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6 5例行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对照组 5 0例行常规子宫全切术。两组均排除术前腰骶疼痛及排便异常者。观察组 :年龄3 1~ 5 0岁 ,平均 43 .7岁 ;对照组 :年龄 3 8~ 6 0岁 ,平均 47.0 1岁。观察组保留双侧附件 41例 ,保留一侧附件 2 4例 ;对照组 :保留双侧附件 3 7例 ,保留一侧附件 1 3例。两组在年龄及产次、病种、子宫大小、盆腔粘连及附件保留等方面基本相同 (P>0 .0 5 )2 手术方法  1术前准备、麻醉、腹部切口至切断子宫动静脉步骤同常规子宫全切术。 2在子宫血管切缘上 0 .5 cm水平 ,环绕子宫颈峡部环…  相似文献   

2.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动脉在早孕、药物流产。子宫肌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已有报道[1]。但观察正常妇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尚少见。本文观察了100例正常妇女和111例非正常妇女(含早孕、药流不全、子宫肌瘤)的子宫动脉血流变化,并进行比较。1资料与方法1.l研究对象:受检者共211例已婚妇女,正常组lin例,年龄20-55岁(平均32.8岁);非正常组ill例,年龄19-53岁(平均M.0岁),其中药流不全32例,年龄19-36岁(平均25.7岁),早孕对例,年龄对一38岁(平均26.0岁),肌瘤59例,年龄30-53岁(平均42.l岁)。互.2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剖腹子宫全切术(AH)、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288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分为AH组(146例)、LISH组(142例),比较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年龄、体重、剖腹手术史、子宫大小、子宫病变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3天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对镇痛的需求、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随访。LISH组明显优于AH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作为临床子宫切除的术式。但LISH在保留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围产期孕妇并发症及死亡发生,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我院自1976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分娩21680例.其中剖宫产2710例,占12.5%,产科子宫切除17例,占0.078%,剖宫产子宫切除10例,产后子宫切除7例,(1例死亡),本文对产科子宫切除的指征、并发症、经验教育及预防措施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状况:产科子宫切除术.产妇平均年龄29.63岁(23岁至38岁);平均孕周38.5周.孕周最少为36周,>42周2例,人工流产、中期引产、产后清宫史7例,最多产次为9次。本组子宫次全切15例(占88.2%).全子宫切除术2例(占11…  相似文献   

5.
张文英  王晓萍  李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26-126,148
目的探讨年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40岁)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对78例子宫腺肌病病人进行荷包式缝合法子宫大部分切除子宫成形术(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因子宫腺肌病人院行全子宫切除术60例(对照组),比较术后患者对性生活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性生活改善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荷包式缝合法子宫大部切除术后子宫成形术,手术方法简单,止血效果可靠,重新成形的子宫能够保留子宫部分内膜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痛经完全缓解或基本缓解,术后仍有少量月经,保留宫颈及阴道穹窿部,明显改善及提高夫妻双方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53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40岁年龄组(A组,28例)和40-45岁年龄组(B组,2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57.1%(16,28)的患者合并不孕未产,78.5%(22/28)的患者合并月经不调;B组28.0%(7/25)的患者合并不孕未产,48%(12/25)的患者合并肥胖,56%(14/25)的患者合并异常阴道出血,32%(8/25)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A组合并不孕未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的孕次和产次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5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B组1例复发。结论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40岁以上患者多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月经紊乱;45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分化、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上等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毛学芬  张伟  徐文娟 《西部医学》2011,23(1):116-118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的大部分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行保留子宫动脉的大部分子宫切除术(实验组),与行传统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73~97ml及60~84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为79~101ml及61~85min。两组术后出血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相等。对照组术前、术后性激素E2水平从(598.18±16.82)pmol/L降低至(391.25±30.96)pmol/L,实验组则从(601.25±12.55)pmol/L增至(658.47±86.25)pmol/L。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实验组为3.3%,对照组为13.3%。结论保留子宫动脉的大部分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小,是年轻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腹横切口不缝合盆腔腹膜全子宫切除术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付强  林明芳 《广东医学》1998,19(2):139-140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及基本的手术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有不少医院在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提高了手术质量。我院自lop年10月起开展了腹横切口、不缝合盆腔腹膜全子宫切除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自lop年10月一lop年5月我院共行全子宫切除术(除外行卵巢癌根治术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腹横切口全子宫切除组(简体为改良组)80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56岁,平均46.7岁;传统全子宫切除组70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cd岁,平均45.8岁。两组患者病种、子宫大小、盆腔粘连情况及胖疫等基本相同,具有…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8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年龄40.0±4.8岁,子宫体最大直径15.6±4.2cm;对照组78例,年龄44.2±3.5岁,子宫体最大直径14.3±3.5cm;经M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45岁以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预后和卵巢功能,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可行性。方法 101例年龄≤45岁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予以知情,根据患者自愿分为保留卵巢组25例(实验组)和切除卵巢组76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无瘤生存期及健康指数评分(EQ-5D健康指数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性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性激素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FSH,LH以及E2为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保留卵巢具有可行性,能够保留其内分泌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对保留双侧与单侧卵巢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子宫良性病变在45岁前行子宫切除,保留双侧卵巢的36例为A组,保留单侧卵巢的25例为B组(两组术后时间均为5年),选取正常妇女23例为对照组(C组)。询问更年期症状,测定FSH、LH、E2、P值,同时选择3组中的部分病人行BBT测定。结果与C组比较,A组更年期症状2/3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所有症状均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同时与C组比较,A组FSH、LH上升,E2、P下降(均为P<0.05),B组FSH、LH上升与P下降(P<0.05),E2进一步下降(P<0.01)。FSH与LH同时上升的A组占25%,B组占46.7%,C组为0。BBT测定中,BBT双相的A与C比较,P>0.05;B与C比较,P<0.05。结论45岁前行子宫切除,术后5年以上的不仅保留单侧卵巢的功能严重衰退,即使保留双侧卵巢其功能也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2.
赵海燕  沈红  杨志 《广东医学》2003,24(4):422-423
目的:探讨经腹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式及结果。方法:对78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另选择同期36例患者行传统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结果:(1)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盆腔血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术后腹痛,盆腔坠胀感,性生活质量等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变化,对照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术式的优点是使卵巢的血供不受影响,维护了盆底支撑结构,避免了卵巢功能早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左明霞 《中原医刊》2011,(3):101-10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100例,年龄25~45岁。腰硬联合麻醉90例,全身麻醉10例。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切皮至胎儿娩出的时间(T1)、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L)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全身麻醉组T1时间短于腰硬联合麻醉组(P〈0.01)。全组术中低血压32例(32%);新生儿窒息11例(11%);Apgar评分〈3分5例(死亡2例);4—7分6例;8—10分89例。产妇子宫次全切除2例,术中大出血13例。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风险明显增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高危因素是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女性平均寿命延长,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已不能被多数人接受。现在多数患者要求尽量保留宫颈、保留一侧或部分卵巢。本文就子宫切除术式和卵巢保留与否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1997年我院住院子宫切除病例2224例(不包括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年龄22~85岁,以35~50岁最多。病因:子宫肌瘤1543例(69.4%);子宫腺肌病及卵巢巧克力囊肿541例(24.3%);其他140例,(6.3%)。其中全子宫切除术1435例,占64.5%;次全子…  相似文献   

15.
崔蓉  柯佩琪  钱冰  沈宏伟 《广东医学》2006,27(10):1483-148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50例子宫内膜癌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tavivin蛋白阳性表达在增生期内膜有8例弱阳性,分泌期7例弱阳性,2例阴性。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均有表达,过表达率46%,而在正常内膜的过表达率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xvivin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孕次、产次、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与手术病理分期相关(P〈0.05)。Suxvivin过表达率在术后无病生存组为43.1%(19/44),复发或死亡组为66.7%(4/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抑制蛋白Stavivin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其过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患者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准确辨证治疗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75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组,分为≥70岁组、60~69岁组、<60岁组3组,对比各组患者子宫脱垂分度;将患者分为气虚型组、肾虚型组、湿热型组,对比各组子宫脱垂程度和患者年龄分布。给予辨证论治。结果75例患者不同年龄组中,子宫脱垂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70岁组、60~69岁组、<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组中子宫脱垂程度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脱垂患者最常见中医证型为气虚型和肾虚型,湿热型少见;年龄越大则子宫脱垂分度越高,中医证型与年龄和西医分度无关;准确辨证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但严重者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7年6月治疗的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6例,年龄45~55岁,平均(51.6±1.02)岁;36例患者手术治疗为主,结合辅助化疗和(或)放射治疗,辅助激素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随访29例,失访7例,随访率为80.56%;29例中7例为术后2年内复发和(或)转移,其中盆腔复发3例,远处转移2例,盆腔复发及远处转移同时存在者2例。结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以Ⅰ型多见,手术治疗为主联合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子宫全切而保留卵巢患者远期更年期症状及骨密度情况。方法 子宫全切保留单侧卵巢者48例,保留双侧卵巢者15例,对照组3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详细询问各种期症状的情况,并测定骨密度值。结果 两手术组更年期多种症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单侧卵巢保留组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全切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患者远期卵巢功能下降,表现为更年期症状发生提前,单侧卵巢保留者骨密度值下降。  相似文献   

19.
徐大宝  万亚军  薛敏 《医学争鸣》2009,30(5):423-423
1临床资料2003-06/2008-04我们应用官腔镜诊治剖宫产子宫切口丝线残留(retained permanent uterine suture after eesarean,RPUSAC)患者27例,年龄21~42(平均31.5)岁.患者首次诊断距剖宫产手术时间62d~11a(平均3.6a).子宫体部切口2例,子宫下段切口25例.27例中共计30次剖宫产手术,7次在县级医院,其余均在乡镇或职工医院完成手术.5例采用10号丝线间断缝合子宫肌层切口;7例采用10号丝线缝合子宫肌层切口;  相似文献   

20.
暴露子宫动脉阴式子宫切除术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毅  李寒松  孟庆伟 《中国医刊》2001,36(12):34-35
目的:探讨暴露子宫动脉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优点,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1年3月,对81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无明显盆腔粘连,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绝经后出血,经诊刮,排除生殖道恶性肿瘤者,行暴露子宫动脉法TVH。术前子宫大小正常者15(18.5%),子宫增大但≤12周者42例(51.9%),子宫增大>12周者24例(29.6%)。既往有手术史者10例(12.4%),其中1例患者曾行两次剖宫产术。同时行附件切除术者8例(9.9%)。对子宫≥14周者,术中同时采用子宫对半切开法、子宫分碎法及肌瘤切除法。结果:手术时间25-75分钟,平均50分钟,纱布法估计出血量75ml(50-250ml);术后住院时间4.2天(3-7天)。结论:暴露子宫动脉法TVH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有效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