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猩红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及其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发热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猩红热组患儿59例,流行性腮腺炎组(对照组)患儿44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发热情况等因素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猩红热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与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发热天数、体温高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在猩红热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猩红热组PCT浓度高于流行性腮腺炎组[(0.49±0.97) ng/mL vs(0.06±0.0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猩红热患儿的PCT水平与CRP、体温高峰、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457、0.234、-0.248、-0.215,P均<0.05),与发热天数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9,血清PCT诊断阈值取0.10 ng/mL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40%和81.40%。结论 猩红热患儿血清PCT水平与CRP、体温高峰呈正相关,血清PCT在猩红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的6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与250 mL 5%葡萄糖混合,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血必净注射液与250 mL 5%葡萄糖混合,2次/d。两组共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疾病严重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P<0.05)。治疗后,治疗组完成复苏时间、血压复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 b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脓毒症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伟东  王幸丽  杨红  张义堂 《安徽医药》2019,40(10):1156-1159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症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医院PICU的126例脓毒症患儿的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AKI分为对照组(72例)、AKI组(5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诊断及病情情况、治疗情况、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等,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54例患儿发生AKI,占42.86%。AKI组入院时合并休克、心肌损伤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发病至PICU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长,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血小板、清蛋白(Alb)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心肌损伤、发病至PICU治疗时间短、机械通气时间长、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高、血小板和Alb低,PCT、CRP及NT-proBNP高为PICU脓毒症患儿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休克、心肌损伤与器官功能衰竭、机械通气长、健康与营养状况差、感染及炎症反应程度严重等均为PICU脓毒症患儿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建议对此类患儿予以重点关注,并针对性实施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毒素(ETX)、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脓毒症患者,分析不同菌种[G阴性杆菌(47例)、G阳性球菌(30例)、混合感染(19例))及不同转归(死亡(29例)、存活(67例)]的脓毒血症内毒素患者的血液ETX、PCT、CRP检测情况,并以同期4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研究ETX、PCT、CRP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阴性杆菌组、混合组、G阳性球菌组、对照组ETX、PCT、CRP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存活组、对照组ETX、PCT、CRP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患者PCT(r=0.863)、CRP(r=0.724)、ETX(r=0.643)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TX、PCT、CRP对疾病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PCT为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脓毒症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指导价值。方法 46例脓毒症患者按病情轻重分早期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分别比较组间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WBC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并行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同时按PCT水平,分为PCT<5.0、5.0~<10.0、PCT≥10.0ng/mL 3组,比较各组的病死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外周血培养结果。结果脓毒症休克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CT、CRP、WBC和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早期脓毒症组比较,PCT、CRP、APACHE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5);随着PCT水平升高,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呈增高趋势,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P<0.05),同时血培养阳性率升高。结论血PCT对脓毒症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葛神永  孙伟 《安徽医药》2017,38(7):904-906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小儿肺炎中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小儿肺炎的类型鉴别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小儿肺炎病例12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其中确诊的支原体肺炎(MPP)患儿4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34例、病毒性肺炎患儿41例,观察各组患儿PCT、CRP、WBC变化情况。此外,对细菌性肺炎患儿按照治疗前后的不同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期和恢复期,比较PCT、CRP、WBC水平变化。结果 PCT在细菌性肺炎中升高最为显著[(3.25±0.51) ng/mL],与病毒性肺炎组[(0.24±0.12) ng/mL]、支原体肺炎组[(0.11±0.09) 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浓度变化依次为细菌性肺炎组[(36.84±18.27) mg/mL]>支原体肺炎组[(32.53±15.62) mg/mL]>病毒性肺炎组[(5.98±3.29) mg/mL],其中支原体肺炎组的CRP水平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的结果趋势与CRP相似。进一步对不同病程细菌性肺炎PCT、CRP、WBC水平分析发现,急性期与恢复期PCT、CRP、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PCT和CRP有助于区别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肺炎,可提高早期肺炎病原体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地塞米松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儿童脓毒症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淮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试验组(n=55)。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按40 mg·kg-1剂量取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给药,12 h给药1次,连续用药7 d。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5 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 mL中静脉推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4 d后停药,其他药物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血清PCT、Presepsin、NT-pro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8%,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5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Presepsin、NT-proBNP、BUN、Scr、AST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项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脓毒症可有效降低PCT、Presepsin、NT-proBN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肝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收治的186例SAP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肺炎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和发病后第7天的血清PCT、CRP水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PCT、CRP水平的差异;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型(NIHSS≤6分)、中型(6分 < NIHSS≤14分)和重型(NIHSS>14分)3型,比较3型别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当日PCT和CRP水平[(6.73±1.21)ng/mL、(26.83±2.62)mg/L]均高于对照组[(0.51±0.12)ng/mL、(9.52±0.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7天PCT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发病后第7天相比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当日观察组CRP水平高于发病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观察组轻、中、重3型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依次升高,发病后第7天,PCT水平亦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血清PCT及CRP联合检测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的较好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ICU接受治疗的104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血必净注射液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2.5 mg/kg,分2~4次给药,最大剂量不超过5 mg/kg。治疗期间若发生肾损伤患者,剂量减少为每日所需剂量一半,注射频率为1次/12 h。两组均治疗7~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情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并且治疗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肾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能提高抗菌疗效,可明显改善病情,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但在治疗期间会增加肾损伤发生风险,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肾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对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疗效,以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和灌洗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APACHEⅡ评分,以及患者的呼吸衰竭好转时间、炎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PCT和hs-CRP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1周后,灌洗组血清PCT、hs-CRP分别下降至(0.2±0.1)ng/mL、(5.7±4.5)mg/L,常规组分别为(0.5±0.3)ng/mL、(11.3±8.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SaO2、PaO2、PaCO2)和APACHEⅡ评分均改善,且灌洗组好转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灌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7%,高于常规组的56.7%(P<0.05);灌洗组患者的呼吸衰竭好转时间、炎症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灌洗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有效抢救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性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比阿培南,每次将0.3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滴注30~60min,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每次将5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典型表现(发热、咳嗽、胸闷痛、肺部啰音、白细胞异常)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热、咳嗽、胸闷痛、肺部啰音、白细胞异常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CPI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PCT、sICAM-1、IL-17、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总体疗效满意,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及体征,减轻肺部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改善组织器官损伤,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伴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84例脓毒症伴轻度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每次取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治疗3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透明质酸(HA)、SDC-1、硫酸乙酰肝素(HS)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随访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生存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8、IL-6、TNF-α、CRP、MDA、SOD、HA、SDC-1、H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8、IL-6、TNF-α、CRP、MDA、HA、SDC-1、HS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IL-8、IL-6、TNF-α、CRP、MDA、HA、SDC-1、H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SOFA、APACHE Ⅱ、MLI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OFA、APACHE Ⅱ、MLI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SOFA、APACHE Ⅱ、ML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死亡率(30.95%)明显低于对照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伴轻度ARDS患者血管内皮糖萼(EG)降解物HA、SDC-1、HS水平与MLIS评分间呈正相关(r=0.733,P=0.036;r=0.831,P=0.011;r=0.826,P=0.01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SDC-1联合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对脓毒症伴轻度ARDS患者短期的预后预测价值更大。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通过减轻脓毒症伴轻度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EG的降解,明显缓解ARDS,有效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头孢美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60 例 CAP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每次 0.4 g,静脉滴注,每天 1 次,疗程 1 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静脉滴注,每次1.0~2.0 g,每天2次,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和治疗前后的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以及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患者的PCT、CRP、WBC水平,Spearman法分析CAP患者PCT、CRP、WBC 与 PSI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 6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5.00%(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抗生素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I Ⅳ级患者的 PCT、CRP 水平显著高于 PSI Ⅲ级、Ⅱ级患者(P<0.05);不同 PSI 等级患者的 WB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PSI等级呈正相关(r=0.538,P<0.05),CRP、WBC与PSI等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头孢美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AP,可缩短患者住院、用药时间,有效降低患者PCT、CRP、WBC水平。血清PCT水平与PSI等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亚南  倪刚  葛晓忠  吴勇 《安徽医药》2018,39(12):1505-1507
目的 研究临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对评估老年重症肺炎病情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1例为重症肺炎组,根据14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30例)与死亡组(21例),另选择同时期在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住院的45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普通肺炎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cTnI水平。结果 入组第1、3、7天,重症肺炎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清cTnI水平均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第1、3、7天的APACHE Ⅱ评分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第1天,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患者入组第3、7天的血清cTnI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入组第1、3、7天,APACHEⅡ评分与血清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临床诊疗中,APACHEⅡ评分及血清cTnI检测对评估老年重症肺炎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热淋清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7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排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将3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滴注30~60 min,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热淋清颗粒,2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尿路刺激征、腰痛消失时间,急性生理学与健康状况评分量表(APACHE Ⅱ)评分变化,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热、尿路刺激征、腰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PACHE I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IL-8、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hs-CRP、IL-8、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β2-MG、Cys-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β2-MG、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淋清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提高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平  郭伟  陈翠  陶小根 《安徽医药》2020,41(9):993-997
目的 探讨持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重症医学科接受CRRT治疗的70例脓毒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CRRT治疗后随访28 d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22例)与死亡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CRRT启动时间及频率、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MAP、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是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RT是抢救脓毒症AKI的重要手段,APACHE Ⅱ评分与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和肽素(Copeptin)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6例AMI后HF住院患者设为心衰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100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另根据Killip分级将心衰组患者分为Ⅱ级(n=74)、Ⅲ级(n=88)和Ⅳ级(n=34),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RP、PCT、Copeptin水平,随访3年,以患者出现心源性死亡以及再发心衰记为生存预后不良,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血清CRP、PCT、Copeptin预测AMI后HF生存情况的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心衰组血清CRP、PCT、Cop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illip分级心衰组患者血清CRP、PCT、Cop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生存时间为27.67个月(95% CI:25.93~29.41),对照组患者生存时间为34.02个月(95% CI:32.90~35.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PCT、Copeptin三者联合诊断AMI后HF生存情况的敏感度为87.40%,特异度为90.20%,AUC为0.927,CRP、PCT、Copeptin三者联合诊断的AUC、敏感度高于各单个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 血清CRP、PCT、Copeptin对AMI后HF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AMI后HF发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韦伟  轩妍  许文婷  曹祥 《安徽医药》2021,42(1):33-37
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血清趋化因子5(CC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82例HIE患儿作为患病组,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26例)与重度组(25例),另取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CL5、GM-CSF的表达水平,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评估各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分析血清CCL5、GM-CSF之间及二者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格塞尔发育量表(GDS)评估患儿预后情况,并分析其与CCL5、GM-CSF表达的关系。结果 HIE患儿血清CCL5、GM-CS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3.41±10.95)ng/L、(52.27±11.71)p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HIE患儿血清中CCL5表达水平升高,GM-CSF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血清CCL5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318,P<0.05),GM-CSF水平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338,P<0.05),CCL5水平与GM-CSF水平呈负相关(r=-0.359,P<0.05)。对HIE患儿随访1年,CCL5高表达患儿GDS评分低于CCL5低表达患儿, GM-CSF高表达患儿GDS评分高于GM-CSF低表达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CL5在HIE患儿中表达上调,GM-CSF在HIE患儿中表达下调,二者水平与HIE患儿预后有关,可能作为评价HIE患儿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40万U/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0.4 g/(kg·d),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血清TNF-α、IL-6、IL-1β及IgG、IgA、IgM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为(14.2±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浓度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gG、IgA、IgM浓度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与对照组(5.13%)无差异。结论 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疗效好,能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肖菲  江丽丹  郝金斗 《安徽医药》2015,36(9):1092-1094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在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探讨PCT在儿童全身炎症反应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177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89例)和 PCT组(88例)。常规组参照国家治疗指南标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PCT组按照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血清PCT≥0.50 ng/mL,使用抗菌药物治疗;PCT<0.50 ng/mL不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儿的炎症标志物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PCT组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患儿PCT水平,对于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