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冠脉综合征 (theacutecoronarysyndromes ,ACS)已成为当今社会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无Q波心肌梗塞(MI)及有Q波心肌梗塞。UA提示了稳定的冠脉病变已转变成另一种状态 ,即病人面临进展为MI或死亡的危险。UA通常是指[1] :①首次出现的心绞痛———即在最近 4~ 8周内出现的首次缺血性胸痛 ,至少为加拿大心绞痛分级Ⅲ级 ;②逐渐加重的心绞痛———即心绞痛发作较前更频繁、更严重或时间更长 ,或对硝酸甘油不敏感 ;③休息时心绞痛———即休息时出现心绞痛发作。U…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数十年,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认识和治疗已发生显著变化。目前认为,AMI和不稳定心绞痛只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其中的部分,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MI和Q波MI。病理上表现为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机化。心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一种病情较重 ,介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UAP通常是指[1] :①首次出现的心绞痛—即在最近 4~ 8周内出现的首次缺血性胸痛 ;②逐渐加重的心绞痛—即心绞痛发作较前更频繁、更严重或时间更长 ,或对硝酸甘油不敏感 ;③休息时心绞痛—即休息时出现心绞痛发作。包括如下亚型 :①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②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③静息心绞痛 ;④变异型心绞痛 ;⑤梗死后心绞痛。UAP临床表现多样 ,严重且高危 ,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 (MI)和猝死 ,其诊断并非必须有心电图的…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国锋  罗勇  孟庆刚 《上海医学》2003,26(4):286-288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包括Q波心肌梗死(QMI)、非Q波心肌梗死 (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由于临床上NSTEMI与UA难以鉴别 ,但治疗上并无严格区别 ,故被合并为一个概念。ACS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存在不稳定斑块 ,继而发生痉挛、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 ,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心肌梗死 ,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本综述总结UA和 (或 )NSTEMI的危险度判断及治疗进展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一、危险度计分UA和 (或 )NSTEMI可表现为复杂多样的死亡和心肌缺血事件 ,有 7个计分变量 ,可用于UA和 (或 )NSTEMI死亡和心肌缺血事件发…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Q波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之间,约有16%的患者可很快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根据ACC/AHA有关UAF,与NSTEMI的治疗指南指出,不稳定心绞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临床表现:①初发心绞痛:新近发生的按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分级在Ⅲ级或以上者;②恶化心绞痛:曾经诊断的心绞痛,近来出现发作次数增多,每次发作时间延长或引起心绞痛发作阈值降低导致CCS分级增加1级或达到CCS分级Ⅳ级或以上者;  相似文献   

6.
应重视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人们把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它包括了3种不同表现形式:(1)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此类型患者绝大多数发生急性Q波心肌梗死;(2)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此类型患者绝大多数不发生急性Q波心肌梗死;(3)不稳定性心绞痛(UA)。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80年代以来提出的诊断概念,它涵盖了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由于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时在临床上早期难以鉴别,且它们的关键治疗均在于抗栓,故合并为一个概念被提出。一般分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NSTEMI/UA)。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存在,继而发生了痉挛、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表现在临床上很多病人会进展到明确的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死,故人们在探索积极的治疗方式来延缓疾病的发展。现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形成凝血酶,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冠状动脉痉挛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形成(血管动力性因素)。UA/AMI其病理生理相同,治疗方法相近,而发病急、部分患者无先兆、危险性大,但可救治的特点,对这类患者早期识别、危险分层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黄春艳  买苏木 《新疆医学》2007,37(2):100-1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 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 MI),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有资料显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ACS的主要不良事件(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0%~17%。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加剧,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或心绞痛出现于休息时,发作一般持续15分钟以上,伴有心电图ST段压低或升高,或无变化,无新近出现的异常Q波,亦无血清酶的升高,患者可为单支冠脉病变,也可有多支冠脉病变,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特别是老年病人同时存在基础ST段压低等高危情况时预后不良.肝素治疗UAP效果肯定,但用药过多可导致自发性出血,一般病人肝素治疗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老年妇女、肾功能不全者为25%~50%.为探索基层医院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肝素治疗老年UAP,我们用小剂量肝素钠治疗老年UAP并与复方丹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 Q 波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之间,约有16%的患者可很快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根据 ACC/AHA 有关 UAP 与 NSTEMI 的治疗指南指出,不稳定心绞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临床表现:①初发心绞痛:新近发生的按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分级在Ⅲ级或以上者;②恶化心绞痛:曾经诊断的心绞痛,近来出现发作次数增多,每次发作时间延长或引起心绞痛发作阈值降低导致 CCS 分级增加1级或达到 CCS 分级Ⅳ级或以上者;③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在休息时发作,持续时间延长,常在20mm 以上。该类患者预后取决于冠状动脉内病变的稳定程度,因此尽早筛选出高危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对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加剧,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或心绞痛出现于休息时,发作一般持续15分钟以上,伴有心电图ST段压低或升高,或无变化,无新近出现的异常Q波,亦无血清酶的升高,患者可为单支冠脉病变,也可有多支冠脉病变,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特别是老年病人同时存在基础ST段压低等高危情况时预后不良。肝素治疗UAP效果肯定,但用药过多可导致自发性出血,一般病人肝素治疗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老年妇女、肾功能不全者为25%~50%。为探索基层医院如何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N(或)支架置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6例ACS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8例,非Q波心肌梗死2例;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24例,三支病变10例。分别行PTCA和(或)支架置人术。结果 成功45例,失败1例,成功病例血管TIMI均恢复为Ⅲ级。随诊2~22个月,4例有心绞痛发作,但均能用药物控制。结论 PTCA和(或)支架置人术是ACS病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Q波心肌梗塞(NQMI)、Q波心肌梗塞及缺血性心脏猝死。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而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及非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UA及非Q波心肌梗塞,合成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UCAD)。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特性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非Q波心肌梗死、缺血性猝死的总称,其共同的发病机理为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或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不同程度的破裂与血栓形成。近年来,将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并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AMI称  相似文献   

17.
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类型可解释为何男女之间心肌梗死预后不同。此研究评估首次或再次发生Q波或无Q波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d死亡率的性别差异。试验资料来自5个登记处,包括20836例患者(24.8%为女性)。调整混杂变量后,首次发生Q波心肌梗死的女性患者比其他患者的死亡率高。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事件(Q波与无Q波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比较)短期预后(28d)的性别差异@Marrugat J. @Garca M. @Elosua R. @郝广华…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ACS发作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95%,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发作时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异常压低或T波明显倒置,但无新的Q波出现。该综合征病情多变,能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近3年来,我们对60例24h动态心电图及其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概念急性冠脉综合征[1 ] (ACS)是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到Q波心肌梗死 (QMI)的一组病症 ,在诊断和病理生理上是一连续体。它包括UA、非Q波心肌梗死 (NQMI)、QMI及缺血性心脏猝死。1.1 目前根据临床干预的效果及策略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和ST段不抬高的ACS。ST段不抬高的ACS包括UA和NQMI ,所谓ST段不抬高包括ST段压低和不压低。其中有人统计NQMI有 5 0 %左右ST段不压低[2 ] ,所以在诊断时应予以注意。难以区分非ST段抬高病人是属UA还是NQMI主要靠心肌损伤标记物CK -MB(>正常值上限两倍 )、CTnT ,CTnI只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