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皮生长因子(EGFR)蛋白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90例CRC组织标本作为B组,25例腺瘤标本作为C组,同期选取25例健康人正常黏膜作为A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BRCA1和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的BRCA1、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转移的BRCA1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BRCA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细胞分化程度、Duke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CRC患者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CA1、EGFR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有望成为CRC治疗的新方向和新靶点,将对肿瘤的生长调节和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预防、发生、发展、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健康体检组(5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87例)和乳腺恶性肿瘤组(89例)血清EGFR的表达量,比较不同组、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以及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表达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水平较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GFR水平的比较: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均比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的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EGFR水平的比较:除术前Ⅳ期同0期相比和术后6个月Ⅲ期同0期、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GFR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尚不能确立为独立的预测和预后指标,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BAG-1基因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培养乳腺癌细胞株,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EGFR(+)和EGFR(-)细胞株中BAG-1 m RNA的表达情况,West blot法检测其蛋白水平。分析BAG-1基因表达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MDA-MB-231、T47D细胞株EGFR m RNA和EGFR蛋白阳性表达,MCF-7、SLBP3细胞株EGFR m RNA和EGFR蛋白阴性表达。T47D细胞株BAG-1 m RNA的表达水平最高[(29.6±0.4)×10-4],其次为MDA-MB-231细胞株[(6.9±0.3)×10-4],两者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MCF-7细胞株[(4.3±0.5)×10-4]、SKBR3细胞株[(0.3±0.1)×10-4],差异的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G-1表达与EGFR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G61A多态性和结直肠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21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EGF61位点基因型,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差异及其和肿瘤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EGF61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分布分别为56.4%,51.0%和76.6%,73.3%,在两组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均和C和D期肿瘤(Duke分期)、伴远端转移有关(P<0.05)。结论 EGF G61A多态性和结直肠癌发生无关,但GG基因型可能与更晚的临床分期及易发生远端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张灿云等 《湖南医学》2001,18(3):210-21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BRIP1)功能区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采集无亲缘关系宫颈癌患者309例(病例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5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5个SNP的基因型,采用SPSS11.5及Haploview4.2软件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宫颈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BRIP1基因rs4986764(外显子18)及rs7213430(3'非翻译区)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rs4986764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OR=1.294,95%=1.017-1.647);宫颈癌组 rs7213430位点 A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OR=1.435,95%CI=1.133-1.818)。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一个单倍型(rs11079454-rs7213430-rs4986763)高度连锁(D'〉0.9),宫颈癌组T-A-C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结论 BRIP1基因功能区rs4986764及rs7213430 SNP位点可能与宫颈癌有关,携带有rs4986764 C等位基因及rs7213430 A等位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宫颈癌。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雌二醇(E2)的作用机制及参与因素,作者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在E2作用下的生长特征及p185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的表达。结果提示EGF在乳腺癌的早期发展中可能发挥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在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79例胃癌组织和65例癌旁胃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胃癌和癌旁胃组织中HER2过表达率分别为10.54%(61/579)和0(0/65),两者HER2过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型胃癌HER2蛋白过表达率(17.90%)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4.18%)和混合型胃癌(8.57%),均P<0.01;高-中分化胃癌HER2过表达率(14.91%)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6.58%),P<0.01。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胃癌中HER2表达增强,其高表达与肠型胃癌和高-中分化胃癌密切相关。肠型胃癌和高-中分化胃癌中HER2高表达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候选基因、基因连锁分析等策略,已发现很多乳腺癌易感基因,并根据易感基因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和患病风险,将这些易感基因分为高、中、低外显率易感等位基因3大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全基因组相关分析策略筛查疾病易感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已成为乳腺癌基础研究的热点,大量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位点得以发现,这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了解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对认识乳腺癌发病机制及筛查高危易感人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原癌基因C—erB-1的表达产物.在生理状态下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产生调节作用,而它的过度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和癌变有关。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食管癌中EGFR的含量进行定性检测,探讨其过度表达与相应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食管癌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肠腺癌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谋  蔡沛然  洪亮 《上海医学》2003,26(6):315-317,T003
目的 探讨p53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Envision方法,检测166例大肠腺癌、55例大肠腺瘤和20例大肠增生性黏膜组织中p53及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53和EGFR的阳性细胞表达率由增生性黏膜、腺瘤至腺癌依次递增,分别为10.0%、36.4%、63.0%和40.0%、55.0%、75.3%,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53和EGFR均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关。结论 p53和EGFR蛋白表达率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分期、浸润及转移均密切相关,此2项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冯莉  吴云林  罗志谋  李惠芳  付极  翟祖康 《上海医学》2003,26(8):571-573,T00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家族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良、恶性肿瘤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患者共 15 1例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 ,分别对所选取的标本进行EGFR、c erbB 2和c erbB 3检测 ,对其表达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增生性息肉组EGFR、c erbB 2和c erbB 3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 ,分别为 4 2 .86 %、2 1.4 3%和 16 .6 7%。EGFR在管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在管状腺瘤中更高 (P <0 .0 5 ) ;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绒毛状腺瘤高 (P <0 .0 5 ) ;c erbB 3在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腺瘤高 (P <0 .0 5 )。EGFR、c erbB 2和c erbB 3在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 5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EGFR和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表达率高于管状腺癌 (P<0 .0 5 ) ,c erbB 3在两者中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表达与大肠增生性息肉无关 ;而在不同的腺瘤和腺癌中 ,EGFR家族蛋白表达的不同可能是由不同类型腺瘤向腺癌转化发生的比率差异导致的 ,此现象有助于解释EGFR家族蛋白在大肠  相似文献   

13.
黄新生  周娴  王建中 《上海医学》2003,26(7):501-502
目的 研究喉鳞状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6 4例喉鳞状细胞癌和 6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EGFR表达。结果 EGFR在上述两种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6 4 %和 0 % ,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EGFR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分级及患者 5年生存期相关 (P <0 .0 5 ) ;多因素分析亦表明 ,TNM分期及EGFR状态与患者 5年生存期相关。结论 EGFR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喉鳞状细胞癌分化及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蓉  陈劼  孙怡  李惠  赖仁胜 《海南医学》2014,(10):1405-1408
目的:探讨中国人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方法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了416例肺癌肿瘤细胞标本EGFR基因第18、19、21外显子,并检测了其中11例EGFR第20外显子区域。23例肺癌患者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结果416例肿瘤标本中共发现118例(28.37%)EGFR基因突变,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占46.09%,21外显子点突变占42.19%,并发现了4例EGFR第20外显子区域突变(4/11)。23例肺癌患者血液标本均未发现突变。肺腺癌的突变率为32.52%,比鳞癌(12.96%)(P=0.004)、其他类型癌(13.89%)(P=0.02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患者中(36.72%)所占比例比男性患者高(22.18%)(P=0.001)。结论女性、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高,提示可能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垂体腺瘤组织中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类型、肿瘤增殖情况、侵袭性等的关系,为垂体瘤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选取65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血清、15例正常志愿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对其EGF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EGFR水平在侵袭性组为(11.58±0.72)ng/mL、非侵袭性组为(11.44±0.68)ng/mL,与对照组(11.26±0.87)ng/mL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侵袭性组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②EGFR水平在垂体微腺瘤组、垂体大腺瘤组、垂体巨大腺瘤组中分别为(11.36±0.17)ng/mL、(11.45±0.69)ng/mL、(11.67±0.62)ng/mL,与对照组(11.26±0.87)ng/mL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EGFR在垂体腺瘤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且与垂体腺瘤大小呈正相关。③EGFR水平在功能性垂体腺瘤组为(11.52±0.52)ng/mL,与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组(11.48±0.71)ng/m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功能性垂体腺瘤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EGFR的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垂体腺瘤的增殖情况,术前EGFR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82例NSCLC和20例非恶性肺组织中EGFR和VEGF的表达;观察NSCL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EGFR、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恶性肺组织(53.66% vs 0,62.20% vs 25%,P<0.05).EGFR表达在不同性别、不同病理类型(鳞癌vs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NSCLC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NSCLC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 1).EGFR、VEGF高表达患者生存期短于各自的低表达患者(P<0.05).NSCLC组织中EGFR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s=0.314,P<0.05).结论:NSCLC组织中EGFR和VEGF存在过度表达,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和靶向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βR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ABC法对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胃溃疡、30例胃癌标本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GEFR)和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βRⅡ)检测。结果EGFR和TβRⅡ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癌胃组织中的表达不同,癌胃组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EGFR和TβRⅡ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两者均与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 5);同时TβRⅡ与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 5),两者共同表达符合率为93.3%。结论EGFR、TβRⅡ在胃癌中有过度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进展、转移有关,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无关;同时二者在胃癌组织中有协同表达。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an J  Xia C  Gao J  Xing C  Yang X  Tang X  Qiu F  D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7):481-48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对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标本进行VEGF的测定 ,结果用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表示。结合临床资料探讨VEGF和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发生、发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为 5 7%± 2 9%、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为 2 4 %± 11% ,在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标本中的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为 4 2 %± 2 4 %、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为 16 %± 7%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VEGF的阳性表达和结直肠癌Dukes分期相关 (P <0 0 1)。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 ,但与结直肠癌生物学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和正常人包皮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阳性表达率为83.33%,主要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表达;正常包皮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阳性表达率为95.00%,染色以基底层和棘层下部胞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尖锐湿疣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有表达,其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阳性表达率为83.3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表达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2,P〈0.05)。结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表达异常,且与尖锐湿疣细胞过度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