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杨杨  韩晓玲  雷荣  张将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92-1894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171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囊分泌物取样,做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针对结果分析慢性泪囊炎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慢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大多数致病菌对何种药物敏感。结果:慢性泪囊炎的致病菌检出率为76.61%(131例)。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72.52%(95例),其中人葡萄球菌占27.48%(36例),表皮葡萄球菌占16.79%(22例),草绿色链球菌占12.98%(17例)。大多数致病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最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最为敏感。
  结论:人葡萄球菌成为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妥布霉素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白内障人群术前结膜囊细菌构成和药物敏感情况的变化,为白内障术前无菌化准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4-01/2013-09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白内障结膜囊细菌培养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并采用Meta分析对所纳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11499眼,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培养阳性率为26.03%(2993/11499),主要由G+球菌(86.40%)、G+杆菌(8.10%)、G-杆菌(4.13%)以及G-球菌(1.37%)构成。G+球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67.30%)、金黄色葡萄球菌(12.53%)和微球菌(6.98%)为主。大多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结论:白内障术前的结膜囊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构成,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5785例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院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的构成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5785眼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61%,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占99.32%。以表皮葡萄球菌(66.67%)和微球菌(24.49%)为主。92.2%的结膜囊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有上升趋势。结论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构成,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 (5眼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治疗经过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5眼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腔注药后 ,并辅以全身及局部抗菌素治疗 ,眼内炎症得到控制 ,5眼最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细菌培养为表皮萄葡球菌 3眼 ,金黄色萄葡球菌 1眼 ,施氏假单胞菌 1眼 ,这些细菌均对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及头孢他定 (复达欣 )敏感。结论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检验程序搜集230例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年龄范围2d至10个月,平均为90d)的挤压泪囊部反流的脓汁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针对结果分析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被送检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婴幼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婴幼儿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大多数致病菌对何种药物敏感,何种药物耐药.结果 婴幼儿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为87.0%(200例).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无明显差异,被送检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繁多.革兰阳性球菌构成婴幼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74.5%(149例),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0.5%(41例).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0%(22例);还包含极少见的致病菌菌种.大多数致病菌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在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最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氯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均达96.67%(均29例);对红霉素和青霉素的敏感率最低,耐药率分别达66.67%(20例)和80.00%(24例).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成为婴幼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4-01/2019-10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搜集80例急性泪囊炎患者,并抽取泪囊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急性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结果:56例标本的致病菌菌株阳性,其中55例为细菌、1例为真菌,平均检出率为70%。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繁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68%(38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8%(21例)。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较敏感。55例细菌标本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明显耐药。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急性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眼内容炎的预后与病原菌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感染性眼内容炎的预后与病原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71眼)感染性跟内容炎的病原菌检查、临床处理的结果.结果38例(38眼)玻璃体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例,革兰氏阴性杆菌1 3例,真菌8例,革兰氏阳性杆菌4例.视力达到或好于5/100者11例,其中G+球菌7例占58.3%;G-杆菌2例占16.7%;真菌2例占25%;G+杆菌无一例.结论G+球菌,G杆菌是感染性眼内容炎的主要致病菌,G+球菌感染预后较好,G杆菌感染预后较差,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围手术期患者结膜囊内细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情况,从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率。方法将300例(300眼)白内障住院患者,分为术前1个月未用抗生素滴眼液组(未用药组)和术前1 d给予抗生素滴眼液组(用药组),各150例(150眼);对2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换药前的结膜囊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术前未用药组和用药组结膜囊细菌培养各150例,检出病原菌均以革兰阳性球菌(87.2%、78.3%)为主,其中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未用药组和用药组结膜囊细菌培养各150例,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87.5%、80.0%)为主,其中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细菌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敏感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白内障围手术期结膜囊内的主要菌株,通过常规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显示细菌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敏感性呈现逐渐下降,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所以合理、及时地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是指开放性眼外伤后病原微生物入侵眼球致眼球壁及眼内容物感染, 发病率约为4%~16%。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眼外伤类型、致病微生物性质、眼内异物存留与否及外伤后处理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高危患者, 采取合理预防措施及给予准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对恢复视功能乃至保留眼球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明确并规范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防治工作,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经过反复讨论, 针对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预后、预防达成共识性意见, 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蜡样芽胞杆菌性全眼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眼外伤后继发蜡样芽胞杆菌感染的6例严重眼内容炎作了分析和讨论,这些蜡样芽胞杆菌是从12例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性眼内容炎中鉴定出来的。本文报道的6眼蜡样芽胞杆菌性眼内容炎中,5眼发展成全眼球炎,最终导致眼内容剜出或眼球摘除。蜡样芽胞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可能通过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致病。细菌一旦进入玻璃体内后,将会迅速地繁殖并破坏眼球组织。蜡样芽胞杆菌眼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暴发性发展,如不及时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包括玻璃体内注射敏感抗菌素,则其预后是很差的。根据蜡样芽胞杆菌性全眼球炎的临床特点作出早期诊断是很重要的,如能及时用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氯林可霉素,以及联合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可能使本病的结局改观。  相似文献   

11.
近视人群LASIK术前结膜囊和睑缘细菌培养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视人群结膜囊及睑缘带菌情况,指导LASIK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我院欲行LASIK手术患200例400眼,分成A组不戴角膜接触镜组108例216眼,B组常戴角膜接触镜组92例184眼,收集用药前和使用泰利必妥眼液或托百士眼液后1,3,5d的结膜囊及睑缘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药前培养出细菌89眼,均为G^ 球菌,阳性率A组为21%,B组为24%。带菌率与配戴角膜接触镜及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药物敏感试验本组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平、妥布霉素的敏感性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LASIK术前使用敏感抗生素点眼,对防止LASIK术后感染是必要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对眼部铜绿假单胞杆菌防突变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药物和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对眼部分离的铜绿假单胞杆菌的防突变浓度(MPC),并比较MPC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微量液基法。应用含钙Muller Hinton肉汤培养基,测定环丙沙星敏感的铜绿假单胞杆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以及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MIC值,细菌接种量10^4 CFU;采用混菌法,菌接种量10^10 CFU,应用MHA培养基,药物与细菌和MHA混悬液1:19,测定MPC值。结果环丙沙星的MIC50为0.12mg/L,左氧氟沙星为0.25mg/L,氧氟沙星为1mg/L,妥布霉素为0.50mg/L,庆大霉素为2mg/L。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MPC50和MPC90分别为4mg/L和8mg/L,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均为8mg/L和32mg/L,妥布霉素分别为16mg/L和64mg/L,庆大霉素为32mg/L和128mg/L。结论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环丙沙星在预防铜绿假单胞杆菌产生耐药突变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来自眼部感染性疾病标本的非白喉棒状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常规鉴定及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棒状杆菌鉴定系统(Analytic Products Inc,API)鉴定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6株非白喉棒状杆菌,在Mueller-Hinton(M-H)琼脂中,加入5%脱纤维羊血,以Kirby-Bauer(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白喉棒状杆菌总检出率5.5%;对头孢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及妥布霉素较为敏感,其敏感性均大于80%;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克林霉素、红霉素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非白喉棒状杆菌仍然是眼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对临床13种抗生素以头孢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及妥布霉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家兔细菌性角膜炎体内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妥布霉素滴眼液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采用M-H肉汤稀释法,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杀菌试验.体内用角膜环钻损伤兔眼角膜,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造成角膜炎动物模型.然后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4次/d,每眼0.1mL,连续给药7d.d8处死家兔.以观察角膜病理切片,临床症状评分统计学t检验处理及角膜分泌物细菌培养判断疗效.结果:体外试验表明妥布霉素滴眼液对上述6种细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19,0.39,0.78,46.88,93.75,187.50μg/mL.体内抗菌试验显示,家兔眼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后,妥布霉素滴眼液在治疗3d评分结果与未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5d细菌培养转阴率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为100%,化脓性链球菌83%.角膜病理结果显示除化脓性链球菌伤口愈合较慢,余3种菌伤口斑痕愈合良好.结论: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敏感性较强;所致家兔角膜炎治疗效果较好,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对其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用 0 .3%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近 6年来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病例 97例 ,分三个治疗组 ,分别用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治疗 ,根据临床检查分析其药物敏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97例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 ,妥布霉素组药物敏感率为 88.6 % ,氧氟沙星组为 84 .3% ,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庆大霉素组敏感率为 6 6 .7% ,与妥布霉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妥布霉素组治疗有效率 88.6 % ,氧氟沙星组为 81.3% ,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庆大霉素有效率为 6 0 .0 % ,与妥布霉素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有较高的敏感性 ,早期及时应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能得到较好疗效 ,故妥布霉素滴液可考虑为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构成和对药物敏感情况的变化。方法对1733例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对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1.6%(894/1733),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81.4%)和革兰阴性杆菌(12.9%)构成。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54.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3%)为主,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13%左右。这些结膜囊常见细菌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比较稳定;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这些细菌对常用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对目前不常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致病因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9例(29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分析其致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2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主要致病原因是内眼手术(55.2%)和眼外伤(37.9%);病原体检出率为24.1%,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7只眼行前房冲洗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6只眼行单纯玻璃体腔注药术,15只眼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1只眼行眼内容剜除术,治疗结束共2只眼因感染无法控制而行眼内容剜除术,眼球保存率93.1%,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2.8±1.4,较术前明显提高(1.6±1.0),有统计学意义(t=-6.6,P<0.01)。结论感染性眼内炎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眼外伤和内眼手术,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阳性球菌,治疗上根据眼内炎的严重程度而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控制炎症,挽救视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梭霉素是一种新的氨基糖甙类抗菌素药物,它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有着广谱、有效而持久的抗菌能力。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相比杀菌效果出现得迅速。该药作为点眼液有可能成为一种应用范围广,效果卓越的点眼药物。简称为 SISO 滴眼剂。  相似文献   

19.
眼部体外培养细菌对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n XG  Wang ZQ  Li R  Chen L  Jin XY  Luo S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3):163-166
目的 研究眼部体外培养细菌对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微生物室收集的 132 8份眼部标本行体外细菌培养 ,采用纸片扩散法观察体外培养阳性细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等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体外培养阳性细菌共 347株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192株 ( 5 5 3 %) ,革兰阴性球菌 16株 ( 4 6 %) ;革兰阳性杆菌 44株( 12 7%) ,革兰阴性杆菌 89株 ( 2 5 7%) ;放线菌 6株 ( 1 7%)。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总耐药性分别为 2 8 5 %、2 5 9%和 34 9%。链球菌属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明显低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 ,诺氟沙星明显低于妥布霉素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假单胞菌属对环丙沙星耐药性明显低于庆大霉素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而对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性低于庆大霉素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常见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性明显低于诺氟沙星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革兰阳性杆菌对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多数眼部常见细菌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 ,而常见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山东省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谱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诊断为疑似感染性眼内炎350例(350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72例(272只眼),女性78例(78只眼);年龄1~87岁,平均年龄(44.4±20.0)岁。均为单眼发病。抽取所有患者的房水和(或)玻璃体(统称眼内液)进行涂片和体外培养实验。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分离到的细菌和念珠菌,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和致病因素分布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结果疑似感染性眼内炎350例患者中外源性眼内炎者和内源性眼内炎者分别为317例和33例,分别占90.6%和9.4%。房水和玻璃体均采集者269例,只采集房水者81例。涂片阳性者99例,阳性率为28.3%。涂片检出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者、革兰氏阴性菌者、革兰氏阳性杆菌及真菌者分别为67例、8例、8例及16例,分别占67.7%、8.1%、8.1%及16.1%。病原微生物培养标本中病原菌阳性者135例,阳性率为38.6%,共分离得到病原菌14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者、革兰氏阳性杆菌者、革兰氏阴性杆菌者及真菌者分别为87例、12例、15例及30例,分别占60.4%、8.3%、10.5%及20.8%。以眼内液涂片和(或)病原菌培养阳性为感染性眼内炎诊断的金标准,在350例全部疑似患者中,有211例患者眼内液涂片和(或)病原菌培养阳性,最终确诊为感染性眼内炎,感染阳性率为60.3%。病原菌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居首位,其次为链球菌。真菌中主要以镰刀菌和曲霉菌为主。分离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最高达39.3%~84.6%。 结论2013年至2020年间,眼外伤是山东地区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