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08-3709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复方甘草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疗效确切,可快速恢复患者的肝功能和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组织学改变,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疾病。与其他类型脂肪肝相比,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相对较快,发生率相对较高。我们于2005年6月至2009年2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GSH)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6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53-4355
评价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甘草酸苷组、谷胱甘肽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戒酒、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二者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血清学指标(ALT、AST、GGT、TBIL和CDT)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单药治疗(P0.05);联合治疗组的ALT、AST、GGT、TBIL、MCV和CDT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与单药治疗相比,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6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保肝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质量分数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疗效、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其患病率达20%~33%。NAFLD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脂质在肝细胞内的异常积蓄,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等。该病起病隐匿,有大量实验和研究证实,NAFLD与肥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联系紧密,同时  相似文献   

6.
周市委  朱敏 《中国临床医学》2012,(5):570-572,574
早在1980年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在临床及组织病理学上和酒精性肝病相仿,但患者无饮酒史或很少饮酒的肝脏疾病口]。NAFLD包括一系列病变,从单纯性脂肪肝(simplehepaticsteatosis)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后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7.
阿拓莫兰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中性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患脂肪肝后肝硬化的发生率为一般人群的7倍,而我国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故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于2002年10月~2004年11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GSH)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5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它涉及广泛的肝损伤,可发生脂肪变性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相似文献   

9.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密切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6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保肝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质量分数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疗效、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肤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肥胖、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NAFLD是一种肝脏病理生理变化的综合征,从肝脏脂质沉积到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可发展为肝细胞癌。NAFLD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的发病主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3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患者均戒酒,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但病理学改变类似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得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及由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镁离子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欧美等国家成人患病率约为20%~33%,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3]。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约为15%[2,4-5]。运动疗法能有效降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近年来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虽然它为良性病变但可以影响到其他慢性肝病的进展,任其发展可能最终导致肝脏的衰竭。利用MR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H-MRS和m Dixon技术作为无创性方法定量诊断脂肪肝,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治疗已经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细胞使其得以恢复正常。本文就1H-MRS和m Dixon技术定量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柴胡、丹参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脂质过氧化系统、肝功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蛋白和mRNA表达、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表达相关因素,了解柴胡、丹参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30±10)g。正常喂养1周后,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柴胡、丹参复方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柴胡、丹参复方组:喂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0.1猪油、质量分数0.02胆固醇)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②造模开始后第13周,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mL/kg,1次/d;柴胡、丹参复方组:灌胃柴胡、丹参复方溶液10mL/kg(由柴胡15g,丹参15g,泽泻15g,半夏15g,生山楂15g组成,药材购自大连药材集团公司,水煎剂制成浓浸膏,加蒸馏水稀释成含生药0.17g/mL灌胃溶液),1次/d。③实验第16周末处死大鼠。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肝组织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评估脂肪变性程度(判断标准:以肝小叶内未见脂滴肝细胞为阴性,脂滴肝细胞占肝细胞总数<1/3为 ,1/3~2/3为,>2/3为,几乎均呈脂滴肝细胞为)和计算炎症活动度计分[计分标准为汇管区炎症(P)、小叶内炎症(L)、碎屑坏死(PN)及桥接坏死(BN)4项指标,每项依据病变程度分别计为1,2,3,4分,计分公式为:P L 2(PN BN)]。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计算每张切片阳性细胞所占百分率进行分级:0为-,<10%为 ,10%~50%为,>50%为。⑥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蛋白表达。⑦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表达。⑧两组间实验数据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柴胡、丹参复方组肝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正常组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肝小叶内出现汇管区炎症,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柴胡、丹参复方组炎症活动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②模型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和总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③模型组大鼠肝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④正常组见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在汇管区周围肝细胞胞核内,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阳性表达少;模型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少于其他2组(P<0.05~0.01)。⑤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柴胡、丹参复方组(P<0.01)。⑥模型组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表达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肝匀浆三酰甘油、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917,-0.727,-0.763,P<0.05~0.01),与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r=0.859,P<0.05)。结论:①柴胡、丹参复方可使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增强,能显著降低肝脏内三酰甘油储存、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显著减轻。②柴胡、丹参复方可通过增强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逆转高脂饮食造成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为全球终末期肝病、肝细胞癌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NAFLD的病理变化是从单纯性肝脂肪病变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最终可进展至中晚期肝纤维化,因此准确诊断和鉴别NASH和纤维化对NAFLD的治疗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肝活组织检查的局限性促使无创诊断技术迅速发展。本文就进展性NAFLD(NASH及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展开论述,明确各种新的无创性诊断手段的特点,旨在进一步优化NAFLD的临床管理,推动本领域科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甘利欣注射液联合治疗早期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方法:全部病历随机分组,对比观察治疗组药物与对比组药物对改善病人肝功(ALT、TBiL)、血清胶原(血清IV型胶原蛋白Ⅳ C及透明质酸HA)下降的水平及肝脏B超的改变,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治疗组病人ALT、TBiL恢复正常率,血清Ⅳ C及HA下降率、B超提示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回缩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甘利欣注射液联合治疗早期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有显著的抗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可以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进而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西方国家,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肝病,患病率为25%~30%[1],现已被认为是导致肝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2-3]。近年来,我国由于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升高,NAFLD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