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对剖宫产时子宫肌瘤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以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经阴道分娩产妇2074例,剖宫产1275例。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0例(占2.09%),年龄23~42岁,平均32.6岁,孕周36~41周,经产妇15例,初产妇55例。70例中经阴道分娩4例,行剖宫产66例。剖宫产术时行肌瘤剔除术63例(观察组),未作处理3例。B超孕前发现9例,妊娠期发现11例,剖宫产术中发现46例;肌瘤直径<5cm54例,≥5cm12例(最大12cm);单个42例,多个24例;位于浆膜下38例,肌壁间26例,黏膜下2例。术后住院时间5…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可与妊娠同时存在 ,其发病率约占肌瘤患者的 0 .5%~ 1% ,约占妊娠的 0 .3%~ 7.2 % [1] 。本院1989~ 1999年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的患者72例 ,对其中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者 6 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剖宫产时肌瘤的处理方式。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平均年龄 2 9(2 4~ 4 4 )岁 ;平均孕周39 .2 7(36~ 4 1)周 ;初产妇 6 3例 ,经产妇 9例。术中诊断浆膜下肌瘤 2 8例 ,肌壁间肌瘤 31例 ,粘膜下肌瘤 1例 ;宫体部肌瘤 51例 ,宫角部及子宫下段肌瘤 9例 ;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平滑肌瘤 ,最大直径 18cm ,其中…  相似文献   

3.
笔者总结20年来所见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证11例,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4例:年龄28~30岁。1例原宫体剖宫产术后5年再孕18周时完全破裂。3例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1.5~3年于足月临产时不全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多采用双层结合。我院自1990年改用单层缝合,具有子宫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现切口裂开或出血病人,操作简便。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0年12月~1996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661例。产妇年龄20~43岁,平均28.9岁;孕周32~46周,平均39.3周。其中1122例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单层缝合为实验组,另外539例采用双层缝合为对照组。实验组剖宫产术指征:胎儿窘迫534例,头盆不称196例,臀位101例,高龄初产或珍贵儿79例,前胎剖宫产62例,妊高征51例,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26例,其他7…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5 - 0 1~ 2 0 0 2 - 12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分娩合并子宫肌瘤患者 89例 ,平均年龄 33.2 1岁± 4 .2 7岁。手术指征 :6例因子宫肌瘤较大且位于子宫下段影响阴道分娩 ,前置胎盘 6例 ,18例有不孕史 ,臀位 5例 ,中重度妊高征 10例 ,高龄初产 35例 ,巨大儿、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等 9例。 89例剖宫产术中5 9例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组 ) ,30例未行肌瘤剔除术(对照组 )。肌瘤分为浆膜下、肌壁间及粘膜下 3种 [1 ]。两组情况见表 1。表 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组别 n 年龄(岁 )孕周(周 )肌壁间肌 瘤浆膜下肌 瘤粘…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是临床上处理难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我们采用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取得了满意效果。与同期抽样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112例,年龄21~35岁,初产妇95例,经产妇17例,孕周为34~3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600~4300g,平均为3153g。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48例,年龄为21~37岁,初产妇39例,经产妇9例,孕周为32~4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1700~4250g,平均为3146g。两组均以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骨盆狭窄、臀位、高龄初产珍贵儿、前…  相似文献   

7.
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浆膜下肌瘤39例,肌壁间肌瘤21例,黏膜下肌瘤4例;除2例流产外,经阴道分娩13例,剖宫产49例,其中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46例,子宫切除3例。及时诊治可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既能达到全子宫切除术的目的 ,又能兼有一些次全子宫切除术之优点。我院自2 0 0 0年 7月起开展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 ,对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患者采取了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 5 6例作为观察组 ,同时随机选择同期 4 0例常规全子宫切除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 33~ 5 5岁 ,32~ 5 6岁 ,手术适应症及患者年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 ) 手术方法 :(1 )对照组。按传统的腹式全子宫切除步骤常…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5~50(平均32.9)岁,25~36岁占11例.腹壁纵切口8例,横切口6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显得更为重要。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9例进行临床分析 ,对发生原因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4~42岁 ,平均29岁。其中纵切口25例 ,横切口4例。25例有足月妊娠剖宫产史 ,2例有疤痕子宫足月剖宫产史 ,1例有中妊娠剖宫取胎史 ,1例有子宫肌瘤挖出术史 ,占同期剖宫产术的0.21%。首发症状距手术时间为7个月至6年 ,平均3年。1.2临床表现29例均发生与月经有关的切口胀隐痛伴腹壁切口疤痕处肿块 ;26例出现经前、经…  相似文献   

11.
经腹小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用的术式。我院自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对 10 0例患者行经腹小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 ,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0例患者行腹部小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研究组 ) ,年龄 34~ 6 9岁 ,平均 4 3.9岁。其中子宫肌瘤 79例 (合并畸胎瘤 3例 ,卵巢囊肿 8例 ) ,子宫内膜异位症 9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 12例。子宫小于孕 4个月大小。随机选择同时期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93例为对照组 ,其年龄、病种及子宫大小、手术适应证与研究组无明显差异。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和麻醉同常规子宫…  相似文献   

12.
赵恒 《临床医学》2011,31(6):87-88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62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50例,多发肌瘤12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8例,剖宫产44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42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出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结论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院 1995 - 0 1~ 2 0 0 2 - 12共行糖尿病妇科手术 32例 ,效果满意 ,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探讨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年龄 4 4~ 71岁 ,平均 5 9.4岁。子宫肌腺瘤、子宫肌瘤 10例 ,子宫 ~ 度脱垂 2例 ,宫颈癌 1例 ,卵巢癌 ~ 期 5例 ,卵巢良性肿瘤 8例 ,阴道前后壁膨出 2例 ,子宫内膜癌 ~ 期 4例。手术种类包括阴式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广泛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清扫术、肿瘤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等。麻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本组 32例均为 型糖尿病 ,其中有 19例在入院前已作出糖尿病诊断。其中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改善手术效果,我们对有子宫切除适应证的患者施行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施行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53例(观察组),年龄34-62岁。其中子宫肌瘤17例,子宫腺肌瘤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更年期功血11例;子宫大小正常18例,孕8-10周大13例,孕12~20周大22例。同期常规子宫全切术32例(对照组),年龄36~64岁。其中子宫肌瘤13例,子宫腺肌瘤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更年期功血5例;子宫大小正常8例,孕8-10周大12例,孕12~20周大12例。两组年龄、病种、子宫大小、盆腔粘连方面基本相似。术前均无明显心、肺、肝、肾疾病,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樊润珍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026-1026
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式的临床应用 ,明显减少了术后肠功能紊乱、肠粘连、网膜粘连等并发症 ,使受术者痛苦减少 ,住院时间缩短。其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宫颈前膀胱腹膜反折 ,在其上打一小口 ,牵出子宫 ,一切操作在腹膜外进行。但此术式常有广泛、次广泛以及盆腔子宫有粘连发生。 1992年以来 ,我院采用此方法手术 76例中 ,除 1例瘤体生长部位异常 ,剥离腹膜失败外 ,其余均获成功 ,且无术后并发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共 76例 ,其中 35~ 4 5岁 19例 ,4 6~ 5 8岁 4 8例 ,5 5岁以上 9例。其中粘膜下肌瘤坏死伴感染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治疗的80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经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68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54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结论: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在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电切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宫腔镜电切除术可以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1] 。该技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近远期合并症少、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1998年 11月至2 0 0 0年 12月我们共行各类宫腔镜电切手术 2 16例 ,术中、术后医护密切配合 ,无 1例发生并发症 ,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 16例 ,2 6~ 6 5岁 ,平均 48岁 ,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79例 ;子宫肌瘤 10 4例 ,其中粘膜下肌瘤 73例 ,内突壁间肌瘤 2 5例 ,宫颈肌瘤 6例 ;子宫内膜多发息肉 2 4例 ;宫腔内胎盘残留 5例 ;子宫纵隔 4…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8年5月~10月开展改良式剖宫产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有剖宫产指征的50例产妇行改良剖宫产术。年龄22~34岁,平均26.6岁,孕周37~43周,均为初产妇。同时随机选择近期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50例。两组患者手术指征、年龄、产次、孕周、胎膜早破发生率、麻醉方式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均无差异。切口选择:于耻骨联合上2~3cm,下腹壁横沟处横形切开皮肤12~13cm,正中切开皮下脂肪组织3~4cm,深达筋膜,用皮肤拉钩或食指钝性分开脂肪层,暴露腹直肌前鞘,横形剪开腹直肌前鞘并游离,于中线向两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在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中可减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5-01/2007-10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8例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手术方法及其止血效果。结果:38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均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减少出血,效果满意。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止血有效、迅速,无并发症,是一种控制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9):1392-1393
我院近 10 a来因妇产科手术引起泌尿系损伤 6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6 .1岁。子宫肌瘤向阔韧带内生长行子宫及双附切除术 ,分离肿瘤时钳夹输尿管 1例。子宫肌瘤并发慢性宫颈炎行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致膀胱损伤 1例。早孕行人流绝育术 ,切开腹膜时致膀胱壁损伤 1例。相对头盆不称行腹膜外剖宫产术 ,缝合子宫切口时缝扎输尿管1例。胎膜早破行腹膜外剖宫产术 ,分离时致膀胱损伤及胎头娩出时致膀胱撕裂伤各 1例。泌尿系损伤的原因 :1因肿瘤较大使输尿管走行异常 ,术中没有充分认清输尿管 ,钳夹子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