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近10年来有关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综述。整理有关文献28篇,从普通针刺联合中药、电针联合中药、热敏灸结合中药、针刺联合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结合中药、穴位注射、其他疗法7个方面,对失眠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针药结合疗法操作简单、疗法多样、无毒副作用,在治疗失眠方面疗效显著。针药联合治疗失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仍有些许不足。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科尝试采用耳穴压豆结合情志护理的方法,来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的症状,经临床观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百乐眠胶囊与复方酸枣仁胶囊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百乐眠胶囊与复方酸枣仁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百乐眠组和枣仁组。百乐眠组给予百乐眠胶囊,枣仁组给予复方酸枣仁胶囊。疗程均为14 d。结果百乐眠组和枣仁组给药14 d后有效率均为12%,睡眠综合疗效评价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均>0.05);百乐眠组给药7 d后,在睡眠长度、中段失眠频度、中段失眠程度等症状改善方面与枣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百乐眠组连续给药14 d后在症状改善方面,包括睡眠充分、睡眠质量、睡眠长度、早段失眠频度、中段失眠频度、中段失眠程度和醒后不适感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枣仁组(P<0.05或0.01),而在早段失眠程度、末段失眠频度和末段失眠程度方面2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百乐眠胶囊和复方酸枣仁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百乐眠胶囊对于失眠部分参数的改善优于复方酸枣仁胶囊,提示2种药物诱导睡眠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逐瘀通脉汤治疗失眠21例,与口服西药治疗失眠21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42%,对照组为80.96%。在治疗失眠方面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瘀通脉汤治疗失眠效果优于西药组。提示逐瘀通脉汤治疗失眠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困扰人们的生活工作。壮医外治法是壮医诊疗的特色之一,在治疗失眠方面颇有成效。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壮医治病理论,论述壮医针刺、壮医药线点灸、穴位贴敷等常用的治疗失眠外治法,以期为失眠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阳虚体质越来越常见,对阳虚失眠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也有了新进展,临床疗效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的文献层出不穷,通过分析目前关于失眠的流行病学研究,从病因病机方面归纳古今医家对阳虚失眠理论的认识和发展,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的参考文献31篇,从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治疗、中药联合中医外治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总结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生理心理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失眠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西药治疗失眠虽然起效较快,但副作用也很多;中医药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研究发现: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针对黄连温胆汤的组方药物功效及其在痰热内扰型失眠中的临床运用等方面,对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王春霞 《光明中医》2011,26(4):651-65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失眠又称为"不得眠"、"不得卧"。通篇有多处亦论述到了失眠,多是作为其他病症的兼症出现的,虽然还未将失眠作为一类单独的疾病进行论述,但张仲景在病因病机及方药方面已经对失眠有了较为深入的阐述,病因病机大体包括:热邪内扰、心血不足、心肺阴虚、心肾不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原发性失眠(PI)患者愈发趋于年轻化,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大量研究表明电针治疗失眠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在临床中有推广意义。研究证实,电针参数不同其疗效也不同。本文主要针对波形、频率、刺激强度、电针时长诸方面,就近10年来应用电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中尚存的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酸枣仁汤和地西泮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在治疗失眠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酸枣仁汤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宁心安眠方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失眠肝郁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后失眠疗效、地西泮片服用量及其停减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在失眠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睡眠浅入期、入睡后觉醒、睡眠时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地西泮片停减率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心安眠方治疗失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失眠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失眠的中医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中医在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近况,以期今后在这一方面的治疗能有所突破。失眠,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病,其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特点是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低,病程较长,治愈困难,且服用西药后易产生耐药性。中医治疗失眠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方法:是将近几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文献资料按中药、综合、针灸、其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黄帝内经》中的名言,肇启了后世"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大法。虽然"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的原来出处不单是指失眠,但与书中其他对脾胃在睡眠机制的作用的论述相符合,因而引申为论治睡眠障碍的重要法则。历代医家在完善、丰富和发扬这一治法方面有许多论述。文章试从《黄帝内经》论述睡眠与脾胃的关系、后世医家对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的发展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将后世医家从脾胃论治失眠的观点自发病机制的角度梳理为脾胃气虚导致失眠,胃气上逆营卫不和致失眠,饮食积聚、气机不畅致失眠,胃中痰、热(火)内扰致不眠几方面,从而对临床从脾胃论治失眠起进一步的明晰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焦湿热与中老年失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就诊于我科专家门诊的180例中老年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下焦湿热积分量表测评,其中下焦湿热型患者90例,非下焦湿热型患者90例,分析下焦湿热与中老年失眠的关系。结果下焦湿热型患者合并失眠69例,占77%(69/90)。非下焦湿热型患者合并失眠38例,占42%(38/90)。下焦湿热与非下焦湿热型失眠患者在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5)。重度下焦湿热与轻度下焦湿热证失眠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失眠总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下焦湿热可能是困扰中老年人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下焦湿热症状越明显,失眠程度越重。应重视下焦湿热证与中老年失眠患者,尤其是入睡困难患者之间的关系,应用清利下焦湿热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马云枝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国家名老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失眠颇有见解。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精神调摄及验案分析等方面阐述了马云枝教授辨治失眠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马教授认为:失眠的主症是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失眠宜分年龄老少而辨虚实。临床常见的失眠主要有3型:阴虚火旺;肝郁血虚;肝胆痰阻。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心主神志导致的失眠,主要有火热扰神与心神失养。火热扰神引起的失眠为阳证失眠,心神失养引起的为阴证失眠,阴阳中又复有阴阳。此理论有利于临床对失眠初步定性,用药方面运用正治原则,以偏纠偏,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平等属性治疗阴证阳证失眠。治疗阳证失眠药物偏于寒凉,阳中之阳证失眠要泻亢盛之实火,寒凉之性较为明显;阳中之阴证失眠当滋阴清热,寒凉之性不明显,微寒较为缓和。治疗阴证失眠药物以平为主,偏于温,阴中之阴证临床较多,当温补但又不能过于温燥,温燥太过不利于阳气入阴,以平为主微温即可;阴中之阳证,如痰湿、瘀血引起的失眠,此类证型临床所见相对较少,用药在偏温的基础上,加用祛痰、化瘀去实之品。  相似文献   

17.
失眠是一种睡眠质量达不到正常需要的主管感觉体验,常表现为人睡困难、易醒、早醒。据统计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失眠病症的困扰。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本文从引起失眠的因素到失眠的不良后果以及失眠的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着重论述了失眠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从而改善和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前焦虑性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焦虑性失眠临床表现与中医不寐病中的肝郁化火的临床表现相近,中医在治疗失眠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中医内科教材所推荐的龙胆泄肝汤在实践运用中疗效不太令人满意,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用于焦虑性失眠时每每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前景广阔;但往往因为辨证切人角度不同,方法各异,使后学较难重复前人较高的临床疗效,进而导致中医治疗不寐的良好疗效很难被后人完全重复、完全认可。而现代医学虽在原发性失眠治疗方面尚有欠缺,但其对原发性失眠的诊疗可操作性强,具有科学严格、客观统一的诊疗标准,可信度高,特别在客观检查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探讨原发『生失眠临床特征时,中西医双管齐下、相互参照将会是一个崭新且有实用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舌象变化与血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70例,并选择健康查体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系统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失眠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舌苔、舌色、舌形及舌质RGB值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失眠组血液流变特征与舌象改变有相关性,15项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中有12项与舌诊变化有关。结论:失眠患者舌象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