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4例,女2例)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等检查,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胸导联ST段下移,以V2~V5最明显,T波对称性倒置具有TV4≥TV5>TV3的特征,应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以提高诊断率.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ST-T改变的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性心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辅助诊断。方法以心电图、超声心电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等检查方法,诊断25例AHCM。结果25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T波呈Tv_4>Tv_5>Tv_3的关系。超声心电图示左室心尖部(乳头肌心尖部以下)心尖肥厚达12mm以上;12例行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见左室心尖部心尖肥厚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T波倒置伴R波振幅增高,而不伴高血压病史者,应高度考虑AHCM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及心脏超声诊断标准。方法对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V3~V5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均表现为V4〉V5〉V3,T波对称性倒置,呈Tv4〉Tv5〉Tv3。超声心动图的心尖部心肌厚度为18~35mm,平均20.88mm。结论常规心电图显示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显像及左心室造影等方法诊断2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提示心电图胸导联T波深倒伴有ST段压低和R波电压增高者,除外高血压病后,应高度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诊本病。对诊断困难者应进一步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心脏核磁共振或冠状动脉与左室造影以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探求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6年4月住院的24例AHCM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磁共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以及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术特点。结果所有病人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V2-V6导联对称性明显倒置T波;13例通过UCG检查发现心尖部室间隔及其左室后下壁增厚;4例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心尖部核素分布异常;左心室造影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5例呈“桃形”改变;5例磁共振及10例冠脉MSCT检查均发现心尖部肥厚为主表现,其中MSCT明确冠脉情况。结论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进一步UCG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要注意心尖部位观察。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可采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情来决定选择。近年来冠脉MSCT为临床AHCM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又一种方法,特别对AHCM与冠心病的诊断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耿海先 《中外医疗》2008,27(29):125-125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AHCM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 3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3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心电图显示胸导联为主导联上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以V3~6导联常见;ST段压低,压低程度0.5~4mm;R波振幅增高.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ECG)特征性改变,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总结深圳沙井医院2004年1月-2011年2月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35例患者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特点。结果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0 mV);V3~V5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 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者35例(100%)。结论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辅助检查特点,以探求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7月~2008年10月住院的27例AHCM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T波对称性深倒置;22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13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无1例合并冠心病。结论: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心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惠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90-3691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改变,提高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确诊为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2例心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胸前导联 T 波倒置均超过0.05 mV,RV5大于2.6 mV 的有18例(42.9%),ST 段压低程度0.05~0.4 mV 的有20例(47.6%),没有患者出现额面心电轴异常和病理性胸前导联 Q 波,合并心房纤颤3例(7.1%)。结论标准12导联 ECG 显示胸导联 V3~V5R 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 T 波,要高度考虑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提供了特征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小平 《中外医疗》2009,28(8):163-163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方法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等检查方法,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途径,并对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可出现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症状,常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电图特点:(1)左室高电压伴左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T波深尖倒置超过10mm;(2)QRS波幅增高,尤其是V4导联.应进一步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以提高诊断阳性率。本人对一例AHCM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本文通过一例AHCM误诊为冠心病病例,望引起同行注意。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提高对AHCM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 对 31 例AHCM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 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 mV);V3~V5导联R 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1例全心尖肥厚型可见病理性Q波.合并心房纤颤2例(6.5%).结论 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AHCM的可能,ECG异常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相关性,是AHCM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改变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08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分析4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者40例(100%),其中伴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0.2my~1.0my以V3-V4最明显30例(75%):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6者28例(70%):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30例(75%);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40例。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2000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住的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住院患者30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 心失肥厚型心肌病均并有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其中伴胸前导联巨大倒王T,倒置程度Tv4>Tv5>Tv3,以V3~V5导联最明显22例;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3者19例;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以V3~V5最明显者22例.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心电图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和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霞 《吉林医学》2013,34(15):2974-2975
目的:探讨心尖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段下移、T波对称性倒置且呈V4>V5>V3改变。结论:常规心电图示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符合上述特征性改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段下移、T波对称性倒置且呈V4〉V5〉V3改变。结论常规心电图示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符合上述特征性改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路  单晓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64-164
近10年来收治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心肌病患者24例,除外高血压及其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心肌肥厚,男16例,女8例,年龄20~76岁,均符合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①心尖部导联(V3~5)呈巨大、非对称性倒置,T波(〉1.0mV)倒置程度,Tv4〉Tv5〉Tv3。②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呈Rv4〉Rv5〉Rv6。③ST段下移,以V3—5显著。④胸导联无病理性Q波,重视肥厚型心肌病的多重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7.
王培燊  史川 《当代医学》2013,(14):112-113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探讨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AHCM患者中另有6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结果 AHCM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部明显增厚,心电图显示巨大T波倒置,R波振幅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诊断AHCM有重要价值,两者联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探索更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49例HCM住院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磁共振(MRI)、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术(CAG4-LVG)特点。结果49例ECG均为窦性心律,其中4例正常,45例分别表现为左室高电压、ST—T改变、T波深倒而双肢对称、Q波窄而深及各种心律失常,6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ECG显示V3-5R波振幅增高伴V2-6对称性明显倒置T波;49例UCG检查发现室间隔、心尖部不对称增厚;14例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核素分布异常;7例MRI均显示室间隔或心尖部心肌肥厚,室间隔最厚可达30mm。结论凡中、青年患者出现不典型胸痛、晕厥,体格检查发现有心前区收缩期杂音伴第三心音和(或)第四心音,ECG有缺血性ST—T改变和(或)异常Q波,但临床上难以用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瓣膜病来解释者,应考虑HCM,进一步UCG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近年来冠脉多排螺旋CT(MSCT)对HCM与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宋金萍 《中国医疗前沿》2013,(11):82-82,111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经过心脏彩超证实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31例均存在明显的心电图改变(100%),其中,19例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27例出现ST段压低(幅度0.1-0.35mv),21例左胸导联T波深倒置(0.4-1.4mv)。结论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明显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进行探讨。 方法 根据病史、体征 ,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诊断为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结果  17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呈TV4>TV5的关系 ;超声心图左心室心尖部 (乳头肌水平以下 )心肌肥厚平均达 19.6± 1.6 5mm ;6例左心室造影均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 ,其中 4例左心舒张末期呈黑桃A样改变 ,6例冠状动脉造影均基本正常。 结论 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前导联T波倒置伴R波振幅增高 ,不伴高血压病史者 ,排除其他疾患后 ,应高度怀疑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