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性开牙合和骨性深覆牙合的下颌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及其病因联系。方法 通过尸体解剖建立两种错牙合的下颌二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 ,按照轴对称原理 ,在力系分析基础上进行模拟加载 ,比较下颌应力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①咬合瞬间骨性开牙合和骨性深覆牙合的下颌应力存在明显差异 ,与骨性深覆牙合者相比 ,开牙合者升支前缘及乙状切迹区呈现更高水平拉应力 ,而下颌角、角前切迹区压应力水平亦显著增高。②下颌形态是影响下颌应力的主要因素 ,咀嚼肌方向的作用很小。结论 形态变异导致的下颌表面应力差异可能是导致骨性开牙合者与骨性深覆牙合者下颌骨表面生长改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性开(牙合)和骨性深覆(牙合)的下颌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及其病因联系.方法通过尸体解剖建立两种错(牙合)的下颌二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按照轴对称原理,在力系分析基础上进行模拟加载,比较下颌应力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①咬合瞬间骨性开(牙合)和骨性深覆(牙合)的下颌应力存在明显差异,与骨性深覆(牙合)者相比,开牙合者升支前缘及乙状切迹区呈现更高水平拉应力,而下颌角、角前切迹区压应力水平亦显著增高.②下颌形态是影响下颌应力的主要因素,咀嚼肌方向的作用很小.结论形态变异导致的下颌表面应力差异可能是导致骨性开(牙合)者与骨性深覆(牙合)者下颌骨表面生长改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性开He和骨性深覆He的生物力学病因因素。方法 选取两类错He尸体标本,分别解剖获得下颌力系框架,二维计算机模拟进行静态力系分析,比较髁状突受力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①骨性深覆He者后部齿槽所受垂直肌力高于骨性开He者。②咬合时两种错He的髁突受力大小、方向均有明显差异。③颞肌/咬肌的相对活动强度(Ta/Ms)影响髁突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结论 髁状突局部力学作用的差异可能是面部垂直向生长变异的基础,其中Ta/Ms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AngleⅡ^1错He骨性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AngleⅡ^1错He患者颌面硬组织特征,找出适合这一特征的合理对症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通过正常He者与AngleⅡ^1错He患者13项分析指标的比较研究,找出AngleⅡ^1患者的骨性变异特征。结果:在矢状骨性关系方面,AngleⅡ^1错He组较正常He组SNB角、SL距明显减小,ANB角显明增大、而SNA角及PNS-ANS距无明显差异;在骨性垂直关系方面,AngleⅡ^1错He组较正常He组UM-PP距及LM-MP距均明显减小,UI-PP距明显增大,而LI-PP距同有明显差异;在下颌骨生长方向方面SN-MP角均明显减少。结论:该类畸形具有后部牙槽高度不足,下颌后缩及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生长倾向。提示此类患者的治疗适于采取能使下颌向前、下移位的方法,才能取得对症治疗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前牙开He与前牙深覆He是临床常见的错He畸形,对于患者的生理功能、美观、发音、心理健康等均有明显不利影响。甚至有人将前牙覆He关系作为正畸治疗成功与否的标准。开He与深覆He的形成机制复杂,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探讨二者牙He关系的共性、差异、变化趋势,本文对其颅面特征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6.
梁芮  李加志等 《上海口腔医学》2001,10(2):154-156,187
目的 探讨前颅底长度和稳定性及其评价上下颌骨骨性结构发育状况的价值。方法 采用83例安氏Ⅲ类前牙反He者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相关角度、前颅底长度、上下颌骨长度及前颅底长度与上下颌骨长度的比例进行测量,根据正常标准分析前牙反He者在替牙期组和恒牙期组的颌骨发育改变。结果 前牙反He组前颅底长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其前颅底长度、上下颌骨间的比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前颅底长度评价上下颌骨发育状况,前牙反He可分为上颌正常,下颌过长、上颌不足、下颌正常,以及上颌不足、下颌过长3种骨性结构,其中下颌过长为主要因素。结论 前颅底长度稳定、用其参考评价上、下颌骨的发育状况,分析反He的骨性结构机理,具有更个体化、更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用三坐标测量仪对70副正常He和20副单纯性重度深覆He牙列模型进行了He曲线的曲率半径和牙失高度的三维测量.结果显示:深覆He患者上颌纵He曲线的曲率半径增大或为反纵He曲线;下He纵He曲线的曲率半径减小。横He曲线的曲率半径和牙尖高度与正常He人无显著性差异,深覆He是一种上下颌牙弓垂直关系异常的错He畸形。  相似文献   

8.
周晶  李卫 《北京口腔医学》2003,11(1):17-19,26
目的: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与正常He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儿童及20名正常He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He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He;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He小;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He;下颌后退时,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He。结论: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肌电有其特征性,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He矫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He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12例安氏Ⅲ类骨性错He的患者,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结果 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改善,并建立了正常前牙覆He,覆盖关系和后牙中性关系。治疗前后的SNA角,ANB角,1-SN角,MP-SN角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骨性Ⅲ类错He得到矫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矫治早期骨性前牙反He的疗效,并分析颌骨、牙齿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早期骨性前牙反He16例,采用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进行前方牵引。牵引前后均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牵引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及临床表现比较。结果A点前移,上前牙唇向倾斜;下颌骨生长的方向、形态改变,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趋于正常,凹面型明显改善。结论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是矫治早期骨性前牙反H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颌骨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颌骨间近远中和垂直方向的关系以及错He机制。方法 选择38例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者为实验样本,另选40例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He作对照组。拍摄正中耠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 硬组织线距测量值男女各10项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角度测量值17项有显著性差异。线距比例值5项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下颌发育过度是形成替牙期骨性Ⅲ类错He的主要原因,下颌骨形态改变以及髁突前移又进一步加重了上下颌间关系的不协调;其中上颌正常下颌前突的高角型病例为最多见的类型,而上颌则表现出向后移位和发育不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3种前牙接触He夹板对髁状突表面应力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实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3种前雅接触He夹板的作用,观察髁状突表面11个区域应力变化情况。结果:髁状突前斜面及嵴顶区均为拉压应力并存,后斜面为只有压应力没有拉应力,最大拉应力位于嵴顶区中部。结论:在不同He夹板的作用下。髁状突表面应力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仅力值大小不同。其中引导下颌向后移位的前牙科面He夹板产生的应力最大,在临床应用时应特别谨慎,防止造成颞下颌关节损伤;而引起下颌前移位的前牙斜面He夹板产生的应力值最小。  相似文献   

13.
潜在性开He患者骨性开He倾向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潜在性开He患者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通过对12例潜在开He患者的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的回顾性研究,与正常He者比较,找出其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其中代表骨性结构特征的PP-MP角,SN-MP角增大显著,UFH/LFH值显著减小,而代表牙He结构特点的OP-MP角减小,说明潜在性开He患者存在可在治疗前发现的骨性开He倾向,同时又存在牙He代偿因素,结论:应尽量在潜在性开He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儿童骨性前牙反He颅面形态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Ⅲ类错He形成的表面具复杂和多样性,本文目的是探讨骨性前牙反He儿童面形态的类型研究对象为10-13岁一前牙反He患者,共69便,其中男性35例,女性34例,平均11.6岁。通过反映颅底结构、上颌和下颌骨长度、面部矢状和垂直向关系、牙及牙槽、软组织形态的19项头测量指标的样本聚类分析,将本组病例儿童的颅面形态划分为四个亚类,其中上颌发育不足、下颌长度正常,但位置前移以及产下面高不足是儿童骨性前  相似文献   

15.
单根牙牙槽骨吸收度与最大He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单根牙牙槽骨吸收程度与最大He力的关系。方法:选择37例牙周病患者,710个单根牙,记录其前牙超覆He情况,拍摄牙片,测量每个受试牙的牙槽骨吸收程度和最大He力,结果:最大He力值因个体间和牙位琐存在明显差异。当左右同名牙牙槽骨高度相近时,最大He力值相近,最大He力值与牙槽骨吸收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牙槽骨吸收程度增加,最大He力降低。牙周病易于导致前牙覆He深,超He大的He型。结论:牙槽骨高度影响最大He力,牙周病将导致He的异常及咀嚼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6.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正严重骨性Ⅲ类错H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正严重骨性反He的疗效,为临床矫正严重骨性Ⅲ类错He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 应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对32例(平均年龄11.8岁)替牙期儿童的严重骨性Ⅲ类错He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5—8个月(平均6.5个月)的牵引,所有患者矫治效果良好,SNA,ANB,1--↑1,IMPA,覆盖改善显著。结论 对于严重骨性Ⅲ类错He,采用夜间前方牵引配合白天Ⅲ类颌间牵引,实现了对上颌实施24小时持续前牵,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He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26人,为骨性安氏Ⅲ类错He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惟发育程度判断,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SPPS,MPS,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说明七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相似文献   

18.
斜面导板在矫治深覆He及深覆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治深覆He及深覆盖是口腔正畸难点之一,作者应用摇椅弓加斜面导板矫治深覆He,深覆盖病例,取得满意效果,尤其对低角病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对40例前牙重度深覆He患者的薛氏位X线片进行了测量分析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关节弹响率为72.5%,牙尖交错He时髁突不在关节凹中央者为81.2%,关节骨质改变率为51.2%。深覆He患者的关节结节高度和斜度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前牙的覆He、覆盖与关节凹宽度和关节结节高度无相关性。提示前牙的覆He、覆盖与颞He关节的骨性解剖形态之间无直接的相关性,深覆He是不良He型容易出现颅颌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0.
安氏Ⅲ类错He伴有下颌偏斜者颌面部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头颅正位片的测量,揭示安氏Ⅲ类错He伴有下颌偏斜者颌He面在水平向及垂直向不对称的特点。方法:早期恒牙He,安氏Ⅲ类错He伴有下颌偏斜患者40名。治疗前的正位片与40名正常He者进行比较,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下颌骨及下牙及宽度增大;偏斜侧上颌基骨宽度及上下牙弓宽度大于对侧;偏斜侧下颌综合长度及下颌体长度小于对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偏斜侧上颌基骨宽度及上下牙弓宽度大于对侧;偏斜侧下颌综合长度及下颌体长度小于对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面部不对称主要表现在面下1/3及牙弓区;下颌不对称主要发生于下颌的水平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