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包含有广泛精神病症状学内容的症状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评价集体催眠技术对高考前情绪障碍学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5来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心理科心理门诊就诊的高三学生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7~20岁,平均(18.25±1.76)岁。对32名学生进行集体催眠治疗,1h/次,共进行10次,5周内完成。治疗前先向学生讲解催眠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基本要领。然后,用肌体放松法进行催眠诱导治疗,催眠师用单调、低沉、肯定的语气反复暗示。当学生进入催眠状态后,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心理暗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试,计算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各个因子分,并对治疗前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疗效。结果32例接受催眠的学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经治疗后,所有受试者在症状自评量表上各因子得分均有所下降,尤其以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其他共6项因子更为显著(1.88±0.65,2.68±0.92;1.85±0.67,2.84±0.78;1.80±0.63,2.43±0.82;1.83±0.71,2.56±0.78;1.91±0.69,2.75±0.81;1.90±0.77,2.58±0.67;t=3.44~4.12,P<0.001)。结论利用催眠疗法在学生处于催眠状态下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对缓解、治疗高考前学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3.
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及其干预治疗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理及药物治疗对慢性疼痛的干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9—01/2004-05和Embase 1989-01/2004-05有关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关系的文献,检索词“Chronicache.emotional disorder,tream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观察对象为疼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患者。资料选择:选取有关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关系及其治疗干预的文献,进行初审,删除陈旧及重复的文献,然后查找余下的文献全文。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调查设计是否严密,实施过程是否严格,统计学处理是否合理。资料提炼:共检索到20篇关于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关系及其治疗干预的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9篇试验中,7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2篇是Meta分析。资料综合:11篇文献均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镇痛药合并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对照组应用镇痛药但未合并心理治疗及抗抑部药,对两组息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同时存在,应用镇痛药合并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干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镇痛药者。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学生的情绪障碍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对463名学生进行情绪障碍调查研究.其中一年级120人,二年级105人,三年级120人.四年级118人;通过SDS,SAS量表测定具有焦虑和抑郁倾向的阳性人数,同时具体分析阳性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得分。结果:大学生中抑郁发生率为26.57%,焦虑的发生率为15.55%,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在抑郁的学生中,感觉学习压力大、自尊心受伤害、学校不理解的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具有显著性差异(F=3.547,P&;lt;0.05);由大学生自己列出3项使自己最感苦恼的问题,发现排在前5位的问题依次为学习考试压力大,经济拮据,恋爱苦恼,人际交往困难,分配担忧,其中分配担忧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结论: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情绪障碍;大学生的情绪障碍受到学习压力大、自尊心受到伤害、校方不理解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理及药物治疗对慢性疼痛的干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01/2004-05和Embase1989-01/2004-05有关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关系的文献,检索词“Chronicache,emotionaldisorder,tream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观察对象为疼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患者。资料选择:选取有关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关系及其治疗干预的文献,进行初审,删除陈旧及重复的文献,然后查找余下的文献全文。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调查设计是否严密,实施过程是否严格,统计学处理是否合理。资料提炼:共检索到20篇关于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关系及其治疗干预的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9篇试验中,7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2篇是Meta分析。资料综合:11篇文献均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镇痛药合并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对照组应用镇痛药但未合并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同时存在,应用镇痛药合并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干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镇痛药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父母在孩子患精神分裂症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方法 对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的49位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98位父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的定式调查表进行测评,并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患者母亲的情绪障碍较父亲重。结论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他们应该进行合适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学生的情绪障碍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对463名学生进行情绪障碍调查研究,其中一年级120人,二年级105人,三年级120人,四年级118人;通过SDS,SAS量表测定具有焦虑和抑郁倾向的阳性人数,同时具体分析阳性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得分。结果:大学生中抑郁发生率为26.57%,焦虑的发生率为15.55%,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在抑郁的学生中,感觉学习压力大、自尊心受伤害、学校不理解的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具有显著性差异(F=3.547,P<0.05);由大学生自己列出3项使自己最感苦恼的问题,发现排在前5位的问题依次为学习考试压力大,经济拮据,恋爱苦恼,人际交往困难,分配担忧,其中分配担忧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结论: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情绪障碍;大学生的情绪障碍受到学习压力大、自尊心受到伤害、校方不理解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叶绿  吕春江 《华西医学》1992,7(1):15-16
运用外化疗法治疗4例情绪障碍的病人,结果显示,4例病人的躯体化、焦虑、敌对情绪有显著下降,而抑郁情绪改善不明显。本文认为,对情绪障碍的病人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外化疗法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例儿童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揭示儿童情绪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1例抑郁症儿童,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发病前成绩优秀,做事认真,爱好绘画.于半年前出现情绪低落症状,后沉迷于网络游戏,感觉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感到自己非常倒霉,死了比活着好,拒绝与任何人来往,近日焦虑恐惧情绪加重,伤人毁物.躯体检查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仪态整洁,被动接触,情绪低落、易激惹.拒绝叙述内心体验,讨厌学习,讨厌父亲,最烦的是没有人理解自己,不愿意说话,有过死的想法和自伤及伤人行为,自知力缺乏.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符合儿童抑郁症的诊断.治疗的策略采取综合性心理治疗,首先采用绘画意象等整合调节患儿抑郁情绪,然后利用行为疗法调节患儿人际过敏情绪;再次运用亲情拓展游戏即家庭治疗,重建家庭和谐,改善亲子关系;最后通过能力训练和自信心训练提高儿童的社交技巧加深儿童自我认知,重建自信.心理咨询12次,50~60min/次,主要观察患儿综合心理治疗后,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并于半年后进行复查.结果:①绘画房-树-人心理测试结果说明患儿有严重的抑郁情绪.②经过意象对话技术、音乐疗法及行为疗法训练,患儿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人际过敏情绪得到了调节.在家庭治疗中,通过亲情拓展游戏,亲子关系开始逐渐融洽,在孩子进步的过程中,父母也得到了教育,并有了相应的认知改变.③通过能力训练及自信心训练,患儿开始觉得自己有能力,心情好多了,意识到所有问题并不像自己担心的那样严重.④半年后复查,患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恐惧父亲的感觉消失,恢复正常上学,成绩也逐步提升. 结论: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及儿童期的特点,在治疗方面与成人比较,儿童的药物治疗占较次要位置,心理社会环境的调整常起更关键的作用.所以对于情绪障碍儿童的治疗采取非药物的综合心理治疗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与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合作中学的学生2 0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国际通用的卫生量表进行测量筛选,将筛选出的150例情绪障碍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其中75例情绪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措施,该组为干预组。对剩余的75例情绪障碍的青少年一般的支持治疗,该组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比进行心理干预前低。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之干预前也有小幅度的降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均属于轻度抑郁状态,进行干预后,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抑郁均得到了改善,干预组患者属于无抑郁状态,对照组患者还处于轻度抑郁状态。干预组患者HRS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与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合作中学的学生2 0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国际通用的卫生量表进行测量筛选,将筛选出的150例情绪障碍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其中75例情绪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措施,该组为干预组。对剩余的75例情绪障碍的青少年一般的支持治疗,该组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比进行心理干预前低。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之干预前也有小幅度的降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均属于轻度抑郁状态,进行干预后,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抑郁均得到了改善,干预组患者属于无抑郁状态,对照组患者还处于轻度抑郁状态。干预组患者HRS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1例儿童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揭示儿童情绪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1例抑郁症儿童,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发病前成绩优秀,做事认真,爱好绘画。于半年前出现情绪低落症状,后沉迷于网络游戏,感觉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感到自己非常倒霉,死了比活着好,拒绝与任何人来往,近日焦虑恐惧情绪加重,伤人毁物。躯体检查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仪态整洁,被动接触,情绪低落、易激惹。拒绝叙述内心体验,讨厌学习,讨厌父亲,最烦的是没有人理解自己,不愿意说话,有过死的想法和自伤及伤人行为,自知力缺乏。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符合儿童抑郁症的诊断。治疗的策略采取综合性心理治疗,首先采用绘画意象等整合调节患儿抑郁情绪,然后利用行为疗法调节患儿人际过敏情绪;再次运用亲情拓展游戏即家庭治疗,重建家庭和谐,改善亲子关系;最后通过能力训练和自信心训练提高儿童的社交技巧加深儿童自我认知,重建自信。心理咨询12次,50~60min/次,主要观察患儿综合心理治疗后,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并于半年后进行复查。结果:①绘画房-树-人心理测试结果说明患儿有严重的抑郁情绪。②经过意象对话技术、音乐疗法及行为疗法训练,患儿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人际过敏情绪得到了调节。在家庭治疗中,通过亲情拓展游戏,亲子关系开始逐渐融洽,在孩子进步的过程中,父母也得到了教育,并有了相应的认知改变。③通过能力训练及自信心训练,患儿开始觉得自己有能力,心情好多了,意识到所有问题并不像自己担心的那样严重。④半年后复查,患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恐惧父亲的感觉消失,恢复正常上学,成绩也逐步提升。结论: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及儿童期的特点,在治疗方面与成人比较,儿童的药物治疗占较次要位置,心理社会环境的调整常起更关键的作用。所以对于情绪障碍儿童的治疗采取非药物的综合心理治疗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舍曲林治疗儿童情绪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舍曲林对儿童情绪障碍 31例进行研究 ,探讨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ICD 10这个标准的 31例儿童情绪障碍患儿按年龄舍曲林剂量分别为 2 5~ 15 0mg/d ,平均 5 6 .6 7mg/d ,治疗8周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1周、2周、1个月、2个月使用儿童大体评定量表 (CGAS)评定障碍的严重程度 ,并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药物的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之治疗前CGAS评分 4 9.19± 7.11,治疗后 2周有不同程度好转 ;治疗 2个月有 2 7例 (87% )CGAS评分≥ 70 (达正常范围 )。研究结束时临床疗效痊愈 9例 ,显进 14例 ,有效率为 74 % ,好转 7例 (2 3% )。副反应发生 11例 (35 % ) ,无因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结论】舍曲林是一种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有效药物 ;副反应轻微 ,大多数儿童均能耐受 ,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cranial elecrotherapy stimulation,CES)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04/2004-10到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对32例情绪障碍的儿童应用AS100微安脑电治疗仪进行CES治疗。并随访6~12月。结果: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治疗中无脱失病例。近期随访: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通过电话回访及门诊定期复查随访26例,其中24例有持久疗效,症状减轻或消失。2例效果不显著,情绪无改善且症状反复。结论:CES技术是一种适宜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新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且有累积效应,复发少,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叶红燕 《全科护理》2021,19(5):719-720
目的:总结1例骨折伴多发伤儿童运用绘画疗法缓解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体会,以期为相似案例提供心理护理新思路。方法:以“房-树-人”“随意画”等绘画技术为媒介对患儿出现的情绪及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结果:患儿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绪减轻,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从58分降至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从55分降至49分,均在正常范围,破坏性行为减少,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结论:绘画疗法能有效促进儿童情绪表达,缓解情绪障碍,改变行为模式,促进成长。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患儿情绪障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白血病患儿的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36例白血病患儿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白血病患儿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为41.7%,以神经症表现为主。结论:慢性疾病儿童的情绪障碍发生率高,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康复。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情绪障碍的认知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成义仁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40-940,963
该文介绍了帕金森病情绪障碍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并就情绪障碍的认知治疗理论做一介绍,通过对典型病例的治疗过程介绍加以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8.
背景:性病情绪障碍是综合医院皮肤科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盐酸帕罗西汀对此类疾病可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盐酸帕罗西汀片及心理治疗方法对皮肤性病科门诊性病情绪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设计:前后对照试验。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对象:40例患者均是在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患有尖锐湿疣或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根据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HAD)评估,评分超过7分者入选实验。男25例,女15例;年龄18-52岁,平均34.7岁。方法:经皮肤性病科常规治疗后,利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情绪测定表进行双向评估,有情绪障碍症状的40例患者采用心理和药物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在服用盐酸帕罗西汀及心理疏导后的1,2,3个月时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40例患者经过心理治疗和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服药1,2,3个月后,HAD评分阴性的患者分别是23,28,33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073,9.825,18.620,P&;lt;0.05)。结论:对经性病常规治疗后,出现性病神经症患者,采用心理和药物的综合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淑芬  鲁萍 《现代护理》2007,13(4):945-94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制情绪影响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表,在患者知情同意原则下,对78例住院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肝硬化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3.6%,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自理程度、支持系统是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帕金森病情绪障碍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并就情绪障碍的认知治疗理论做一介绍。通过对典型病例的治疗过程介绍加以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