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颅CT扫描与脑脊液检查对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头颅CT及腰穿脑脊液检查诊断为原发性SAH者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检查时间为病程中的3、7、15、23、35d。结果:30例原发性SAH,CT阳性者18例,阳性率60%;腰穿脑脊液外观均匀血性18例,黄变7例,清5例,血性和黄变占83%;找到SAH 征细胞,即红细胞吞噬细胞和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23例,占76.6%。结论:CT阴性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其可通过腰穿脑脊液外观、红细胞形态观察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而100%确诊,远较CT阳性率60%高(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临床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40例不典型SAH者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结果SAH 40例初诊为高血压10例,结核性脑膜炎7例,血管性头痛6例,脑出血2例,小脑肿瘤4例,散发性脑炎3例,精神病3例,癫癎3例,急性胃肠炎2例.脑脊液为血性者13例,黄变者15例,无色清亮者6例,分别可见大量红细胞、吞噬红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结论开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熟练掌握SAH各期细胞学变化规律,抓住脑脊液各期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才能提高SAH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通常脑脊液表现为血性和/或黄变的即可诊断,但脑脊液一般在三周以内恢复正常,如果腰穿检查错失了这个时限,则脑脊液检查往往无法证实以前曾有SAH发生,作者发现了一种可以证实在1~17周内曾发生SAH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CT与脑脊液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的2月,最大的80岁。既往有头痛史8例,高血压病史25例,冠心病史27例,脑动脉硬化史22例,糖尿病史2例。发病时有诱因者52例占76.47%,其小2次以上再出血者15例占22.06%。  相似文献   

5.
首次脑CT平扫无异常改变的隐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极易被误诊和延误诊断 ,甚至漏诊。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共收治 2 6 7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 ,其中首次脑CT平扫无异常改变的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 5例 ,均通过腰穿刺脑脊液检查而明确诊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5例 ,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 12岁 ,最大为 6 2岁 ,平均 5 2 3岁 ;受伤原因 :车祸伤 18例 ,跌伤 6例 ,打伤 1例 ;入院时间 :受伤后 3h入院者 15例 ,受伤后 3~ 6h内入院者 10例 ;首次脑CT平扫表现 :均无异常改变 ;临床特点见表 1。1 2 方法…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525例SAH患者687次腰穿所得CSF理化检查表明:SAH后早期CSF呈浓血性者死亡率达20.9%压力高于1.96kPa者死亡率达28.4%;血性CSF维持最长者到病后18天,CSF黄变的高峰是在病后2~3周。黄变延续时间最长可到病后57天;CSF中含噬铁颗粒的白细胞可存子病后的第十周。因此。SAH急性期治疗以到病后3~4周为宜。CSF检查对SAH诊断、预后判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细胞学诊断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lanoid hemorrhage SAH)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临床易误诊,脑脊液细胞学(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CSFC)检查在确诊不典型SAH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分析了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而由CSFC检查确诊的SAH,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CT扫描及腰穿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T扫描及腰穿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顾柏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病。我科从1992年1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43例,对CT及腰穿检查在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如下。资料: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3岁。临床症状:头痛...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净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了脑脊液净化治疗,多数做了3~5次,最多者做9次。每次脑脊液出量20~70ml,平均总出量168±62ml。4例急性期复发出血。3个月后33例患者基本康复,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11例有神经功能缺陷。1例因暴发性肝炎,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作者结合文献讨论了脑脊液净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机理,指出其可清除积血,降低颅压,预防或减轻血管痉挛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缺陷,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我科近3年收治100例,对CT及腰穿检查在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如下。资料:男34例,女66例。平均年龄53.98岁。头痛呕吐76例,头晕6例,抽搐16例。血压升高58例,最高达40.24kPa。神志清70例,神志恍惚10例,浅昏迷10例,深昏迷6例。颈强72例,Kernig征阳性58例。轻偏瘫6例,一侧动眼神经麻痹6例,眼底出血4例。单侧病理征10例,双侧病理征20例。再出血26例,死亡16例。100例患者均在入院当天做…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膜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说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膜癌病的诊断价值 ,现总结我院自 1989年 2月~ 1999年 5月间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 2 4例脑膜癌病患者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  2 4例中男 12例 ,女 12例 ,年龄 19~ 6 5岁 ,平均 4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脑部症状 (头痛、呕吐、精神症状、抽搐、意识障碍、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 )、脑神经症状(Ⅱ~Ⅹ )和脊神经症状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多发性周围神经感觉障碍、颈痛及腰骶痛 )。全部患者住院后行腰椎穿刺1~ 4次 ,除测压、留取脑脊液检查生化及常规外 ,另取脑脊液 2ml,以侯氏简易细胞沉淀仪收集标本 ,95 %酒…  相似文献   

12.
自1960年以来有不少学者报告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时脑脊液细胞检查的结果。各家报告的阳性诊断率有很大差异。例如:Sayk和Olischer报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诊断率为7.3%,而Bischoff报告为62.7%,Bots等则报告为50%。颅内转移瘤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膜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诊断成立后即行脑脊液置换术隔日1次,共置换3~5次,每次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5~10 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间隔5 min重复操作2次,最后一次加地塞米松5 mg鞘内注射.结果 进行脑脊液置换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组,而好转率显著低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脊液置换次数之间再出血发生率与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进行动脉瘤修复的SAH行脑脊液置换术致再出血风险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对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7份脑脊液标本作细胞学检查,除2份假阴性外,自本病发作后起、甚至5个月内标本(有的脑脊液常规检查早已正常)均有明确的细胞学改变,包括早期白细胞反应和特征性的单核吞噬细胞反应,据此不但可与穿刺外伤出血和非出血性黄变症鉴别,还有助诊断轻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提示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自1718年Dionis报告2例尸检病例后,至今已有270年历史,仅美国《医学索引》记载1976~1985年10年间,关于SAH的文献即有上千篇,但有关SAH合并脑室出血的研究甚少。为了探讨SAH并脑室出血的发病机理、破入脑室的途径、分型、临床特点及预后等,我们自1983年11月至1986年3月有计划地观察了89例SAH病例,结合既往尸检的11例病理资料,共计100例,对其中合并脑室出血的64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在发病后的不同时期头颅CT及脑脊液(CSF)结果有差异。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我院共收治SAH11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6全SAH患者(不包括合并脑室出血者)均经头颅CT和腰穿检查确诊。男48例,女6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30岁以下的11例(9.48%),30~60岁68例(58.62%),60岁以上37例(31.89%)。1.2临床表现头痛叨例,头晕90例,恶心、呕吐82例,意识障碍12例、精神症状8例,抽搐6例,下肢痛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88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8例、玻…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与临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自CF应用于临床后,发现不少无明显部位体征的脑出血,如脑叶出血、丘脑出血、脑室出血等,易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了提高SAH的确诊率,将我科初诊为SAH 250例进行了CT检查,比较了SAH与无明显部位体征脑出血的症状、体征及病因等,以期找出规律,指导临床。临床与CT资料本文共收集了250例临床诊断为SAH  相似文献   

19.
对8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表现与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对照,对出血部位和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全部病例经CT与DSA检查,观察内容是SAH的病因及病变位置。结果:8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中,DSA显示有动脉瘤46例,血管畸形22例,动脉硬化15例,其他2例。CT诊断动脉瘤所致出血38例,血管畸形19例,动脉硬化12例。结论:CT对SAH定性、定位一定意义,对于急诊病人的治疗、手术引流及血管造影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即应迅速对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载瘤动脉和邻近颅内结构的关系等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