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临床较为多见,用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手术会带来一些困难及并发症,目前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经透明角膜加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效果非常肯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法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透明角膜切口,联合白内障囊袋内超声乳化摘出术式。结果:此术式不原过滤通道,手术性角膜散光于1个月已渐趋稳定,对视力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提示:该术式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摘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白内障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对136例(156眼)糖尿病白内障采用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切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10个月142眼视力≥0.3,≥0.5者130眼,≥0.8者101眼,视力0.05-0.2者12眼,〈0.05者2眼。无1例发生眼内炎,角膜缘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结论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损伤轻,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切口愈合好,降低眼内炎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法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透明角膜切口,联合白内障囊袋内超声乳化摘出术式。结果:此术式不影响原过滤通道,手术性角膜散光于1 个月已渐趋稳定,对视力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提示:该术式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摘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观察286例(305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术后1d、7d、1个月角膜水肿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归类。结果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189眼(61.97%),术后第7天角膜水肿48眼(15.74%),术后1个月角膜水肿1眼(0.32%)。引起角膜水肿的原因有:内切口太靠前138眼(73.02%)、年龄65岁以上者占110只眼(58.20%)、灌注压太大,操作时间太长25眼(13.23%)、术中后弹力层撕脱3眼(1.59%)、术后眼压升高9眼(4.76%)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有:年龄较大;切口靠前、核较硬、较大娩核困难;灌注压力过高,抽吸时间过长;术前角膜已有损伤;术中后弹力层撕脱;术后暂时性高眼压等。抗炎、增加角膜营养可促进角膜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6.
7.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119例(130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循规性散光组,C组为逆规性散光组;A、B两组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C组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比较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A、B、C三组术后90d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64±0.65)D、(0.75±0.58)D和(0.69±0.55)D,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角膜散光度A组较术前增加0.07D,B、C两组较术前减少0.34、0.37D,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透明小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度小,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反映角膜曲率变化,对指导术前角膜切口位置的选择及评价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采用颞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平均超声能量及作用时间分别为23.8%、1分30秒;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分别于术前、术后3~6个月拍摄174例(184只眼)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自动分析。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31.8±345.3 mm2和2246.5±402.2 mm2,内皮细胞丧失率为11.6%。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分别为331.13±125.25μm2和385.21±198.32μm2,变异系数分别为38.45%和48.63%,六角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2.6%±12.9%和43.8%±16.2%;与术前相比,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减少,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增大,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以上者占88.6%,1.0以上者占50.0%。结论高龄或Ⅳ、Ⅴ级核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术前检查应常规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析,术中采用高负压、低超声能量操作,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摘除自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对我院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5例(72眼)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水肿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别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和改良角巩膜切口的白内障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研究共纳入80例共9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手术切口的类型,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透明角膜切口,40例共42眼;B组为改良角巩膜切口,40例共48眼。对患者术后的视力、散光及并发症情况等随访3个月,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均较采用改良角巩膜切口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改良角巩膜切口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分组,按照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参考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恢复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角膜散光程度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视觉缺损平均值均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效果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治疗时需依照具体情况获取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在通过超声乳化术后发生的角膜水肿的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59例324眼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手术,在超声乳化术后,观察角膜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治疗.结果:通过研究得出73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其中轻度者37眼,水肿4d内自行消退;中度有25眼,水肿7d内消退;重度者11眼,水肿在13~ 16d左右消退.结论:术前完善各种检查,术中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应对患者及时治疗、观察以及护理,即可有效的防止角膜失代偿引起的水肿,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复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本虎  杨文忠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45-2546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新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愈合快、对角膜曲率影响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设备昂贵、手术费用高、操作复杂等因素影响,广泛开展该手术有一定的困难。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不需要特殊仪器,医疗费用相对较低,效果稳定,并发症少,是众多目前未配置超声乳化仪的基层医疗单位的白内障主导手术方式。本研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白内障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于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上的不同效果。方法 84例(84眼)白内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研究组行非超声乳化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和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d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上均疗效显著,临床应根据患者核硬度进行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切口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者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共80例,共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上方(12:00w位)最3.0mm巩膜隧道切口,对照组在上方(12:00w位)最3.0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均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视力、散光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30d和术后90d散光度数分别与小于对照组同期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巩膜隧道切口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对角膜损伤程度低,散光更小,手术更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入选的68例(8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A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和B组(超声乳化吸出术)各40眼,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A组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较B组明显,但术后3个月最好矫正视力与B组比较,P>0.05。两组术后7d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程度分别比较,P>0.05。A组术中及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并玻璃体拖出、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悬韧带断离等并发症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效果与超声乳化术基本相似,且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好,合并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防治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防治及护理。方法:对5853例6327眼白内障手术病人分析,加强术后角膜观察及护理。结果:共382眼白内障手术后出现角膜水肿。1度水肿217眼,2度水肿106眼。3度水肿47眼,4度水肿12眼,经积极治疗,大部分角膜恢复透明。结论:根据晶体核硬度合理应用超卢能量、娴熟的手术技巧可减少术后角膜水肿,术后做好角膜观察及护理,可防止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诊治的4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并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超声乳化组,分别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裸眼视力、角膜水肿和角膜散光发生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超声乳化组治疗后7 d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P<0.05),其角膜水肿和角膜散光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均P<0.05);而治疗1个月、3个月后,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患者裸眼视力、角膜水肿和角膜散光发生率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超声乳化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27%,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的4.5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远期疗效大体相同,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更为简便,值得推广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形态的影响。方法两组老年白内障由同一人施行手术 ,非超声乳化组 4 2眼 ,超声乳化组 6 6眼 ,均采用 5~ 6mm巩膜隧道切口 ,用Zeis公司Humphrey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 1周、2周、1月、3月的角膜形态。结果术后 1周、2周的视力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5 .5 787,3.935 4P <0 .0 1) ,1月、3月视力恢复状况无差别 (t=0 .6 930 ,0 .32 2 8,P >0 .0 5 ) ,两组术后散光状况亦提示短期有一定差别 ,phaco组在术后 1周、2周优于相应时期的N -phaco组 (t=5 .5 787,3.935 4P <0 .0 1)。CIM显示 1周、2周时两组不同 (t=4 .80 15 ,3.2 2 78P <0 .0 1) ,晚期角膜形态的恢复状况接近。SF的变化两组无明显区别 (P >0 .0 5 )。结论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同样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PMMA人工晶体植入的远期角膜形态的改变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