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118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烧伤脓毒血症组(n=51)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n=67),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33)。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T1)、第2天(T2)、第4天(T3)、第7天(T4)和第14天(T5),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CT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GSN含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4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2-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患者T1-5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437,P < 0.05),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18,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总体平均值和血浆GSN总体平均值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随病情变化而动态改变,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义堂  王中晓  杨红 《安徽医药》2017,38(7):910-912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各组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 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各组患儿APACHE Ⅱ评分、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正相关(r=0.685,P<0.05);不同血清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0.5~10 ng/mL、>10 ng/mL患儿28 d病死率分别为8.33%、20.59%、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猩红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及其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发热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猩红热组患儿59例,流行性腮腺炎组(对照组)患儿44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发热情况等因素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猩红热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与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发热天数、体温高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在猩红热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猩红热组PCT浓度高于流行性腮腺炎组[(0.49±0.97) ng/mL vs(0.06±0.0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猩红热患儿的PCT水平与CRP、体温高峰、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457、0.234、-0.248、-0.215,P均<0.05),与发热天数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9,血清PCT诊断阈值取0.10 ng/mL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40%和81.40%。结论 猩红热患儿血清PCT水平与CRP、体温高峰呈正相关,血清PCT在猩红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清及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肾内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根据疾病分期不同,分为A组33例(急性肾损伤Ⅰ期)、B组29例(急性肾损伤Ⅱ期)、C组28例(急性肾损伤Ⅲ期)。分别取患者静脉血及穿刺活检肾组织,检测血清及肾组织中TLR4、HGF的表达情况,并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 Ⅲ)分析其与急性肾损伤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组血清TLR4、HGF水平高于B组、A组,B组TLR4、HGF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肾组织中TLR4、HGF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TLR4、HGF阳性表达率高于A组,C组TLR4、HGF阳性表达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TLR4、HGF水平随肾损伤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TLR4与APACHE Ⅲ评分呈正相关(r=0.942,P<0.05),HGF与APACHE Ⅲ评分呈正相关(r=0.926,P<0.05)。结论 不同分期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TLR4、HGF水平存在差异。TLR4、HGF与急性肾损伤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和肽素(Copeptin)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6例AMI后HF住院患者设为心衰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100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另根据Killip分级将心衰组患者分为Ⅱ级(n=74)、Ⅲ级(n=88)和Ⅳ级(n=34),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RP、PCT、Copeptin水平,随访3年,以患者出现心源性死亡以及再发心衰记为生存预后不良,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血清CRP、PCT、Copeptin预测AMI后HF生存情况的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心衰组血清CRP、PCT、Cop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illip分级心衰组患者血清CRP、PCT、Cop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生存时间为27.67个月(95% CI:25.93~29.41),对照组患者生存时间为34.02个月(95% CI:32.90~35.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PCT、Copeptin三者联合诊断AMI后HF生存情况的敏感度为87.40%,特异度为90.20%,AUC为0.927,CRP、PCT、Copeptin三者联合诊断的AUC、敏感度高于各单个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 血清CRP、PCT、Copeptin对AMI后HF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AMI后HF发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纯林  程运涛  常青  胡志刚 《安徽医药》2018,39(10):1246-1248
目的 评价外周血细菌内毒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断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00例,经细菌培养确诊G+菌感染90例、G-菌感染70例、非细菌感染40例;分别测定内毒素、CRP、PCT水平,比较G+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内毒素、PCT和CRP水平以及阳性率,分析内毒素、PCT和CRP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G-菌感染组内毒素和PCT水平和阳性率高于G+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CRP水平和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内毒素和PCT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得出,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3.7%、准确性为0.896;诊断G-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7.6%、准确性为0.833。结论 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对判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伴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84例脓毒症伴轻度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每次取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治疗3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透明质酸(HA)、SDC-1、硫酸乙酰肝素(HS)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随访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生存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8、IL-6、TNF-α、CRP、MDA、SOD、HA、SDC-1、H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8、IL-6、TNF-α、CRP、MDA、HA、SDC-1、HS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IL-8、IL-6、TNF-α、CRP、MDA、HA、SDC-1、H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SOFA、APACHE Ⅱ、MLI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OFA、APACHE Ⅱ、MLI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SOFA、APACHE Ⅱ、ML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死亡率(30.95%)明显低于对照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伴轻度ARDS患者血管内皮糖萼(EG)降解物HA、SDC-1、HS水平与MLIS评分间呈正相关(r=0.733,P=0.036;r=0.831,P=0.011;r=0.826,P=0.01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SDC-1联合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对脓毒症伴轻度ARDS患者短期的预后预测价值更大。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通过减轻脓毒症伴轻度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EG的降解,明显缓解ARDS,有效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邓庆梅  李飞  赵华  计海芬  叶芳 《安徽医药》2016,37(8):962-966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肿瘤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伴病原菌感染肿瘤患者(感染组)和43例无病原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资料,统计学分析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NLR、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的NLR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感染组WBC及NEUT数均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1)但非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666);感染组LYMPH、ALB及Hb均低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0、P=0.003)且非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0.000、P=0.000、P=0.000);肿瘤组NLR与其ALB、Hb、淋巴细胞呈负相关(r=-0.530、r=-0.216、r=-0.740,P=0.000、P=0.046、P=0.000),与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0.604,P=0.000);logistic回归显示,NLR升高及ALB降低是肿瘤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3)。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P=0.000),当NLR取值为4.19、4.62时,NLR诊断感染敏感性为88.39%,83.7%,特异性为69.77%、74.4%,诊断价值最大;NEUT的AUC为0.647(P=0.018);WBC对感染无诊断价值(P=0.237)。结论 NLR对肿瘤患者发生病原菌感染具有较好诊断效能;NLR与ALB、Hb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收治的186例SAP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肺炎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和发病后第7天的血清PCT、CRP水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PCT、CRP水平的差异;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型(NIHSS≤6分)、中型(6分 < NIHSS≤14分)和重型(NIHSS>14分)3型,比较3型别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当日PCT和CRP水平[(6.73±1.21)ng/mL、(26.83±2.62)mg/L]均高于对照组[(0.51±0.12)ng/mL、(9.52±0.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7天PCT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发病后第7天相比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当日观察组CRP水平高于发病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观察组轻、中、重3型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依次升高,发病后第7天,PCT水平亦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血清PCT及CRP联合检测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的较好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文珺  范晓晨 《安徽医药》2018,39(4):442-44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在川崎病(KD)患儿体内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63例初诊KD患儿,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典型KD组38例和不典型KD组25例,选取同期正常健康儿童15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体内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对象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CD64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治疗前,KD组CD64、WBC、Neu%、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和不典型KD组CD64、WBC、Neu%、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4水平与WBC、Neu%、CRP无相关性(P>0.05),与PCT呈正相关(r=0.445,P<0.05);根据ROC曲线可知,CD64辅助诊断KD合并细菌感染的截断值为37.5%,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100%。结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水平变化可作为KD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指标,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剂量甲泼尼龙对脓毒血症患者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到普陀区利群医院诊治的脓毒血症患者共72例,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免疫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IL-1)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泼尼龙用于脓毒血症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机体免疫反应,提高生存率,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飞  刘柱  杨修明  柏立山 《安徽医药》2020,41(2):173-17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PLT、PDW、MPV与急性阑尾炎(AA)病情进展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术的116例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LT、PDW、MPV检查,术后均将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性阑尾炎组(41例)与复杂性阑尾炎组(75例),评估PLT、PDW、MPV与AA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单纯性阑尾炎组患者PDW为(13.37±3.00)%、MPV为(11.42±1.27)fL、PLT为(220.96±58.79)×109/L,与复杂性阑尾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MPV、PDW均呈负相关(r=-0.499,P=0.000;r=-0.464,P=0.000),MPV和PDW则呈正相关(r=0.933,P=0.000)。结论 PLT、PDW、MPV与AA病理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可作为AA临床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之比(WM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首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急诊或择期PCI治疗患者104例。观察入院时的WMR和NLR与行介入术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结果 WMR、NL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r=0.623,P<0.05;r=0.575,P<0.05);发生MACE事件组患者WMR、NLR、hs-CRP均高于未发生MACE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WMR(≥0.487)、高NLR(≥3.136))、高hs-CRP(≥7.515)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WMR(≥0.487),NLR(≥3.136)、hs-CRP(≥7.515)均为MACE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OR=4.392,95% CI(1.338~14.423),P=0.015;OR=5.082,95% CI(1.276~16.241),P=0.021;OR=3.289,95% CI(1.067~10.134),P=0.038]。结论 WMR联合NLR对行首次介入治疗的ACS患者6个月内MACE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高WMR、NLR、hs-CRP均为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及清蛋白等血清标志物在需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7例确诊为NEC(Bell分期II以上)的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是否经过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26)与非手术组(n=41),对两组患儿保守治疗前和保守治疗后(24~48 h)外周静脉血的PCT、CRP、PLT、清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P、P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手术组PLT、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手术组PCT、CRP水平高于非手术组(P<0.05),PLT水平低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的CRP、PCT水平对NEC外科手术具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685 mg/L、14.67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68.3%和73.1%、82.9%。结论 PCT、CRP等血清标志物对NEC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LT及清蛋白水平明显较前降低提示NEC患儿可能需要手术。  相似文献   

15.
高世洪  刘强  孟红茹 《安徽医药》2018,39(6):747-749
目的 研究维持型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钠水平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平顶山市中医院接受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8例,依据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组(28例)与正常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握力(HGS)、营养状况、体质量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 低钠组透析间期体质量获得量占干体质量的百分数(IDWG%)、改良定量整体主观评估(MQSGA)评分均高于正常组,MAMC、HGS及血清白蛋白(ALB)则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清钠水平与MAMC、HGS和ALB水平呈正相关(r=0.689、0.591、0.612,P<0.05),与MQSGA评分呈负相关(r=-0.516,P<0.05)。控制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血清钠水平仅与MQSGA评分呈负相关(r=-0.406,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前血清钠水平降低,可能与蛋白质能量消耗较大、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及营养状态较差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省中医院心内科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诊断是否为冠心病分为冠心病组180例和非冠心病组120例。再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冠心病组中,冠脉重度狭窄75例,中度狭窄105例;非冠心病组中,轻度狭窄50例,无狭窄70例。比较两组营养风险发生率;采用趋势性方差分析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前白蛋白(PAB)水平的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两组患者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与RBP、HCY、PAB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营养风险发生率(25%)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RBP、HCY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AB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趋势性方差分析显示,随着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加重,RBP、HCY水平逐渐升高(F=54.678、51.646,P均<0.01),PAB水平逐渐降低(F=64.832,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RBP、HCY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16、0.317,P均<0.01),患者PAB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383,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RBP和HCY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AB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头孢美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60 例 CAP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每次 0.4 g,静脉滴注,每天 1 次,疗程 1 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静脉滴注,每次1.0~2.0 g,每天2次,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和治疗前后的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以及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患者的PCT、CRP、WBC水平,Spearman法分析CAP患者PCT、CRP、WBC 与 PSI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 6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5.00%(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抗生素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I Ⅳ级患者的 PCT、CRP 水平显著高于 PSI Ⅲ级、Ⅱ级患者(P<0.05);不同 PSI 等级患者的 WB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PSI等级呈正相关(r=0.538,P<0.05),CRP、WBC与PSI等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头孢美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AP,可缩短患者住院、用药时间,有效降低患者PCT、CRP、WBC水平。血清PCT水平与PSI等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坤  任琳  王金霞  吴永贵 《安徽医药》2019,40(8):924-927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1年3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肺部感染的36例患者设为病例组,其余148例设为对照组,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PD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CRP)升高及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OR=10.860,95% CI:3.290~35.843,P=0.000)、贫血(OR=1.041,95% CI:1.018~1.064,P=0.000)、CRP (OR=2.563,95% CI:1.074~6.116,P=0.034)是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在贫血、心功能不全及CRP升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临床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9.
许琳  陈卫红 《安徽医药》2020,41(7):785-788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位尿碘(MUI)浓度之间的差异,并探讨碘与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00例,分别作为甲状腺疾病组和对照组,并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将甲状腺疾病组分为甲亢、亚甲亢、甲减、亚甲减4个亚组,每组25例;测定各组研究对象尿碘(UI)浓度、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比较不同疾病组间患者UI浓度、UI水平分布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UI浓度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疾病组MUI为324.56(223.77,368.75)μg/L;对照组MUI为167.98(109.54,240.54)μg/L,甲状腺疾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甲状腺疾病组间比较,各疾病组患者均以UI过量所占比例较高,其中甲亢组UI过量比例为最高;各疾病组也存在碘缺乏患者,其中碘缺乏比例以亚甲亢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UI浓度与血清TSH呈正相关(r=0.581,P=0.002),与FT3呈负相关(r=-0.487,P=0.014),亚甲亢组UI浓度与血清FT4呈负相关(r=-0.432,P=0.031),甲减组UI浓度与TPOAb呈正相关(r=0.644,P=0.001)。结论 不同类型甲状腺疾病患者UI水平存在差异,UI浓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相关抗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齐向明  江肖  汪燕  朱启金  徐兴欣 《安徽医药》2016,37(8):1005-1007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抗PLA2受体(PLA2R)抗体与尿蛋白谱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IMN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 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组(P<0.05),24 h 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A1b)/肌酐、总蛋白/肌酐和转铁蛋白/肌酐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IgG/肌酐、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胱抑素C/肌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肌酐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A1b/肌酐(r=0.43, P=0.001)、尿总蛋白/肌酐(r=0.56,P=0.001)及尿转铁蛋白(TRF)/肌酐(r=0.46, P=0.00)呈正相关。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阳性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