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注射法是临床常用、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单纯的静脉注射,只要抽吸药液后排尽空气,就不会造成空气的进入,但是在输液过程中有时需要静脉推注药液,如方法不当,则会造成空气的进入。解决输液过程中静脉注射时空气的进入问题。目的在于防止空气栓塞,减少药液残留,便于护士操作,消除病人疑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原理,将一定量灭菌药液直接滴入静脉内的给药方法,是临床常用的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常常遇到静脉输液时,空气不易排尽,且随着排气浪费了药液,给患者造成了心理上的不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对600例静脉输液患者采用不同排气方法进行临床实践观察,现将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在静脉输液的同时要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推注的方法是:先分开头皮针与输液管,然后再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静脉推注(简称静推),此时,在接头处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头皮针,随之被注入血管内,并且,静推的次数愈多进的空气愈多,易给病人带来不安和恐惧,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现介绍一种杜绝空气进入的静推方法:打开头皮针与输液器,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时,先不要急于推动活塞,应先慢慢抽吸回血,待接头处空气被吸入到注射器时,迅速用左手手指轻弹注射器的筒壁,让气泡飘到接近活塞柄的药液尾部,这时再推注药液,推完药液时把尾部的空气留入注射器内不要推入即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两步法与双阻断法两种排液法的比较,探讨输液时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微量空气进入静脉。方法: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两步法,对照组使用双阻断法,进行输液比较。结果:双阻断法防止输液时微量空气形成的作用优于两步法(P<0.01)。结论:静脉输液时,双阻断法比两步法对防止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作用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同时进行静脉注射时防止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方法。方法:将116例需静脉推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研究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研究组采用改良法。结果:研究组在带入空气上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法既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又减少了空气栓塞和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孙慧珍  吕红 《苏州医学》2009,32(2):F0003-F0003
静脉输液为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障碍是常见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未关闭输液管下端的情况下挤压,弹击输液管,或者分离输液管接口重新排气。在未关闭输液管下端的情况下挤压容易造成静脉回血;空气量多时用弹击输液管的方法费时,且在未关闭输液管下端的情况下弹击,容易进入血管;分离输液管接口重新排气易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为此,我们从2007—2008年对560例患者采用输液夹夹闭输液管排除空气障碍防止回血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艳军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257-257
作为临床护士都会有这样的操作体会,当静脉输液进行中,由于病人病情变化的需要临时静脉推注其他的药液或者是为了减少重新穿刺给病人增加痛苦,在静脉推注药液后或静脉采集血标本后直接连接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这时我们会发现如果方法不得当很容易造成空气随着静脉输液进入血管,如果连接处漏气可能造成空气栓塞或药液外漏等后果,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故为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静脉输液输血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操作技术,稍有不甚,空气进入静脉,就会导致空气栓塞。本文总结了1100例病人输血输液的操作经验,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可以达到安全输液的目的。 1.排除空气法 将输液瓶倒挂于输液架上,然后将输液器插入瓶塞内,左手将下段连接滴管部位的输液管反折,右手捏挤滴管1~2下,液体流入滴管1/2—2/3时,左手松开  相似文献   

9.
李素珍  罗彩树 《医学文选》1999,18(1):123-124
文献报道,两步法可消除输液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1)。但临床工作中调速夹使用不当即会失败。我们将两步法与两次排气后两处阻断法(双阻断法)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双阻断法对防止输液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更为理想,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材料输液器:使用连接7...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为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而输液过程中空气故障是最常见的问题。在输液过程中发现有空气故障时,通常的做法是在不关闭输液管下端的情况下挤压,弹击输液管,或者分离输液管接口重新排气。在不关输液管下端的情况下挤压容易造成静脉回血。空气量多时用弹击输液管的方法费时,且在不关闭输液管下端的情况下弹击,空气易进入血管;分离输液管接口重新排气易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正确的排除空气故障,能防止静脉血回流到输液管,减少药液浪费和血细胞的破坏,消除患者忧虑,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就输液过程中排除空气故障,防止静脉回血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临床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丽亚  冯玉珍  陈婵 《华夏医学》2005,18(5):697-698
目的:减少患者心理压力,避免微量空气在静脉注射药液时进入血管内,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将60例患者分普通组和实验组,普通组采用平时常用的操作方法,实验组在静脉穿刺时见有回血继续回抽至头皮针管的1/4处,并将微量气泡轻弹回到注射器内,方可注射药液。注射药液后,首先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开关,见输液管乳头挂着一滴将要流出的液体时,迅速连接头皮针。结果:普通组有空气进入25例,无空气进入5例,成功率16.7%;实验组有空气进入1例,无空气进入29例,成功率96.7%。两组成功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感染机会,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给患者体内输入液体或药物,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维持心跳及血压,补充营养,冲淡或排除体内毒素,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等。在给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有许多药物需要快捷奏效,如呕吐病人要快速加入甲氧氯普胺止吐、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输液时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输液管连接不紧密,管内空气进入静脉,则有可能造成肺动脉栓塞,导致体内严重缺氧,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过程中,小剂量的药物推注是临床上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由于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量气泡不易排出,随药液迅速进入静脉,给患者带来威胁和危害,同时也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2002年6月,我科对静脉推注方法进行了改进,避免了微量空气随药液进入人体,减少了污染,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临时静注药物多采用针筒给药,每次更换针筒时会在头皮针针座部分留有空气,再行注射时会有少量空气进入血管。为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提高护理操作质量,现将个人在多年护理工作中总结掌握的三种防止上述现象的方法介绍如下。①换药时左手握住头皮针止血,将针座与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临床超作之一,静脉给药已成为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准确迅速地完成静脉注射是患者对护士的普遍要求,运用护理程序进行静脉输液,能够取得安全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如何避免静脉输液时微量空气进入体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秋霞  高志丽 《吉林医学》2004,25(11):23-23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常用的基本操作,也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最关键的操作之一。通过静脉输液,直接将药物输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临床上静脉输液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漏洞,导致微量空气一次性或逐次进入体内引起病人的恐慌。本文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朱素友 《柳州医学》2004,17(3):112-11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用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徽循环,维持血压,防病治病,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给药迅速,疗效快,刺激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彻底排除输液管中的空气,保证输液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临床上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后 ,静脉推药时 ,由于头皮针与输液器脱接后 ,头皮针尾部存在一定空隙 ,头皮针与注身器连接时由于回抽不彻底 ,仍有少许空气随推药一起被注入体内[1] 。作者通过临床实践 ,用 5 %GS或生理盐水填充头皮针尾部的空隙 ,效果良好。1 方法1.1 用无菌操作法将要推注的药液抽入适当的注射器内 ,套上针头。取 1~ 2ml注射器抽取 5 %GS液或生理盐水 1~ 2ml后套上针头。上述注射器均放入无菌治疗盘中带入病房。1.2 将输液器上的调节夹关闭 ,分离输液器和头皮针 ,将5 %GS液滴满头皮针尾部的空隙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