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魏永生 《新疆中医药》2014,(3):F0003-F0004
内科范围出血诸证为临床所常见,中医诊疗颇具特色。笔者多年来诊治此证,尚感应手。今就个人对内科血证辨治经验及体会,作一粗浅介绍。  相似文献   

4.
略论唐突川治血四法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修解 《中医研究》2000,13(1):10-11
  相似文献   

5.
孟云凤 《江苏中医》1999,20(12):44-45
冲任二脉与妇科证治关系密切,本文认为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冲任二脉病证主要有冲任寒证,冲任热证,冲任虚衰证,冲任不固证,冲任瘀阻证,冲任瘀混凝结证,并揭示了相应的治法方剂。  相似文献   

6.
一、欲治咳血之病,必先明咳嗽之原唐氏认为咳嗽、咳血皆属气病,同属于肺。他说:“盖咳嗽固不皆失血,而失血则未有不咳嗽者。”,无论咳血之实证、虚证、半虚半实证或虚多实少证,则必有咳嗽,“或先咳而后失血,或先失血而后咳,或暂咳即愈,或久咳不止,种种不一,必细推究之,而于失血虚劳,庶得调治之法。”,故他治咳血一证  相似文献   

7.
夏云峰  余慧琳 《中医药学刊》2006,24(9):1607-1610
笔者有幸于80年代初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赵老身边学习,亲耳聆听赵老教诲,深得其传,尤其是赵老论治温病,有独特之处。余铭记于心,廿多年来,临床中应用赵老这一理论治疗。肾脏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赵老治疗温病学说之精辟论述献与诸同道,愿共勉之。使之能发扬广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1血证外感的病机特点唐容川根据《内经》、《难经》及张仲景的理论对血家(血证)外感的病机及其特点作了精辟的阐述,指出:血家阴虚、卫气虚是血家易于外感的本质和内在原因.认为人体之所以卫外者,全赖卫气。而卫气生于膀眈,达于三焦,外循肌肉,充于皮毛,如室之有壁,宅之有墙,故见家外感,总由卫气虚的缘故.所谓“水中之田,达于外以为卫气而随太阳经脉布护于外.乃阳之最大者也”,即指卫气是机体籍以抗御外邪乘虚而入的防御屏障作用而言。然血家外感又有其血家朋虚的内在本质特点,故“不可作寻常伤寒治之”。究其根本原因,实…  相似文献   

9.
赵文研 《中医药学刊》2003,21(8):1286-1286
唐氏总括了中焦脾胃在气、血、水、火诸血证病机中,有间运上下的作用。据此提出(1)治血凉血,独取阳明。应以泻胃夺实,清泻阳明为法;(2)治血摄血,首理脾土。因血运上下,全赖脾气统摄;(3)治血复正,重视中焦。因血生于脾胃,复正必壮化源,精微才能上输心肺而化血。观其施方用药,皆以调理脾胃为基础,可谓治血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0.
唐容川《血证论》对咳血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在前人的证治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其独特的血证理论相结合,所论严谨,方药明确,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其所论咳血多属火郁、痰凝、气乱,唐氏多以攻、和、消、补之法而忌汗吐之法,其中颇多见解至今仍有较大参考意义.通过研究《血证论·卷二·咳血篇》所论证型方药,进行详...  相似文献   

11.
略论唐容川治血四法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容川在专著《血证论》中阐述的通治血证的四法大纲,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被公认为血证治疗的一般原则。笔者试就其治血四法之学术思想渊源,谈谈个人之管见。1血止血法之渊源 唐氏提出治吐血一证应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他认为,在虚实辨证方面,“吐血一证,属实证者十居六七”,“况血入胃中,则胃家实……然其血积在胃,亦实象也”。治疗上“止血之法,独取阳明”,同时又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重者,“必亟夺其实,釜底抽薪,然后能降气止逆”。方用泻心汤为主,轻者则选十灰散。从唐氏…  相似文献   

12.
唐容川集治血之大成,临证遣方用药看重理法,深谙药性,融会贯通。该文主要从《血证论》治血四法之理法方药探讨唐容川论治血证的要点与特色。  相似文献   

13.
唐容川《血证论》言咳血有寒热虚实内外因,其证候类型包括实咳、虚咳、痰咳、气咳、骨蒸咳、痨虫咳等,其辨证明确,治法用药在前人诊治杂病的基础上,加入血证的考虑,贯彻其“和法为血证第一良法”的主张。又提出“实证断不可用补虚之方,而虚证则不废实证诸方,恐其留邪为患也。或虚中实证则攻补兼用,或十补一攻,在医者善治焉”。总结小柴胡汤为“达表和里,升降清浊之活剂”;犀角地黄汤“使君相二火,不凑集于胃,则胃自清而血安”;六君子汤取和中补肺之功;逍遥散治“肝经风火,血不能静者”;《十神药书》消化丸攻补兼施等,迄今仍然在临床诊治一般咳血、肺结核咳血、肺癌咳血、支气管扩张咳血与经行吐衄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有幸于80年代初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赵老身边学习,亲耳聆听赵老教诲,深得其传,尤其是赵老论治温病,有独特之处。余铭记于心,廿多年来,临床中应用赵老这一理论治疗肾脏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赵老治疗温病学说之精辟论述献与诸同道,愿共勉之。使之能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15.
顾莲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63-164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对血证的护理论述主要内容有:对血证预后的判断,宜四诊合参;情志调护,切戒忧恐忿怒;生活调护,倡导因时施护;饮食调护,重视运脾养阴.  相似文献   

16.
新疆自治区中医院沈宝藩教授从事中医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40载,对诊治心系疾病颇有见解,其中对慢性心力衰竭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沈宝藩导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于下。新疆因其气候、环境、人文、饮食结构等因素所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的概念溯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非一时一人而作,而其中三篇涉及治未病概念,体现了先民对这一思想的重视。明清以来,人类疾病谱向热性病转变,涌现出许多温病大家,在这个时期,叶天士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使之不再局限于患者自身的养生保健层面,而扩展为医者的治疗准则。叶氏"急急透斑为要"即是驱邪务早的体现,他还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即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既病防变",截断病程[1]。  相似文献   

18.
苗斌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12-612
《血证论》是我国最早的血证论治专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论点和治医经验,对血证护理提倡重视参四诊、列脉证、调情志、理起居饮食,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许丽绵  宋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27-1727
妇女以血为本 ,经孕胎产乳均以血为用。气血充盈 ,血脉流通 ,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任何原因引起冲任气血不畅 ,胞宫血脉瘀阻 ,致使经隧不通 ,或血不归经 ,或壅聚成症 ,均可发生经孕产乳诸杂证 ,临床表现有腹痛、经水不利、闭经、出血、发热、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唇口干燥、舌质紫暗有瘀点 ,脉涩不利等 ,故活血化瘀法乃妇科常用之法。《金匮要略》妇人三篇系统地论述了血瘀证的成因、脉证、治疗 ,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1 瘀血的成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 1条曰 :“妇人之病 ,因虚、积冷、结气”。虚是气血虚少 ,积冷是寒邪冷凝结 ,结…  相似文献   

20.
蒋峰 《江西中医药》2007,38(3):24-25
遵古人"治血以治冲为要",结合有关文献,现从散寒降冲、理肝平冲、调胃平冲、安肾平冲四个方面来探讨治疗血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