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就近年来有关环境因子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探讨帕金森病的环境诱发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3-01/2004-12中与帕金森病的环境诱发因子相关文献,检索词“Parkinson’sdisease,environmentalfactor”,并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CNBI1995-01/2005-01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帕金森病,环境因子”。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3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帕金森病及相关环境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26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发表且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在筛选到的26篇文献中,7篇为关于N-甲基-4-1,2,3,6-四氢吡啶及其类似物与帕金森病的关系研究,11篇为关于除草剂、有机氯类、鱼藤酮等农药与帕金森病的关系,8篇文献为关于铁、铜、铝等金属元素与帕金森病的关系研究。资料综合:综合文献表明,N-甲基-4-1,2,3,6-四氢吡啶及其天然类似物、百草枯等除草剂、有机氯类农药和鱼藤酮等多种农药、以及金属元素(铅、铜、铁及一些含硫化合物)是环境中潜在的帕金森病诱发因子。结论:N-甲基-4-1,2,3,6-四氢吡啶及其类似化和物、农药、金属元素等环境因子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其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验证。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体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简要分析帕金森病眼部体征改变,为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提供依据,有利于对帕金森病的进一步认识和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资料来源:心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2-01/2004—10与帕金森眼部体征有关的文献,检索词为“Parkinson,vision,Hallucination,Eye movement”,进行组合检索,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帕金森眼部体征研究有关的文献,以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纳入标准,排除重复性文献、与帕金森综合征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有关的文献。资料提炼:住检索到的73篇文献中,内容呈正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8篇,关于帕金森综合征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研究的有20篇,给予删除。对剩余3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删分析,查找全文.重点引用文献20篇。资料综合:其中6篇与帕金森视功能障碍有关,6篇与视幻觉有关,5篇与眼球运动异常有关,2篇与眼球有关,1篇与帕金森病干眼征有关。结论:帕金森病作为锥体外系疾病,不仅有运动系统症状,还会发生视功能障碍、视幻觉、眼球运动异常、眼睑运动异常等眼部体征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很高,睡眠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病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以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4—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arkinson disease,sleeping disturbance,psych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 1984—01/2004—10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精神症状”。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的基础或者临床研究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为:①基础研究。②临床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6篇关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研究,2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对患病率进行研究的有6篇,对发病机制进行研究的有8篇,对治疗进展进行研究的有8篇.排除的4篇研究中,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2篇研究分别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大致可分为失眠、睡眠过多、深睡眠状态:发生机制可能与疾病本身的进展,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治疗以行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并结合手术治疗为主。结论:目前关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胚胎或干细胞移植方法尚未有标准化操作模式,分析与临床预后有关的因素为该方法的标准化提供预期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8—01/2005-01与帕金森病及移植治疗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Parkinson’s disease,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HKD2002-01/2005-01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帕金森氏病,移植”,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帕金森病及组织移植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与帕金森病相关。②与移植治疗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综述、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37篇文献包括临床实验22例,随机对照实验8例,其中动物6例,临床实验2例。纳入13篇,分别对其所用实验方法及l临床预后进行讨论分析。资料综合:组织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多样,包括干细胞移植,胚胎组织移植等。而治疗效果也因所取标本位置及具体处理方法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者通过结合取材、标本处理、移植部位、移植方式等多种方法和技术细节的探讨,试图分析移植结果与具体操作细节之间的关系。结论:细胞移植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方法的标准化将使治疗预后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总结帕金森病的中医药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展,归纳帕金森病临床治疗以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方法和规律。 资料来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l/2005-08关于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帕金森,中医药”。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中医药治疗帕食森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文献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④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处理组为中药复方、中西药并用。或单一中药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关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和未随机研究文章。25篇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3篇文章。39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14篇为综述类文章。 资料综合:通过25个实验包括约620例患者和810只实验动物,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明确、良好。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小。中药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抗兴奋性毒性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辨证论治、专方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单味药和复方的实验研究4个方面系统总结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归纳临床治疗以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方法和规律。 结论: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是针对其症状的控制,尚无有效延缓疾病进程的手段。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资料显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明确、良好。中药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抗兴奋性毒性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总结帕金森病的中医药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展,归纳帕金森病临床治疗以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方法和规律。资料来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8关于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帕金森,中医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文献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处理组为中药复方、中西药并用,或单一中药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关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和未随机研究文章,25篇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3篇文章,39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14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通过25个实验包括约620例患者和810只实验动物,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明确、良好,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小。中药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抗兴奋性毒性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辨证论治、专方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单味药和复方的实验研究4个方面系统总结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归纳临床治疗以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方法和规律。结论: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是针对其症状的控制,尚无有效延缓疾病进程的手段。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资料显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明确、良好。中药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抗兴奋性毒性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7.
吴妍  彭蓉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5):107-109
目的: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帕金森病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最适合基因治疗的疾病之一,总结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策略的应用研究。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与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相关文献,检索词“Parkinson disease,genetherapy.stemcells”,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 资料选择:共收集到93篇相关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筛选,选择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实验性文章,其中相似的研究以近3年的文章优先。 资料提炼:在72篇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相关文献中排除相似的研究,选择18篇文献,在21篇有关干细胞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文献中选择1篇与基因工程联合应用有关的文献。 资料综合:将筛选到的19篇文献按导入编码多巴胺合成过程中所需的酶类基因(5篇),导入抗凋亡蛋白基因及编码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9篇),调整基底核环路的功能活性(4篇),以及与干细胞联合应用(1篇)来归类。 结论:介导基因递送的载体中以重组的病毒载体为主,导入上述相关基因对帕金森动物模型行为均有改善,多基因联合治疗及与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是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帕金森病是一种60岁以后迅速增加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病。在疾病后期会出现运动波动、僵直、幻觉和痴呆等许多并发症,针对这些临床问题,阐述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概况。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5-04关于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英文文章。检索词为“Parkinson disease,treatment”。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去除重复性试验研究和较旧的文献。然后查阅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80篇关于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文章,从中选取关于药物治疗方面的25篇。 资料综合:将资料按治疗目的和药物种类进行分类综合。①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七大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艺术性地选择药物治疗。②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都可作为首选药物开始治疗。③当出现症状波动时可选择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均可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并可减少左旋多巴用量④当有非运动症状如幻觉、错觉等精神症状出现时,要考虑给予改善精神症状又不影响肢体运动的药物。 结论:目的治疗帕会森病合并认知功能减退的药物还很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可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简要分析帕金森病眼部体征改变,为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提供依据,有利于对帕金森病的进一步认识和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2-01/2004-10与帕金森眼部体征有关的文献,检索词为“Parkinson,vision,Hallucination,Eyemovement”,进行组合检索,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帕金森眼部体征研究有关的文献,以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纳入标准,排除重复性文献、与帕金森综合征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有关的文献。资料提炼:在检索到的73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8篇,关于帕金森综合征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研究的有20篇,给予删除。对剩余3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查找全文,重点引用文献20篇。资料综合:其中6篇与帕金森视功能障碍有关,6篇与视幻觉有关,5篇与眼球运动异常有关,2篇与眼球有关,1篇与帕金森病干眼征有关。结论:帕金森病作为锥体外系疾病,不仅有运动系统症状,还会发生视功能障碍、视幻觉、眼球运动异常、眼睑运动异常等眼部体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是一种原发性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目前虽然有很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外科立体定向下丘脑核团毁损手术、埋置深部脑刺激器以及最近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但是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都有优缺点,而且所有的方法都不能够完全根治该病,只能是缓解现有的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5例。使用英国OXFORD公司的Medelec034W11B-V4.0多媒体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主要观察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L),及Ⅰ-Ⅴ、Ⅰ-Ⅲ、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双耳PL及IPL的耳间差(ILD),Ⅴ/Ⅰ波幅比值,及波形分化。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3/15。异常者3例均Ⅲ-Ⅴ/Ⅰ-ⅢIPL>1。PD组Ⅴ波PL、Ⅰ-Ⅴ波IPL、Ⅲ-Ⅴ波IPL分别为(5.82±0.4)、(4.08±0.3)、(1.91±0.29)ms,对照组分别为(5.50±0.27)、(3.86±0.28)、(1.68±0.16)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D组的Ⅴ/Ⅰ波幅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BAEP异常率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中枢段(高位脑干)损害,与年龄、病程等无关。BAEP检查可早期发现这一损害,可能作为评定PD患者病情敏感而客观的指标。R  相似文献   

12.
多种诱发电位检测对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帕金森病进行了多种神经电生理的观察,但还没有发现哪一种电生理指标对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是敏感而又确切的.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早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棋盘格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异常特征,寻找敏感可靠的诊断指标.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52例Yahr分期为Ⅰ期的帕金森患者(病例组)和4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自愿受试对照组进行3种诱发电位观测.干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SL-SEP,BAEP和PR-VEP检测.主要观察指标SL-SEP各主波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波幅;BAEPⅠ,Ⅲ,Ⅴ波PL,Ⅰ-ⅢIPL,Ⅲ-VIPL,Ⅰ-Ⅲ/Ⅲ-Ⅴ比值;PR-VEPP100 PL.结果帕金森病早期SLSEP异常率为69.2%;BAEP的异常率为32.7%;PR-VEP的异常率为30.7%;病例组SL-SEP各主波峰潜伏期、峰间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例组SL-SEP P25和N30波幅[(2.4±1.9)μV,(1.5±1.5)μV]与对照组[(3.4±2.3)μV,(2.4±1.1)μ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例组SL-SEP N20和P22波幅[(2.5±1.0)μV,(2.3±1.4)μV]与对照组[(2.7±1.1)μV,(1.7±1.3)μ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例组BAEPⅠ-ⅢIPL[(2.27±0,33)m]、Ⅲ-ⅤIPL[(1.96±0.24)ms、Ⅰ-Ⅲ/Ⅲ-Ⅴ比值(0.88±0.13)与对照组[(2.21±0.16)m,(1.89±0.18)ms],0.86±0.1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例组PR-VEP的P100PL[(97.85±11.6)ms]与对照组[(95.13±5.16)m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的早期,皮质感觉处理过程已受到干扰;体感诱发电位中央前成分以及顶成分P25是一个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有运动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多种诱发电位的异常,提示帕金森病患者除锥体外系病变外,其他神经通路功能也受累.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智能障碍表现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对象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就诊帕金森病患者186例,诊断均符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研讨会通过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除外不支持本病 的不典型症状和体征如锥体束征、失用性步态障碍、小脑症状、意向性震颤、凝视麻痹、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明显的痴呆伴有轻度锥体外系症状等,并经头颅CT或MRI、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等检查除外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符合以上标准患者70例(帕金森病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49~76岁,平均(62.2±6.4)岁;受教育年限0~15年,平均(8.9±5.5)年;病程1~9年,平均(4.7±2.3)年.正常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0~69岁,平均(59.9±5.3)岁;受教育年限0~15年,平均(7.7±6.4)年,均为本科体检健康者,均自愿参加.方法按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调查.智能测定采用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分度表(HDS)评定.对帕金森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BAEP和VEP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HDS和UPDRS评分.②BAEP和VEP潜伏期和波间期.结果帕金森病组BAEP异常率为44.3%(31/70),其中伴智能障碍18例(18/31,58.1%),BAEP正常患者,伴智能障碍9例(9/39,2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92,P<0.01).帕金森病组VEP各波的潜伏期N75,P100,N135分别为(93.2±5.1)ms,(125.2±12.4)ms和(157.2±19.5)m,均较正常对照组[(83.1±14.8)ms,(104.2±7.3)ms和(139.5±14.4)ms]明显延长(t=3.84,11.5,5.8,P<0.01);帕金森病患者VEP的P100潜伏期与UPDRS评分呈正相关(r=0.61,P<0.01);与HDS评分呈负相关(r=-0.54,P<0.01).结论BAEP和VEP可客观地反映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和视觉通路电生理的变化,并对伴发智能障碍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詹姆斯·帕金森在1817年首次描述帕金森病以来,遗传因素在贩金森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人们曾一度认为帕金森病主要受环境影响,直到1996年Polymeropoulos等在一个意大利家族中发现了致病基因α-synuclein,继之以有科学家在日本发现另一致病基因Parkin,从此,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中所起作用得到肯定。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帕金森病的遗传学基础窨是怎样的呢?就可能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有关的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特殊保护作用,而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和丢失.帕金森病的发生可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有关.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以期为该病的一级康复预防提供遗传学数据.设计以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DNA为研究对象,以社区健康人群DNA为对照,探索性基础研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中心.对象以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提供85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研究组,均为汉族,居在华中地区长期居住)DNA和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中心提供的健康人(对照组,均为汉族,居在华中地区长期居住)DNA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健康人和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基因分型.主要观察指标检测两组G196A和C270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G196A多态性位点均以G/A基因型为主,频率分别为50.6%和52.0%;C270T多态性位点均为C/C基因型.两组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G196A和C270T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华中地区汉族人群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Keller DL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2012,79(4):242-3; author reply 243, 2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细胞毒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取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7,14,30d组,每组10只,对照组5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个不同时间点组立体定位注射脂多糖(20μg,质量浓度5g/L)入大鼠黑质。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酪氨酸羟化酶神经元、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的表达。结果:29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改变:脂多糖术后7d仅表现为轻度的旋转,每30min旋转(85±13)r,至14d时旋转次数增多,每30min旋转(121±17)r,30d时达高峰,每30min旋转(295±21)r。②7,14,30d组术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01),30d组下降达高峰;正常组仅有少量或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术后7d各阳性神经元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5),术后14d表达至高峰,术后30d较14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于术后30d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各组均检测到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7,14,30d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治疗,为临床治疗PD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统计81例PD患者帕金森病抑郁(PDD)发病率,比较PDD组与PD非抑郁(PDND)组年龄、病程、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性别、Hoehn-Yahr分期、临床分型的差异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因子分差异。比较采用抗PD药物合并抗抑郁药与单纯使用抗PD药物治疗PDD 30天后UPDRS及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81例PD患者中52例并发抑郁,其中轻度抑郁31例(59.6%),中重度抑郁21例(40.4%)。震颤为主型抑郁发生率44.4%,强直为主型抑郁发生率为69.8%。UPDRS分值越高、Hoehn-Yahr分期越高、女性、强直为主型更容易合并抑郁。PDD主要表现在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及绝望感方面。抗PD药物合并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UPDRS及HAMD评分。结论PD合并抑郁比较常见,以轻度抑郁为主,UPDRS分值越高、Hoehn-Yahr分期越高、女性、强直为主型更容易合并抑郁。治疗上使用抗PD药物联用抗抑郁药优于单纯抗PD药物。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