失禁组24例(80%,24/3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33.60,P&;lt;0.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严重意识障碍、认知功能缺损是尿失禁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持续尿失禁的脑卒中患者3个月后生活多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患者971例基线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971例基线资料分析,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996-04/2002—03收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71例,均经临床诊断并作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272例对照组人员系本院常规体检的上海地区居民。对9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532例脑梗死、439例脑出血)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复发、高血压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肥胖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进行分析。结果:971例脑卒中患者和272例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病史(69.5%,72.9%),高血压病家族史(44.7%,49%),脑卒中家族史(27.1%,29.6%);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冠心病史20.6%,19.5%,糖尿病史11.5%,12.5%,脑卒中复发23.5%,18.2%,肥胖家族史15.8%,15-3%,冠心病家族史7.5%,11.4%,糖尿病家族史8.2%,9.1%)。②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压、血糖高于对照组[收舒压:(183.0&;#177;26.9)mmHg,(188.0&;#177;25.2)mmHg,(132.0&;#177;22.3)mmHg;舒张压:(108&;#177;16.3)mmHg,(111&;#177;15.2)mmHg,(85.0&;#177;13.6)mmHg;空腹血糖:(6.39&;#177;2.18)mmol/L,(6.61&;#177;2.73)mmol/L,(5.12&;#177;1.12)mmoL/L]。结论: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家族史、糖尿病、冠心病史是急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是脑梗死促发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脑梗死后缺血性损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1]。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为此我们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BPC)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动态观察,以了解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160例,男106例,女54例,年龄39~82岁,平均(61.3±4.6)岁,均为住院患者,发病后48小时内入院,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严重…  相似文献   

11.
江茜  周勇 《浙江临床医学》2004,6(7):583-583
脑血管意外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为此作者选择本院近两年入院的脑血管意外患者167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旨在分析此类患者急性期内的血压变化及血压的昼夜节律规律,期望对抢救和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AMI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的变化,我们分析了AMI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计数(PLT)的资料,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不同梗死部位、范围的血小极参数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MI组:系1994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监护病房的AMI患者81例,其中男59例,女22例;年龄33~78岁,平均(59.04±12.11)岁。其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酶改变均符合1979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包括前间壁、前例壁、局限前…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小板的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宽度进行分析,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液参数改变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2001-01/2004-0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白云区中医院收治住院患者127例,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3-82岁;脑梗死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3~87岁;脑出血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2-81岁,以上患者发病均在3d内。健康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0-80岁。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小板的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宽度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57例被测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脑梗死组、脑出血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的数量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俨〈0.01)。②脑梗死、脑出血组间血小板的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俨〉0.05),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较脑梗死、脑出血组有统计学上差异[血小板数量:(151.12&;#177;70.85)&;#215;10^9,(210.07&;#177;70.45)&;#215;10^9(201.53&;#177;96.76)&;#215;10^9 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13.07&;#177;1.82)fl,(9.40&;#177;1.76)fl,(9.51&;#177;1.35)fl,P〈0.01]。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与脑梗死、脑出血组相比,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宽度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与脑出血“血小板团块”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 结论:心脑血管供血发生改变的疾病发病后早期均可出现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血小板的数量下降现象,血小板自身外的某种因素,可能参与了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增加与血小板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致基底节性失语的临床表现,方法:对32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首发急性脑血管病致单侧基底神经节病变失语患者进行失语症检查,并对病变部位与失语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基底节性人语表现为自发谈话、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病变部位偏前部者口语表达障碍程度重,病灶部位偏外侧者听理解障碍明显,复述较好。结论:基底神经节病变也可导致失语,纹状体区是一个言语的皮层下高级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敏感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活化状态进一步增加。研究ACS血小板活化过程中不同血小板活化指标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时的敏感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和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erebralvas-cularhemodynamicparameter,CVHP)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东北、华北等地区基线调查时收集的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45岁及以下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及CVH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积分,对照组为根据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以1∶2的比例随机选自同一人群中的非脑卒中个体。分析两组人群CVHP及其积分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脑血管功能平均积分为(69.15±31.42)分,对照组为(87.67±19.16)分,病例组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临界压与舒张之差(D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外周阻力(R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VHP指标变化幅度较大的分别为DP,Vmin,Qmean,Vmean,Vmax和Rv。结论:病例组患者的CVHP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外周阻力升高和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玉凤  吴坚 《现代康复》2000,4(1):74-75
目的:探讨CD62p和CD63与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检测脑血管病患248例正常对照38例外周血CD62p和CD63的变化。结果:脑血管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意义(P〈0.01)。脑血管病不同病程的差异有显意义(P〈0.05),不同病变部位的差异无显意义。结论:检测脑出管病患CD62p、CD63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对脑血管意外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结果:各种并发症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过程中对易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居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社区综合干预8年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社区居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1992-2000年在长沙市开社福区10万自然人群中,按整群抽样分为干预区和对照区,分别在37-74岁的812和831人亚组人群中调查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和血脂等变量,作为评价干预效果指标,8年后抽取与干预前相同条件下的对象804和826人进行复查。结果 干预后抽甘油三酯显下降(P<0.01),平均舒张压,胆固醇,血糖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社区综合性干预能使脑血管病危因素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患者记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秋雁  孙淑华  朱桂华  孙九伶 《临床荟萃》2003,18(19):1115-1116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其不但影响躯体的生理功能 ,还严重涉及一些高级认知功能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近年来 ,有关脑血管病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研究已有报道[1,2 ] ,但进行大样本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此我科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3 ] ,对 1996年以来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 2 0 0例进行记忆障碍再研究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脑血管病组 随机选取脑血管病患者 2 0 0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并经头颅CT证实。男 13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