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及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手术数量逐年递增.数据显示,仅2019年我国近千家医院共开展25万多例心血管外科手术,而其中经体外循环(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手术约占70%[1].由此表明心血管手术大部分仍需ECC支持.ECC期间,麻醉医师和灌注医师共同管理患者,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微创小切口心脏不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1年4月。2004年5月对76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微创正中小切口及右前外侧小切口停跳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该组病例无死亡及肺、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这种微创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简化了手术方式,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ICU监护时间,节省库血用量,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迅速,为一种较好的转流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48例,男92例,女56例,年龄29~71岁,总结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本组148例心脏介入术患者并发症包括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5例(23.6%)、急性心包填塞3例(2.0%)、反射性低血压17例(11.5%),及时发现后给予相应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症较为常见,针对其并发症不同,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并发率。  相似文献   

5.
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项目。由于不停跳时心肌供血、供氧充分,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之不停搏时应用常温或浅低温下体外循环(CPB),故患者心脏手术后恢复快,但由此对CPB的转流技术和配合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的要求提高。我科从1998年来共施行不停搏心内直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心脏不停跳、常温体外循环方法实施心脏直视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方法 建立体外循环后,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停跳液,心脏在窦性心律跳动下进行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在转流过程中氧合效果良好,各项监测值均在正常范围,能顺利脱离体循环,术后心功能恢复好,痊愈出院。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方法,不用停跳和降温,维持冠状动脉的血流和氧供,避免因心脏停跳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低温对心肌的损害,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0年1月~1982年7月共收治各类型阑尾炎232例次,其中155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证实误诊阑尾炎者23例,究其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8.
心脏手术复苏困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至2004年4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106例心脏复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苏54例,电击除颤复苏52例,复苏困难8例(除颤3次以上),复苏困难病例,经及时调整血气和电解质、药物辅助以及反复电击除颤等处理后均成功复苏。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复苏困难可能与心脏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的紊乱及心肌保护欠佳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力农和硝酸甘油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CD62P)、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不同影响。方法24例择期行心肺转流(CPB)下心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Ⅲ~Ⅳ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即米力农组(M组)和硝酸甘油组(N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前(基础T1)、主动脉开放后10min(T2)和术毕(T3)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测定P选择素、IL8和IL10血浆水平。结果两组CD62PT2和T3值均较T1增高,N组T3值高于T2值,M组CD62P在T3时低于N组(P<0.05)。两组IL8值在T2和T3均高于T1,且T3高于T2(P<0.05),有持续增高趋势;N组IL8值在T2和T3时较M组值显著升高(P<0.05)。M组IL10值在T2和T3时均较T1显著增高,而N组仅在T2时增高,在T3时较T2显著降低(P<0.05);M组IL10值在T2和T3均显著高于N组(P<0.05)。结论米力农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时血浆炎性反应介质的调理作用强于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10.
11.
12.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外科术前诊断、手术技能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技术的不断完善,因心内畸形矫正不彻底,心肌收缩功能恢复不全等原因导致的心肺再次转流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因术中操作不当所致的再次转流却仍有发生,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1]。作者就 5例术中意外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 病例1,男,8岁,房间隔缺损,以补片修补房缺,术中经过顺利,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宾性心律。停机后发现左房减压管不能拔除,疑被修补房缺的缝线缝住,即再次转流,拆除补片下端…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转流失衡是一个相当麻烦的问题,常因措手不及而难以应付。本院自1981年4月至1987年6月共施行小儿体外循环349例,发生转流失衡14起(占4.01%)。本文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在开心手术转流前静脉使用左旋精氨酸对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10例。实验组在开心手术转流前静脉使用左旋精氨酸 (2 0 0mg·kg- 1 )。在手术前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及肺静脉血内皮素 1和NO浓度。结果 :实验组体外循环术后平均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 <0 .0 5 ) ,NO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内皮素 1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开心手术转流前静脉使用左旋精氨酸可提高再灌注时NO的水平 ,抑制ET 1水平升高 ,减少肺内白细胞聚集 ,具有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胸骨劈开前后心肺转流 (CPB)瓣膜置换术患者P 选择素(CD62P)、白细胞介素 8(IL 8)和白细胞介素 10(IL 10)血浆水平变化。方法 12例择期行CPB心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Ⅲ ~Ⅳ级,分别于麻醉前和胸骨劈开后 15min,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P 选择素的血浆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定量测定IL 8和IL 10血浆水平。结果 血浆CD62P、IL 8和IL 10麻醉前和胸骨劈开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CPB心脏手术时胸骨劈开这一强烈手术刺激不足以引起血浆炎性反应介质的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米力农在心肺转流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将择期换瓣手术患者20例分为2组,1组为米力农组(M组),另1组为控制组(C组);每组10例.M组在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立即静脉输入米力农负荷量50 μg/kg,10 min内输完;继之以静脉注入维持量米力农0.2 μg/(kg*min);C组以同样方法注入安慰剂.记录主动脉开放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正性变力药多巴胺、肾上腺素的用量.正性变力药的使用以保持患者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7 kPa为标准.结果在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内,多巴胺的用量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在主动脉开放后90 min的围麻醉期内其它时间段,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用量M组小于C组(P<0.01).两组主动脉开放后的收缩压(SB)、舒张压(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心率(HR)快于C组(P<0.05).结论米力农在维持心肺转流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臂骨折手术后畸形与骨折不连的原因,选择再手术的时机与方法。方法:①严重畸形,截骨矫正,植骨。②缺损在3cm以内采用髂骨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3cm以上的缺损者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结果:再手术治愈率90.3%。结论:前臂骨折术后骨不连应及早再手术,缺损处植骨,缺损大者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有严重畸形者截骨矫正,抗感染和严格的外固定,在再手术中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左心转流半身体外循环灌注在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青海省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金新会,王祖谦,苗海燕本文报导采用左心转流半身体外循环灌注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及主动脉缩窄2例。资料与方法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20岁,体重48~50kg,听...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可因多种原因在心肺转流终止后出现再次转流的病例,现对1974年3月以来,心肺转流终止后再次转流的28例病人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成人11例,其余均为14岁以下儿童。其原因包括:1.心肌收缩功能恢复不全11例。2.畸形矫治不彻底或不满意7例。3.心脏大血管意外性出血4例;4。术后发生暂时性或持久性正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5因心脏表面仍有震颤再次心脏探查3例,与体外循环操作有关的1例。讨论1.心脏直视手术中可因手术后的创伤,心肌保护差等原因造成心肌缺血性损害.心肌再灌注损伤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