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瑞亭 《医学综述》2011,17(1):63-65
丹参酮ⅡA(TanⅡA)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Tan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因此TanⅡA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抑制DNA合成、抑制端粒酶活性、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干扰有丝分裂相关蛋白、改变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是从传统的活血化淤类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中提取的脂溶性有效成分.TanⅡA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显著增加冠脉流量,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明显.丹参制剂已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目前研究发现Tan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端粒酶的活性,诱导细胞分化等.TanⅡA对多种细胞有生物学效应,包括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等,另外对肝炎、痤疮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丹参酮类化合物又称总丹参酮,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干燥的根和根茎中提取的一大类脂溶性菲醌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有丹参酮(tanshinoneⅠ,TanⅠ)、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an ⅡA)、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和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5、1、2、4、8 mg/L)TanⅡA处理24、48、72 h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测定Cx43及skp2表达。结果 MTT实验显示TanⅡA对宫颈癌hale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作用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免疫印记法显示丹参酮ⅡA上调cx43,同时降低skp2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能明显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x43的表达,抑制sk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A对K562细胞株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丹参酮ⅡA ( TanⅡA)对 K562细胞株的生长影响及红系诱导分化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培养、形态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等. 结果 TanⅡA对K562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而适当浓度的TanⅡA可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用0.5μg/ml 的TanⅡA 处理后,K562细胞的凋亡细胞增加,G0/G1期细胞堆积,c-myc 、bcl-XL和H-ra s的表达下降,p53和Rb的表达增加.结论 TanⅡA对K562细胞有生长抑制及诱导红系分化的作用,同时伴有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诱导凋亡及肿瘤相关基因Bcl-2和COX-2启动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TanⅡA体外干预CNE1细胞,用MTT比色法检测TanⅡA对CNE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NE1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法检测CNE1细胞COX-2启动子的活性。结果经TanⅡA干预后,CNE1细胞生长出现抑制,抑制率与TanⅡA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依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凋亡率随TanⅡA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M期。Bcl-2蛋白表达在短时间(6 h)内被TanⅡA抑制,且随TanⅡA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nⅡA处理24 h后,Bcl-2蛋白表达随着TanⅡA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启动子活性随TanⅡA浓度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nⅡA对CNE1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和COX-2基因启动子活性下降可能是TanⅡA诱导CNE1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在体外对海马神经元细胞放射性损伤的影响,以及其在放射性损伤保护过程中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株HT-22,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照射组(RT)、照射+丹参酮ⅡA处理组(RT+Tan)、照射+丹参酮ⅡA+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处理组(RT+Tan+3-MA)。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照射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分数下降,而丹参酮ⅡA能提高放射线照射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存活分数,并减少细胞凋亡。相对于单纯照射组,RT+Tan组的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上升。而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放射处理后的海马神经元细胞LC3蛋白表达下降,且存活分数明显下降。结论丹参酮ⅡA能明显减轻放射线在体外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放射损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放疗过程中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an ⅡA)封装于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L)中自组装得到胶束, 考察其制备工艺并对产物进行表征, 同时进行体外抗胶质瘤细胞活性评价。  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Tan ⅡA-GL/Micelle, TGM)。测定TGM的粒径、多分散系数以及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GM的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GM的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TGM的药物释放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考察TGM体外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能力; 定量考察细胞摄取的具体机制; MTT法考察游离Tan ⅡA、游离GL和TGM分别对鼠源性脑胶质瘤细胞GL261的细胞毒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游离Tan ⅡA、游离GL及TGM对GL261的细胞凋亡作用。  结果  薄膜分散法是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的最佳工艺方法; TGM粒径约为(121.87±5.85)nm, Tan ⅡA包封率为(88.54±14.27)%, 呈类球形形态, 制剂均一稳定; 可在5 h左右释放包载药物。TGM具有良好的跨BBB能力; 脑胶质瘤细胞摄取自组装胶束的机制为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来进行制剂的摄取; 对于脑胶质瘤细胞GL261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 TGM相较于Free TanⅡA、Free GL组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水平, 促细胞凋亡率分别由12.28%、13.32%上升至31.16%。  结论  GL与Tan IIA通过自组装形成了纳米胶束,有效克服TanⅡA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等缺点。TGM可有效跨越BBB,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被脑胶质瘤细胞摄取,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与促细胞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对APL细胞促凝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 Ⅱ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及APL原代细胞促凝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Tan ⅡA与NB4细胞共同培养,用复钙时间检测NB4细胞的促凝活性(PCA),检测TanⅡA处理的APL原代细胞的PCA,用缺FⅦ血浆及缺FⅧ血浆探讨TanⅡA对NB4细胞的PCA作用的途径。并用发色底物法测量反应体系中FX a,发色底物法检测其Plasmin(Plm)活性。结果:不同浓度Tan ⅡA均可下调NB4细胞PCA水平,它们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Tan ⅡA和ATRA下调NB4细胞的PCA水平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Tan ⅡA可下调APL原代细胞的PCA水平;缺FⅦ血浆组的NB4细胞未显示PCA作用。经Tan ⅡA作用的NB4细胞,FX a水平降低。Tan ⅡA能降低NB4及APL细胞的Plm活性(P<0.01)。结论:Tan ⅡA可降低NB4细胞及APL原代细胞的PCA水平,其作用强度与ATRA相似。其降低PCA作用的途径是外源性凝血途径。TanⅡA降低其Plm活性不是通过PAI途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酮 ⅡA(Tan Ⅱ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