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永辉  高剑波 《临床医学》2003,23(4):F002-F002
目的 :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升结肠癌 10例 ,降结肠癌 2例 ,横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各 1例。CT主要表现为含有气体的软组织块影或肠侧壁肿块影 ,其形状可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管状改变。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结论 :CT对中、晚期结肠癌诊断价值较大 ,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粘连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及诊断。方法: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的54例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结果:CT检查发现粘连索条和腹腔束带46例。粘连段肠管改变54例,包括肠管皱缩42例,梗阻部位鸟嘴征15例,肠袢粘连成团5例。移行区炎症4例,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恶性粘连4例。肠绞窄征象5例。结论:CT能明确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及其原因,并有效提示肠绞窄。  相似文献   

3.
林树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33-8734
目的探讨CT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肠梗阻的CT影像资料,并将CT所见与手术病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9例病例CT诊断均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其中25例经手术,CT诊断部位明确为23例,病因明确为22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分别为92%和88%。另4例临床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CT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1例绞窄性肠梗阻(实验组)和26例单纯性肠梗阻(对照组)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绞窄性小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绞窄性肠梗阻的CT影像改变主要来源于3方面:绞窄肠管,肠系膜及其血管,血性腹水。结论:靶征、同心圆征、肠壁积气、漩涡征、血性腹水、肠壁强化异常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 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肠梗阻患者的X线平片和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44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结果:X线平片和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的病例分别为84.9%和100%。44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8例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道肿瘤15例,粘连性肠梗阻15例,肠扭转4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脐疝2例,回盲部憩室炎1例。结论:对肠梗阻的诊断MS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其对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和病变区血供情况的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肠梗阻患者36例均行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5例行CT增强扫描,比较2种方法诊断肠梗阻的准确性。结果: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88.9%,94.4%;梗阻部位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5.9%,86.2%;梗阻原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0.6%,88.9%;绞窄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5.0%,87.5%。结论:CT在诊断肠梗阻病因、有否绞窄方面优于腹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与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4例经活检、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低张双对比钡剂灌肠造影和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低张双对比钡剂灌肠造影发现结肠癌患者66例,病变检出率为89.19%,其中黏膜改变:有61例患者,占92.42%;增生型:19例,占28.79%;浸润型:有56例,占84.85%;溃疡型:11例,占16.67%。CT扫描诊断的结肠癌患者为74例,病变检出率达100%。其中增生型:61例患者,占82.43%;浸润型:67例患者,占90.54%;溃疡型:19例,占25.68%。结论:低张双对比钡剂灌肠造影和CT扫描检查可有效地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能较为准确地判定结肠癌的侵犯范围及转移,对结肠癌的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 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对C T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将C 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36例小肠梗阻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 T扫描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均表现为小肠扩张、积液和积气;梗阻原因中肠粘连16例,肿瘤性病变5例,炎症性病变5例,腹疝5例,肠套叠3例,粪石2例,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能够准确诊断小肠梗阻,并且在确定梗阻病因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肿瘤性肠梗阻的CT诊断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性肠梗阻占机械性肠梗阻的27.3%~32.4%[1].CT检查的目的:确定梗阻的诊断;确定梗阻的部位;确定梗阻的性质;估计肠缺血的情况;手术或保守[2].CT检查可显著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作者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内窥镜活检的20例肿瘤性肠梗阻病例,旨在探讨肿瘤性肠梗阻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肿瘤性肠梗阻的CT诊断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肿瘤性肠梗阻占机械性肠梗阻的27.3%~32.4%。CT检查的目的:确定梗阻的诊断;确定梗阻的部位;确定梗阻的性质;估计肠缺血的情况;手术或保守。CT检查可显著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作者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内窥镜活检的20例肿瘤性肠梗阻病例,旨在探讨肿瘤性肠梗阻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探讨(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梗阻CT表现及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肠梗阻25例。结果小肠梗阻13例,结肠梗阻8例,大小肠同时梗阻4例。其中胆囊结石一十二指肠瘘1例,肠套叠3例,小肠淋巴瘤3例,小肠异物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绞窄性肠梗阻3例,结肠癌8例,克隆氏病2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结论CT检查在获取影像信息方面明显优于X线腹部平片和钡餐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肠梗阻部位及梗阻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CT分析肠梗阻腹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发现腹腔积液对于诊断不同阶段肠梗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4例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按肠壁缺血程度对129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进行分组:A组(MIO,无肠缺血),B组(SIO早期,有肠缺血),C组(SIO晚期,有肠坏死或穿孔),统计各组腹腔积液检出率、位置、量及CT值差异。结果 A、B、C组 CT腹腔积液检出率分别为51.16%(22/43)、87.10%(27/31)和85.45%(47/55),总体差异、A组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周及肠间隙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周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肠间隙腹腔积液检出率A组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处腹腔积液检出率及脾周、结肠旁沟、盆腔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积液是肠梗阻常见征象。CT是否检出腹腔积液及积液量不是评估肠梗阻肠壁血运状况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64层CT仿真内窥镜及其它后处理对肠道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及其它后处理技术对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临床怀疑肠道病变的病人进行了空气充盈法64层CT增强扫描,在ADW 4.4工作站进行重建,包括CTVE、MPR、VR、VD、MIP像。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64层CT对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75例受检病人中,经临床综合诊断49例为器质性病变;64层CT检出病变45例,漏诊5例,假阳性1例,敏感度89.9%,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97.8%,阴性预测值83.3%,准确性92%。CTVE对于黏膜面的细微病变及形态改变显示良好,但需与其他后处理方法相互结合才能做出正确诊断。结论:64层CTVE及其它后处理技术对肠道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肠憩室炎CT分级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已确诊为结憩室炎的患者的CT资料并对其进行CT影像学分级,1~3级预测为可行保守治疗,4~5级预测为需行手术治疗,并与临床实际治疗方案进行对照。结果 结肠憩室炎CT主要表现为突出于肠壁的小囊袋状突起,憩室壁及邻近肠壁水肿增厚(40/41,97.56%)、周围脂肪结构紊乱及邻近腹膜增厚(39/41,97.12%)。41例憩室炎患者术前CT分级预测治疗方案的准确率为85.37%(36/41)。结论 结肠憩室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分级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2000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23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进行有效肠腔减压和清洁灌洗。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的术式,但要掌握好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特别是术中应行有效肠减压和清洁灌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结果 10例为中央型,1例为周围型;形态分别为椭圆形(7例)、分叶状(2例)及不规则形(2例)。9例边界清楚,2例边缘毛糙。10例为实性病灶,1例为囊实性病灶。增强CT显示7例肿瘤实质部分密度较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其中5例密度明显高于胸壁肌肉,4例密度与胸壁肌肉相仿,2例密度明显低于胸壁肌肉。3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液体影,2例见周围新月形或环形气体影。所有病例在CT上均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8例见阻塞性肺炎,5例见远端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塞,5例见肺不张)。5例可见纵隔、肺门或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1例见同侧肋骨转移。结论大部分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的CT典型征象及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手术证实的胃癌患者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胃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块影,胃癌病灶累及周围组织和器官时,表现为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之间脂肪层消失。结论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有明显的优势,能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腔CT检查前下腹部准备的价值。方法对盆腔CT检查206例患者的肠腔、阴道、病灶及淋巴结的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2例检查前作下腹部准备,34例未准备。下腹部准备包括多次分段口服对比剂,女性患者(127例)检查前放置阴道塞。结果作下腹部准备者,肠腔、阴道与周围组织结构及病变的关系显示清晰的160例(占93.02%),一般的10例(占5.81%),不清的2例(占1.16%)。未作下腹部准备者,显示一般的5例(占14.7%),不清的29例(占85.3%)。结论盆腔CT检查前下腹部精心准备有利肠腔、阴道、病灶及淋巴结等结构的显示。  相似文献   

20.
肺炎型肺癌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肺炎型肺癌的CT特征,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两肺弥漫分布外,其余14例CT均表现为肺叶实变,叶间裂向外膨隆。7例部分病灶整体或周边伴有磨玻璃样改变。14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充气的支气管多无明显扩张,呈枯枝状,较僵直,粗细不均,并有挤压推移。8例增强后有4例可见“血管造影”征,显示的血管僵直、管壁毛糙、粗细不均匀。5例CT随访,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密度变致密。结论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有助于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