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及其细菌易位的治疗作用。方法已定殖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在预防治疗组及其对照组,于诱导SAP前先以4μg/kg静脉注射后继以6μg·kg-1·hr-1灌注1小时奥曲肽。在治疗组及其对照组,于诱导SAP后05小时先静脉注射4μg/kg,以后继续皮下注射8μg/kg,8小时一次共24小时。24小时后杀鼠取肠系膜淋巴结及腹水作培养,并用质粒DNA分析和抗菌谱对细菌加以鉴定识别。结果在预防治疗组肠系膜淋巴结和腹水细菌易位发生率分别为55%(11/20)和20%(4/20),而在治疗组则分别为474%(9/19)和158%(3/19),与各自对照组相比,都显著降低(P<005)。预防治疗组和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0%(0/20)和5%(1/20),与其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奥曲肽对SAP及其细菌易位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道梗阻大鼠肝切除术后残肝细胞能量代谢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大鼠肝切除术后残肝细胞能量代谢状况。方法 实验大鼠分实验组(30只)、对照组(20只)2组。对正常大鼠和胆道梗阻5d大鼠行70%肝切除和胆肠引流术、观察术后24h残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RS3、PCR和ADP/O比值)和ATP量改变。结果 正常大鼠肝切除后肝细胞线粒体功能代偿性增加。胆道梗阻大鼠肝切除术后肝线粒体代偿能力减弱(P〈0.05),肝细胞能量代谢障碍(P〈0.01  相似文献   

3.
主肝静脉急性阻断后引流肝段保留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Xing X  Xia S  Guo H  Deng H  Ma S  Zuo L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7):421-423
目的观察主肝静脉阻断后保留肝段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7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段静脉结扎组、左主肝静脉缩窄组与结扎组,动态观测受累肝叶的病理学,肝脏微循环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主肝静脉结扎后24小时即发生肝细胞坏死,门静脉血内毒素与TXB2/6-Ke-to-PGF1α明显升高,主肝静脉缩窄组受累肝叶边缘大量肝静脉与门静脉侧支形成,门静脉血内毒素与TXB2/6-Keto-PGF1α也发生不同程度升高,两组均明显高于肝段静脉结扎组与对照组。结论正常肝组织不能耐受主肝静脉急性阻断,无肝静脉引流的肝组织不但完全丧失功能,而且引起内毒素血症与肝脏微循环障碍,主肝静脉结扎应同时将引流肝段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对肝叶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对2003-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55例肝叶切除术病人分别选用两种不同阻断血流方法,术前和术后2h、24h、48h采集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全血细菌DNA,同时行血D 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结果术前PCR均为阴性,术后共有32例PCR阳性,两组P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肝阻断组外周血浆D 乳酸及LPS浓度较半肝阻断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叶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较全入肝血流阻断肠黏膜屏障受损较轻,肠道细菌易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后休克期切痂对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切痂与肠源性细菌感染的关系,作者采用SPF大鼠150只,随机分成三组:休克期切痂组(B组)与常规切痂组(C组)均致30%TBSAⅢ度烫伤,伤后1小时开始补液治疗,分别于伤后24小时、5天切痂植皮。另设单纯植皮组(A组),不烫伤,仅植皮对照。结果显示,B组切痂前、后血浆LPS及TNF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但高于A组(P<0.05~0.001),痂下菌量(1.5×103±0.3×10cfu/g组织)也明显低于C组(4.3×106±1.7×10cfu/g组织)(P<0.001)。B组内脏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C组(P<0.05~0.01)。结果表明,休克期切痂可以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其细菌和毒素移位。内毒素在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移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对Wistar大鼠四氯化碳性肝硬变形成过程中肝组织肾上腺素受体作了定量测定。实验分对照组(10只)、肝纤维增生组(13只)和肝硬变组(20只)三组进行。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增生组大鼠肝组织。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明显减少(132.8±25.0fmol/mg与96.9±20.8fmol/mg蛋白,P<0.01),平衡解离常数(Kd)明显增大(0.1633±0.0322nM与0.3079±0.0786nM,P<0.01);肝硬变组的Bmax也显著下降(132.8±25.0fmol/mg与71.9±17.7fmol/mg蛋白,P<0.01),Kd值增大更为明显(0.1633±0.0322nM与0.4012±0.0965nM,P<0.01)。说明在肝硬变形成过程中,肝组织α_1-受体的结合容量和亲和力受到了损害,后者在肝硬变患者儿茶酚胺的代谢紊乱及门静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间断冷血与持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临床上更为安全实用的心肌保护方法,对40例心脏手术患者用含钾冷氧合血间断灌注与含钾温氧合血持续灌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含钾温血持续灌注与含钾冷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法行心内直视手术各20例,分别对复跳情况、心肌酶谱(AST,CK,CK-MB,LDH)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持续温血组与间断冷血组自动复跳率分别为18/20和7/20(P<0.05),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心功能参数(手术前TTE结果与停机拔管后TEE结果之差):射血分数(EF)分别为8.69±6.2%和-1.30±12.73%(P<0.05);短轴缩短率(FS)分别为7.6±10.7%和-1.73±6.8%(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分别为1.37±0.31cm和0.6±0.88cm(P<0.05)。两组心肌酶谱无差异(P>0.05)。结论间断冷血灌注心肌保护法在临床上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模型,初步探讨磷脂酶A2(PLA2)抑制剂阿的平对肠缺血再灌注(I/4)致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肠I/R诱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菌血症与肠PLA2活性升高密切相关;预防性静脉给予阿的平10mg/kg,肠PLA2活性及其产生的脂质介质TXA2、PGI2水平下降,细菌、内毒素易位减轻,同时肝、肺、肾等脏器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动物致伤24h存活率提高2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制成肝硬化模型的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门阻断30rain组(阻断组)及通过选择性肠道去污染预处理组(预处理组),各20只。在实验术后30min及24h时分别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肺及门、腔静脉血作细菌培养,并取门、腔静脉血作内毒素检测。结果阻断组大鼠手术后30min即出现门、腔静脉血内毒素浓度升高(P〈0.01),在手术24h后升高更明显。并在术后24h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及门、腔静脉血细菌培养出现阳性,主要为大肠杆菌。预处理组大鼠无论是手术30min还是24h后,门、腔静脉内毒素水平升高均不明显,较阻断组明显降低(P〈0.01),肠道外组织及门、腔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也明显降低。结论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30min后早期即可出现内毒素血症,并于手术24h后出现明显肠道细菌移位。选择性肠道去污染能减少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脾切除对大鼠血浆及肝肺组织中内毒素廓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Y  Lu J  Yao Y  Jiao H  Yu Y  Fu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0):787-789
目的 观察脾切除对血浆中内毒素清除的影响及内毒素在主要脏器的分布特征,探索脾切除后上反应与组织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有脾组(n=56,行大网膜切除术,保留脾脏)、脾切除组(n=56,行脾切除术)。术后1周静脉注射内毒素0.1mg/kg,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0min、0.5、1.5、4、12、24h活杀动物,测定血浆和肝、肺组织内毒素水平,同时检测肝、肺脏器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