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塔吉克族适应高原时在血液学中的机制。方法对生长在平均海拔4000 m 以上的帕米尔高原247例塔吉克族(男67例,女180例)健康人群经行血液学特征的研究。测定项目包括血细胞主要参数,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球蛋白(GLO)、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B)、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分别比较不同海拔、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检测值和异常率,并将部分指标与40例平原塔吉克族(海拔1400 m)作比较。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ALT、AST、GGT、ALP、BUN、UA、CHOL、LDL-C 值,红细胞(RBC)、Hb、GLO、ALT、AST 异常率显著增高(P <0.05),血小板(PLT)值显著降低(P <0.05)。(2)男性组白细胞(WBC)、RBC、Hb、HCT、MCH、MCHC、Cr、BUN、UA 值 RBC、Hb、A/G 异常率显著高于女性组(P <0.01),CHOL、HDL-C、APOA1值,MCHC、MCH 异常率显著低于女性组(P <0.05)。(3)高原组 RBC、HCT、PLT、AST、ALB、Cr 值,RBC、Hb、MCH、TP、ALB 异常率显著高于平原组(P <0.05),GLO、CHOL、TG、HDL-C、LDL-C 值,BUN 异常率显著低于平原组(P <0.01)。结论世居高原塔吉克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能力有限,并有其自身血液学特征,应当科学、合理的建立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血液学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 SCF)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SCF的患者100例( SCF组),以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代谢指标[体质指数( BMI)、血脂、血糖等]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SCF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高血压病史、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CF组BMI、糖尿病史、吸烟史阳性率、三酰甘油(TG)、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高TG、低HDL-C和高hs-CRP是发生SCF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呈正相关( r=0.986, P=0.01)。结论 BMI、高TG、低HDL-C和高hs-CRP是发生SCF的独立预测因子,冠状动脉血管炎症反应在SFP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儿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小儿感染性疾病进行ZPP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测定,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感染组儿童ZP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MC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BC值差异无显性(P>0.05)。不同性别之间ZPP、Hb、RBC、MC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炎、肺结核、肠炎的ZPP值较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患儿高,败血症患儿ZPP值最高,Hb、RBC、MCV值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疾病存在在铁代谢紊乱。应用ZPP筛查铁缺乏症时,应避免感染因素的干扰,ZPP也可作为儿童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前后静脉血的红细胞数量和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肝脾破裂出血等突发性腹腔内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7例,A组输入自体血,B组输入异体血,分别检测血液回输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F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r)。结果①未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前,两组患者的Hb、RBC、Hct、PLT、FIB明显降低(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②回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后,A,B两组患者的RBC、Hct有一定增高(P〈0.05),PT、APTT、TT进一步延长,PLT和FIB进一步降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的效果相似,两者均能提高RBC和Hct,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7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其分组的依据为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其中Ⅰ组(n=31)、Ⅱ组(n=28)、Ⅲ组(n=20)的输血方法分别为洗涤红细胞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前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及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1)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较高(P〈0.05);(2)三组间的输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后三组患者的Hb、RBC均显著升高,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Ⅰ组比较.Ⅲ组的Hb、RBC、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改善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时选择红细胞制剂输注联合应用血液置换,能够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ow),并与4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异常,红细胞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种自体血回收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回收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DImax)、聚集指数(AIm‐ax)、渗透脆性、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和血液质量(Hct、Hb、血电解质及 pH值)以及自体血回输后患者体内 Hct、Hb、血电解质及pH值的变化,为临床自体血回收提供参考。方法骨科手术患者76例分为A组(使用CATS)和B组(使用Cell Saver);采集自体血检测DImax、AImax、渗透脆性、Hct、Hb、血电解质、pH值及输自体血前、后、术后24 h取患者静脉血并分别检测Hct、Hb、血电解质、pH值。结果 A组DImax低于B组(P<0.05),两组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参考值。A组红细胞渗透脆性曲线较B组右移。各指标与其对应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A组自体血Hct、Hb、K+明显高于B组,Na+明显低于B组,各指标与其对应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体血pH值均偏碱性。输自体血前、后即刻、术后24 h两组间机体血 Hct、Hb、K+、Na+、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自体血后机体血Hct与Hb、Na+明显高于输自体血前(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2种自体血回收机所得到的自体血在流变学指标及其血液质量皆无明显差异,自体血回输后对机体内环境也无明显影响,2种自体血回收机的性能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入选2011年8月-2013年12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存在CSF的患者97例,作为CSF组,同期冠状动脉正常而且血流也正常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天晨空腹抽血检测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甘油三酯( TG )、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和血小板计数( PLT)。结果:两组吸烟患者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对照组比较,CSF组的Hcy、hs-CRP和RDW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炎症导致的内皮损害及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可能是造成CSF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71例CHD患者及50例对照组,CHD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CH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患者血清TBIL、DBIL、IBI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UA、TC、TG、LDL—C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UA、TC、TG、LDL—C明显增加(P〈0.05);HDL—C明显降低(P〈0.01);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清TBIL均低于单支亚组(P〈0.05),而多支组血清TBIL低于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UA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相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清远地区人群CD41-42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携带情况及基因型组合特点,分析其红细胞参数特点,为更好地筛查和预防地贫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地贫基因诊断标本2080例,其中儿童标本517例,成人标本1563例。采用 gap -PCR 扩增法检测3种常见的缺失型α地贫基因,PCR -膜反向点杂交(PCR -RDB)技术检测17种突变型β地贫基因;并对基因型为 CD41-42的受检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根据性别、年龄将 CD41-42杂合子数据进行分组,观察不同人群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5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调查人群中,检出CD41-42基因型139例,CD41-42总携带率为6.68%(139/2080),其中 CD41-42杂合子110例(5.29%), CD41-42复合α地贫20例(0.96%),CD41-42复合β地贫 9例(0.43%);CD41-42杂合子携带率、CD41-42复合α地贫基因儿童与成人间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1-42复合β地贫基因儿童与成人间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成人目前仅发现 CD41-42/βEM 一种β地贫双重杂合子。(2)各基因型对红细胞参数影响大小顺序分别为 CD41-42复合β地贫>CD41-42>CD41-42复合α地贫(P <0.05)。(3)CD41-42杂合子红细胞参数分析,儿童男女组间各红细胞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成人男女组间 RBC、Hb、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CV、MC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儿童与男性成人比较,组间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儿童与女性成人比较,组间 RBC、Hb、Hc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CV、MC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远地区人群中,CD41-42β地贫以 CD41-42杂合子最为常见,其次为 CD41-42复合α地贫,CD41-42复合β地贫最为少见。 CD41-42杂合子与其他类型地贫突变合并存在时,不同组合其红细胞参数差异较大,在进行遗传咨询时,应做好遗传告知;CD41-42基因携带者红细胞参数受性别、年龄影响较大,在制定筛查指标临界值时,需考虑性别、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11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状动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循环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人工智能眼底照相筛查情况,将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n=41)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59)。比较两组患者的循环胆红素指标[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循环胆红素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循环胆红素与NPDR的风险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循环胆红素对NPDR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HbA1c、尿蛋白/肌酐比值均显著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P<0.05),TBIL、DBIL、IBIL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视网膜病变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BIL、DBIL、IBIL均与HbA1c呈负相关(r=0.457、0.420、0.48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是发生NP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BIL、DBIL、IBIL均是发生NPD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BIL、DBIL、IBIL预测NPD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2、0.661、0.825,三者联合预测NPDR发生的AUC为0.913(0.844~0.992)。结论 NPDR患者的血清TBIL、DBIL、IBIL水平下降,其与HbA1c均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NPDR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肾综合征(NS)患者的胆红素和血脂的分析,探讨NS高脂血症与血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实验共分3组:肾病综合征组(NS组)、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组(T组)和健康对照组(H组).患者禁食12 h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结果:NS组血清中TBIL、DBIL、IBIL均低于H组和T组;NS组血清中TG、CHO、LDL、ApoB、LDL-C、Lp(a)均高于H组和T组(P<0.01);NS组尿中TBIL、DBIL、IBIL显著高于H组;相关性分析显示,TBIL、DBIL、BIL与CHO、TG分别呈负相关(均为P<0.01) .结论:胆红素水平与NS患者血脂的高低呈负相关,NS患者的血胆红素水平明显偏低,其低水平血胆红素可能参与了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rain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B-FABP)增高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我院85例IS患者,且均证实B-FABP水平〉11μg/L,同时随机抽取90例B-FABP未增高的I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B-FABP水平。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男性、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TG、TC、L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呈正相关(P〈0.05);H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保护因素。结论 IS患者B-FABP水平受高血压、糖尿病及HDL-C的影响,对该类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IS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吸烟对男性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男性糖尿病患者156例,按照吸烟情况分为不吸烟组、戒烟组、少量吸烟组(少量组)和大量吸烟组(大量组),询问患者糖尿病病史、吸烟(包括吸烟时间、每日吸烟支数、戒烟年限)、饮食及运动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体脂分数等,检测血液中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吸烟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与不吸烟组比较,大量组TG水平明显较高(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大量组HDL-C水平较不吸烟组显著降低(P<0.05),但TC、TG和LDL-C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戒烟组比较,少量组HDL-C显著较低(P<0.05),大量组TG水平较高而HDL-C水平较低(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大量组TG和HDL-C水平与戒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HDL-C间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 吸烟是男性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对调节脂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瑞  周农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33-253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性别差异。方法对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梗死")及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检测,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同性别进行比较发现,脑梗死组男性患者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梗死组女性患者胆红素和对照组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Cr及FBS、脑梗死组FB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男性或脑梗死组女性患者Cr及FBS水平分别较对照组男性或女性、脑出血组女性患者FBS水平较对照组女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组男性患者BUN及Cr水平显著低于脑出血组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男性患者血清TBIL及IBIL处于低水平,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高勇 《安徽医学》2007,28(1):69-7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种类胆红素对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氧化酶测定方法的干扰,探讨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 IBIL)对过氧化氢酶(H2O2)偶联Trinder反应的TG氧化酶法测定结果影响程度的不同。方法我们制备系列不同浓度的DBIL、IBIL混合血清,且根据TG含量分为高、中、低三组,其中DBIL、IBIL均在日立7170A上检测;而每种血清标本中TG含量均经氧化酶(GPO-PAP)和甘油三脂乙酰丙酮显色法检测。结果DBIL对TG检测的干扰大,当其浓度达280μmol/L时高、中、低三组标本中TG回收率仅为62.8%、60.3%、58.8%;而IBIL对TG检测的干扰小,当浓度达240μmol/L时TG回收率仍达90%以上。结论DBIL、IBIL对TG氧化酶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应区别对待。尤其在DBIL含量较高的标本用氧化酶法测TG时产生的负干扰,在结果审核时应重视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18.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与胆红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照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选择6 0例 CAS患者及 6 0名健康人对照 ,测定血清胆红素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结果 :CAS组患者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0 .0 5 ) ,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血清胆红素影响血脂代谢 ,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下可能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并加速 CAS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 选择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冠心病的112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参与门诊健康体检的11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受检者的血清胆红素及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清胆红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吸烟史、年龄、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高血脂病史及糖尿病史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NO及VEGF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而ET-1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与ET-1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376、-0.415、-0.442,P<0.05),而与VEGF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471、0.368、0.425,P<0.05),间接胆红素与NO呈显著正相关(r=0.464,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因“胸痛、胸闷”等就诊于濮阳市人民医院的围绝经期女性1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或造影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CHD组(n=85)和非CHD组(n=85),比较2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分析其与患者CHD发病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 年龄、体质量、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TC、LDL-C、动脉硬化指数、BUN、UA、Cr、RBC计数、Hb、HCT、MCV、RDW-SD、RDW-CV、PLT计数、PDW、MPV、PCT、LV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无关(P>0.05);糖尿病史、血糖、ALT、AST、TG、WBC计数、HDL-C、EF水平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DL-C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37,P<0.05)。ALT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95%置信区间(CI)为0.592~0.553,灵敏度为44.7%,特异度为81.2%,最佳切点为20.75 U·L-1(P<0.01);AST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 0.616,95%CI为0.531~0.701,灵敏度为49.4%,特异度为76.5%,最佳切点为20.75 U·L-1(P<0.05);血糖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550,95%CI为0.463~0.637(P>0.05);TG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602,95%CI为0.517~0.687,灵敏度为51.8%,特异度为69.4%,最佳切点为 1.765 mmol·L-1(P<0.05);HDL-C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642,95%CI为0.559~0.725,灵敏度为20.0%,特异度为61.2%,最佳切点为1.325 mmol·L-1(P<0.01);WBC计数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620,95%CI为 0.536~0.704,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50.9%,最佳切点为5.325×109 L-1(P<0.05);EF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609,95%CI为0.525~0.694,灵敏度为61.2%,特异度为 17.6%,最佳切点为61.5%(P<0.05)。 结论 糖尿病史、血糖、ALT、AST、TG、WBC计数、HDL-C、EF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有关,HDL-C是围绝经期女性CH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可用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