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我们的研究希望找出对于25(OH)D水平低的患者,这种改善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25(OH)D的基本水平分为三组。1组和2组(血清25(OH)D <20 nmol/L)给予第一周口服维生素D2 80 000 IU,随后3周每周给予维生素D2 40 000 IU。3组血清25(OH)D为20–30 nmol/L,每周给予维生素D240 000 IU,口服4周。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共111名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62.21±13.35岁(21–89岁),平均血清25(OH)D为14.67±5.75 nmol/L(4.6–27.5 nmol/L)。在使用维生素D 29.92±2.72天后,各组血清25(OH)D显著升高(P <0.05)。收缩压、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 <0.05),而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无明显降低。三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李源渊  刘莉  钟勇 《安徽医药》2018,22(1):88-91
目的 探讨学龄期肥胖与体质量正常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儿童肥胖程度及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从学龄期儿童中选出肥胖儿童100例作为肥胖组,根据肥胖程度将肥胖组分为轻中度肥胖组42例及重度肥胖组58例,并选出年龄相仿、体质量正常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各项生化指标以及采用ELISA检测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清25(OH)D的水平,分析血清25(OH)D的水平与儿童肥胖程度及糖脂代谢的关系.结果 (1)三组儿童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臀围、腰围、腰臀比,总能量/每日推荐摄入能量(RDA)和25(OH)D水平的数据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q检验,以上项目中任意两组之间的数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体质量、BMI、臀围、腰围、腰臀比,总能量/RDA几个项目中,数据均为对照组<轻中度肥胖组<重度肥胖组,但是在25(OH)D水平中,数据为对照组>轻中度肥胖组>重度肥胖组;(2)25(OH)D<50 nmol·L-1组儿童的三酰甘油明显高于25(OH)D≥50 nmol·L-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1,P<0.05);(3)血清25(OH)D浓度与儿童三酰甘油呈负相关性,低血清25(OH)D浓度为儿童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期肥胖儿童血清内25(OH)D水平显著低于体质量正常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与儿童三酰甘油呈负相关性,由此推断低血清25(OH)D浓度为儿童肥胖及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同时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D37.5 mg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初治患儿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一吸(50μg/100μg),2次/天;观察组仅第1天加用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一次。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取静脉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升高,虽未达到理想水平,但可纠正哮喘患儿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给予一次性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可以纠正其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可能是改善哮喘患儿临床预后的积极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维生素D的状况,为临床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0例新生儿,包括早产儿60例,足月儿30例,其中早产儿按胎龄分为早产儿1组30例(28周≤胎龄≤32周)及早产儿2组30例(32周<胎龄<37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新生儿生后7 d内血清25(OH)D3、PTH、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血清25(OH)D3浓度为(25.74±8.42)nmol/L,低于足月儿组的(61.28±15.02)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25(OH)D3为(18.53±4.34)nmol/L,低于早产儿2组的(32.95±4.24)nmol/L(P<0.05)。早产儿组血清PTH浓度为(112.80±25.23)pg/m L,高于足月儿组的(50.67±21.42)pg/m L(P<0.05);早产儿1组血清PTH浓度为(180.27±72.97)pg/m L,高于早产儿2组的(144.17±42.11)pg/m L(P<0.05)。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与PTH呈负相关。早产儿组血清钙浓度为(2.03±0.23)nmol/L,低于足月儿组的(4.58±9.10)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钙为(1.92±0.21)nmol/L,低于早产儿2组的(2.15±0.21)nmol/L(P<0.05)。早产儿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为(162.22±61.81)nmol/L,高于足月儿组的(132.90±46.47)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为(125.35±26.13)nmol/L,高于早产儿2组(100.26±16.96)nmol/L(P<0.05)。早产儿组血清磷浓度为(2.02±0.25)nmol/L,低于足月儿组的(2.10±0.40)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磷浓度为(2.00±0.25)nmol/L,低于早产儿2组的(2.04±0.26)nmol/L(P>0.05)。结论:我院新生儿维生素D存在不足及缺乏现象,早产儿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候斐  张琳  高琳  廖鑫  程玉华 《安徽医药》2019,23(11):2163-216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 GDM)病人血清 25?羟维生素 D(25?OH?Vit D)水平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及胰岛素抵抗( I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9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 GDM病人 123例,按照不同的 25?OH?Vit D水平进行分组,维生素 D严重缺乏组即 Vit?SD组( 25?OH?Vit D<10 ng/mL)及维生素 D非严重缺乏组即 Vit?NSD组( 25?OH? Vit D≥10 ng/mL),比较不同组别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 25?OH?Vit D与 HbA1C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Vit?SD组中 HbA1C[(6.28±1.23)%比( 5.66±0.60)%]、 FPG[(5.95±0.61)mmol/L比( 5.52±0.77)mmol/L]、 FINS(12.50 U/mL比 8.90 U/ mL)和 HOMA?IR(3.26比 2.26)高于 Vit?N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 25?OH?Vit D的水平与 FPG、FINS、HOMA?IR呈负相关( r=-0.335,r=-0.381,r=-0.448)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P=0.006,P=0.001)。结论妊娠期间维生素 D的缺乏与其糖代谢异常和 IR有关, GDM病,人予以适当补充维生素 D制剂,有助于改善其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378例婴幼儿按月龄分为A组(0-6个月,142例)、B组(7-12个月,168例)和C组(13-36个月,68例).其中,部分婴幼儿近3个月口服不同剂量维生素D 250 IU/d(D组,46例)、300 IU/d(E组,82例)和500 IU/d(F组,171例),79例未补充维生素D(G组).采集婴幼儿指尖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计算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结果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21.16%(80/378).B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A、C组[(72.0±23.2)nmol/L vs.(67.0±24.8)、(55.9±12.4)nmol/L](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低于A、C组(13.10% vs.21.83%、39.71%) (P<0.05).D、E、F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G组[(63.6±16.9)、(69.9±20.1)、(71.5±27.8)nmol/L vs.(57.2±11.9) nmol/L] (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均低于G组[26.09%、21.95%、13.45% vs.34.18%](P<0.05);D、E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于F组(P<0.05).结论 婴幼儿维生素D普遍缺乏,建议补充维生素D500 IU/d,0-6个月和13-36个月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400 IU/d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一次性大剂量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临床体征改善时间、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0,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分别为(2.47±0.21)mmol/L、(2.24±0.54)mmol/L、(314.34±31.21)IU/L、(2.16±0.35)、(27.19±2.50)n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2.22±0.18)mmol/L、(1.67±0.45)mmol/L、(414.66±31.21)IU/L、(1.76±0.32)、(19.21±3.26)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X线拍片显示正常时间、鸡胸消失时间、肋外翻消失时间分别为(6.34±1.46)、(5.21±0.24)、(4.78±1.78)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8.58±1.75)、(7.90±0.56)、(6.72±1.7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比例10%、乳牙萌出延迟比例2%、身材矮小比例0,均低于对照组的28%、16%、14%,身长标准差比值(-0.85±0.23)高于对照组的(-1.15±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良好,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病情,改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和血清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予维生素D口服,1200IU/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等内分泌代谢指标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卵泡刺激素水平[(5.86±1.64)mIU/mL]略高于对照组[(5.74±1.45)mIU/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率[(4.27±1.42)mIU/Ml]、(34.65±8.27)nmol/L、18.92%]均低于对照组[(6.35±1.74)mIU/mL、(40.54±9.86)nmol/L、43.2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5-羟基维生素D3浓度[(35.62±6.51)nmol/L]高于对照组[(32.45±5.8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补充辅助治疗可以通过提高患者血清中25(OH)VD3浓度来降低PCOS患者的睾酮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控制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降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NAFLD患者(观察组)和10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血清25(OH)D的浓度,并收集两组人群的基本资料,以173例研究对象25(OH)D浓度四分位数为依据将其分为4个区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区间血清25(OH)D浓度与NAFLD发病的风险。结果:观察组血25(OH)D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将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浓度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层:12.3~29.4 nmol/L,29.4~34.7 nmol/L,34.7~48.1 nmol/L,48.1~75.3 nmol/L,以第1区间血清25(OH)D浓度在12.3~29.4 nmol/L范围内的患者作为对照,以是否患有NAFLD作为因变量,校正前,第2,3,4区间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0.494(0.347~0.793),0.467(0.317~0.619),0.382(0.223~0.584);校正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第2,3,4区间OR值及95%CI分别为0.452(0.391~0.726),0.404(0.309~0.784),0.381(0.219~0.609),且25(OH)D浓度的升高与NAFLD发病风险的下降存在线性相关(χ~2=26.218,P<0.01)。结论:NAFLD发病风险随血清25(OH)D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维生素D可能是NAFLD发病的一项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来曲唑诱导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分析维生素D干预对PCOS大鼠相关血清指标的关联性。方法运用来曲唑诱导SD大鼠建立PCOS大鼠模型30只,与相同SD常规饲养大鼠15只比较分析两组大鼠血清LH、FSH、E2、P、T以及LH/FSH比值,并观察卵巢组织学变化。剩余15只实验组大鼠模型进行维生素D干预饲养,比较分析上述血清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E2无差异(P>0.05);实验组LH升高、FSH升高、LH/FSH比值增大、P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T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D干预后血清激素水平与干预前比较,血清LH、FSH、T以及LH/FSH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E2轻微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干预后大鼠BMI、HOMA-IR、T以及FPG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E2呈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大鼠血清PRL、FSH、LH、TC与血清25-(OH)D3无相关性。结论来曲唑诱导建立的PCOS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和卵巢形态改变于人体接近,符合要求。维生素D缺乏与PCOS发生有密切关系,其预防和治疗PCOS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春季肌内注射(肌注)维生素D_2注射液对高龄老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纳入45例年龄≥80岁的老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坚持晒太阳的基础上,予维生素D_2注射液60万单位,肌注,每月1次,连续3次;对照组仅坚持晒太阳。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每个月血清25-(OH)D、PTH、钙、磷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完成20例,对照组完成19例。治疗组治疗第1个月起老人血清25-(OH)D水平即高于对照组,治疗第2~8个月治疗组25-(OH)D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血清PTH、钙和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春季连续肌注维生素D_2注射液3次,有助于迅速提高和维持高龄老人血清25-(OH)D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爱民  陈强  刘建梅  李岚  张帆  吴丹遐 《江西医药》2014,(11):1134-1137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特异性IgE(sIg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18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为哮喘组,哮喘组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5岁)60例及儿童组(≥5岁)120例,分别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采用免疫印迹法)、血清总IgE,血清25-(OH)D3的检测及肺功能(5岁以上)及气道阻力测定(5岁以下),比较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3含量(28.14±9.34)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4.41±10.75)nmol/mL,且TIgE含量(300.01±102.13)I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12±45.12)I-U/mL,哮喘组sIgE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r=-0.655,P<0.01),血清25-(OH)D3水平与sIgE阳性之间存在相关性(χ2=19.432,P<0.01)。儿童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25.86%,吸入性占74.14%;婴幼儿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70.21%,吸入性占29.79%;两组sIgE阳性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FEV1%pred呈正相关(r=0.568,P<0.01)。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气道阻力呈负相关(r=-0.439,P<0.01)。结论血清25-(OH)D3缺乏及不足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存在联系,推断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纠正血清25-(OH)D3水平缺乏、不足,可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减少过敏发生率,故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与生长激素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8例,检测血清25-(OH)D3及生长激素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及肝源性糖尿病的共同作用机制.结果 不同分级肝源性糖尿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是(38.74±13)nmol/L、(42.31±9.25)nmol/L、(30.72±13.23)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激素水平分别是(3.02±0.89)μg/L、(4.62±1.02) μg/L、(5.85±1.4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与生长激素呈负相关(r=-0.646,P<0.05).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降低,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并与肝硬化分级程度有关,是其发生发展的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14.
曾繁睿  张令晖  沙杭  刘勇谋  吴娟 《天津医药》2015,43(12):1416-1419
目的探讨成人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62 例,其中轻、中及重度组分别为6、13 及43 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8 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最大呼气量(FEV1),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 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观察哮喘组不同性别及各亚组轻、中及重度组的病史、年龄、身高等一般情况差异及VitD 水平。分析哮喘组和对照组血清25(OH)D 含量差异,哮喘组和其3 个亚组血清25(OH)D 含量与FEV1%pred 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不同性别和轻、中、重度组间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病程长于女性(P < 0.05)。哮喘组血清25(OH)D [(29.69±20.45)]nmol/L 低于对照组[(75.16±4.06)]nmol/L(P < 0.05);重度组血清25(OH)D 低于轻、中度组(P < 0.05);哮喘组及其3 个亚组25(OH)D 与 FEV1%pred 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遍存在VitD 缺乏现象,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 25(OH)D 低水平与其严重性有关,与其肺功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检的41例GDM患者(GDM组)和41例健康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GDM组和对照组FBG、FINS、HOMA-IR、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FBG、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462,P=0.012)。结论 GDM患者体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IR,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IR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赵永强  田德增 《中国医药》2012,7(11):1357-1358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的变化,并探讨维生素D对原发性高血压发展的影响.方法 按危险因素将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组(1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56例)、中危组(2级高血压或1级高血压伴1~2个危险因素,53例)和高危组(3级高血压或1~2级高血压伴≥3个危险因素或任何一级高血压伴1项靶器官损害或1种临床疾患,31例),并设立对照组(体检健康者,33例),检测4组的血清钙、磷、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结果 低危、中危、高危组25(OH)D3分别为(27±6)、(27±5)、(21±5)μg/L,对照组为(32±8)μg/L,低危组与中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与收缩压、舒张压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2、-0.377,均P<0.01),与PTH、钙、磷、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尤其是伴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维生素 D 缺乏对脊柱结核易感性及病理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3 年 6 月—2016 年 5 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初治脊柱结核患者 163 例 (病例组), 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查体人员 170 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 组样本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25 (OH) D] 水平, 分为严重缺乏 (<25 nmol/L) 和其他情况 (包括缺乏、 不足及充足)。比较 2 组整体和不同季节的 25 (OH) D 水平变化; 病例组根据病理分型分为增生型和干酪样坏死型, 比较 25 (OH) D 的非严重缺乏 (≥25 nmol/L)、 严重缺乏 (<25 nmol/L) 组中病理分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病例组 25 (OH) D 表达水平 [23.99 (20.55, 29.54) nmol/L] 低于对照组 [42.94 (35.68, 51.04)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且不同季节病例组 25 (OH) D 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而 2 组夏季 25 (OH) D 表达水平均高于春冬季 (P<0.008 3); 病例组春冬季 25 (OH) D 严重缺乏者比例较高, 夏季较低, 严重缺乏者在各季节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一年四季 25 (OH) D 缺乏者比例均较高, 但季节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干酪样坏死型有 107 例, 增生型有 56 例, 严重缺乏组干酪样坏死型比例 (79.17%, 76/96) 高于非严重缺乏组(46.27%, 3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排除季节影响, 维生素 D 缺乏与脊柱结核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并与脊柱结核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周晶晶  李东风  李时慧 《安徽医药》2021,25(12):2393-2397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病人202例,将病人分为DPN组(n=120)与非DPN组(NDPN组)(n=82);根据25(OH)D水平,将DPN组进一步分为25(OH)D缺乏组(<50 nmol/L)及25(OH)D非缺乏组(≥50 nmol/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病人血清25(OH)D水平,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估DPN组病人焦虑及抑郁状态.观察两组病人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明确DPN组病人25(OH)D与焦虑、抑郁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DPN病人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明确25(OH)D诊断DPN病人抑郁状态的价值.结果 DPN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10.18±5.45)分、(23.67±13.46)分]明显高于NDPN组[(8.37±4.35)分、(16.82±8.25)分](P<0.05),25(OH)D水平明显低于NDPN组(P<0.05).DPN病人中,25(OH)D缺乏组HAMD评分(25.47±13.16)分显著高于非缺乏组(18.72±13.21)分(P<0.05),25(OH)D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327,P<0.001);两组之间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HAM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是DPN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诊断DPN合并抑郁的最佳截断点为43 nmol/L,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1%及82.1%.结论 2型糖尿病DPN病人血清25(OH)D明显减低,并参与DPN病人抑郁的发病,25(OH)D水平与病人焦虑无关.25(OH)D可作为诊断DPN病人抑郁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总免疫球蛋白E(lg 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4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及体检正常儿童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25-(OH)D3、lg E水平检测。结果哮喘组25-(OH)D3为(14.68±3.43)ng/m L明显低于喘支炎组(21.25±4.51)ng/m L、正常组(25.41±4.25)ng/m L,喘支炎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哮喘组lg E水平为(186.39±1.52)IU/m L明显高于喘支炎组(123.65±16.54)IU/m L、正常组(91.26±15.63)IU/m L,喘支炎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血清25-(OH)D3与lg E水平无相关性(r=0.29,P0.05);支气管哮喘血清25-(OH)D3与lg E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7.39,P0.05)。结论喘息型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存在血清25-(OH)D3缺乏和Ig E水平升高,可将补充血清25-(OH)D3作为预防支气管哮喘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对母儿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新生儿体格发育及新生儿疾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16例)和对照组(337例)。干预组<35岁269例,≥35岁47例;对照组<35岁283例,≥35岁54例。干预组自妊娠28周至分娩每日补充维生素D≥600 IU,对照组每日补充维生素D <600 IU。检测孕产妇分娩前及新生儿25(OH)D水平,测量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统计分娩方式、早产比例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孕产妇分娩前及新生儿25(OH)D水平分别为(27.91±7.56)μg/L、(16.24±4.31)μg/L,均高于对照组(24.65±6.83)μg/L、(12.60±3.9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组孕产妇分娩前及新生儿出生后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9.62%(62/316)、17.09%(54/316),均低于对照组47.18%(159/337)、49.26%(166/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7%(4/316)、2.53%(8/316),均低于对照组4.15%(14/337)、6.23%(2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产妇剖宫产率及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孕晚期每日补充维生素D≥600 IU可以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并降低新生儿期重症疾病的发生率,但对孕产妇剖宫产率及早产的发生率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