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艳  梁宁生  雷宇  黄天文  朱潮滨 《广西医学》2009,31(11):1577-157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型磷脂酶A2(PLA2)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重组PLA2与9种细菌在37%共同孵育2h,然后倾注琼脂板,次日记录每一琼脂板上的菌落生成数(CFU),计算出PLA2杀菌率和PLA2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重组人血小板型PLA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G^+)菌有较强杀菌作用,作用2h后PLA2的MBC范围为0.015~0.240μg/ml。对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G^-)菌则需要较高浓度的血小板型PLA2,作用2h后的MBC为30~90μg/ml。结论血小板型PLA2对G^+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G^+菌的杀菌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
低浓度肝素对重组人血小板型磷脂酶A2杀菌活性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素对重组人血小板型磷脂酶A2(PLA2)杀菌活性的影响.探讨血小板型PLA2电荷性质在其杀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重组人血小板型PLA2共同孵育.试验组加入肝素.通过测定细菌菌落数来评价杀菌效果。结果:低浓度肝素对重组人血小板型PLA2杀菌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仅0.0300U/ml的肝素其杀菌抑制率达100%。结论:①血小板型PLA2的正电荷性在其杀菌作用中是关键因素;②肝素是血小板型PLA2一种有效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对新型国产抗生素硫笨味唑青霉素(美洛西林,Mezlocillin)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进行了研究,并与氨苄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比较。结果:1.本药品对7种常见的G~+菌及G~-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属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2.本药品的MBC与MIC比值多为1~2.7,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3.大于10~6CFU/ml或小于10~4CFU/ml的细菌接种量对本药品的MIC值有明显影响。4.杀菌曲线表明本药品对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杆菌4h开始起作用,8h可杀死100%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6h作用达高峰,增加药物浓度可使杀菌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龙牡洗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5版洗剂项下配制洗剂并进行性状鉴别、pH值检查、特征鉴别实验、稳定性实验、留样常温观察及过敏实验,保证制剂稳定、安全.以临床皮肤科常见致病菌为受试菌,测定洗剂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龙牡洗剂的MIC、MBC接近,白色念珠菌为0.0625 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125g/ml,绿脓杆菌0.125g/ml,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青霉属、交链孢属为0.0625 g/ml,显示强力抗菌活性.结论 龙牡洗剂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hBD3-BPI是否对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稀释法检测rhBD3-BPI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和不同来源的临床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基因工程重组的人β-防御素3(rhBD3)作为对照.结果:rhBD3-BPI对各待检菌的MIC在1~4 μg·mL-1之间,MBC在4~8 μg·mL-1之间.rhBD3对革兰阴性菌的MIC在4~8 μg·mL-1之间,MBC在8~16μg·mL-1之间.rhBD3-BPI和rhBD3对G-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6 0、P=0.005 3),rhBD3-BPI对G-1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低于rhBD3对G-1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论:rhBD3-BPI和rhBD3均对革兰阴性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 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抗生素的合理选用至为重要。所选用的抗生素量应使脑脊液中抗生素浓度至少要超过敏感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好超过敏感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细菌性脑膜炎的预后和抗生素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及其杀菌作用的强弱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脑膜无炎症时青霉素G透入脑脊液差(1~3μg/ml),但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浓度明显增高(5~30μg/ml),氨苄青霉素对CSF通透性较青霉素G稍好(脑脊液浓度5μg/ml,炎症时脑脊液10~65μg/ml)。羧基青霉素(羧噻吩青霉素)及脲基青霉素类(脒唑组青霉素及氧哌嗪青霉素)其对脑脊液的通透性与青霉素G相似,异恶唑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邻氯青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衍生自人ⅡA型磷脂酶A2(PLA2)N-端的多肽hPLA2N1-11对不同细菌在体外的杀菌效应.方法 根据人ⅡA型PLA2 N-端11个氨基酸残基的顺序,合成hPLA2N1-11.将不同浓度的多肽分别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温度为37℃中水浴2 h,取出铺板,置于37℃培养18~24 h,取出并记录每块琼脂板的菌落生成数(CFU),计算杀菌率.结果 hPLA2N1-11对同属革兰阳性(G+)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的杀菌作用较强;对同属革兰阴性(G-)菌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杀菌作用较弱,人ⅡA型PLA2衍生肽虽然只有原分子1/10的大小,但仍具有与ⅡA型PLA2类似的杀菌效应.结论 多肽hPLA2N1-11对革兰阳性菌杀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杀菌作用弱,可能具有与ⅡA型PLA2类似的杀菌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奥硝唑体外抗厌氧菌的活性.方法:采用GAM肉汤稀释法测定111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奥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奥硝唑对厌氧球菌MIC90为0.25~1.00 μg/ml,厌氧无芽胞阴性杆菌为1.0~4.0 μg/ml,拟杆菌为2.0μg/ml,普雷沃菌为4.0μg/ml,卟啉单胞菌为1.0μg/ml,梭菌为32 μg/ml.结论:奥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去氢骆驼蓬碱体外杀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去氢骆驼蓬碱在体外的杀菌作用。方珐:采用试管法检测去氢骆驼蓬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去氢骆驼蓬碱对6种细菌的MBC为125~250μg/ml,对白色念珠菌的MBC为800μg/ml。杀菌曲线表明,其可分别在6h和24h内完全杀死10^6 cfu/ml的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去氢骆驼蓬碱在体外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ⅡA型磷脂酶A2(group ⅡA phospholipase A2,PLA2GⅡA)碳末端衍生多肽的分子结构与杀菌活性的关系.方法:以人PLA2GⅡA一级结构碳末端的26个氨基酸残基为模板,分别合成3条多肽如下:①直链肽P1-26;②将其中一半的碱性氨基酸替换成中性氨基酸的P2-26;③碱性氨基酸(组氨酸和赖氨酸)全被替换成精氨酸的P3-26.采用琼脂铺板计数法测定多肽的杀菌活性.将不同浓度的3种多肽分别与G+菌(枯草杆菌)和G-菌(大肠杆菌)在37 ℃孵育2 h,然后铺板并置于37 ℃恒温箱培养18~24 h,记录每一琼脂板上的菌落数(CFU),并计算多肽作用后的杀菌率.结果:①碱性氨基酸减少的P2-26杀G+菌活性降低,仅为P1-26的1/4,但对G-菌杀菌效应稍增高;②碱性氨基酸全为精氨酸的P3-26杀G+菌和G-菌的活性与P1-26相比均明显降低.结论:人PLA2GⅡA衍生杀菌多肽P1-26的杀菌作用与其所含有的碱性氨基酸密切相关,减少碱性氨基酸的量可以减低它杀G+菌的活性,改变碱性氨基酸的类型也可以影响它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直肠重复畸形(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基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铁氧还蛋白系铁硫蛋白,在多种反应体系中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也参与抗滴虫药物甲硝咪唑杀虫作用的激活。本研究旨在克隆和分析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基因,以便进一步探讨其生理功能。方法 构建阴道毛滴虫cDNA表达文库,分离cDNA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在分离出的cDNA克隆中发现一个新的铁氧还蛋白基因。该基因读码框全长312bp,相应蛋白质序列具103个氨基酸;在该蛋白质前体的N端带有10个氨基酸残基的氢酶体靶片段(MLSQCSPLRF)。序列分析显示该铁氧还蛋白(TvFd2)与已报道的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TvFd)有高度同源性(69%);TvFd2与铁氧还蛋白(2Fe-2S)的两大亚类(氧化酶铁氧还蛋白和光合铁氧还蛋白)均具较低的同源性;可与(2Fe-2S)结合的4个半胱氨酸排列成典型的铁氧还蛋白保守序列(-C-X5-C-X2-C-Xn-C-)。结论 分析表明TvFd2是一新的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慧元  马丽雅  张权  王楠  李梅 《医学综述》2009,15(6):804-807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是细胞内惟一合成胆固醇酯的酶,在细胞和生物体胆固醇代谢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两种基因编码的ACAT(ACAT1和ACAT2)。ACAT2选择性地在肝脏及小肠细胞中表达,参与胆固醇的吸收和载脂蛋白的装配。本文主要介绍ACAT2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概述ACAT2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16例人胶质瘤组织中的铜锌镁含量及铜锌比值,其中恶性肿瘤的铜含量为20.49±4.87μg/g干重,锌为176.97±44.18μg/g干重,镁为650.91±207.88μg/g干重,铜锌比值为0.123±0.04。与健康成人脑组织比较,铜含量及铜锌比值明显降低(P<0.01),镁值升高56.59%,但无统计学意义,锌在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与健康成年组比较,良性胶质瘤三种元素含量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儿的铜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表达EB病毒LMP2A小鼠移植瘤模型,为树突状细胞治疗EB病毒相关肿瘤的动物试验奠定基础。方法:将EB病毒LMP2A基因克隆至逆转录质粒pLXSN中,重组质粒用脂质体Clonfectin转入BALB/c小鼠来源的骨髓瘤细胞SP2/0,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亚克隆得到EB病毒LMP2A表达株并经PCR、RT—PCR、IFA、流式细胞仪鉴定。腹股沟皮下接种该细胞入BALB/c小鼠得到移植瘤模型,两周后切除肿瘤组织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结果:构建出含EB病毒LMP2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质粒,获得表达EB病毒LMP2A的SP2/0细胞,该细胞在BALB/c小鼠可生长成肿块。结论:成功地构建表达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的小鼠移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NO,ET,TXA2,PGI2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在糖尿病性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者74例(男35例,女39例,其中DN组男19例、女17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测定血浆NO,ET,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6-keto-PGF1α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ET,TXB2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NO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5),血浆ET,UAER高于2型DM组(P〈0.05)。结论:NO与ET,TXA2与PGI2失衡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为研究HBV Pre-S(2)上糖基化(Glycosylation)结构差异(包括位置、种类、数量和糖链长度差异)与其生物学活性关系,建立一种N-或O-连接糖基化以外的合成肽α-和ε氨基糖基化方法。方法 用化学方法将单、双和聚糖共价连接在Pre-S(2)合成肽上的含α-和ε-氨基的氨基酸残基上,即具体连接在肽N端M1的α-氨基和K16的ε-氨基上。此二氨基酸残基位于或接受Pre-S(2)上公  相似文献   

19.
Tuberculosis of the stomach and colon is rare, and there are no pathognomonic clinical, radiological or gros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Unless facilities for endoscopic biopsy are available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required to clinch the diagnosis and to treat the complications. One case each of gastric and colonic tuberculosis is reported.KEY WORDS: Gastric tuberculosis, Colonic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20.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70-year-old woman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of the anterior wall, complicated by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two septal defects--VSDs) with symptoms of cardiogenic shock. After 6 week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ith inotropes and intra-aortic balloon support, 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ical repair of VSDs with good clin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