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角膜塑形术治疗前后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测量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测量角膜塑形术治疗前后角膜曲率的差异。方法 分别用SRK 90 0 0型角膜曲率计和DICONCT 2 0 0型角膜地形图仪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3个月分别测量角膜水平曲率和垂直曲率各 3次 ,取其均值比较。结果 角膜塑形术治疗前 ,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治疗后 ,角膜曲率计测量值 ,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值均低于角膜地形图。结论 角膜塑形术治疗后 ,角膜弯曲度、球面性的改变及其设计理论可能影响角膜地形图的测定结果。给矫正欠佳病例再次配角膜塑形镜时应当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曲率 ,互相参照 ,为再次矫正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眼角膜塑形术后角膜曲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34例高度近视的青少年共63只眼连续戴镜2年以上复查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结果 (1)屈光度的变化:戴镜前的屈光度为(-6.83±0.70)D,戴镜一年后的屈光度为(-6.86±0.7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两年后的屈光度为(-7.01±0.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角膜曲率的变化:戴镜前的水平角膜曲率为(43.34±1.15)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4.35±1.48)D;戴镜一年后,水平角膜曲率为(43.11±1.20)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3.82±1.80)D,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两年后,水平角膜曲率为(43.11±1.52)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3.73±1.77)D,与戴镜前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一年后水平角膜曲率变平坦(0.24±0.42)D,两年后(0.27±0.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一年后垂直角膜曲率变平坦(0.32±0.44)D,两年后(0.34±0.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高度近视眼行角膜塑形术后一年,控制近视未进展;行角膜塑形术后两年,近视仅有轻度进展.(2)高度近视眼的角膜曲率在戴镜一年和戴镜两年发生轻微的平坦化,且在持续戴镜的两年内,这种轻微的平坦化改变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术前后EyeSys角膜地形图系统与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与散光轴向的差异。方法对进行角膜塑形术治疗的321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d、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的检查,对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水平子午线角膜屈光力(HK)、垂直子午线屈光力(VK)、角膜散光及轴向进行比较。结果角膜塑形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HK值分别为(43.25±1.16)D、(42.88±1.18)D、(42.79±1.87)D,较角膜曲率计测量的HK值分别高0.20D、0.39D、0.40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VK值分别为(44.39±1.33)D、(43.96±1.33)D、(43.02±1.64)D,较角膜曲率计测量的VK值高0.13D、0.32D、0.73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角膜地形图仪测得角膜散光值均较角膜曲率计小,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分别小0.06D、0.10D、0.40D。术后两种方法测量HK、VK、角膜散光及散光轴向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P<0.01),并且两种方法的轴向差异朝着逐渐变大的方向分布。但两种方法对顺规及非顺规散光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yeSys角膜地形图系统可以更全面及准确地了解角膜塑形术过程中的角膜情况,故临床上应以角膜地形图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角膜曲率计的结果仅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与角膜塑形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触镜室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29例(57眼),平均年龄(9.7±2.1)岁,等效球镜度范围-1.00~-4.75 D,验配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屈光检查、Oculus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地形图、Canon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平坦K1及陡峭K2、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包括角膜滞后量(CH)及角膜阻力因子(CRF)。根据角膜中央K值及e值采用经验法进行镜片验配。分别于戴镜1 d及7 d后进行角膜曲率测量,测得角膜平坦K1及陡峭K2。对戴镜前、戴镜后1 d、戴镜后7 d的视力、角膜曲率进行方差分析,并分别对CH及CRF值与戴镜1 d、7 d后角膜曲率变化值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配戴1 d后角膜曲率平坦K1由(42.76±0.78)D下降到(41.78±0.86)D,戴镜7 d后下降为(40.52±1.26)D(F=71.962,P<0.05),戴镜1 d后陡峭K2由(43.91±0.81)D下降到(43.34±0.89)D,戴镜7 d后下降到(42.14±1.44)D(F=40.602,P<0.05),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H、CRF值与戴镜后1 d、7 d角膜曲率平坦K1、陡峭K2的变化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H及CRF值在角膜塑形术角膜重塑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角膜塑形术矫治青少年近视的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梅  于靖  盛敏杰  李艳红 《眼科新进展》2011,31(3):239-240,245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短期疗效。方法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71例(140眼),年龄8~15岁,平均为(11.38±2.15)岁,等效球镜度数为-8.00~-15.00D,平均为(-3.62±1.55)D,给予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Boston XO材料),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裂隙灯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戴镜1个月、3个月、6个月后,UCVA由戴镜前的0.18±0.12提高至0.93±0.13、0.90±0.19、0.89±0.1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屈光度数(等效球镜)与戴镜前相比分别下降(2.53±1.43)D、(2.13±1.39)D、(2.17±1.96)D,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角膜曲率变平,分别降低(2.01±1.01)D、(2.33±1.24)D、(1.72±1.06)D,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戴镜6个月后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长(0.10±0.43)mm,但是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戴镜后少数患者出现点状角膜上皮剥脱、重影、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可恢复。结论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近期效果确切、安全,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眼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rthoK)治疗近视眼的效果。方法采用角膜塑形术治疗85例(140眼)近视眼患者(175~725D)。分为3组:Ⅰ组为175~300D,Ⅱ组为325~600D,Ⅲ组为625~725D。随访3个月。结果Ⅰ组治疗后3个月平均残余屈光度为004±009D,屈光度在±050D以内者为100%;裸眼视力达10为100%。Ⅱ组平均残余屈光度为034±042D,屈光度在±050和±100D以内者分别为8000%和9412%;裸眼视力达05和10者分别为9882%和7176%。Ⅲ组平均残余屈光度为184±108D,屈光度在±050D和±100D以内者分别为625%和3750%;裸眼视力达05和10者分别为875%和625%。结论角膜塑形术是治疗175~725D近视眼的安全有效方法,无明显影响视力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患者(212眼),平均等效球镜度(-3.85±1.43)D,按照角膜塑形术的验配程序给予配戴角膜塑形镜,采取过夜配戴形式,平均配戴3年后停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测量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并与本院同样条件的渐进镜、框架镜屈光度、角膜曲率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戴镜3年后停戴1个月时,等效球镜度为(-4.34±1.43)D,等效屈光度增幅(0.49±0.68)D,平均每年增幅0.15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P〈0.01)。戴镜3年后停戴1个月,平均角膜曲率为(43.30±1.42)D,较配戴前扁平(0.09±0.34)D,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每年近视加深约0.15D,角膜塑形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近视加深,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90年代发展健全起来的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K)为降低青少年近视开创了新的径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配戴一种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来减低角膜表面屈光度达到矫治近视的方法。自1999年1~3月我院引进美国视康视学中心的OK镜片对75例近视患者进行了近视治疗,并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现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近视患者75例(147眼),屈光度(-075~-800D),最大散光度不超过-2D,且均小于近视度数的一半,并以屈光度大小分3组,第1组≤-3D、第2组-325~-500D、第3组-525~-900D;并以眼轴…  相似文献   

9.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OK镜)治疗近视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热爱OK镜治疗者共144例,年龄12-22a,近视屈光度<-3.00KS者79例,-3.00--5.00DS者55例,-5.00--8.00DS者10例,随访1-15mo。结果OK镜对<-5.00DS的近视眼患者效果较好,1wk后裸眼视力上升到1.0者79例,占54.8%,1mo后裸眼视力上升到1.0者122例,占85%,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OK镜治疗轻中度(<-5.00DS)近视效果确切、安全、远期效果和并发症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0.
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应用角膜塑形术治疗5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共110眼。分为3组:Ⅰ组为-1.00~-3.00D,Ⅱ组为--3.25~-6.00D,Ⅲ组为-6.25~-7.50D,随访3个月。将各个时期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屈光力与术前进行比较。同时,对治疗3个月后的角膜屈光力变化值(X)值与临床屈光度变化值(Y)进行直线回归及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角膜塑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培英 《眼科》2012,21(6):361-365
【摘要】 近十年来角膜塑形术发展迅速,通过持续配戴高透氧材料的逆几何型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治疗已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获得了国内外眼视光学界的高度评价。本文从角膜塑形术对近视控制的效果、角膜塑形机制研究、角膜塑形镜配戴对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以及生物力学、眼压、前房的变化,角膜塑形镜配戴的眼表并发症等方面,介绍其近期研究成果,希望继续受到专业领域的高度关注。(眼科, 2012, 21: 361-36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术矫正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稿 19990820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180 医院眼科 对80 例(160 只眼)接受角膜塑形术的近视眼患者进行3~10mo 的随访观察,并对其治疗前后的屈光度及裸眼远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屈光度均有明显下降,其有效率为100% ,治疗后屈光度平均下降- 4-09D,裸眼远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结论 角膜塑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近视的方法,其疗效确切,但对于其摘镜后的近视光度的弹复以及其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作用,尚有待今后的进一步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13.
角膜塑形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欣杰  周杭帅  刘然  吴从霞 《眼科》2012,21(6):381-383
【摘要】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术后1天角膜形态变化和角膜生物力学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等效球镜度-1.50~-6.00 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5例(30眼)。方法 双眼配戴夜戴型角膜 塑形镜,配戴前、配戴一夜摘镜时和摘镜后4小时分别测量等效球镜度、Pentacam分析系统测量角 膜平坦、陡峭K值和中央角膜厚度,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度, 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角膜黏滞性CH值,角膜阻力因子CRF值。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一夜后等 球镜效度由配戴前(-3.72±1.82) D下降到(-2.12±1.93) D,角膜曲率平坦K1值从(41.95± 1.12) D下降到(41.22±1.34) D,摘镜4小时后等效球镜度回升到(-2.59±1.98)D,角膜曲率 平坦K1值回升到(41.44±40.10) D。中央角膜厚度在配戴一夜后由(535.9±34.5)μm增加到( 553.3±36.6)μm(P=0.000),摘镜4小时恢复至(535.0±40.3)μm。配戴一夜后CRF值由 (10.0±1.4)mm Hg升高至(10.7±1.5)mm Hg(P=0.037)。CH值由(10.6±1.4)mm Hg略有升 高至(10.7±1.3) mm Hg(P=0.208)。摘镜后4小时,与刚摘镜时比CRF值回降至(9.6±1.2)mm Hg(P=0.000),与配戴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CH与配戴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3)。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天角膜生物力学随角膜形态变化而改变,角膜生物力学测 量可作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微观结构变化的一种观察手段。(眼科, 2012, 21: 381-38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前表面平坦曲率(Kf<41.00 D)相对平缓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配镜中心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80例(120眼)纳入研究组,验配框架眼镜患者76例(120眼)纳入对照组,按照等效球镜度(SE)将2组又分别分成低度数组(-3.00~0 D)和中度数组(-6.00~-3.25 D)。对各组近视增长幅度、眼轴增长幅度、内皮细胞数量、角膜厚度以及角膜点染等情况进行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戴镜6个月、1年和1.5年,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近视度数增长幅度(低度数组6个月:t=2.314,P=0.023;1年:t=3.215,P=0.002;1.5年:t=4.159,P<0.001。中度数组6个月:t=3.204,P=0.002;1年:t=4.613,P<0.001;1.5年:t=5.160,P<0.001)和眼轴增长幅度(低度数组6个月:t=-2.103,P=0.038;1年:t=-2.129,P=0.037;1.5年:t=-2.398,P=0.020。中度数组6个月:t=-2.094,P=0.039;1年:t=-2.402,P=0.019;1.5年:t=-2.464,P=0.018)均较小。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5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角膜厚度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眼部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角膜曲率相对平缓的患者,与框架眼镜比较,角膜塑形镜在控制眼轴增长和近视度数方面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近视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此文简述了角膜塑形术的历史发展,提出现代角膜塑形术的概念.对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角膜塑形术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屈光不正的矫正现状、配戴的安全性、效果地维持方面进行了总结,在全面了解角膜塑形术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角膜塑形术疗法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 ,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OK)镜治疗近视眼技术已遍及我国各地。多种现象表明 ,其商业活动远超前于学术研究。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 ,如今已到该初步小结的时候。近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积极开展调查 ,并决心全面干预 ,这是件大好事。作为一名眼科医师 ,应当积极参与 ,并有义务提供信息与建议。1 OK镜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近视屈光度的作用仅为表面现象 :已有结果表明 :(1 )OK镜效果仅为一时性 ;(2 )其作用属光学矫正 ,仅为对症疗法 ,未改变近视病理过程。 (3 )降低近视屈光度数的作用有限 ;(4 )其治疗效应不…  相似文献   

17.
传导性角膜塑形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新宇  刘磊  袁菁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090-1091
目的:探讨传导性角膜塑形术(conductivekeratoplasty)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32例46眼患者行传导性角膜塑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7d;1mo对其内皮细胞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术后3,7d;1mo中央及周边区内皮细胞密度(CD)、内皮细胞的平均面积(AVE)、变异系数值(CV)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的比例(6A)术前术后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传导性角膜塑形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中轻度近视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4-01/2015-02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2~18岁轻中度近视的患者85例165眼,按照我院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规范验配,采用夜间戴镜8~10 h。配镜后随访6lo,观察患者的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变化。
  结果:随访6 lo后,与戴镜前相比,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与配戴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配戴后主观感觉基本良好,少数患者出现点状角膜上皮脱落,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可恢复,不影响继续配戴。
  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长期配戴须严密观察和随诊。  相似文献   

19.
我国角膜塑形术的开展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主要归因于政府药监部门监控的加强、专业人员知识及验配水平的提高以及配戴者更理性地看待角膜塑形术。近十余年来发表的角膜塑形镜干预近视进展的大量研究结果使得配戴人群逐渐增多,更集中于青少年和儿童。大量的验配,且由于角膜塑形镜本身及其验配固有的特点,安全性问题又一次来到了紧迫关口。笔者旨在深度分析角膜塑形镜及其验配的安全风险,提出临床策略、制度制定的建议,以提升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国内已有较多医院应用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 ,OK)镜治疗近视眼 ,临床观察证实该疗法对部分曲率性近视眼患者 ,尤其对部分青少年近视患者有较好的短期疗效。但如使用不当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我院于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11月应用OK镜治疗 2 45 7例 (4 5 98只眼 )近视患者 ,其中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角膜溃疡 4例 (4只眼 )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18岁。因右眼红、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半月余 ,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 ,于 1999年 4月 10日来我院就诊。配戴OK镜治疗近视 3个月余。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