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继艳  任玲君  白本海  王亚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872-3873,3876
[目的]了解开封市流感流行状况及动态变化规律,每年的流行株及其构成,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开封市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网络实验室报告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开封市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3475例,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总数百分比(ILI%)为4.67%。2009年第47周流感样病例数和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均为最高(429,18.28%),15~25岁年龄组流感样病例门急诊就诊比例最高(1.83%),流感病毒优势毒株为甲型H1N1。2009年第49周流感病毒阳性率达到最高(85.00%),2009年11月份、12月份和2010年1月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比例较高。[结论]2009~2010年流感病毒优势毒株为甲型H1N1,11月份为发病的高峰,应密切监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在开封市的变异及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鄂尔多斯市2009年-2015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探寻流感流行趋势和变化规律,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该市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咽拭子监测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析。结果 2009年-2015年共检测样本2 619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10份,总阳性率为11.84%。其中乙型129份(41.61%),季节性H3亚型83份(26.77%),新甲型H1N1亚型82份(26.45%),季节性H1亚型1份(0.32%),其余15份为甲型未分型。流感流行曲线以冬春峰为主,发病年龄构成以0岁~5岁年龄组人群为主。结论 2009年-2015年鄂尔多斯市流感在冬季、春季高发,新甲型H1N1亚型、季节性H3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株交替成为流行优势毒株。进一步加强对疑似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分析,可快速确定流行病毒株,实时监测变异病毒株,精准定位疫苗病毒株,为预防流感暴发流行和决策流感疫情防控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2009年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为该市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数据,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进行季节性流感病毒分离。[结果]东莞市监测门诊全年共监测门诊病例2688759人次,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1982例,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构成比为2.3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769例,结果阳性377例,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9.02%,其中新型甲型H1N1流感197例,季节性H3N2型91例,季节性H1N1型40例,乙型29例,其他型别20例;共分离出季节性流感病毒83株,分离阳性率为6.72%,其中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31例,乙型流感病毒30例,季节性H1N1流感病例20例,季节性H1N1及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2例;共报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64起,其中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50起、季节性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各7起,学校疫情占93.75%。东莞市2009年流感发病高峰为6~7月及9~12月,1~5月以乙型流感为主,6~8月以季节性甲型流感为主,9~12月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导。[结论]2009年该市出现了两个流感活动高峰,6月份以来该市流感的优势毒株逐渐由季节性流感向甲型H1N1流感转变,预计在2010年上半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将依然活跃,出现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仍会有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2008—2010年大连市流感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梅  邹积丰  张建群  张倩文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81-1883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资料及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2个监测周期中,ILI%分别为4.06%和9.24%,病原学监测阳性率分别为2.00%和26.09%;2008—2009年检测到的流感病毒均为季节性流感A型(H1N1),占100%;2009—2010年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占70.50%;其次为B型和季节性流感A型(H3N2),分别占26.62%和3.06%。结论 2008—2009年,大连市流感活动相对稳定,2009—2010年由于受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造成了流感流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成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闵行区甲型H1N1流感监测及临床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和相关临床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闵行区2009年-2010年甲型H1N1流感监测哨点及流行病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闵行区于2009年8月-2010年3月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32例,占同时期流感样病例(ILI)采样数的33.48%,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此次流感大流行的优势毒株。大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例集中于区内中心区域,发病人群以青少年、青壮年为主,其中学生和干部职员占大部分,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类似季节性流感症状,无危重病例。结论:闵行区甲型H1N1流感感染人群以青少年和青壮年为主,发病具有明显年龄、人群差异,主要症状类似季节性流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09年7月-2013年6月宁夏流感流行状况及毒株的型别分布进行监测分析,探讨其流行特征,为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级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样本,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夏流感哨点医院共采集ILI标本17 785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3 325份,总阳性率为18.70%。在阳性标本中,甲型H1N1占49.41%,季节性H3N2占26.02%,季节性H1N1占0.72%,B型占23.85%。5岁~和1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2.28%和24.20%。4个监测年度的流行高峰均出现在冬季、春季。结论 2009年-2013年,宁夏流感流行主要以甲型为主,尤其是甲型H1N1,高发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学龄儿童,流行季节为冬季、春季。2009年甲型H1N1大流行后,流感流行毒株的亚型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区流感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南区2007-2011年流感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病原谱和优势毒株;监测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和暴发疫情流行特征。结果2007—2011年,巴南区共报告流感病例773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8.26/10万,发病率最高的为2009年,最低的为2007年。流感高发于3—4月;主分布于鱼洞街道,15岁以下的学生为主发病人群。除发生流感大流行外,巴南区每年发生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数控制在5起以内,主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2007—2011年哨点医院共监测流感样病例2240例,病原学诊断299例,阳性率为13.35%。在确诊的299例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占33.78%;季节性流感A型占23.76%;季节性流感B型占42.47%。2009年,甲型HINl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其他4年以季节性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其中季节性A型和B型流感病毒其优势性呈现交替式变化。结论巴南区流感高发于3—4月,主分布于鱼洞街道,15岁以下的学生为主发病人群,季节性A型和B型流感病毒其优势性呈现交替式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龙岩市流感监测结果,为龙岩市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1年龙岩市2家国家级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核酸检测结果、病原学结果及流感暴发疫情数据,进行描述及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1年度龙岩市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9 867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1 239份(阳性率12.6%)。龙岩市4年来累计报告ILI病例54 288例,占门急诊病例数3.92%,每年流感样病例的高峰为冬春季(12月至次年2月),夏季(5至8月)出现小高峰。ILI年龄分布以14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5岁组以下儿童占46.4%,5~14岁组占23.8%),主要流行毒株为甲型H1N1、甲型H3N2、Byamagate和Bvictoria。暴发疫情的报告单位以中小学校为主(76.0%),病原类型以Bvictoria为主(44.0%)。结论 2018—2021年龙岩市流感发病呈明显季节性,甲型、乙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毒株,甲、乙型毒株交替出现。2021年全年只流行Bvictoria1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9年泰安市流感流行特征及病原变化情况。[方法]对2009年5月11日至12月31日泰安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占同期门急诊就诊总数的4.97%,这一比例,第20~35周为2.71%,第35~42周为7.06%,第43~50周为7.84%,第51~53周为3.70%;检测690例病人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5.36%,阳性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87.54%。期间发生流感样疾病暴发疫情61起,其中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占83.61%。[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2009年流感流行季节的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后,河南省流感的季节性特征和流行毒株变化特征,为防控流感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 - 2015年河南省22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河南省具有明显的流感冬春季节性,多数年份有秋季小高峰;近几年流行毒株为B型、季节性H3和新甲H1交替出现,每个季节一般由单一的血清型主导;新甲H1流感在2009年大流行之后,呈现季节性流行。结论 河南省流感多数年份呈双峰流行,每个流行年度有2个或3个血清型(毒株)共同流行,新甲H1型已经替代此前流行的季节性H1型呈季节性流行;ILI就诊比例不宜单独作为反映流感流行趋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7年-2009年度人群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本地区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汇总闵行区流感监测哨点的流感样病例数、就诊人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鉴定流感病毒型和亚型。结果:2007年-2009年监测到流感样病例总数为7938例,流感样病例平均就诊比例为0.52%。,采集标本1277份,分离到各型流感毒株406株。2007年优势株为季节性H3N2,2008年优势株为季节性H1N1与B型(Yamagate系)共同流行,病毒分离及流行病学监测都显示2007年-2008年闵行区流感流行大致呈冬春季和夏季高发的特点。2009年冬春、夏季流感发病高峰不明显,但在11月-12月出现全年流感流行高峰,病毒分离结果显示冬春季为季节性H3N2、H1N1共同流行,夏秋季开始以季节性H3N2、甲型H1N1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结论:2007、2008年闵行地区流感流行特点为冬春季和夏季高发,病毒优势株呈季节性H3N2、B、H1N1交替流行态势。2009年秋冬季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9月-12月甲型H1N1毒株占全年检出毒株数的50%.  相似文献   

12.
上海某哨点医院2007—2009年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2007—2009年流感监测结果,探索流感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ILI)发病动态以及流感病毒分离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2007年ILI 1 656例,患病率为1.20%,2008年ILI 1 606例,患病率为1.12%,2009年ILI5 486例,患病率为3.10%,明显高于2007、2008年水平。流感病毒监测结果:2007年标本采集330份,阳性标本为45份,分离率为13.6%,优势株A(H3N2)占68.9%,2008年标本采集229份,阳性标本为30份,分离率为13.1%,优势株B型占60%,2009年标本采集713份,阳性标本为250份,分离率为35.1%,优势株甲型H1N1占70.8%,其次为A(H3N2)型,占20.4%。2009年8月标本的阳性率明显上升,优势株为季节性A型(H3N2)流感病毒(58.7%),出现新的亚型即甲型H1N1流感(34.7%)病毒,12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为优势株(91.4%)。[结论]上海徐汇区哨点医院附近地区流感流行高峰期为夏季与冬季,2007年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以A(H3N2)亚型为主,2008年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以B型亚型为主,2009年8—10月该地区出现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流行,11—12月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口岸2009年流感监测结果,了解口岸这一特定人群流感流行特征。方法选择监测期内由深圳罗湖口岸、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3个传染病监测口岸工作部采集入境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旅客鼻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共采集鼻咽拭子样本2 166份,其中497例阳性,总阳性率为22.95%。甲型H1N1流感阳性264例(占53.12%),季节性甲型流感阳性220例(占44.27%),季节性乙型流感阳性13例(占2.62%)。男性样本1590份,阳性339例(阳性率21.32%);女性样本576份,阳性158例(阳性率27.43%)。10~19岁年龄组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21.91%。2009年7、8月流感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分别为46.70%,41.44%;其次为2009年1、2月,阳性率分别为19.61%、21.70%。结论深圳口岸存在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和乙型3种流感流行,以甲型H1N1和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流行毒株;青少年易于感染甲型流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元市流感流行特征与流感病毒亚型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0年度广元市各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结果及暴发疫情信息,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0年度全市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8 702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2.95%(8 702/295 490)。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327份,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59.02%,其中新甲型H1N1占70.98%,其次季节性流感甲型H3亚型占15.54%。本年度发生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暴发疫情15起,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和监管场所等处。结论新型甲型H1N1是2009-2010年度广元市流感流行的优势型别,暴发疫情多发生人群聚集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京市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株变化规律,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流感监测方案,监测南京市3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病例样品核酸,确定病毒型别。结果 2017年,南京市报告门诊ILI 55 257人次,检测ILI标本3 149例,共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11份(19.4%),其中甲型流感410份(13.0%),乙型流感201份(6.4%)。季节性甲H3型流感334份(10.6%),为主要优势毒株,其次为乙型流感Victoria亚型141份(4.5%),两个优势毒株交替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四季均有病例,8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118/306,38.7%),其次为3月(79/283,27.9%),6月最低(5/300,1.7%)。结论南京市流感优势毒株交替流行,应常年在全人群中预防流感,加强监测手段与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肖达勇  李勤  龙江  熊宇  夏雨  赵寒  马颖  易娟  陈熙  戚小东  凌华  张敏  冯燕  赵婷  陈爽  孙军  肖邦忠  王豫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671-3674,3677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9年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流感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病毒谱和优势毒株;监测流感样病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聚集和暴发疫情流行特征、病毒谱和流行毒株。结果 2009年,重庆市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3 178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11.16/10万,死亡率为0.007/10万,病死率为0.06%;报告季节性流感11 708例,无死亡,发病率为41.24/10万。甲型H1N1l流感为2009年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在重庆的流行过程经历了输入个案病例、输入聚集性病例、病例本土化并出现多点聚集3个阶段,流行高峰为10月。病例分布于全市40个区县,主城区发病率高于远郊县。男︰女=1.35︰1,报告发病以10~20岁组最多,职业以学生为主。2009年11月和2010年1月两次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监测阳性率分别为15.40%和10.14%。结论 2009年重庆市发生了流感流行,疫情已出现本土化;学校是流感发病的重点场所,学生是罹患的重点人群;发现的病例为冰山一角,估计目前重庆市的感染人群在300~400万,病例在200万左右。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2009年扩大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东省扩大流感监测结果,探讨监测结果在疫情评估中的信息利用。方法2009年6月起广东省实施了扩大流感监测项目,将原有覆盖8个地级市的流感监测网络扩大到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共设有22家国家级网络实验室、28家国家级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监测哨点医院及36家省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的监测网络,监测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病原学及暴发疫情等,并对2009年6月至12月扩大流感监测项目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自2009月6月1日至12月27日期间,出现了2次流感样病例就诊高峰,发病高峰期间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ILI%)分别达到7.05%和8.06%;第1个高峰发生在7月(第29—31周),季节性流感就诊指数峰值为2.58%,;第2次高峰发生在11月(第48周),甲型H1N1流感就诊指数峰值为4.38%;同期共收集流感样病例监测标本17 325份,流感病毒核酸总阳性率为35.02%(5 868/16 758),其中,季节性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4.75%(2 472/16 758),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0.26%(3 396/16 758);流感病毒分离结果显示流感病毒培养阳性率为23.75%(1 093/4 602),其中,季节性流感毒株828株(以季节性流感H3N2毒株为主);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265株;同期共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413起,其中,甲型H1N1流感暴发共287起,占暴发事件数的69.49%。结论扩大流感监测结果可客观反映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特征。流感样病例就诊高峰、流感病毒阳性检出高峰与暴发事件发生高峰的出现时间相一致。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未引起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流感样病例监测,及时准确对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及分型鉴定,快速筛查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2011年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进行分型鉴定,再对甲型阳性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筛查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2009年9月-2011年3月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292份,核酸阳性标本有110例,经RT-PCR分型鉴定甲型流感病毒71例,占64.55%(H1N1亚型2例占1.82%;H3N2亚型43例占39.09%;SWH1N1亚型26例,占23.64%),乙型流感病毒39例,占35.45%。结论:铁岭市2009年9月-2011年3月流感流行期主要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并在流感样病例监测中检测出引起世界大流行的新型毒株甲型H1N1型,因此应加大对流感样病例监测检测力度,防止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9-2010年度流感流行趋势及其病毒株变化特点,为本地区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哈尔滨市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统计21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数据及18家流感监测哨点学校ILI数、囚感冒缺课人数,采集哨点医院部分ILI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子生物学方法和鸡胚或狗肾细胞(MDCK)培养方法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对分离的流感毒株进行型别鉴定.结果 2009-2010年度,哈尔滨市21家哨点医院门(急)诊共报告ILI数27 524例,ILI就诊率为9.57%;18家哨点学校共报告ILI数4 239例,ILI占总监测人次百分比为0.23%,因感冒缺课人数17 132例,占0.94%;采集ILI咽拭子标本929份,分离出阳性毒株84份,阳性率为9.04%,其中甲型H1N1型59株、B型22株、季甲H3型3株,分别占70.24%、26.19%、3.57%;2009-2010年度哈尔滨市ILI出现2个高峰,分别是2009年10月份第43周,ILI%峰值为21.06%和2010年1月份第4周,ILI%峰值为9.76%.2009年第49周之前甲型H1N1型流感毒株为优势株,第50周开始B型流感毒株为优势株.结论 ILI流行高峰与流感毒株检出高峰基本一致;流感流行高峰与2009年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 2010- 2012年南昌市流感流行趋势及其病毒株变化特点,为本地区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统计南昌市3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数据及网络实验室对哨点医院采集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分别从年度ILI年龄构成、ILI就诊百分比变化曲线、流感病例报告数、流感毒株型别季节分布和病毒分离率等指标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南昌市哨点医院共监测ILI病例2 415 240例,ILI就诊百分比为5.48,共报告流感病例数910例;网络实验室共检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1 347份,阳性率为16.11%,其中B型占40.55%,季节性H3型占44.24%,甲型H1N1占15.21%。结论 2010-2012三个流感监测年度南昌市流感一般在冬、春、夏季流行,病毒株以B型、季节H3型和甲型H1N1型相互交替流行,在不同的监测年度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存在变化,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