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异丙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靶控输注较间断给药和持续给药方式精确地维持合适的有效浓度。因小儿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反应与成人有别,因此应根据小儿人群的参数来设定靶控输注的目标浓度并根据麻醉和手术刺激,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
TCI的产生Kruger-Theimer最早提出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概念。1990年出现第一个商品化靶浓度控制输注系统“Diprifusor”。文献关于“微机辅助控制输液泵系统”缩写很多,1997年统一命名为“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异丙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靶控输注较间断给药和持续给药方式精确地维持合适的有效浓度。因小儿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反应与成人有别,因此应根据小儿人群的参数来设定靶控输注的目标浓度并根据麻醉和手术刺激,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
罗库溴铵相关药代学和药效学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罗库溴铵药代学相关参数和药效学参数,指导临床靶控效应位浓度输注罗库溴铵的正确应用。方法22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持续输注罗库溴铵0.03mg.kg-1.min-1直至四个成串刺激(TOFr)降至20%~30%。血浆浓度用Cooper、Szenohradszkay、Alvare-Gomez和Wierda等报道的药代学参数计算,预测效应根据药代-药效关系公式换算。药代学相关参数(ke0)和药效学参数(EC50和γ)通过S型曲线拟合计算,并计算不同模型的目标函数。结果Cooper模型ke0、EC50和γ分别是0.190±0.054/min、(0.810±0.196)μg/ml和4.534±1.021,Sze-nohradszkay模型是0.503±0.222/min、(0.996±0.242)μg/ml和5.964±1.442,Alvare-Gomez模型是0.265±0.077/min、(0.729±0.177)μg/ml和4.941±1.129,Wierda模型是0.216±0.062/min、(0.845±0.206)μg/ml和4.587±1.001。四种模型的目标函数依次是2686±1909、4506±3063、3084±2193和2961±2258,Szenohradszkay模型和其他三种模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不同药代学模型有不同的药代学相关参数和药效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效应室靶控输注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为基础,应用微机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浓度进而控制麻醉深度。以效应室为目标进行靶控输注诱导起效快,麻醉深度调节灵敏,误差取决于参数的选用。但是负荷剂量后血药浓度的峰值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6.
靶控输注异丙酚在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异丙酚时脑脊液浓度、效应室浓度以及BIS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杂种犬12只,以3μg/ml为效应室靶浓度进行靶控输注15min。取脑脊液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异丙酚的浓度。同时监测BIS以及血液动力学和呼气末CO2。结果 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后,模拟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在10.9min时达到平衡,并维持在3μg/ml的靶浓度水平。15min停止输注后模拟血浆和效应室浓度逐渐衰减。脑脊液峰值浓度约为0.29±0.14μg/ml,但各时点的浓度值均比效应室浓度低(P<0.05),平均为效应室浓度的18·7%。BIS与脑脊液浓度均在5min达到峰值,而效应室浓度相对滞后。且BIS与脑脊液浓度的相关性(γ=0.9195)优于效应室浓度(γ=0.554)。给药后犬的血压下降但未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结论 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异丙酚时,效应室浓度与BIS的变化不完全一致可能是药代动力学参数造成的差异。脑脊液浓度与BIS相关较好,比血药浓度更能反映效应部位的药代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输注模式,目前主要用于异丙酚输注。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输入以迅速达到并维持靶浓度,从而增加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TCI代表了静脉麻醉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患者静脉输注依托咪酯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 择期全麻患者29例,年龄25~82岁,以60μg·kg-1·min-1速率持续静脉输注依托咪酯,直至脑电双频谱指数值<40.于输注依托咪酯前、持续输注1、3、5 min及停药即刻、停止输注后1、3、5、7、10、20、30、45、75、120、180、240、300和360 min时取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NONMEM软件建立依托咪酯群体药代学模型,分析年龄、身高、体重等协变量的影响.参数个体间变异性和残差变异性分别采用指数模型和相加误差模型描述,模型改善的统计学标准依据目标函数判断.结果 依托咪酯药代学适合用三室模型描述,年龄是系统清除率C L1的影响因素.依托咪酯药代学参数典型值为:V1=4.7 L,V2=11 L,V3=123L,CL1=1.28-0.0119×[年龄(岁)-55] L/min,CL2=1.25 L/min和CL3=1.08 L/min.输注时间敏感性半衰期随年龄和稳态输注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依托眯酯药代学适合用三室模型描述,年龄因素影响系统清除率.  相似文献   

9.
Diprifusor输注异丙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靶控输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输注模式,目前主要用于异丙酚输注。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输入以迅速达到并维持靶浓度,从而增加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TCI代表了静脉麻醉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效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16例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为65-75岁。靶控输注(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异丙酚(3μg·ml1)与芬太尼(2 ng·ml-1)。异丙酚靶控输注采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芬太尼采用Shafer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于靶控输注异丙酚5、10、15、20、30、45、60、90、120 min,经桡动脉取血,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异丙酚的血浆浓度。结果 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性为6%,精确度为14%。结论 以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设定的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1.
靶控输注(target-cofltrolled infusion,TCI)通过设定的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机控制,与传统给药方式比较,可控性高,更为简单精确。异丙酚进行靶控输注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而具有起效快、清除快、持续输注半衰期短等特点,其药理学特性适合临床输注给药。本研究旨在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麻醉技术,与传统持续输注方法相比,靶控输注技术的可控性更佳。本研究比较小儿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效应部位靶控输注和持续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靶控输注芬太尼对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芬太尼对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4例行结肠或直肠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硬膜外组(A组,n=8),异丙酚复合2 ng·ml-1芬太尼组(B组,n=8),异丙酚复合4 ng·ml-1芬太尼组(C组,n=8),三组患者均采用靶控方式输注芬太尼与异丙酚,异丙酚靶浓度均为3μg·ml-1。测定靶控输注中及停止输注后异丙酚的血浆浓度,并拟合得到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异丙酚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三室开放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快速分布半衰期(t1/2α)、慢速分布半衰期(t1/2β)、消除半衰期(t1/2γ)、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清除率(CL)及中央室容积(Vc),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临床剂量的芬太尼(2ng·ml-1与4 ng·ml-1)并不影响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1~64岁,ASA Ⅰ或Ⅱ级,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体重修正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8 ng/ml)10 min,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 mg/L),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8 ng/ml),术毕前30 min停止输注.分别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前、输注舒芬太尼1、3、5、10、20、40、60、90、120和150 min时取桡动脉血3 ml/次,采用ELISA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计算偏离度、准确度,中央室容积(V1)与体重(m)作直线回归分析,并修正药代动力学参数.余12例患者选用上述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行临床麻醉,计算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准确度、分散度、摆动度.结果 采用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为16.7%、准确度为42.0%;体重修正后参数为:V1(L)=0.147 m+2.82,K10=0.064 5 min-1、K12=0.108 6 min-1、K21=0.024 5 min-1、K13=0.022 9 min-1、K31=0.001 3 min-1;采用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准确度分别为4.0%、22.3%,较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小(P<0.05),分散度、摆动度分别为-4.4%/h、20.4%.结论 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中央室容积偏大,体重修正后嵌入靶控输注系统,可提高靶控输注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可维持较准确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系统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80年代初由Schuttler首先报道。在1990年由Kenny和white改进。TCI系统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通过靶控输注来输送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及其他类麻醉药的标准输注系统。现今,TCI技术已经变成麻醉从业人员的一项常规麻醉技术。现将靶控输注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和微创理念的拓展,微创外科得以快速发展。微创手术对传统麻醉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麻醉学的发展。舒芬太尼是目前镇痛作用最强的新型阿片类药物,具有心血管功能稳定等特点。靶控输注(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技术使静脉麻醉更精确、平稳和可控。因此,舒芬太尼TCI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然而,舒芬太尼TCI通常采用的药代学参数是针对特定患者人群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患者时TCI的准确性如何尚未充分验证,所以TCI的准确性仍需不断检验,以保障临床麻醉的安全、有效和精细。本文对舒芬太尼TCI准确性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Diprifusor靶控输注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异丙酚可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的清醒性镇静,有效缓解病人术中听到手术器械声响或内脏牵拉引起的紧张、焦虑和不适,但病人之间的异丙酚推注速度和用量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本研究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Diprifusor TCI)系统对椎管内麻醉病人行清醒性镇静,以估计该系统的偏离性和精确性,并探讨不同镇静水平异丙酚靶浓度(Ct)的半数效量(ED50)。  相似文献   

18.
罗库溴铵是一种中时效的甾体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具有起效快、组胺释放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少、无蓄积等优点,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肌松药常用的输注方式有间断给药、持续泵注和靶控输注等。广西威利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MRIS,是在靶控注射的基础上结合肌松监测技术和自动反馈给药技术,开发出的新一代注射系统。该注射系统通过客观的反应及显示肌松深度四个  相似文献   

19.
经典药代动力学(药代学)理论认为药物单次注射后瞬间的血浆浓度最高(血浆峰浓度),但此时临床药理效应并未达峰,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峰效应,这主要是因为血浆并非是药物作用的部位。Sheinner等[1]首先提出了效应室概念,藉以解释峰效应滞后于血浆峰浓度的临床现象。随着靶控输注(TCI)系统在临床麻醉中应用逐渐增多,效应室浓度与效应的关系常被涉及,但尚存理解误区,包括效应室的具体  相似文献   

20.
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病人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性能。方法1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吸入异氟烷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瑞芬太尼血浆目标浓度逐渐升高,每次浓度改变间隔时间30 min,目标浓度分别为3、6、9 ng/ml。于麻醉诱导前(空白对照血浆)和瑞芬太尼目标浓度改变后30 min时从桡动脉置管处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全血中瑞芬太尼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rformance error,PE)的中位数(median performance error,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edian absolute performance error,MDAPE)和摆动度(wobble)评价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MDPE、MDAPE和wobble分别为8.78%,16.11%和14.55%。实测浓度与目标浓度呈正相关(r=0.891,P=0.000),线性方程为Y∧=1.1046X 0.1837。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临床应用浓度范围内能满足临床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