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8与效应性T细胞亚群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CAD患者12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40例,并分为SAP组、UAP组和AMI组。另选择同期胸痛综合征(CPS)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炎症因子[IL-38、干扰素(IFN)-γ、IL-4和IL-17]、效应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水平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IL-38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肌钙蛋白Ⅰ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L-38、IL-17水平显著高于SAP 组(P<0.05),但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IL-4水平高于UAP组和AMI组,且UAP组IL-4水平高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FN-γ水平高于UAP组和SAP组,且UAP组IFN-γ水平高于SA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IL-38水平与Th1、Th17、IFN-γ、IL-17、空腹血糖、CRP、肌钙蛋白Ⅰ、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P<0.05),与IL-4、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CAD患者血浆IL-38水平显著升高,且与Th1、Th17免疫反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究miR-630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cRCC患者86例,术中取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灶边缘>5 cm),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630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分析ccRCC组织中miR-630表达水平与凋亡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选择786-O细胞进行实验,设计miR-630 NC组、miR-630 mimic组和miR-630 inhibitor组(分别为miR-630的对照、过表达和抑制组),分析miR-630表达对细胞增殖活力、凋亡率以及凋亡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ccRCC组织中miR-630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高水平的miR-630与更大的肿瘤直径、高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ccRCC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ccRCC组织中miR-630表达水平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89,P=0.011),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6,P=0.004)。过表达miR-630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力,抑制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miR-630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力,促进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miR-630在ccRCC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的miR-630可抑制细胞凋亡,并与ccRCC患者的高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CR6-CCL20对食管鳞癌患者体内Th17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及CCR6+Th17细胞的比例。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CCL20 mRNA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及外周血相比,癌组织中Th17细胞明显升高(P<0.01);癌组织中CCR6+Th17细胞的比例高于癌旁组织及外周血(P<0.01);癌组织中CCL20 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与Th17呈正相关。结论 CCR6-CCL20趋化轴可能在食管鳞癌患者Th17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h17细胞及其特异性分泌的IL-17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1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水平。取食管癌组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17。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6.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1.6%(P<0.05),Th17占CD4+T细胞比例在食管癌Ⅰ+Ⅱ期者为4.9%±2.2%,Ⅲ+Ⅳ期者为8.3%±2.5%(P<0.05),与肿瘤TNM分期有关。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IL-17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29、0.43±0.25,两者相比,P<0.05。结论 Th17细胞及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其特异性分泌的IL-1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h17细胞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辅助蛋白1(CLCA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其基因集富集情况。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CLCA1 mRNA表达数据,应用GSEA软件进行CLCA1不同表型的基因集富集分析。分析CLCA1 mRNA在CR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CLCA1在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结果 CRC组织中CLCA1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CRC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显著低于癌旁组织[(2.46±1.09)分 vs (5.65±0.49)分;t=6.458,P=0.000]。癌旁组织的CLCA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CRC组织和临床Ⅲ~Ⅳ期CRC组织(P<0.05),临床Ⅰ~Ⅱ期CRC组织的CLCA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临床Ⅲ~Ⅳ期CRC组织(P<0.05)。CLCA1高表达组临床分期为Ⅰ~Ⅱ期、N分期为N0期以及M分期为M0期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CLCA1低表达组(P<0.05)。CLCA1高表达组的生存预后显著优于CLCA1低表达组(χ2=8.200,P=0.004)。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19个基因集显著富集于CLCA1高表达表型,未发现有基因集显著富集于CLCA1低表达表型。结论 CLCA1在CRC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具有作为CRC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Th17细胞与CD4+CD25+ Treg细胞(标志物为CD4、FoxP3、IL-17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4、FoxP3以及IL-17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CD4、FoxP3及IL-17A表达率或表达强度均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IL-17A表达与患者性别有关,CD4、FoxP3与NSCLC患者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结论 NSCLC癌组织中有更多的CD4+CD25+ Treg细胞以及Th17细胞浸润,表明CD4+CD25+ Treg细胞以及Th17细胞更容易被趋化到肿瘤组织并在肿瘤局部聚集,发挥其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7及孤独核受体γt(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中IL-17的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BMC中IL-17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浆中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理类型之间Th17细胞比例、IL-17 mRNA及IL-17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期患者Th17细胞比例、IL-17 mRNA及IL-17的表达水平较Ⅰ期患者显著增高(P<0.01)。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RORγt和IL-17参与NSCLC的发生,Th17相关指标对NSCLC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癌-睾丸抗原NY-SAR-35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CRC患者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龄30~86(55.55±14.36)岁;TNM分期为Ⅰ~Ⅱ期38例,Ⅲ~Ⅳ期21例。均经手术取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NY-SAR-35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CRC组织NY-SAR-35 mRNA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CRC组织中NY-SAR-35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5.59% vs 13.56%,P<0.05)。CRC组织NY-SAR-35 mRNA阳性组肿瘤直径≥5 cm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阴性组(P<0.05),但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癌胚抗原(CEA)水平、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SAR-35 mRNA阴性组的生存预后优于阳性组(生存期:57.24个月 vs 40.71个月;log-rank检验: χ2=4.356,P=0.03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为T3~4期、N分期为N1~3期、M分期为M1期以及NY-SAR-35 mRNA阳性表达是影响CR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Y-SAR-35 mRNA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具有作为CRC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45-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GTP结合蛋白2(GTPBP2)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选择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进行基础实验。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细胞的miR-145-5p和GTPBP2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GTPBP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5p与GTPBP2基因的靶向关系。分析结直肠癌组织miR-145-5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miR-145-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8.189,P<0.001),GTPB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1.230,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miR-145-5p表达水平与GTPBP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03,P<0.001)。miR-145-5p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存在显著关联(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临床T分期、肿瘤直径的关联性不显著(P>0.05)。与FHC细胞相比,HCT116细胞miR-145-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GTPB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145-5p可下调HCT116细胞GTPB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提示miR-145-5p和GTPBP2基因之间存在靶向关系。结论 miR-145-5p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并与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存在显著关联,其可能通过靶向调控GTPBP2表达而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肥胖相关蛋白(FTO)与消皮素D(GSDMD)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IMER 2.0数据库分析FTO及GSDMD在G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切取的GC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3~5 cm)各45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FTO、GSDM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通过转染低表达FTO慢病毒构建低表达FTO的AGS细胞(FTO低表达组),并以转染空载体慢病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FTO mRNA、GSDMD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及细胞迁移实验分析两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基于TIMER 2.0数据库的分析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FTO、GSDMD在GC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FTO和GSDMD高表达均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FTO低表达组的GSDMD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划痕愈合率更低,细胞迁移数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O可能通过调控GSDMD表达促进GC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