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与尼可地尔联合用药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比索洛尔5mg/d+尼可地尔5mg,3次/日)和对照组(比索洛尔5mg/d)。两组患者PCI术后常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术后14d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3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术后14d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3月,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结论比索洛尔联用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开始前曾服用过左旋氨氯地平2.5mg/d。治疗前其坐位血压稳定并且满足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的要求。每日口服2.5mg~10mg比索洛尔片剂,均为一次给药,同时建议所有患者降低食盐摄入量至5g/d7g/d。所有患者均根据心率、血压情况先给予比索洛尔片剂初始剂量2.5mg,每两周剂量增加2.5mg,直至10mg/d。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坐位血压、空腹血糖水平和血红蛋白(HbA1c)水平,75g葡萄糖负荷前及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比索洛尔联合用药前后血压有明显下降,用药后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比索洛尔联合用药降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治疗,比索洛尔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片,5 mg/次,1次/d;低分子肝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0.6 mL/次,2次/d。3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比索洛尔组、低分子肝素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优良率均较对照组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优良率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低分子肝素组的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罗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罗洛尔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美托洛尔对照组(对照组,60例),治疗2周后进行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评价。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罗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目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黄杨宁对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黄杨宁与心室复极离散度(QTd)的关系,对冠心病黄杨宁治疗患者42例用药前,后和非黄杨宁治疗患者42例的心室复极各参数进行分析发现:(1)黄杨宁组用药前后QTd,QTcd,QTLcd组内比较,用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2)黄杨宁组治疗后QTd,QTcd,QTLcd与非黄杨宁组QTd,QTcd,QTLcd组间比较,用黄杨宁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3)非黄杨宁组治疗前后的QTd,QTcd,QTLc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黄杨宁治疗后能改善心室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棓丙酯合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临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肠溶阿斯匹林、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尿激酶10~20万IU/d、棓丙酯120—180m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天。分别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绞痛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AMI或死亡)的发生率、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心绞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及心脏事件。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棓丙酯合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绞痛缓解率高于常规治疗方案,而出血倾向无明显增加,尤其适合于不能或不愿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脾虚型胃气上逆病证用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参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47.5 mg/次,1次/d,晨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观察期内心绞痛症状、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诱发原因及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检测;采用普通心电图仪检测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经Ridit分析,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HRV各参数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 每5 min平均正常的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及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HRV各参数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QTd和QTcd均比治疗前缩短(P<0.01),观察组QTd和QTcd较对照组缩短更显著(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并能改善患者HRV和QTd,这对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对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依据诊断标准筛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观察临床疗效、静息心电图ST段变化,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速效救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起效迅速、疗效显著,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作用(P〈0.01),和硝酸甘油比较无明显差异;能降低基质金属蛋白MMP-9和CRP水平(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种可靠速效中药制剂,还具有稳定斑块作用,临床可常规服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和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I组30例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0-30mg,1I组30例予硝酸甘油5mg,两组均为静脉泵泵入持续5小时,1次/d,疗程为7天。结果:I组患者总有效率86.7%(26/30),1I组有效率93.3%(28/30),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和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相似,但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不良反应小于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8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拜阿司匹灵100mg/次,1次/晚。辛伐他汀片40mg/次,1次/晚。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mg/次L,1次/d。治疗组49例丹参软胶囊3粒/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频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稳定型心绞痛开展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组予以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心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心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明显改善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开展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治疗,对比观察患者心电图QTd及QTcd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QTd及QTcd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缩短QTd及QTcd,有效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原则,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另外三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3种不同剂量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40mg/d组(B组),60mg/d组(C组),80mg/d组(D组)。四组患者均治疗14天。结果:经过14天治疗,B、C、D三组的疗效均优于A组,B组与A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P〈0.01);而且D组的总有效率均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常规治疗效果更佳,且丹参酮ⅡA磺酸钠80mg/d应作为临床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以及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张冠脉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曲美他嗪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以及心肌QT离散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6.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可明显降低QTd和QTcd(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改善心肌缺血以及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各42例,分别给予比索洛尔(5 mg/d~10 mg/d,每日1次)和美托洛尔(50 mg/d~100 mg/d,每日2次),治疗16周.观察服药前及服药后16周末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血压在用药后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比索洛尔组治疗16周末24 h平均压(24 hDBP)、白昼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较美托洛尔组降低(P〈0.05).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治疗16周末时血压变异性24 hSBPV、dSBPV、nSBPV、24 hDBPV、dDBPV、nDBPV均较治疗前明降低(P〈0.05或P〈0.01).比索洛尔组治疗16周血压变异性24 hSBPV、dSBPV、24 hDBPV、dDBPV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均能降低高血压患者BPV,比索洛尔对BPV的控制较美托洛尔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与西药比索洛尔联用治疗双心(心脏神经官能症和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双心病人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纽(3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比索洛尔2.5mg,每日一次,治疗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基本方:柴胡9g,枳实12g,陈皮12g,白芍20g,川芎20g,厚朴12g,香附30g,郁金10g),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治疗一月后,观察双心显效率、心慌胸闷发作次数、胸痛程度、持续时间、中医主证消失率、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组双心显效率、心慌胸闷发作次数、胸痛程度、持续时间、中医主证消失率、心电图疗效情况均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对冠心病和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的缓解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脏神经官能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并能有效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硝酸酯类、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0例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美多心安治疗,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6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例,总有效率6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心疾宁胶囊对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观察心疾宁胶囊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将4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心疾宁治疗组(25例)和心得安对照组(2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24小时时域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夜间各指标治疗组显著改变(P<0.05),优于对照组;两组白天SDNN和Tri-Ind均显著改变(P<0.05),治疗组LF,HF,LF/HF显著改变IP<0.01),对照组LF,HF,LF/HF显著改变(P<0.05),治疗组QTd,QTcd显著改变(P<0.01),对照组QTd显著改变(P<0.01),QTcd显著改变(P<0.05),提示心疾宁胶囊能提高心率变异性,降低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