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post-infarct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行左心室重建术和线性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总结室壁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4年5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共收治47例LVA患者;行左心室重建术25例(男21例、女4例),线性修补术18例(男14例、女4例),直接缝闭术4例(男3例、女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2例。术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6~24个月,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结果左心室重建术组术后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49.2%±13.6%vs.32.5%±12.9%,P0.05),线性修补术组术后LVEF同样较术前改善(47.5%±11.6%vs.36.9%±11.6%,P0.05);线性修补术组死亡1例,病死率5.5%;左心室重建术组死亡1例,病死率4.0%;直接缝闭术组无死亡;全组总病死率4.2%。结论线性修补术或左心室重建术治疗心脏室壁瘤均可取得满意效果,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合理方案,能够最大程度恢复左心室功能,近远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左心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LVA)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33例LVA患者行闭式折叠术1例, LVA切除后行标准线性修补术14例,心内膜荷包环缩法10例,心内室壁瘤缝合法8例.其中20例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每例移植血管3.2±1.1支.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结果 32例手术成功,手术死亡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低心排血量6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脑并发症1例.术后早期随访1~3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患者心功能均获改善,心绞痛缓解或消失. 结论 LVA的外科治疗中,应用左心室几何重建技术和心脏不停跳及同期行CABG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IABP是救治低心排血量患者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心内膜荷包环缩法行巨大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心病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室壁瘤切除传统术式包括线性缝合和补片左心室成形。1996年至2004年,我们对59例室壁瘤体积大于左心室容积50%的巨大左心室室壁瘤病人进行了术式的改进,采取了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左心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长青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2):125-127
从心室造影角度来说 ,广义的左室室壁瘤 (LVA)可定义为部分左室壁出现运动减低、不运动或反常运动〔1〕。这一定义不仅包括狭义经典的、瘢痕组织形成的有颈薄壁的囊袋性LVA ,而且还包括了无收缩功能的、变薄的、含有存活心肌的瘢痕区。从现代治疗观点讲 ,后者也应行外科切除术〔2〕。LVA的外科治疗是 195 5年开始的 ,Likoff和Bailey使用侧壁钳施行了首例闭合性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3〕。 195 8年Cooley在体外循环下行首例LVA切除和线性修补术 ,该术式到今天仍然被采用 ,称之为标准手术〔4〕。继之 ,1977年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左心室室壁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07—2014-07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壁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根据患者超声心电图报告综合分析,对左心室室壁瘤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分别采用线性缝合术(n=33例)和心内膜环缩成形术(n=37例)两种手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缝合术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情况与心内膜环缩成形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导致3例(3.79%)死亡。结论左心室室壁瘤手术方式需充分考虑室壁瘤的病变程度以及大小、形状等科学选择,以达到有效保护心肌,提高手术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Dor法切除左心室室壁瘤对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心室室壁瘤(LVA)是冠心病透壁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既往室壁瘤采用线性切除,Dor等切除室壁瘤后进行左心室重建,强调恢复左心室正常的椭圆形态,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我们采用偏心指数(the eccentricity index,EI)评价Dor法室壁瘤切除术对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排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LVPA的部位、大小和瘤颈特征进行诊断。6例患者依据LVPA部位、形态、合并畸形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直接缝闭法、补片修补法和三明治夹层缝合法进行手术治疗,同期修补合并的畸形,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前确诊6例,术中确诊1例。1例尚未及手术,死于LVPA破裂所致的心脏压塞,住院死亡率为14.3%(1/7)。6例手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2个月~13年,晚期死亡1例,于术后4年死于心脏破裂。生存的5例患者随访中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3%~52%,未发现LVPA复发。心功能分级(NYHA)I级3例,Ⅱ级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MSCT或MRI是诊断LVPA的有效方法。手术治疗是LVPA的有效治疗方法,依据LVPA部位、形态和合并畸形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围术期和中长期效果良好。但应注意防止出现LVPA再发和破裂。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左心室室壁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2例 ,女性 1例 ,5 2岁 ;男性 1例 ,47岁。入院前均有反复心前区不适感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作史 ,经内科治疗恢复。平时有心悸、胸闷、胸痛 ,服用硝酸甘油等效果不明显。入院检查 ,心电图示 :陈旧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示 :心尖部矛盾运动 ,左室壁瘤形成 ,其中 1例可见室壁瘤内血栓形成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 :左右冠状动脉管壁光滑 ,未见明显粥样硬化斑块或固定狭窄 ,左心室心尖部向外突出 ,见反常室壁运动 ,提示心室壁瘤形成 ;1例前降支发育细小。2例均在体外循环、间断冷血心肌保护、中度低温下行室壁瘤切除术。术中均见左室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室壁瘤左心室重建(LVR)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3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实施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以制作心肌梗死后室壁瘤(LVA)模型,4周后,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6只LVA模型实施LVR手术,作为实验组;另10只模型行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在术后3 d、2周、4周分别以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大鼠心功能情况,以直视摄片、Masson’s Trichrome染色评价室壁瘤切除的彻底程度。结果 LVA模型及LVR模型的死亡率分别为11.4%(4/35)及18.8%(3/16),建模成功率分别为74.3%(26/35)和81.3%(13/16)。直视摄片及Masson’s Trichrome染色提示补片完全替代心肌梗死瘢痕。超声心动图提示:行LVR手术的实验组动物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在术后3 d即较对照组有所改善[术后3 d:LVESD(5.00±0.87)mm vs.(5.90±0.92)mm,P<0.05;FS(34.20%±6.80%)vs.(26.60%±6.12%),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施行LVR手术的实验组大鼠比对照组更好地维持了左心形态及收缩功能[术后2周: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7.60±0.56)mm vs.(8.50±1.08)mm,P<0.01;LVESD(5.10±0.65)mm vs.(6.69±0.89)mm,P<0.001;FS(31.90%±6.90%)vs.(21.10%±6.17%),P<0.001;术后4周:LVEDD(7.70±0.50)mm vs(.9.10±0.89)mm,P<0.001;LVESD(5.20±0.39)mm vs.(7.20±0.95)mm,P<0.001;FS(31.80%±2.40%)vs.(20.20%±4.17%),P<0.001]。结论大鼠LVR模型可作为组织工程心肌补片(EHT)研究中一种稳定、可靠、经济的初选模型。 相似文献
10.
病人 男 ,41岁。活动后心慌、气短、心前区憋闷 1年、加重 3个月。既往无晕厥及栓塞史。查体 :心尖部闻及3 VI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显示 ,左室流出道内占位病变 ,约 3 5cm× 4 7cm ,活动度小、回声欠均匀 ,蒂宽、位于二尖瓣前叶和主动脉瓣之间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结构及功能正常 ,左室流出道明显狭窄 ,最窄处 7mm(图 1)。2 0 0 0年 2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室流出道肿瘤切除术。正中纵劈胸骨显露心脏 ,见心脏大小正常 ,主动脉根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升主动脉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引流管 ,顺灌St.Thom… 相似文献
11.
病人男,72岁。间断性胸部闷痛7年,加重1个月。查体:第1心音低钝。心电图示陈旧性前壁、前间壁、下壁心肌梗死,心电轴重度左偏,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舒张末期内径58.9mm、收缩末期内径49.6mm;射血分数0.34;左心室心尖、前壁、侧壁下1/2及室间隔下2/3心肌变薄,不均匀,运动消失。左心尖扩张,收缩期向外膨隆, 相似文献
12.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不同左心室成形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左心室成形方法,对改进的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技术和传统的线性缝合技术进行近、远期疗效对比。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48例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中左心室成形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传统术式组:89例,采用传统的线性缝合成形技术;改良术式组:59例,采用改良的心内膜环缩成形技术,旷置梗死的心肌组织,再缝合环缩后的切口。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手术死亡5例(3.4%),其中传统术式组4例,改良术式组1例(P=0.32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和心室颤动。随访134例(93.7%),随访时间51.4±27.0月。远期死亡21例,术后早期心功能Ⅲ级以上是影响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00)。改良术式组5年和8年生存率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91.6%vs.76.3%,P=0.040;91.6%vs.61.4%,P=0.000)。两组心功能分级(NYH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早期和随访期间较术前改善和升高(P<0.05),改良术式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术后早期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00),但随访30个月时有重新增大的趋势(P=0.046)。传统术式组随访30个月时LVEDD扩大比率明显高于改良术式组(38.8%vs.16.7%,P=0.030)。结论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保持适当的左心室形态和容积是手术的关键。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其远期结果优于线性缝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室壁瘤折叠术与体外循环(CPB)室壁瘤线形切除术治疗左心室运动异常型室壁瘤的临床疗效,以提高室壁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32例左心室前壁或心尖部运动异常型室壁瘤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63岁。根据手术中是否采用CPB,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off-pump组(n=17):室壁瘤范围占左心室的25%~37%,在off-pump下行室壁瘤折叠术;常规体外循环(on-pump)组(n=15):室壁瘤范围占左心室的27%~40%,在常规CPB下行室壁瘤线形切除术。两组均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off-pump组无围术期并发症,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0±0.8级vs.2.9±0.3级,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41.0%±4.5%vs.36.4%±4.8%,P=0.035),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LVESVI)明显减小(52.6±27.7ml/m^2vs.79.7±21.4ml/m^2,P=0.003)。随访17例,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随访29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患者术后1年因二尖瓣重度反流再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于术后3年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LVEF31%,仍在观察中;其余患者临床效果良好。on-pump组围术期发生并发症3例(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0±0.6级vs.3.1±0.9级,P=0.001),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42.3%±3.2%vs.35.6%±6.5%,P=0.023),LVESVI较术前明显减小(49.3±22.6ml/m^2vs.81.3±25.0ml/m^2,P=0.003)。随访15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随访3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临床效果良好。两组间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off-pump下行室壁瘤折叠术治疗左心室运动异常型室壁瘤,可有效地减少左心室容积,提高左心室? 相似文献
14.
左心室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长青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7,23(3):145-146
心肌缺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心肌梗死后形成室壁瘤,或进一步发展至缺血性心肌病,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慢性心力衰竭。众多研究表明,心脏收缩功能很差、心脏显著扩大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单纯药物治疗2年内约40%死亡,而且生存的病人因为心衰而再次住院的比例高达80%。如果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术后早期死亡率可高达27%,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衰复发,5年生存率也只有60%左右,而且术后5年内60%病人仍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因此,单纯CABG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冠心病室壁瘤125例进行外科治疗,其中单纯室壁瘤切除34例(27.2%),室壁瘤切除加冠脉搭桥91例(72.8%)。全组手术死亡率9.6%(12例),近5年手术死亡率7.1%。术后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别为90%及62%。91例患者术后心功能I~II级。作者分析了影响手术死亡的临床因素。认为室壁瘤切除术及同期冠状动脉搭桥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效果。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临床心衰及室性心律失常是重要的手术危险因素,低心排是术后主要死亡原因及并发症。良好的循环辅助技术是患者存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折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资料完整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室壁瘤手术患者114例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76例(Ⅰ组),男57例、女19例,年龄(63.4±7.8)岁;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CABG加室壁瘤折叠术38例(Ⅱ组),男32例、女6例,年龄(60.6±8.9)岁。除Ⅰ组患者室壁瘤占左心室较Ⅱ组大外(42.2%±13.6%vs.26.5%±12.3%,t=5.499,P=0.000),其余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6个月。结果Ⅰ组中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恶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肺部感染;Ⅱ组1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二次开胸止血、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例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较术前明显减小[Ⅰ组:(54.0±7.8)mm&(56.0±8.1)mm vs.(59.6±6.6)mm,Ⅱ组:(52.0±7.2)mm&(53.6±5.3)mm vs.(57.9±5.4)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Ⅰ组:43.5%±3.2%&55.7%±3.7%vs.38.0%±7.4%,Ⅱ组:44.7%±2.8%&57.0%±3.5%vs.41.0%±6.6%),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同期行室壁瘤折叠术安全有效,可能更适用于室壁瘤较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手术治疗的中远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 方法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58例左心室巨大室壁瘤行手术治疗后生存的56例患者中的49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87.5% ,随访时间(47.6±22.4)个月,随访时间最长者90.0个月. 结果患者随访期内死亡10例,5年生存率为63.7%.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有明显缩小;术后29.0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提高.所有患者均无再次心肌梗死发生,心绞痛复发6例,程度较术前减轻.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的(2.5±0.7 )级转为(1.3±0.5)级.统计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大于70 mm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35%,为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手术治疗患者,中、远期疗效较好,绝大部分无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与国外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左心室室壁瘤(LVA)外科治疗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1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患者(LVA组)接受手术治疗。LVA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个月随访期间均行二维超声(2DE)、RT-3DE,通过Qlab软件分析计算获得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EF);同时测量12例正常人的左心室局部EF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利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LVA组(术前、术后4个月)与对照组左心室局部EF。结果 LVA组患者术前左心室局部EF呈心尖部至基底部递增方向,与对照组方向相反;除下基底段、下侧基底段和前侧基底段外,其余14个节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4个月左心室局部EF恢复从基底部至心尖部的方向递增,前基底段和侧壁节段的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的E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3DE是评估LVA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有效检查方法。LVA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恢复正常递增方向,部分非室壁瘤节段收缩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10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8月至2002年3月,我们共为107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病人同期施行了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个月"入院。入院前反复多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并电复律。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查体:血压130/80 mm Hg,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7 mm,左心室增大,后下壁基底段室壁瘤形成(图1,箭头所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1%,左心房增大伴轻度二尖瓣反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