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婴幼儿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本组患儿共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2.5±1.07)岁;平均体重(8.21±3.41)kg。全组患儿术前均经心脏彩超诊断为三尖瓣下移畸形,三尖瓣瓣叶下移最远处约2.6~4.1 cm。均行三尖瓣成形术加房化心室纵行折叠,有2例患儿加做双向格林手术,同期行心内合并畸形治疗。结果:全组患儿有1例因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死亡,余均治愈出院。其中,围术期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房性早搏2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肺炎3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三尖瓣返流轻度为12例,轻~中度5例,有1例患儿术后3年出现重度三尖瓣返流,二次手术行三尖瓣置换术。结论:对婴幼儿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应在瓣环进行性扩大等继发病理改变前早期进行手术,术中消除三尖瓣返流,最大限度保留右心室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三尖瓣成形+纵行房化心室折叠是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右心室功能的维护和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术后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78例,De-Vega环缩术46例、改良De-Vega分段成形术5例,Key二瓣化成形术3例,自体心包片增加三尖瓣隔瓣面积的方法4例,自体心包条环缩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Minale瓣环成形术3例,Carpentier环缩术4例,三尖瓣瓣环成形术3例,术前、中、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三尖瓣返流的情况.以打水试验无明显反流、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三尖瓣返流I°~Ⅱ°作为成形满意的标准.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2例术前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行Carpentier环缩术患者,术后有轻度反流,其余患者无三尖瓣反流.术后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40个月,平均24个月,出院时有三尖瓣轻度反流的2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超声反流无加重,3例行Carpentier 环患者术后2年发生三尖瓣重度反流行三尖瓣置换术,术后心功能恢复到I级l5例,Ⅱ级47例.结论 三尖瓣成形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转归与三尖瓣瓣膜质量及肺动脉压情况密切相关,根据三尖瓣瓣膜质量及肺动脉压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提高外科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Ebsein 畸形)的临床解剖分型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7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Ebstein 畸形25例患者,根据术中所见的三尖瓣畸形及下移的程度分为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5例。其中Ⅰ型全部行后瓣环成形术,Ⅱ型中9例行房化心室折叠术+三尖瓣成形术,2例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行三尖瓣成形+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双向Gleen术)。Ⅲ型全部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2例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应用强心利尿药后均好转,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5例,随访时间4个月~2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12例三尖瓣水平无返流,3例三尖瓣水平见轻-中度返流信号,10例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5例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结论Ebstein 心脏畸形的临床病理解剖分型对其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采用Edwards MC3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方法:使用Edwards MC3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6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成形)或心内畸形矫治,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无早期死亡,术后症状均有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脏超声示三尖瓣反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随访期间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后改善。结论:Edwards MC3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Ebstein畸形外科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stein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30例手术治疗Ebstein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0例;年龄3~48岁,平均(17±11)岁;术前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14例,Ⅲ~Ⅳ级6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重度反流16例,中度反流9例,轻度反流5例。全组2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其余均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采用Danielson法,25例采用Carpentier法,其中6例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无早期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复查仍有轻度三尖瓣反流16例。随访1个月~14年,除2例三尖瓣反流加重并心功能进行性下降行三尖瓣置换术外,其余三尖瓣反流减轻。结论采用Carpentier法施行三尖瓣成形可明显减轻三尖瓣反流,保护右心功能。对三尖瓣和右心室发育不良者施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有利于右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2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I)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0例先心病合并功能性Ⅱ,采用De Vega环缩术24例、改良De Vega分段成形术7例、Kay’s二瓣叶化成形8例。结果1例De Vega成形术患者术后11d因纵隔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至3.5年,平均1.8年。2例术前重度Ⅱ行De Vega成形术患者,术后有轻度反流,1年后复查超声反流无加重,1例行De Vega成形术患者术后2年发生三尖瓣轻度反流。结论积极的处理功能性TI,有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常用的De Vega环缩术、改良De Vega分段成形术、Kay’s二瓣叶化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便宜、近期疗效满意的特点。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矫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施行了手术矫治,其中三尖瓣成形术、房间隔缺损修补6例,同期行右室房化折叠5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结果:全组死亡1例。早期并频发室性早搏1例,术后彩超示6例成形术患者中3例有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术后随访心功能均达I级。结论:应根据病变情况适期选用最佳方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同期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13例Ebstein心脏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2002年7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13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其中予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12例。结果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三尖瓣关闭良好5例、轻微~轻度反流8例。随访3个月~5年,心功能恢复到正常7例,心功能Ⅰ~Ⅱ级6例,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 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诊断明确后,根据不同病情在适当的时机选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应用自体心包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Ebstein's畸形的中期结果方法对14例患者行外科矫治术治疗重症Ebstein's畸形,超声心动图示全部患者均为三尖瓣中~大量反流,隔叶和后叶严重发育不良,术中应用自体心包片加宽修补三尖瓣隔叶和后叶,并应用Danielson、Quaegebeur法及切除部分房化心室壁的方法,缩减房化心室的容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超声检查均示三尖瓣功能满意,无反流或仅残留轻度反流.随访38~96个月,心功能属NYHAI分级Ⅱ级者13例,Ⅲ级者1例.超声检查:微少量反流9例,少~中量反流4例,中~大量反流1例.中量反流者,三尖瓣隔叶增厚,活动尚好,无钙化回声;中~大量反流者三尖瓣环扩大,呈中心性反流,三尖瓣隔叶增厚,活动度下降.结论 应用自体心包材料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Ebstein's畸形的中期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三尖瓣下移畸形外科治疗12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12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988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共收治12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其中114例行房化心室折叠术,同期47例行单纯三尖瓣成形术,12例行三尖瓣成形加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双向分流(双向Glenn)术,3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房缺修补术54例,卵圆孔未闭修补术15例,室缺修补术7例,可调试房间隔造口术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2例,二尖瓣成形5例,肺动脉瓣狭窄矫治4例,预激旁路切断术6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3例,死亡率为2.56%,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Ⅲ°房室传导阻滞,缺氧性脑病并心脏骤停;1例为呼吸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其余118例病人康复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等检查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三尖瓣下移畸形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只要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和心脏进行性扩大及严重心律失常者均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有房化右室折叠,在此基础上,可选择:单纯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加双向Glenn术、可调试房间隔造121术、Fantan术等,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恢复三尖瓣的位置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心脏恶病质三尖瓣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对7例符合心脏恶病质诊断标准的重度三尖瓣病变患者采用三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予以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并改善营养状况。结果:7例手术均获成功,早期死亡1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平均随访32个月,1例存在一定程度的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三尖瓣置换是合并心脏恶病质三尖瓣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传导束。围手术期改善心功能及加强营养支持对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治疗体会。方法21例左心瓣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有9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类型:二尖瓣再次置换加三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单纯三尖瓣置换1例,单纯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包括5例改良Devega成形术,行改良Key氏法4例。结果12例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1例,病死率8.3%。长期生存11例,术后随访5个月-9.6年,平均6.1年,1例术后三年死于抗凝过度出血。9例内科治疗者,3个月-5年,6例死亡。病死率66.7%。结论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TR的产生与不可逆的右心损害、严重肺动脉高压、持续的心房纤颤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对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明继发性房间隔缺损(房缺)合并房室瓣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确保瓣膜良好功能的重要性。方法 我院自1997年4月至1998年12月为980例继发性房缺患者施行手术,其中33例合并房室瓣病变(3.4%),手术均在中低 本外循环下进行。房缺19例直接缝合,14例用涤纶补片修补。10例二尖瓣瓣叶裂缺均采用单纯间断缝合。15例行二尖瓣瓣环成形术。2例同时行乳头肌切开,腱索包埋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二尖瓣和三尖瓣的疾病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部分解剖学数据并积累国人体质学方面的资料.方法:采用42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心脏标本,观测房室口纤维环的周长和面积,二尖瓣和三尖瓣的面积及瓣膜各部附着的腱索条数.结果:[1]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的周长分别为91.42±11.63mm和104.97±12.84mm,面积分别为672.58±142.94mm2和924.83±205.93mm2;[2]二尖瓣和三尖瓣的面积分别为1087.90±226.28mm2和1310.23±196.26mm2;二尖瓣和三尖瓣与对应房室口纤维环的面积比均值分别为1.64±0.24和1.45±0.23,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③二尖瓣和三尖瓣上附着的腱索条数分别为27.18±5.32条和27.15±.98条;它们的腱索密度则分别为2.488±0.802条/mm2和2.125±0.57条/mm2,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尖瓣与二尖瓣环的面积比大于三尖瓣与三尖瓣环的面积比,二尖瓣的腱索密度也比三尖瓣大,房室瓣手术时应注意此差别.  相似文献   

15.
Hou XT  Meng X  Li W  Wang J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7):3362-3364
目的探讨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95年1月至2004年5月,18名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手术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单纯三尖瓣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1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后5例,伴三尖瓣DeVega瓣环成形术5例。本次三尖瓣手术时年龄为35~65岁(中位数50岁,平均50·1岁±8·1岁),心功能为NYHAⅢ~Ⅳ级,左心瓣膜功能正常,超声心动图确定诊断。结果无开胸出血死亡,行三尖瓣成形8例,三尖瓣替换术10例,生物瓣和机械瓣各5例。手术死亡率16·7%,随访12~114个月(中位数24个月,平均36·7个±31·8个月),3年生存率为78·8%。12名患者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3名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心功能NYHAⅢ~Ⅳ级,需要药物治疗。结论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出现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手术时机晚、手术效果不满意或右心衰进展有关。当出现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症状明显时应尽早外科治疗,以降低术后死亡率。应首选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替换术效果也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二尖瓣置换术本身可否引起三尖瓣返流.方法 为了除外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等原因导致的三尖瓣返流,对随访病例进行了挑选.选择标准:术前无肺动脉高压,无心功能不全,无三尖瓣返流;术后无肺部疾患,无心功能减退的28例患者.意在排除除二尖瓣置换之外的其他导致三尖瓣返流的因素,刻意观察二尖瓣置换术本身与三尖瓣返流的关系.结果 选择的这28例患者中,术后均无肺部疾病,心功能较术前相同或较术前有改善.但有3例出现中度返流,10例轻度返流,共计13例,其发生率46%.讨论三尖瓣的返流或与二尖瓣置换有着直接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25例无并存复杂畸形的小儿爱勃斯坦畸形胸片表现是左心缘圆隆,心胸比率绝大多数都有增大,以重度增大居多;肺血可减少或正常,减少者居多;心蒂多减小或正常,但新生儿可表现增宽。其X线表现有明显的的个体差异,但某些征象同时出现,并与临床表现有关,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病理改变与普通VSD不同,三尖瓣吓袋与膜部间隔瘤亦有区别,为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患者进行手应予以注意。方法 经手术治疗42例病人,男18例,女24例,年龄4 ̄23(平均8。5)岁。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瓣认室间隔缺损跟三尖瓣的关系,观察三尖瓣的病理改变,并切开三尖瓣暴露真正的VSD。5例病人以带垫片双头针钱间断褥式缝合VSD,37例病人采用补片修补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二尖瓣置换(MVR)加或不加三尖瓣成形术前后右房室径及房室环的变化情况. 方法纳入112例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施行MVR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按照最大三尖瓣环径/体表面积≥21 mm/m2的标准,112例患者被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PG,n=56)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PG,n=56).TAPG在术中加做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定期随访,两年复查超声心动图. 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5.04±5.04)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表面积、心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PG中伴有房颤的患者多于NTAPG(P<0.05).TAPG患者术后右房室径、最大及最小三尖瓣环径均缩小(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变化不明显(P>0.05),三尖瓣返流(TR)程度构成比减轻(P<0.05).而NTAPG患者术后右房室径变化不明显(P>0.05),最大及最小三尖瓣环径增加(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变化亦不明显(P>0.05),TR程度构成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出现5例(8.94%)中度及中度以上TR. 结论在术前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径明显扩张的患者,MVR术中加做三尖瓣成形,将有利术后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的明显缩小、TR程度构成比的显著改善.对于术前没有明显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扩张的MVR手术患者也应仔细评估三尖瓣情况,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