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文  孙正义 《脊柱外科杂志》2006,4(2):102-105,10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实验大鼠持续性脊髓压迫伤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脊髓压迫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封闭群W istar大鼠60只,体重280~300 g,采用平头塑料螺钉后路压迫复制大鼠持续性脊髓压迫伤的动物模型(脊髓50%压迫)。以改良Tarlov评分、BBB-21点评分及斜板实验评价其后肢运动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组织在持续性压迫适应中不同时段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持续压迫各时间组大鼠后肢功能明显减弱,在压迫2 d组大鼠的后肢功能进一步恶化,随着持续压迫时间的推移,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有一小幅度的自发性恢复,在持续压迫3周左右时恢复较明显。VEGF的mRNA和蛋白在损伤脊髓组织中广泛表达,压迫1 d组出现大量的免疫阳性细胞,压迫2d组VEGF表达强度达高峰,压迫1周组表达明显下调(P<0.05),压迫3周时降至基础水平。结论在实验大鼠持续性脊髓压迫损伤的发生与发展中,VEGF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脊髓组织的缺氧耐受及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造成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GF (10μg/d)或GDNF(10μg/d)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伤后4周3组分别观测:①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②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4~14d,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NG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伤后28d GDNF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面积大于对照组和NGF组(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萎缩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TMP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胸段脊髓打击模型,HE染色观察伤后4周伤段脊髓残存组织的面积,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1~4周,TMP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4周,TMP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的面积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TMP能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和萎缩,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重组sCR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sCR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观察伤后12h、1d、3d、7d、14d时间点sCR1组与生理盐水(NS)组脊髓损伤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及C3c的阳性表达,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sCR1组在伤后各时间点C3c阳性表达均明显少于NS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sCR1组在伤后各时间点损伤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弱于NS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sCR1组在伤后7、14d时间点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优于NS组(P<0.05、P<0.01)。结论重组sCR1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显著减轻急性脊髓损伤组织的免疫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 GAP- 43 mRNA表达和大鼠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 Wistar大鼠 66只,随机被分为脊髓半切洞损伤应用胚胎脊髓移植组 (脊髓移植组, 30只 )、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明胶海绵填充组 (单纯损伤组, 30只 )、正常对照组 (6只 )。术后第 1、 3、 7、 14、 28 d,对大鼠进行 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查后肢功能。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 GAP- 43 mRNA的表达,记录阳性细胞数,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第 1 d,在脊髓移植组和单纯损伤组的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 GAP- 43 mRNA的表达。于损伤后迅速增加,第 7 d时达到高峰。脊髓移植组 GAP- 43 mRNA蛋白表达为 39.24± 6.83,约是单纯损伤组 (21.48± 7.83)的 2倍 (P< 0.05)。胚胎脊髓移植后可使损伤的脊髓中 GAP- 43 mRNA持续高表达至术后第 28 d,而单纯损伤组仅持续到术后第 14 d。增加的 GAP- 43 mRNA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结论胚胎脊髓移植后可使损伤大鼠脊髓高表达 GAP- 43 mRNA,并促进大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硬膜外注入硫氧还蛋白(Trx)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脊髓组织中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Wister大鼠56只,分为假手术组(A组,n=8)、损伤对照组(B组,n=24)和Trx治疗组(C组,n=24).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30 g/cm致伤大鼠T8脊髓制作损伤模型,同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C组术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按0.75mg/kg从硬膜下导管推入硫氧还蛋白,B组在相同时问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组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在术后3、7、14 d分别对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n=8),评分完毕即处死动物,取受损节段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组织中Nogo-A阳性细胞的表达,同时计数阳性细胞.结果 各时间点B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伤后7、14 d时C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B组在术后7与14日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在伤后7、14 d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显著升高,Trx能明显抑制Nogo-A的表达,可能促进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监测大鼠脊髓损伤后其形态学和LIMK1、GFAP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改变,对脊髓损伤后LIMKL1是否参与胶质瘢痕的形成及调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Wistar成年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伤组和SCI组,SCI组采用改良Allen’s致伤装置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后1、2、3、4周取材,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期脊髓的病理变化及LIMK1、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 SCI组死亡率33%,BBB评分示SCI组术后2周后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恢复(P<0.01)。LIMK1、GFAP的免疫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两者蛋白水平表达均于伤后1周增高。GFAP表达于3周达峰值,4周时开始下降;LIMK1在伤后1周时出现峰值,2周开始波动下降,3周时达峰值,4周开始下降。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LIMK1和GFAP表达密切相关,结合LIMK1蛋白表达谱,提示LIMK1通路参与胶质瘢痕的形成和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C组)和EGb治疗组(D组),每组30只。B、C、D组用Allen′s法以50g·cm致伤大鼠T9脊髓制作损伤模型,B组为单纯脊髓损伤,不给药;C组为脊髓损伤后30min内,由腹腔注入MP30mg/kg;D组为术后至处死前每天腹腔给予EGb17.5mg/kg;A组只打开T9椎板,不打击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5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24h、3d、5d、7d、14d处死动物(n=6),取T9节段脊髓,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B、C、D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伤后7d、14d时C、D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C组和D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坏死程度轻、形成囊腔少,A组正常;1周后D组较C组片状出血灶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高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低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在运动功能恢复、损伤脊髓组织保护上发挥其有益作用,1周后EGb仍能抑制脊髓损害后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慢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Wistar 大鼠36只,制备慢性脊髓压迫中、重度及减压后3、7、14 d模型,以正常大鼠作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压迫段压迫邻近(距压迫边缘5 mm)段脊髓组织TGF-β1及其mRNA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用改变Tarlov评分和斜坡实验观察大鼠慢性脊髓压迫及减压后神经功能的相关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脊髓不表达TGF-β1.慢性脊髓压迫中、重度及减压后3、7 d出现大量的TGF-β1阳性细胞;脊髓重度压迫组TGF-β1表达强度达高峰,阳性细胞的灰度为120.33±10.97.脊髓重度压迫组TGF-β1mRNA表达阳性细胞的灰度为86.51±11.75.减压14 d组TGF-β1阳性细胞偶见.脊髓的神经功能于中、重度压迫组显著下降,减压后逐渐恢复.结论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TGF-β1表达显著增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减压脊髓神经恢复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对慢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模型,然后行手术减压。经观察行为评分(BBB),常规病理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脊髓损伤后ChAT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减少,BDNF和TrkB表达增加,BBB下降;减压后,ChAT阳性细胞数增多,BDNF和TrkB表达恢复,BBB改善,减压组与压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减压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其促进了慢性压迫性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合成ChAT和运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且减压可加速BDNF和TrkB的转运,从而加速实验动物行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慢性渐进性压迫损伤减压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组,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1、3、7、14、28 d组,每组各8只。采用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脊髓组织LIF的表达水平。结果脊髓慢性渐进性压迫损伤减压后LIF表达明显增强,3 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14 d开始趋于平衡;脊髓神经功能于前14 d恢复较快,之后有升高但变化较慢。结论大鼠慢性渐进性压迫脊髓损伤减压后LIF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体内转基因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绿色荧光蛋白(GFP)组和GDNF组。采用改良Nystrm法制备大鼠脊髓急性压迫损伤模型,将脂质体DC-Chol和重组质粒pEGFP-GDNF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利用RT-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基因体内转染的表达;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CI后伤区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目和胆碱酯酶(CHE)及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SCI后1周和4周GDNF在损伤局部有转录和蛋白水平高表达。SCI后第1、2、4周,GDNF组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20.4±3.2、21.7±3.6、22.5±3.4)明显多于GFP组(16.8±2.8、17.3±2.7、18.2±3.2)(P<0.05)。SCI后第1、2周,GDNF组前角运动神经元中CHE平均灰度值(74.2±25.8,98.7±31.6)低于GFP组(98.5±32.2,134.6±45.2)(P<0.01),ACP平均灰度值(84.5±32.6,79.5±28.4)高于GFP组(61.2±24.9,52.6±19.9)(P<0.01)。大鼠SCI后1~4周,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GFP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DNF体内转基因能保护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坏死和退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PRP组在损伤段脊髓注入RPR,BMSCs组注入BMSCs,PRP+BMSCs联合组注入BMSCs+PRP复合物,对照组不注入任何物质。术前3d和术后8周对大鼠后肢的恢复能力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造模后第8周,处死动物,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脊髓中NGF、BDNF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提高,PRP+BMSCs组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最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脊髓的NGF、BDF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RP、BMSC能恢复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提高脊髓中NGF、BDNF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8):1679-1684
[目的]观察氯化锂对脊髓损伤后BDNF/TrkB信号表达的作用,探讨其对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例)、对照组(12例)、氯化锂组(12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对照组和氯化锂组采用NYU脊髓打击器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第1、3、5 d和第7 d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干预7 d后取材,采用尼氏染色光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免疫荧光定位BDNF阳性细胞,并计数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TrkB蛋白和p-TrkB蛋白表达。[结果]在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方面,自干预后第3 d起,氯化锂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第5 d,两组间BBB评分差异更加明显(P<0.01)。尼氏染色提示氯化锂组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形态优于对照组。氯化锂组脊髓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DNF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氯化锂组的BDNF蛋白和p-TrkB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TrkB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锂能促进脊髓损伤对照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脊髓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分泌BDNF,促进TrkB受体磷酸化,从而上调BDNF/TrkB信号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存活、再生和轴突再生、再髓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A组(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B组(急性脊髓损伤组)和C组(急性脊髓损伤后甲强龙治疗组),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静脉注射甲强龙治疗。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分别在术后1、3、7、14 d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取受损节段脊髓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方法观察OMgp mRNA的表达。结果 B、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B、C组各个时间点OMgp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7 d时最高;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OMgp显著升高,早期应甲强龙对OMgp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极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集SD大鼠骨髓,分离出MSCs,并培养、纯化,取传至第6代的MSCs,移植前1 d以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然后用显微注射器将其缓慢注射到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成年SD大鼠)的受损脊髓中心,以不进行移植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为对照.术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分以判断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切取移植区域脊髓组织,应用荧光免疫化学染色检测脊髓损伤灶边周的神经元凋亡情况(TUNEI.与NeuN双标记)以及移植的MSCs的分布和向神经元分化情况(Brdu与NeuN双标记),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损伤灶区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结果 移植后第3天开始,损伤组和移植组大鼠的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上升,第14天后进入平台期,但移植组各时间点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损伤组(P<0.05).移植后3 d,在移植组的脊髓组织中可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少部分Brdu标记阳性细胞同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euN;移植后第3、7天,损伤组和移植组脊髓组织中的凋亡神经元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1),凋亡的神经元多存在于损伤周边区,但移植组的凋亡神经元显著少于损伤组(P<0.01);移植后第3、7天,假手术组未检测到BDNF mRNA的表达,损伤组和移植组均可检测到BDNF mRNA的表达,移植组的表达量分别较损伤组高28.6%和39.2%(P<0.05).结论 移植的骨髓MSCs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除M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进行修复外,还可能与其改善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上调BDNF、mRNA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减压环扎法所致损伤脊髓中神经细胞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4组:A组,仅行椎板减压及硬脊膜囊周长测量;采用环扎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组于环扎术后8h行脊髓减压;C组于环扎术后72h行脊髓减压;D组环扎术后不行脊髓减压。各组分别于术后1d、7d、14d、21d取材,所得脊髓标本行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阳性细胞数等情况,并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神经功能变化。结果:Bax染色:B组和C组术后1d开始阳性细胞数增加,7d时达高峰,14d时仍较明显,21d降低;D组术后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Bcl-2染色:B组和C组术后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D组术后1d阳性细胞数最多,之后持续降低。Tunel染色:B、C及D组术后1d开始出现凋亡细胞,7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21d时仍可见。Bcl-2/Bax值与Tunel阳性细胞数关系:B组和C组二者存在负相关;D组二者呈正相关。BBB评分:A组术后1周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正常;B组和C组术后逐渐升高(P<0.05);D组术后1天开始逐渐降低,7天时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结论:环扎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早期减压能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细胞凋亡,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NF-α拮抗剂Etanercept(依那西普)对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损伤后1 h对大鼠行腹腔注射5 mg/kg Etanercept或生理盐水(损伤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而无脊髓损伤,1 h后给予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结果在脊髓损伤急性期(12 h、1 d、3 d),Etanercept治疗组TNF-α的蛋白表达强度明显弱于损伤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Etanercept治疗组TNFR1的表达在损伤后6、12 h均下降,TNFR2仅在损伤后6 h下降。损伤对照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明显受限,而Etanercept治疗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2、4、8周,后肢BBB评分显著升高。结论 Etanercept可能通过抑制TNF-α/TNFR通路,减轻了脱髓鞘变性,促进了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bcl-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伤区脊髓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1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加重组人EPO治疗组、脊髓损伤加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对白质内神经纤维(NF-200染色)的保护作用,通过感觉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损伤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结果 EPO保护组bcl-2在各时相点的表达明显增高,8h和7d时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在7d时白质中NF-200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SSEP和MEP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以及BBB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损伤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O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在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信号蛋白Wnt-1的表达及其与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早期增殖的关系.方法:30只Wiste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5)和损伤组(B组,n=25).A组不损伤脊髓,B组在大鼠T10采用经典Allen′s 打击法(25g·cm)造成脊髓损伤,于造模后1d、3d、1周、2周、4周进行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的脊髓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NSCs的增殖及Wnt-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与A组比较,并统计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A组脊髓在中央管周围、外周软膜可见极少数BrdU/Nestin阳性细胞,白质中几乎没有.B组中BrdU/Nestin阳性细胞于损伤后24h表达于室管膜以及软膜,灰质和白质亦有少量表达,3d时明显增多,1周达到高峰(P<0.05),2周开始逐渐下降,4周时仍可见少量BrdU/Nestin阳性细胞.B组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有Wnt-1蛋白的表达,损伤后第1天开始表达,3d达到高峰,一直至脊髓损伤后2周Wnt-1都维持在较高的表达水平.Wnt-1蛋白的表达与Nest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893,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信号蛋白Wnt-1表达增加,其可能与大鼠ENSCs的早期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