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标准、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7年诊治的44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DAI患者中86.4%(38/44)为交通事故致伤,13.6%(6/44)为坠落伤;按格拉斯哥顸后评分(GOS)标准:良好4例,中残和重残12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16例.2例好转后放弃继续治疗.结论 除目前的CT诊断标准外,基底池、四叠体池和环池结构不清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应成为DAI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之一;在康复期,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患者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年龄及脑出血灶部位等有关,高血糖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DAI治疗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11例,根据GCS评分,治愈9例,中残11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 DAI患者做到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提高DAI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治疗预后.[结果]本组DAI患者按GOS预后评分,死亡18例(32.14%),植物生存3例(5.36%),重残10例(17.86%),中残12例(21.43%),恢复良好13例(23.21%).[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以保守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赵虎  杨成 《华西医学》2010,(6):1045-104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3月间65例临床诊断为DAI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0.7%,其次为坠落、坠物伤(10.7%),其他(18.6%)。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结果 3~5分18例,6~8分15例,9~12分32例;治愈43例,轻残15例,中残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死亡7例。结论 DAI具有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交通事故是导致DAI的主要原因,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由于80%以上患者往往是多发伤,故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促醒、亚低温治疗、防治并发症、钙离子拮抗剂应用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4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44例;低密度区41例;脑实质内出血灶39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结论 44例临床分析表明,头颅CT检查在脑DAI的早期诊治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院前急救及院内早期临床表现和处理评估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受治疗的DAI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包括院前急救的临床数据、送院后早期临床表现和处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其预后。结果:83例中死亡19例;生存64例,其中54例在DAI后6个月恢复到能够独立生活的水平,8例重度残疾和植物人状态。院前救治中,创伤原因、是否饮酒、服用镇静药、呼吸频率、心率变化与预后无直接关系,但与患者缺氧、高血糖、休克与瞳孔变化有关(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基本生化结果与预后无明显关系,DAI病灶部位及数量、DAI分级与DAI患者恢复有关。结论:从DAI院前急救及院内早期临床表现来看,除了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外,任何原因导致的缺氧和高血糖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DAI急诊救治过程中应更加重视纠正低血压和建立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7.
井慎  李莫振  高静 《临床医学》2011,31(7):52-5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分析7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诊断标准、及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71例,死亡例13例(18.3%),植物生存状态12例(16.9%),苏醒38例(53.5%)。结论以亚低温冬眠疗法、神经节苷脂、安宫牛黄丸等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改善DAI患者预后有明显的的疗效,显著提高了重型DAI的苏醒率。  相似文献   

8.
石巧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50-2651
目的: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临床特点、分组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科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9例DAI病人,主要根据其伤后昏迷时间分为轻、中、重3度,分析这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22例占病例总数的75.9%,死亡6例,植物生存3例,中-重残8例,良好5例.伤后24 h CT扫描46.5%的病例中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中度组4例占病例总数的13.8%,中残1例,余恢复良好.轻度组3例占10.3%,全部恢复良好.轻-中度组病例伤后24hCT扫描仅2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3组比较,年龄间无明显差异;中度组和重度组的GCS明显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原发昏迷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死亡6例,均发生在重度组,总病死率为20.7%.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 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为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特征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影像学诊断标准 ,60名颅脑外伤患者被诊断为DAI而进入这项开放平行对照试验。结果 :研究证实 :尼莫地平治疗是安全的 ,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外伤后 3月两组在优良效果上进行比较 ,尼莫地平组优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在Ⅲ级DAI患者亚组中 ,尼莫地平治疗DAI的显著有效性得到了体现 (P <0 0 5 )。经TCD检查发现在本组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高 ( 4 0 % )。结论 :临床上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DAI是有价值的。在DAI的临床治疗中 ,防止脑缺血性损伤仍然是重要治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6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DAI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60例中保守治疗48例,手术治疗12例,死亡26例,死亡率为43.5%.[结论]DAI属重型脑损伤,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入院时GCS评分和瞳孔变化情况是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观察分析经CT、MRI诊断为DAI87例病人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按GOS评分结果;治愈28例,中残23例,重残或植物生存24例,死亡12例。结论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脑CT无明显改变也不能排除DAI;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弥散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脑脊液与血浆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DAI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DAI的常规治疗,研究组还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使用流速泵使流速控制在≤15 ml/h且尽可能保持匀速引流,引流时间为2周。在研究组患者置管治疗后第1、5、9、14天留取血浆和脑脊液各2 ml进行检测,对照组患者也留取同时期的血浆和脑脊液各2 ml进行检测。对所有患者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脑脊液Aβ1-42水平均为先升高再降低,但研究组的降低的幅度较大。且研究组患者血浆的Aβ1-42水平降低较早。在治疗后第9、14天,研究组患者的脑脊液以及血浆Aβ1-42水平明显较对照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GOS较对照组高,预后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有助于降低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浆的淀粉样β蛋白水平,减轻其对神经细胞的毒害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及保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1997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痊愈67例,好转5例,明显好转8例,无改善8例,死亡占28.5%(35/123);GCS≤5分的死亡率为46.0%(23/50)。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早期应用亚低温和纳洛酮联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血清中的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F-L)的浓度与DAI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DAI患者95例(DAI组)和健康体检者6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2组血清中NF-L的浓度。结果:损伤后7 d内,DAI组血清中NF-L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F-L浓度3.85 ng/m L对于辅助诊断DAI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DAI死亡患者血清NF-L浓度明显高于存活患者。结论:血清NF-L浓度与DAI损伤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波谱(MRS)表现,探讨MRS技术在DAI诊断和伤情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30例DAI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1H-MRS扫描,测定脑组织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代谢物水平,结合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AI组较正常对照组的NAA峰下降、Cho峰升高;NAA/Cho、NAA/Cr值下降,Cho/Cr值上升。NAA/Cr、NAA/Cho、Cho/Cr值变化与DAI患者GCS、GOS存在相关性。结论:MRS能定量测定DAI患者脑组织代谢状况,对DAI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9例DAI患者(实验组)和1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者(对照组)的脑脊液NSE水平.实验组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2 h、1 d、2 d、3 d、7 d、14 d采集脑脊液标本,并分析NSE水平与DAI严重程度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分析早期脑脊液NSE水平评估DAI预后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型组伤后12 h~3 d、中型组伤后12 h~7 d、重型组伤后12 h~14 d血清NSE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重型组各时间点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0.01).根据ROC曲线,以NSE预测DAI患者预后,其截断值为27.83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5%.结论 脑脊液NSE水平可作为判断 DAI损伤程度的指标.早期脑脊液NSE水平对DAI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弥散性轴索损伤(DAI), 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突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DAI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8%~42%, 患者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率高,死亡率高达42%~46%.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对其认识的深入,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均有了明显的提高.本科1997年~2008年共收治DAI患者105例,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隔位分组分成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结果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后比较,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性的意义;对醒觉时间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表明高压氧治疗DAI可显著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舱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axonaliniury,DAI)的疗效。方法86例DAI患者分成高压氧舱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每组清醒患者的运动功能并进行Fugl-Meyer法评定,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每组清醒患者及其Fugl-Meyer运动积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OS评定结果显示,两组病死率对照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DAI患者,可明显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96例DAI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96例患者恢复良好30例,中残14例,重残12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37例。结论:DAI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特点、CT或MRI影像及早正确诊断,DAI死亡率高。其轴突损伤严重程度,GCS高低,昏迷持续时间,血糖和瞳孔变化有助于DAI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