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出现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破裂出血的致死率达到40%,再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达到75%~95%。笔者所在科从2004-07~2010-07收治动脉瘤患者100余例,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积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完善且细致的术后护理后,两组术后恢复良好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颅内动脉瘤术患者术后采取预防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麻醉护士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麻醉的护理.方法 从麻醉前准备,麻醉期间各项操作配合,麻醉维持期间的配合以及苏醒期病人气管拔管的护理等四方面.结果 15例动脉瘤夹闭术的病人均平稳度过麻醉,无1例由于麻醉护理不当而引起麻醉方面的问题.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麻醉护士必须掌握麻醉各期的变化特点,才能配合好麻醉医生顺利迅速及时进行麻醉.  相似文献   

5.
谢谦  刘新会 《河北医药》2012,34(6):945-946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发病率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本文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4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42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3.4岁.全部病例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经头颅CT证实.入院CT Fisher分级,1级16例,2级20例,3级5例,4级1例.动脉瘤出血1次者34例,2次者7例,3次者1例.  相似文献   

6.
我院神经外科自1986年~1997年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为210例颅内动脉瘤施行了夹闭术。现就手术配合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护理,对临床结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39例患者,治愈36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做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患者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可能有颅内血管痉挛、动脉瘤体破裂、大面积脑梗死等严蓖并发症,故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7月~2008年3月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我科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4年 10月期间收住 9例颅内动脉瘤行显微直视瘤蒡夹闭手术 ,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6例 ,年龄 33~5 7岁 ,平均 4 6岁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3例 ,前交通动脉瘤 4例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 ,颈内动脉分叉处 (末端 )动脉瘤 1例。突发性剧烈头痛 9例 ,意识障碍 6例 ,颅神经麻痹 1例 ,对侧肢体偏瘫 11例 ,CT扫描均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全部病例均行脑血管造影 (DSA )证实。在 9例囊状动脉瘤中 ,直径 6~ 15mm7例 ,16~ 2 5mm1例 ,大于 2 5mm1例。发病后第 2d手术 1例 ,发病后…  相似文献   

11.
本科2009—2010年底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32例,经动脉瘤夹闭术后均痊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0~60岁,平均58.6岁,临床表现均为头痛、呕吐,肢体运动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成立护理小组,组织系统学习有关颅内动脉瘤专业知识,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组织护理讨论,评估动脉瘤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对51例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实施专业护理。结果术后均恢复正常者42例,生活部分自理者7例,植物生存者2例。结论专业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谭梅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217-2218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出,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其致死、致残率高达42%[1].颅内动脉瘤可因情绪激动、过度紧张、兴奋、悲伤、用力等情况而发生破裂,尤其是第一次出血后3周内容易再出血[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联合治疗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间诊治的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联合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48%(P<0.05),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21.95%(P<0.05)。结论:万古霉素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颅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39例患者为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手术配合以及护理(即为对照组),37例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规范化手术配合以及护理(即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3%vs23.1%),实验组患者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2%vs79.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细节配合与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配合程度,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风险性高、难度大,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围绕如何控制血压,谈谈手术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 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控制性降压等方法.结果 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一例血管破裂、痉挛,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维持稳定的内环境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术前做好手术间、特殊器械和物品的准备工作;熟悉手术相关步骤,密切配合手术医师,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重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配合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