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气健脾化湿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指在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超过一定范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简称复感儿。笔者以益气健脾化湿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48例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麦滋林s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变,胃粘膜炎症的改变,幽门螺杆菌(HP)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减轻患儿症状并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改善胃粘膜炎症及杀灭HP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消除疳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理论,结合60例疳积患儿的临床表现,将小儿疳积分为6类进行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其中早期患儿36例,中期患儿18例,晚期患儿6例,疗效显著。结论:根据小儿疳积的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中西医药物配方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小儿厌食症是目前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厌食日久,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导致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及抵抗力下降等。我院从1985年3月~1992年5月,观察发现病程较长的厌食症435例,其中以脾胃阴虚证为主207例,其特点为不思纳食、口干、大便干结、出汗多、舌质红、舌苔光剥。我们采用益气滋阴健脾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厌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症,以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多因喂养不当,脾运胃纳失健所致.可发于任何年龄,以1-6岁为多见,多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季较常见或更明显.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若病程迁延,可致气血生化不足,抗病能力下降,易罹患他病,甚则影响生长发育.笔者采用自拟益气健脾汤治疗本病,收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健脾化湿法是中医针对湿病治疗的一项大法。新安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健脾化湿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领悟,在治疗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时,灵活运用该法,值得后人仔细探究。汪机健脾化湿,擅用参芪,升阳而又兼具滋阴;孙一奎健脾化湿,温中散寒,顾护脾胃;叶天士健脾补肾,益火化湿,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目前呈上升趋势,现代医学药物治疗本病效果不确定,且副作用较高,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复发率均不容忽视,中医治疗显示其独到之处,可以明显缩小结节,或者使小结节消失,中医多以理气化痰之法治疗,但高师宗《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遂从益气健脾之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近年来笔者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自拟劫敏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小儿疳症是由脾胃运化不健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即现代医学的“营养不良”、“单纯性消化不良”及“小儿结核”。本病多见1~5岁的儿童,由于哺乳不足,饥饿不匀,食物不洁感染虫卵、慢性泻疳或热病伤津所致。本病以消瘦、面黄、发枯、腹胀、大便不调,精力不佳,烦躁为其主要症状,由气血生化不足、营养不全、形体不充,后期腹胃俱虚,导致五脏皆虚为其病机。笔者从2002年至今,采用捏脊疗治为主治小儿疳症36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综述健脾化湿法治疗糖尿病的学术思想,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分析中医典籍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阐述健脾化湿法治疗糖尿病的中医理论支持;从现代研究角度探讨糖尿病发病机制与"脾虚痰湿"的关系,佐证健脾化湿法治疗糖尿病的可行性;研究健脾化湿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典籍认为糖尿病病机与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密切相关,其病位在脾,治以健脾化湿,现代研究认为脾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体现胰腺的分泌功能,且"痰湿"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现代临床应用健脾化湿法治疗糖尿病效果颇著。[结论]健脾化湿法治疗糖尿病理论可行,临床有效,临床在坚持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健脾化湿法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田凤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4(3):153-154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点,临床上多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症状,有典型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证候,中医在辨证治疗时,将其归属于"消渴"范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依据此进行辨证论治,并以滋阴清热作为基本治疗原则,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3)
脂肪肝多由于长期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或脾胃素虚,运化失健,痰湿内生,脂由痰化,沉积于肝,遂成本病,以健脾疏肝、祛痰化湿为治疗大法,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健脾化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凤英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3):153-154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点,临床上多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症状,有典型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证候,中医在辨证治疗时,将其归属于“消渴”范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依据此进行辨证论治,并以滋阴清热作为基本治疗原则,取得了一定的临 相似文献
19.
健脾化湿法在骨折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维霖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8,20(4):47-48
笔者在临床中,常发现部分骨折病例有脾运不健、湿浊阻滞的病理变化,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往往使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用健脾化湿法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1994年1月-1997年12月治疗的153例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3例病例中,男性94例,女性59例;年龄10岁以下15例,10-19岁儿例,20-49岁63例,50-69岁25例,70岁以上12例。骨折类型:烧骨远端骨折24例,前臂骨折16例,航骨躲上骨折25例,肢骨干骨折15例,防骨外踝颈骨折13例,腰椎骨折匕例,骸部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13例,踝部骨折15例。病例中,脾运不健、湿浊阻滞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约占胃肠疾病的30%-50%[1].根据症状分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