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 分级诊疗制度是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作用,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其就医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分级诊疗制度作用的发挥。目的 了解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分级诊疗制度认知及就医选择情况,分析其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为急慢分诊的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2017年7-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6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及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及就医选择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慢性病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4份,有效回收率89.0%。534例慢性病患者中,41.9%(224/534)的患者知晓分级诊疗制度,76.6%(409/534)的患者赞成分级诊疗制度。287例患者最近一次就医选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占53.7%,247例选择综合医院就诊,占46.3%。居住地〔OR=2.142,95%CI(1.331,3.448)〕、平均月收入〔3 000~4 999元:OR=4.489,95%CI(2.165,9.311);≥5 000元:OR=5.773,95%CI(2.216,15.037)〕、步行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时间〔≥30 min:OR=3.421,95%CI(1.685,6.947)〕、乘车到综合医院时间〔30~59 min:OR=0.480,95%CI(0.255,0.906);≥60 min:OR=0.244,95%CI(0.126,0.472)〕、疾病严重程度〔中度:OR=1.799,95%CI(1.053,3.071);重度:OR=2.559,95%CI(1.400,4.679)〕、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OR=0.288,95%CI(0.186,0.445)〕、赞成分级诊疗制度〔是:OR=0.311,95%CI(0.188,0.513)〕是慢性病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率不高,且居住地、平均月收入、步行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时间、乘车到综合医院时间、疾病严重程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赞成分级诊疗制度情况是其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因此卫生行政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规范慢性病诊疗流程,促进急慢分诊的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现状,探讨影响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因素,为肺结核病的防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结核病防治领域专家、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者进行关键人物访谈;对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的医护人员、肺结核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经济条件差、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低、就诊机构的医疗水平有限、到就诊机构交通不便等是影响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需要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医生的专业培训力度,还要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对结核病基本知识的宣传,从而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就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患者的就医感受,探讨其对再就医选择的影响,为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策略,合理分流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与方便抽样的方法,对遂宁市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1 07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此次的就医感受及患病的再就医选择。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医保类型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均会影响其再就医选择。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患者的就医感受存在差异,其中患者就医时检查所花时间、医疗机构环境及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对患者再就医选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有针对性的改善就医环境及流程,缩小由于就医感受带来的对医疗机构的偏见,促使患者更加从病情出发选择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4.
就医延迟会导致慢性病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治疗效果下降和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早期识别就医延迟高风险人群并采取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对于改善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包括就医障碍自评量表(BACE)、就医决策障碍感知量表(PBHSD)、脑卒中院前延迟意向测评量表(SPDBI)、糖尿病诊治延误认知行为意向量表(DMDBIS)和FISCHER就医态度量表(ATMHSS)在内的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评估工具进行系统总结,并以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为分层依据,从社会人口学、疾病特征、心理因素和认知因素角度出发,对影响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的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旨在为就医延迟评估和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与依据。本文发现,目前,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评估工具的普适性和临床使用率偏低,且较少研究探讨其在预测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中的效能和最佳阈值。对疾病认识不足、经济状况差和社会支持水平低是影响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朱玉琴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3):1598-1604
背景 近年来,国内针对多病共存患者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研究较少,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行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以分级诊疗为视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就医机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研究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06-01至2020-01-01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定海、延吉、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多病共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收集多病共存患者的一般资料,了解其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实际遵守情况、在不同疾病控制状况下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意愿,以及其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考虑的因素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此次因病就医是否选择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0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45%。1 072例多病共存患者中,老年(≥60岁)多病共存患者占85.07%(912/1 072)。624例(58.21%)患者表示知晓分级诊疗制度;940例(87.69%)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识及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把首次在专科医院就医的抑郁症患者309例作为A组,首次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303例作为B组。对2组病例进行SCL-90、HAMD、一般状况问卷调查。对2组病例患者家属进行自制量表的调查。结果:对疾病的认识与宗教信仰(P<0.05)、婚姻(P<0.01)、家庭成员(P<0.01)、疾病特点(P<0.01)相关,就医行为与年龄(P<0.05)、性格(P<0.05),就医费用(P<0.05)、医生的建议(P<0.05)、宗教信仰(P<0.01)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就医行为存在误区,专科医院就诊率低。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敏  张开金  姜丽  黄新  包思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27-2129
目的 了解中国患病人群的就医行为,探讨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归纳、推导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提出模型研究的一般思路.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通过对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中城乡患病人群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两次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结果 得出了以患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其他因素为自变量(X)、以"病后是否选择就医"为因变量(Y)的就医选择概率函数C和以就医支出为因变量(Y)、其他因素为自变量(X)的就医支出水平函数M.疾病严重程度、医疗服务价格和是否有医疗保险是患者就医选择和就医支出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 由两次回归分析,推导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推导的思想和原理与Grossman模型健康投入产出研究的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和过剩的供给能力,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政府大力推行的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对医疗服务产生更大的需求。本文利用沈阳等五个城市入户调查的数据,采用多元logit模型考察了城市居民就医选择以及影响这一行为的重要因素。从计量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显著影响居民就医选择的因素有医疗保险状况、收入状况、健康状况、社会人口学因素等。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础医疗机构发展,合理引导就医选择流向;注重基础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县级医院可尝试转型,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调查江西省城镇居民中受过高等或中等专业教育的成年女性居民。1·2内容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与其相关的社会因素共54项。就医形式分为三类:上医院,上诊所,自购药。1·3方法自拟调查表,培训调查人(在校高年级本科医学类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QO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COPD患者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方法:采用AQ20问卷对134例COPD患者QOL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61.9%COPD患者健康相关QOL处于较差及以下水平。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严重程度、BMI、吸烟、体育锻炼频率、做饭频率、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与患者的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QOL及其影响因素现状不容乐观,有针对性地开展COPD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对改善COPD患者QOL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肝衰竭的病因构成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因构成情况;并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1例及死亡组49例,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0例慢性肝衰竭的患者中,HBV 感染占69.09%(76/110),HCV 感染占8.18%(9/110),酒精性肝病占14.54%(16/110),自身免疫性肝炎占2.7%(3/110),其他原因占5.4%(6/110)。死亡组年龄≥50岁、肝硬化以及有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及腹水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史是罹患慢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年龄≥50岁、有肝硬化基础、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及腹水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马红珍  潘旭鸣  方莉  张培培  范军芬  徐瑜琳 《浙江医学》2018,40(14):1553-1557,1561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脂联素(AD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BMI、肾功能、血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100例CKD患者(CKD组)的临床资料,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公式(CKD-EPI)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以此分为CKD1~5期5个亚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血清ADP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KD组患者女性ADP水平高于男性[(10.46±4.05)滋g/mlvs(8.67±3.06)滋g/ml,P<0.05],CKD1~2期组患者(GFR>60ml·min-1·1.73m-2)AD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入CKD3期后,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进行性下降,患者血清ADP水平急剧升高。CKD患者BMI偏低、eGFR下降、年龄偏小、hs-CRP升高均是ADP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CKD3~5期患者血清AD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从CKD3期开始,CKD患者的血清ADP水平出现明显升高。微炎症状态、BMI、年龄与CKD患者血清ADP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职业、生存环境、生活习惯、躯体情况、症状等,其治疗方法也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包括药物、氧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社区心血管病患者吸烟和戒烟行为,探讨影响戒烟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管辖社区心血管病患者研究组670例,以及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非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668例,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患者吸烟状况,戒烟意愿,戒烟行为等调查。结果研究组吸烟率37.2%高于对照组26.3%(P<0.01),以研究组15~45岁患者吸烟率最高(47.7%),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曾尝试戒烟,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越大戒烟成功率越高,而重度尼古丁成瘾率高者戒烟成功率低。结论年龄、尼古丁成瘾程度和医务人员对戒烟干预是心血管病患者戒烟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强  王长远  李一凡 《安徽医学》2023,44(3):257-261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北京市大兴区林校社区卫生中心就诊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504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方式、慢性病种类、慢性病支出情况等一般资料。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评分,分析不同性别、可支配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数量和居住方式等患者SAS和SDS评分的差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结果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49.80%,抑郁发生率为51.58%,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46.62%。可支配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和居住方式不同的老年慢性病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可支配收入高(OR=0.457,95%CI:0.331~0.630)是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焦虑的保护性因素,独居(OR=1.799,95%CI:1.494~2.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分期为cT1a的肾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和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212例术前临床分期为cT1a的。肾肿瘤患者,分为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组(n=115)和肾脏肿瘤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组(n=97).观察两组术后肾功能的变化。用MDRD法来估计。肾小球率过滤。其中CKD定义为。肾小球率过滤〈60mL/(min·1.73㎡),持续3个月及以上。结果RN组共115例患者,PN组共9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2.2(1.5~84)个月,共有80例(37.7%)患者出现了CKD,其中RN组69例(60%),PN组11例(11.3%)。RN组5年未出现CKD的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22.1%,PN组DFS为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共22例.其中14例(63.6%)术后出现CKD,行RN术12例,行PN术2例。糖尿病组5年DFS为14.3%,高于无糖尿病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糖尿病,手术方式,术前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为肾肿瘤患者术后出现CKD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临床分期为cT1a期的,尤其是高龄或伴有糖尿病的肾肿瘤患者,应尽可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以降低术后出现CKD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9例纳入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COPD患者69例纳入未感染组。收集感染组患者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与药敏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导致COPD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69例感染者共分离9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67.68%),主要构成为铜绿假单胞菌(23.23%)、鲍曼不动杆菌(14.14%)、肺炎克雷伯菌(12.12%);革兰阳性菌23株,主要构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14%);真菌9株,主要构成为白色假丝酵母菌(7.07%)。药敏测试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替坦和头孢唑林耐药,耐药率均达7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及环丙沙星耐药性相对较强,耐药率分别为66.67%、41.67%、33.33%,对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及哌拉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及克林霉素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滥用抗菌药物均是COPD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致病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测试针对性用药,缩短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从而降低COPD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办法。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7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一对一的方式用统一问卷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咨询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用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治疗依从性良好占84.31%(231/274),依从性差占15.69%(43/274),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工作忙忘记服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元、遭受社会歧视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的危险因素(P<0.05);了解用药注意事项、督导员或家人提醒服药和对以后生活持积极态度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家庭人均年收入低、遭受社会歧视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例(合并组)及同期单纯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7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部分临床特征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营养不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及既往有肺结核史是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营养不良(OR=4.100,95%CI:1.471~11.431)、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OR=2.695,95%CI:1.078~6.739)及既往肺结核史(OR=11.102,95%CI:3.076~40.065)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根据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危COPD患者,可尽早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