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穿戴式动态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记录仪和12导联ECG的性能,验证穿戴式动态ECG记录仪对于检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14例受试者,分别采取仰卧位、站立位和运动后站立位,使用穿戴式动态ECG记录仪和12导联ECG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持式动态心电记录仪(SnapECG)对于常见不同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其在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9月—2019年12月经12导联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用12导联心电图和SnapECG同时采集患者心电图,以12导联心电图诊断结果为标准,探讨SnapECG对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本研究共采集373例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180例(48.3%),缓慢型心律失常193例(51.7%)。SnapECG对常见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和98.2%,对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100.0%。SnapECG对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的诊断灵敏度欠佳(分别为75.0%、50.0%、13.0%),对其他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达83.3%~100.0%;对各类常见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度达88.5%~100.0%。结论:SnapECG对常见不同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度高,与P波相关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手持式动态心电记录仪(SnapECG)对于常见不同心律失常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其在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经12导联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用12导联心电图和SnapECG同时采集患者心电图形,以12导联心电图诊断结果为标准,探讨SnapECG对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本研究共采集373例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180例(48.3%),缓慢型心律失常193例(51.7%)。SnapECG对常见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9%和98.2%,对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和100.0%。SnapECG对房早、房速、房扑的诊断敏感性欠佳(分别为70%,50%,13%),对其他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敏感性达83.3%-100.0%;对各类常见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性达88.5%-100.0%。结论:SnapECG具有便携、易操作的特点,可实现远程传输,便于进行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随访。SnapECG对常见不同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性高,对与P波相关的心律失常的诊断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监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监测以及运动平板试验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84例为阳性,7例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98.8%;运动平板试验的诊断中发现76例为阳性,15例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89.4%,动态心电监测诊断的准确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监测诊断,准确率高,而且有操作简便、无创、重复性强的优点,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一过性和阵发性的特点。患者易在院外发生心律失常,而传统的心电图设备因难以随时佩戴,常导致无法捕捉到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信号。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银川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1 076例患者,均在有心悸、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在院外佩戴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并实时上传至云端的24 h心电图资料。A组为基层医生依据散点图的诊断,B组和C组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分别依据散点图和散点图结合心电图的诊断。分析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检出类型、诊断一致性及符合率,并以C组为金标准,分析A组和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A组、B组、C组分别检出14种1 301例次、14种1 323例次、15种1 647例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80.9%、81.2%、87.5%。(2)A组与B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891,95%CI(0.711,1.071),P=0.617〕,诊断符合率为96.7%;B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759,95%CI(0.489,1.029),P<0.001〕,诊断符合率为93.6%;A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692,95%CI(0.392,0.992),P<0.001〕,诊断符合率为91.7%。(3)A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1.5%、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61.2%,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9.9%、阴性预测值为66.3%。结论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可实现心律失常诊疗关口前移,并以此建立起由社区居民、基层全科医生和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共同参与的心律失常防治网。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压监测对防治靶器官损害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动态血压监测为研究手段,探讨动态脉压变化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预防、逆转和保护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袖带法动态血压监测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昼夜血压波动情况的监测,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高血压对靶器官(心脏)损害的渐进情况。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脉压呈显著性增加趋势,脉压升高是LVMI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动态血压可客观准确地监测动态脉压波动。从而有效防治靶器官损害。结论动态脉压是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动态血压监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声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背景 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门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少,基于CGM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血糖谱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基于回顾性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评价其对患者血糖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使用口服降糖药的T2DM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给予CGM。入组患者给予门诊教育,即第1~3天维持原降糖治疗方案及生活习惯;第4天下载并分析CGM数据,结合患者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第6天取下CGM传感器和记录器,下载数据。比较第2天和第5天动态血糖数据[24 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结果 基于CGM结果,给予门诊教育后(第5天)T2DM患者的MBG由(8.34±1.97)mmol/L下降到(7.85±1.65)mmol/L,TIR由(78.21±24.64)%上升到(84.28±21.87)%,MAGE由(4.53±2.25)mmol/L下降到(3.80±1.80)mmol/L(P<0.05)。按糖尿病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塞后自主神经张力近日节律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昼夜节律的变化以及β-受体阻滞剂对其的影响。方法:共人选54例急性脑梗塞患,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组Ⅰ给予常规神经科治疗;组Ⅱ同时加用美托洛尔25mg,bid。另设相同例数的组Ⅲ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两周两组后两组患心率变异指标(HF,LF,及LE/HF比值)近日节律分布的变化。应用余弦方程拟和法及零振幅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脑梗塞后患心率变异性明显减低,时间生物学特征也显改变(振幅减小,相位滞后)。经过两周治疗后,组Ⅰ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有所恢复,但其昼夜节律仍明显异常;组Ⅱ除心率变指标的绝对值有明显恢复外,其曲线走性特征也迅速改善。结论:急性脑梗塞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其近日节律显异常;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加快自主神经功能时间生物学指标的改善,对心脏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时期非心脑血管意外患者75例为对照组,均予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监测结果.结果:所有的心律失常患者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发生率为26.92%,和其他如房性早搏、短阵性室上速等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窦性R-R间期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互差在50ms以上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百分比(PNN50)、每5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上较对照组明显偏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观察组脑梗死和脑出血上比较,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能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能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变化和演变趋势,对预防心脏功能障碍和发现心脏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方法8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36例健康人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作短时时域和频域检测。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的平均心率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81.5±9.7次/分,72.3±8.6次/分,P<0.01),SDNN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98.1±8.6 ms2,138.9±11.5ms2,P<0.01),LF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34.8±415.9 ms2,417.6±404.8 ms2,P>0.05),LF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181.2±126.5 ms2,278.4±198.7 ms2,P<0.05),LF/HF比值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2.4±1.3,1.5±0.9,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迷走神经活性显著降低,使自主神经功能指数LF/HF比值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分析技术观察硬膜外麻醉对自主神经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乳腺癌及2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为高位硬膜外组和低位硬膜外麻醉组,以1.0%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阻滞.应用功谱分析法观察麻醉前、后HRV和BPV变化.结果 高位硬膜外组麻醉后心率(HR)、收缩压(SBP)显著降低,而低位硬膜外组麻醉后HR升高明显(P<0.05).高位硬膜外组麻醉后HRV和BPV中总频(TF)、低频(LF)、LF/HF比率显著降低(尸<0.05).低位硬膜外组麻醉后HRV中HF降低,LF/HF增加;BPV中LF及LF/HF麻醉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干扰了自主神经心血管调节功能,而高位硬膜外麻醉对自主神经心血管调节功能抑制明显。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主神经损伤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肾内科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共 40例 ,按肾功能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组、氮质血症组和尿毒症组 ,分别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时域指标并同步监测患者动态血压 ,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结果 :(1)尿毒症组 HRV时域指标中主要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 (P<0 .0 1或P<0 .0 5 ) ,而其余各组间 HRV时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2 )尿毒症肾性高血压患者 HRV时域指标显著低于尿毒症正常血压患者 (P<0 .0 5 )。 结论 :(1)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进展 ,患者逐步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及功能失调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与肾功能水平呈正相关 ;尿毒症本身即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的独立因素。 (3)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将加重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5.
三种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何种降压药物对纠正高血压病患者的主主神经功能紊乱有效。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随机分为3组,分另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钙拮抗剂非洛地平、β-受体阻滞剂美多洛尔作为期两周的降压干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结果进行多种统计分析。结果 三种药均取得良好降压效果,但只有美多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的HRV分析产生有利影响,使高血压病患者恢复“LF/HF比值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 (VLP)及心率变异 (HRV)的改变 ,探讨VLP、HRV对冠心病病情预测及心脏事件发生的防治。方法 随机分为冠心病组 73例 ,对照组 6 0例。检测VLP的QRS终未 4 0UV以下振幅的持续时间 (D40 ) ,QRS终未 4 0ms内的均方根电压 (V40 ) ,经滤波后QRS总的持续时间 (QRST)。检测HRV的各种指标 :全程NN间期标准差 (SDNN) ,全程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 (RMSSD) ,NN5 0除以总的NN间期的个数 (PNN5 0 ) ,低频段功率 (LF)与高频段功率 (HF)之比 (LF/HF)。结果 冠心病组VLP阳性率 2 6 0 3% (19/ 73) ,对照组阳性率 6 6 7% (4 / 6 0 )。冠心病组SDNN(99 5 1± 6 5 6 )ms、RMSSD(2 2 4 2±6 5 7)ms,PNN5 0 (5 4 0± 3 0 8) % ,LF/HF(4 38± 3 36 )。对照组SDNN(14 2 76± 79 6 6 )ms,RMSSD(2 7 89± 12 89)ms ,PNN5 0 (9 18±8 5 3) % ,LF/HF(1 5 2± 1 4 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SDNN、RMSSD、PNN5 0、LF/HF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冠心病组VLP、HRV均有显著性改变 ,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肌电活动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存在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变异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高血压病患者86例、健康人32例,进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各呈双峰-谷型,血压均值和血压负荷值都高于健康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张力增强,副交感神经张力减弱,以前者为著;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异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